1. 眼睛如何辨别色彩
眼睛分辨颜色主要依赖视网膜上的锥细胞,锥细胞除感强光外,还有色觉及形觉的功能。视网膜黄斑部及其中心凹的色觉敏感度最高,越向周边部位,色觉敏感度越低,这与锥细胞在视网膜上的分布是一致的。
解释色觉形成的理论较多,一般公认的是三原色学说。正常色觉者,锥细胞外节含有三种不同感光色素(红、绿、蓝),各吸收一定的波长光线而产生色觉。
感红色素对570毫微米的红光,感绿色素对535毫微米的绿光,感蓝色素对445毫微米的蓝光;对其它波长光线也可重叠吸收,故可产生各种色觉。所以人的眼睛就能辨出各种不同的色彩。
不同波长的光线作用于视网膜而在人脑引起的感觉。色觉是视觉系统的基本机能,对于图像和物体的检测具有重要意义。人眼可见光线的波长是390~780毫微米,一般可辨出包括紫、蓝、青、绿、黄、橙、红7种主要颜色在内的120~180种不同的颜色。
辨色主要是视锥细胞的功能。因视锥细胞集中分布在视网膜中心部,故该处辨色能力最强,越向周边部,视网膜对绿、红、黄、蓝4种颜色的感受力依次消失。由物理学可知,用红、绿、蓝3种色光作适当混合,可产生白光以及光谱上的任何颜色。
(1)怎样分辨牛的巩膜的图片扩展阅读:
关于色觉的机理,目前多用“三原色学说”来解释。这个学说认为,在视网膜上存在着分别对红、绿和蓝三种光线的波长特别敏感的三种视锥细胞或相应的感光色素,当不同波长的光线入眼时,可引起敏感波长与之相符或相近的视锥细胞发生不同程度的兴奋。
于是在大脑产生相应的色觉;三种视锥细胞若受到同等程度的刺激,则产生白色色觉。如缺乏色觉或色觉不正常,就是色盲或色弱。色盲是由于缺乏某种视锥细胞而出现的色觉紊乱,包括细色盲、绿色盲、蓝色盲和全色盲(单色觉)几种类型。
其中红色盲和绿色盲较为多见,习惯上统称红绿色盲,患者不能分辨红、紫、青、绿各色,仅能识别整个光谱中的黄、蓝两色。全色盲极少见,患者视物只有明暗之别,犹如观黑白电影一样。色弱患者的三种视锥细胞并不缺乏,但对某种颜色的分辨力较弱。
色弱多为后天性的,与健康及营养条件有关,可以防治。色盲大多数由遗传决定,尚无特效疗法,其发生率男性约为8%,女性0.5。色觉异常的人,不能从事美术、化学、医学和交通运输等工作,否则不仅影响工作质量,还会造成严重的损失和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