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账号管理 » 育肥猪怎样饲养和管理
扩展阅读

育肥猪怎样饲养和管理

发布时间: 2022-06-07 20:03:05

‘壹’ 育肥猪出栏前要注意哪些饲养管理细节来促进猪场效益

1、育肥猪是猪在育肥阶段的后期,消化能力和生长发育处在最强的阶段,身体的抵抗力也处在逐步加强的阶段。针对这个时期猪的管理上,应该让猪的生长潜力得到充分发挥,提高饲料利用率和出栏率,增加猪场经济效益。
2、育肥猪在转移栏舍时,一般把体重和体型差不多的猪放在同一栏舍中,公猪和母猪分开饲喂。猪是群居动物,不同体型的猪会发生抢食的现象,体型差距大的猪之间也容易发生争斗,猪群长期产生摩擦,会产生不良影响。

‘贰’ 育肥猪饲养要注意什么

1、注意饲养密度和分群。养猪户应该吧体重相近的猪放在一起养殖,将公猪和母猪分群饲养,将体质较弱的和有病的猪单独饲养。在分群后,后面尽量不要重新分群,以免发生打斗,影响到育肥猪的生长。在进行分群时要需要注意饲养密度之一因素,一般每个圈舍饲养10-12头育肥猪为宜,每天育肥猪占据一平方米左右空间。
2、去势。对于育肥猪而言,不管是公猪还是母猪,都是需要进行去势的,也就是进行阉割,在育肥猪去势后,它的性发育会停止,这样更方便管理,而且饲料的转化率极高,生长速度更快,猪肉的品种也会更高,没有那种腥臊味。所以凡是作为育肥的猪,在进行育肥前都是要进行去势的。
3、注意饲喂环境。育肥过程中要保证猪舍干净卫生,做好消毒工作,保证通风良好,注意温度温度,一般最佳育肥温度是15-21度之间。在夏季高温育肥时适当较慢,冬季气温较低也会影响到育肥速度,如果温度低于5度,育肥猪增重速度将暴跌五成以上。所以育肥大多选择春秋季,这时的气候适宜,育肥猪也能生长的更快。另外在育肥过程中尽量保持猪舍安静,避免因为突然的惊扰和响声造成的猪群惊叫、奔跑,以减少猪群应激,影响到猪群育肥。
4、注意饲喂方法。育肥猪的饲料尽量保持稳定,不要轻易更换饲料,如果需要进行更换,需要一周左右的过渡期,在饲喂时宜采取少食多次的方式,对于残饲要及时清理,以免霉变被猪误食。饮水一定要充足,一般每公斤干饲料需要到5-8公斤的饮水。
5、做好疫病防控。猪舍一般一头打扫2低,及时清理粪便到粪场集,做好疫苗免疫工作,养殖过程中要多观察,尤其是注意食欲是否减退、粪便是否正常、精神是否正常,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诊断和治疗。另外为了寄生虫有效到育肥猪的生长速度和健康,在断奶后和催肥之前各驱虫一次。
6、注意对猪进行调教。对于爱咬架的猪要及时进行驱赶,养殖户可以用投掷石块的方式吸引猪的注意力。在对猪进行合群的时候,要人为的将群居位次建立好。另外,为了避免猪为了吃料而争抢导致一些猪吃不上料,养殖户应该尽量增加料槽的长度和料位。

‘叁’ 育肥猪如何饲养 育肥猪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1)日粮搭配多样化 猪只生长需要各种营养物质,单一饲粮往往营养不全面,不能满足猪生长发育的要求。多种饲料搭配应用可以发挥蛋白质及其他营养物质的互补作用,从而提高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利用率。研究证明,单一玉米喂猪,蛋白质利用率为51%,单一肉骨粉喂猪则为41%,如果把两份玉米加一份肉骨粉混合喂猪,蛋白质利用率可提高到61%。
(2)饲喂定时、定量、定质 定时指每天喂猪的时间和次数要固定,这样不仅使猪的生活有规律,而且有利于消化液的分泌,提高猪的食欲和饲料利用率。要根据具体饲料确定饲喂次数。精料为主时,每天喂2~3次即可,青粗饲料较多的猪场每天要增加1~2次。夏季昼长夜短,白天可增喂一次;冬季昼短夜长,应加喂一顿夜食。饲喂要定量,不要忽多忽少,以免影响猪的食欲,降低饲料的消化率。要根据猪的食欲情况和生长阶段随时调整喂量,每次饲喂掌握在八九成饱为宜,使猪在每次饲喂时都能保持旺盛的食欲。饲料的种类和精、粗、青比例要保持相对稳定,不可变动太大。变换饲料时,要逐渐进行,使猪有个适应和习惯的过程,这样有利于提高猪的食欲以及饲料的消化利用率。
(3)以生饲料喂猪 饲料煮熟后,破坏了相当一部分维生素,若高温久煮,会使饲料中的蛋白质发生变性,降低其消化利用率,且有些青绿多汁饲料,闷煮后可能产生亚硝酸盐,易造成猪只中毒死亡。生料喂猪还可以节省燃料,减少开支,降低饲养成本。
(4)掌握日粮的稀稠度 日粮调制过稀不仅影响唾液分泌,而且会稀释胃液,影响饲料的消化。饲喂稀料使猪干物质进食量降低,同时猪排尿增加,体热消耗增多。因此,日粮调制以稠些为好,一般料水比为1∶2~4。冬季应适当稠些,夏季可适当稀些。
(5)饲养方式 饲养方式可分为自由采食与限制饲喂两种。自由采食有利于日增重,但猪体脂肪量多,胴体品质较差;限制饲喂可提高饲料利用率和猪体瘦肉率,但增重不如自由采食快。
(6)饲料品质 饲料品质不仅影响猪的增重和饲料利用率,而且影响胴体品质。猪是单胃杂食动物,饲料中的不饱和脂肪酸直接沉积于体脂,使猪体脂变软,不利于长期保存。因此,在肉猪出栏上市前2个月应该用含不饱和脂肪酸少的饲料,防止产生软脂。
(7)分群技术 要根据猪的品种、性别、体重和采食情况进行合理分群,以保证猪的生长发育均匀。分群时,一般掌握“留弱不留强”、“夜合昼不合”的原则。分群后经过一段时间饲养,要随时对猪群进行调整。
(8)调教与卫生 从小就加强猪的调教,使其养成“三点定位”的习惯,使猪吃食、睡觉和排便固定,这样能够保持猪圈清洁卫生,有利于垫土积肥,减轻饲养员的劳动强度。猪圈应每天打扫,猪体要经常刷拭,这样既可减少猪病,又有利于提高猪的日增重和饲料利用率。
(9)防寒与防暑 温度过低时,猪用于维持体温的热能增多,使日增重下降;温度过高,猪食欲下降,代谢增强,饲料利用率也降低。因此,夏季要做好防暑工作,增加饮水量;冬季要喂温食,必要时修建暖圈。
(10)去势、驱虫与防疫 猪去势后,性器官停止发育,性机能减弱,猪表现安静,食欲增强,同化作用加强,脂肪沉积能力增加,日增重可提高7%~10%,饲料利用率也提高,而且肉质细嫩、味美、无异味。在催肥期前驱虫一次,驱虫后可提高猪的增重和饲料利用率。按照一定的免疫程序定期进行疾病预防工作,注意疫情监测,及早发现病情,及时采取措施。
(11)防止育肥猪过度运动和惊恐 生长猪在育肥过程中,应防止过度的运动,特别是激烈的争斗或追赶。过度运动不仅消耗体内能量,更严重的是容易使猪患上一种应激综合征,突然出现痉挛、四肢僵硬,严重时会造成猪只死亡。
(12)供给充足的清洁饮水 水是调节体温、消化吸收饲料营养和剩余物排泄过程不可缺少的物质。水质不良会带入许多病原体,因此既要保证水量充足,又要保证水质良好。实际生产中,切忌以稀料代替饮水,否则会造成不必要的饲料浪费。

‘肆’ 育肥猪怎么喂长得快

要想育肥猪长得快,除了选择优良的品种之外,饲喂合适的日粮也很重要:
1、饲料管理
在育肥阶段,猪只的采食量会增加,是猪只生长速度快的阶段,如果这个阶段饲养管理得当,会加快幼猪的生长速度,提高自身免疫力,为提前出栏打好基础。
一般来说,育肥猪的饲料成本约占猪场总饲料成本的70%,处于育肥期的猪采食量,饲料的转化率和利用率直接影响着猪场的效益,此时的猪饲料不能贪便宜图省钱,关键是要把好质量关,选择合理的育肥猪饲料,好的育肥猪饲料能满足育肥猪的营养需求,同时吃的少、长得快、还不起膘。
2、日常管理
猪只转到育肥舍前,要做准备工作。首先要进行圈舍消毒彻底打扫干净,其次要做好预防接种驱虫。
育肥猪阶段,为了提高出栏时的整体均匀度,应尽量保证育肥猪能够在同一时期出栏,避免大小不均、生长速度不统一等情况。要注意育肥猪舍的密度,每群猪的头数不宜太多,要以圈舍面积和饲养密度而定。每圈头数以10-20头为宜.但具体数目可因不同环境条件而异。常观察猪群采食量、粪便情况,精神状态,发现疫病及时隔离治疗,并且在大群预防。
3、卫生和饮水
要保持猪舍的清洁,每天定时打扫2-3次,定期消毒,避免细菌滋生。定时通风透气,以免有害气体的产生。保持充足的饮水,并保证水源的清洁,以免引起腹泻。
4、出栏时间
适时出栏。出栏体重太小,屠宰率低,肉质欠佳。出栏体重太大,饲料消耗多,饲养成本高,经济效益低。一般90-110斤出栏,当然也需要根据当时的市场和行情做参考,选择适合的出栏时间。

‘伍’ 想让育肥猪长得又快又肥,该用怎样科学的方法饲喂

养猪的每个阶段都很重要,并且有不同的管理方法。育肥阶段的猪长大后会增加其采食量。这个阶段的管理尤为重要。良好的管理可以加快猪的生长,提高猪群的免疫力。它可能会提前释放,并增加养猪场的经济效益。为了调节肥猪的食欲,可以使用浓缩饲料和绿色饲料。当猪不想吃时,应给每头猪饲喂0.5-1千克的绿色饲料。在正常进料中,您还可以按细度和绿色度的顺序混合细度和绿色。每顿饭分为3次喂食,以便猪可以在半小时内进食。如果绿色饲料未被污染,通常不清洗,不剁碎,让猪咬自己咀嚼,这样唾液和绿色饲料就可以充分混合,从而增加食欲。

在育肥猪阶段,为了提高屠宰的整体均匀性,有必要确保可以同时屠宰育肥猪,以避免大小不均和生长速度不均。必须注意育肥猪舍的饲喂密度要适中,每只猪的猪只数量不要太多,以使猪可以完全移动。经常观察猪的采食量,粪便,精神状态,并在发现疾病后及时隔离和治疗该疾病,并大范围预防。为了保持猪舍的清洁,每天要清洗2-3次,并定期对其进行消毒,以免细菌滋生。

‘陆’ 生长育肥猪的饲养,有哪些要注意的

"育肥猪如何管理才更健康?"针对这个问题,愿意与你分享一下个人看法。

育肥猪,从出生到出栏,饲养需要经过三个阶段,一是小猪饲养阶段;二是架子猪饲养阶段;三是催肥猪饲养阶段。而在这三个饲养阶段之中,又包括了两个过渡,一个是由小猪阶段到架子猪的过渡阶段,另一个是由架子猪到催肥猪的过渡阶段。

由以上可知,成功实现育肥猪的"两个过渡",饲料的搭配喂养相当重要,每一个过渡都需要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另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小猪和架子猪特别容易发病,在疾病的预防上也要多费心。

‘柒’ 仔猪的育肥很关键,肥育的仔猪如何进行饲养

养猪驱虫,伊维菌素粉不全面,通常是伊维菌素和阿苯达唑的复合粉。因为驱除猪肠胃中的寄生虫通常是阿苯达唑在起作用,伊维菌素主要是针对体外寄生虫。在仔猪育肥前应认真驱虫。驱除仔猪的体内外寄生虫应根据仔猪的年龄、体质、病情以及寄生虫的生物学特性,选用安全有效、成本低廉、使用方便的药物。具体操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驱虫时间;2、选用科学方法;3、恰当的驱虫药;4、搞好猪舍卫生;5、加强饲养管理。为了强化仔猪的胃肠道功能,在育肥前还要做好洗胃、健胃工作。

为了给群猪创造更为良好的养殖环境,确保每头猪都能够吃的饱,就需要按照育肥猪的体重和体型合理组群,说的简单一点,大的猪跟大的,小的跟小的,并且控制好养殖密度,避免育肥猪之间出现相互撕咬打架的不和谐现象发生。

‘捌’ 生长育肥猪的饲养管理技术有哪些

(1)日粮搭配多样化 猪只生长需要各种营养物质,单一饲粮往往营养不全面,不能满足猪生长发育的要求。多种饲料搭配应用可以发挥蛋白质及其他营养物质的互补作用,从而提高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利用率。研究证明,单一玉米喂猪,蛋白质利用率为51%,单一肉骨粉喂猪则为41%,如果把两份玉米加一份肉骨粉混合喂猪,蛋白质利用率可提高到61%。

(2)饲喂定时、定量、定质 定时指每天喂猪的时间和次数要固定,这样不仅使猪的生活有规律,而且有利于消化液的分泌,提高猪的食欲和饲料利用率。要根据具体饲料确定饲喂次数。精料为主时,每天喂2~3次即可,青粗饲料较多的猪场每天要增加1~2次。夏季昼长夜短,白天可增喂一次;冬季昼短夜长,应加喂一顿夜食。饲喂要定量,不要忽多忽少,以免影响猪的食欲,降低饲料的消化率。要根据猪的食欲情况和生长阶段随时调整喂量,每次饲喂掌握在八九成饱为宜,使猪在每次饲喂时都能保持旺盛的食欲。饲料的种类和精、粗、青比例要保持相对稳定,不可变动太大。变换饲料时,要逐渐进行,使猪有个适应和习惯的过程,这样有利于提高猪的食欲以及饲料的消化利用率。

(3)以生饲料喂猪 饲料煮熟后,破坏了相当一部分维生素,若高温久煮,会使饲料中的蛋白质发生变性,降低其消化利用率,且有些青绿多汁饲料,闷煮后可能产生亚硝酸盐,易造成猪只中毒死亡。生料喂猪还可以节省燃料,减少开支,降低饲养成本。

(4)掌握日粮的稀稠度 日粮调制过稀不仅影响唾液分泌,而且会稀释胃液,影响饲料的消化。饲喂稀料使猪干物质进食量降低,同时猪排尿增加,体热消耗增多。因此,日粮调制以稠些为好,一般料水比为1∶2~4。冬季应适当稠些,夏季可适当稀些。

(5)饲养方式 饲养方式可分为自由采食与限制饲喂两种。自由采食有利于日增重,但猪体脂肪量多,胴体品质较差;限制饲喂可提高饲料利用率和猪体瘦肉率,但增重不如自由采食快。

(6)饲料品质 饲料品质不仅影响猪的增重和饲料利用率,而且影响胴体品质。猪是单胃杂食动物,饲料中的不饱和脂肪酸直接沉积于体脂,使猪体脂变软,不利于长期保存。因此,在肉猪出栏上市前2个月应该用含不饱和脂肪酸少的饲料,防止产生软脂。

(7)分群技术 要根据猪的品种、性别、体重和采食情况进行合理分群,以保证猪的生长发育均匀。分群时,一般掌握“留弱不留强”、“夜合昼不合”的原则。分群后经过一段时间饲养,要随时对猪群进行调整。

(8)调教与卫生 从小就加强猪的调教,使其养成“三点定位”的习惯,使猪吃食、睡觉和排便固定,这样能够保持猪圈清洁卫生,有利于垫土积肥,减轻饲养员的劳动强度。猪圈应每天打扫,猪体要经常刷拭,这样既可减少猪病,又有利于提高猪的日增重和饲料利用率。

(9)防寒与防暑 温度过低时,猪用于维持体温的热能增多,使日增重下降;温度过高,猪食欲下降,代谢增强,饲料利用率也降低。因此,夏季要做好防暑工作,增加饮水量;冬季要喂温食,必要时修建暖圈。

(10)去势、驱虫与防疫 猪去势后,性器官停止发育,性机能减弱,猪表现安静,食欲增强,同化作用加强,脂肪沉积能力增加,日增重可提高7%~10%,饲料利用率也提高,而且肉质细嫩、味美、无异味。在催肥期前驱虫一次,驱虫后可提高猪的增重和饲料利用率。按照一定的免疫程序定期进行疾病预防工作,注意疫情监测,及早发现病情,及时采取措施。

(11)防止育肥猪过度运动和惊恐 生长猪在育肥过程中,应防止过度的运动,特别是激烈的争斗或追赶。过度运动不仅消耗体内能量,更严重的是容易使猪患上一种应激综合征,突然出现痉挛、四肢僵硬,严重时会造成猪只死亡。

(12)供给充足的清洁饮水 水是调节体温、消化吸收饲料营养和剩余物排泄过程不可缺少的物质。水质不良会带入许多病原体,因此既要保证水量充足,又要保证水质良好。实际生产中,切忌以稀料代替饮水,否则会造成不必要的饲料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