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账号管理 » 塑料棚怎样管理
扩展阅读
怎样在qq上更改游戏密码 2025-05-11 06:09:23
怎样踮脚尖能快速瘦腿 2025-05-11 06:01:49
激光祛雀斑效果怎样 2025-05-11 05:45:48

塑料棚怎样管理

发布时间: 2022-04-21 01:30:38

⑴ 塑料大棚黄瓜定植后如何管理

(1)温度管理

早春栽培的黄瓜前期主要是保温防寒,一般缓苗期前不放风加强夜间防寒,缓苗大约需要7天左右,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夜温促进缓苗。缓苗后到根瓜坐瓜阶段大约20天,要适当控制温度,白天20~25℃,夜间12~16℃,防止徒长。盛果期要适当控温,白天25~30℃,夜间16~18℃。

(2)肥水管理及中耕

早春栽培地温较低,定植水要适当的小,缓苗后浇缓苗水,浇水后进行中耕,并进行蹲苗。采收根瓜后进行浇水,以后每隔5天浇水一次,浇水最好在晴天早上进行,夏季暴雨忽晴后要浇一次水。浇水后及时通风降低棚内空气湿度。

定植至根瓜采收可追肥1~2次,结瓜盛期7~10天一次。磷酸二铵和硝酸铵交替使用,也可用冲施肥随浇水冲施。

(3)吊蔓及整枝

黄瓜长到5节时要及时吊秧或插架,以后每2~3天绕秧或绑秧一次,并及时去除所有的侧枝和卷须,瓜秧接近棚膜时掐尖或把尖扭一下。及时打掉下部的病老叶。

⑵ 塑料大棚栽培的技术

塑料大棚栽培管理技术

塑料大棚作为全盟今后农业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它的发展不仅改善了菜农的生产条件,而且使本地蔬菜供应状况有很大的改观,菜农的经济收入大大提高,好的亩产值达2万元以上,差的仅有二三千元。
在这里我们以黄瓜为主,结合西红柿种植对塑料大棚的管理做介绍,希望能给广大菜农有所帮助。
一、塑料大棚管理
根据本地区的气象条件,一般在9月中旬扣膜,10月中旬可撤膜,管理的原则是:保住最低温度,限制最高温度,延长最适温度。黄瓜低于12摄氏度根系停止生长,低于5摄氏度易受冻害,最低温度应保持在10摄氏度以上。
黄瓜最适温度25—28摄氏度,最高不超过35摄氏度。尽可能使黄瓜生育最适温度保持时间达到6—8小时,当气温下降至20摄氏度时应及时闭风,天气不好时可提早闭风,当气温降至15摄氏度时应盖草帘,遇到寒流可在17—18摄氏度时盖草帘,盖草帘的气温可回升2—3摄氏度,以后逐渐下降,白天保持在22—25摄氏度,夜间保持16—20摄氏度,下半夜10——16摄氏度。在灾害性天气条件下,早晨短时间最低气温降至8摄氏度,甚至5摄氏度,黄瓜也不致于受害,但若低于5摄氏度,或较长时间低于10摄氏度,则会对黄瓜造成寒害,所以应加温室的保温,一定要按设计要求建造温室,及时补住温室漏洞,温室前口加防寒裙,遇强寒流等连阴天的灾害性天气,还应适当补充加温。
冬季地温低是黄瓜生产的制约因素,因此,应千方百计提高地温。研究表明,地温提高1摄氏度,则相当气温提高2—3摄氏度的效果。所以在温室前沿必须挖防寒沟,温室内铺盖地膜,且在冬季尽量减少流水,既使流水也应事先将水进行预热,防止过分降低地温。
番茄:最高温度30摄氏度,最适20—25摄氏度,最低6—10摄氏度。
茄子:最高温度35摄氏度,最适25—30摄氏度,最低10摄氏度。
二、光照管理
延长采光时间,提高适光率,扩大利用范围。塑料大棚冬季生产,增加光照是提高产量的重要措施。在温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延长光照时间。一般早晨阳光照出棚面上时应立即揭开草帘见光。适用适光率高,保温性能好的聚氯乙烯长寿无滴膜,并及时清扫灰尘,清洁膜面,增加适光率,尽可能增加光照强度。充分利用好直射光的同时,还要注意散射光的利用,进一步提高产量,采用地膜覆盖,张挂反光幕等措施,都能增加棚内有效光照。
三、施肥管理
施足基肥是基础,追好三肥是关键,一清一浑不间断,常喷微肥保叶片。进行日光温室蔬菜生产,生产期长,需肥量大,应一次施足基肥,一般每亩腐熟的有机肥5000公斤,饼肥200斤,三元复合肥75公斤,三分之二撒施,三分之一集中施用。大量施有机肥一方面做为肥料供蔬菜利用,另一方面经微生物分解,施放大量二氧化碳,提高温室二氧化碳的浓度达到增产的目的。在黄瓜产前瓜盛期进行三次大追肥,黄瓜根系又“怕肥”,因此,黄瓜的追肥应是“少量多次”,在正常生长季节,是间隔一次水追一次肥,每次亩追施尿素不超过15公斤,达到一清一浑不间断。严冬季节,由于控制灌水,所以追肥也应看苗进行,对缺肥的植物给肥,不缺肥的不给肥,追肥多无法可将肥料化在水里浇灌,但一定要注意浓度,避免烧根。并根据生长情况及时喷施叶面微肥,有很好的增产效果。
四、水分管理
浇足定植水,少浇促秧水,多浇催瓜水。在造好底墒的基础上,定植时一定要浇足定植水,定植缓苗后一般不浇水,干旱时只浇少水,浇水早了会造成瓜秧徒长,影响结瓜,严重时甚至坐不住瓜,而造成大量“化瓜”。只有到70—80%的瓜秧上根瓜坐住,长到15—16厘米长,瓜把变深绿色�即“根瓜黑把”时才能淌点水。如果浇迟了影响瓜条生长,从而影响产量。在正常生长季节应均匀浇水,使土壤有一个干干湿湿的过程,既满足黄瓜对水分的需要,又保证土壤有良好的通气状态,直观指标是在不盖地的地方,地皮“发白”浇水,一般深冬期间每15天浇一次水,选晴暖的中午进行,浇水最好是用滴灌,如果条件达不到也必须是膜下暗灌。4月以后,天气变暖,每7天左右 浇水一次,浇水还应遵循“攻瓜不攻秧”的原则,即在摘瓜前浇水,不要在摘瓜后浇水。
五、空气湿度和气体成份的管理
塑料大棚通风除调节湿度外,更重要的是调节温室内空气湿度和气体成份。
由于薄膜有很好的保湿性,在密闭的情况下,室内空气湿度经常保持在饱和状态,在严冬季节更是如此。这样高的湿度是各种病害发生流行的良好环境,因此要通过放风排温来降低室内的空气湿度。即使在严冬季节,也要在不致使瓜秧受冻的情况下通风,春秋季病害严重发生时更应以考虑降湿为主放风排湿,尽量使室内空气湿度控制在85%以下。
通风还有调节气体的作用,在密闭条件下,室内的二氧化碳是严重缺乏的,因此应通过换气来保持室内0.03%的正常二氧化碳浓度,满足蔬菜生的需要。在温室内施放二氧化碳气肥,具有很好的增产效果,一般在揭草帘后半小时开始施放二氧化碳,至通风前半小时结束。施放的浓度最高可以达到 0.15%。
在施肥后塑料大棚内会积聚氨气,也应通过换气来排出有害气体。
六、植株调整
早蔓要有弧度,落蔓要有梯度,摘叶要有限度,掐须要有力度。早蔓时,秧蔓要按“S”型早蔓,让瓜蔓形成一定的弧度,旺长的瓜蔓弯曲的弧度大一些。当北端长到1.7米高,南端长到棚顶时,进行落蔓,落蔓后要形成北高南低的梯度,以便更好地接受阳光。随着瓜蔓的生长,下部病老叶应及时摘除。但摘瓜下部应留5—7片叶,保证每株有20—30片叶,整枝时侧枝和雄花很小时就应及时摘除,并及时掐掉卷须,减少养分消耗,同时,还要搞好病虫害的防治。

⑶ 塑料大棚养鸡,需要注意什么呢

塑料大棚饲养的当地鸡优势明显,成本低,投资少,农民容易接受。拆除方便,选址容易,传染病传播大幅减少。管理方便,饲养简单。劳动生产率高,灵活性大,周转快,时间短,养殖户可以根据市长/市场情况自由组织生产。1秒钟屏障选择棚远离村庄,选择交通便利、避风、地势高、水充足、易管理、坡度低于25度的山坡为宜。仓库的位置要朝南,东西要门,南北要开窗户。第二幕的塑料大棚建设以经济、方便、灵活、就地取材为原则。以竹子、塑料薄膜、遮阳等为主要建筑材料,一般为132平方米的鸡舍,鸡舍长22米,宽6米,高2.0~2.5米,鸡舍内部以竹子为支撑物,周围由塑料薄膜、遮阳网包围,每捆可饲养2000公斤。

防止当地鸡线虫病的发生。塑料大棚内鸡湿度高,流通量大,要严格执行消毒措施。先卖鸡,然后把塑料大棚里的垫子和排泄物清除干净消毒,再用福尔马林、高锰酸钾消毒必要的熏蒸。消毒结束后,将浓度为2% ~ 3%的火山灰喷洒在温室内外。小鸡进入鸡舍前,将适量的生石灰粉撒在地板上,然后将消毒后的干燥材料铺在地板上。定期清洗,严格消毒水槽和凹槽,做好防鼠工作。6结论近年来,塑料大棚养鸡技术被越来越多的养殖户应用,养殖户在建造塑料大棚时,应建立当地适当建设的仓库,确保大棚的实用性和坚固性。注意在养殖过程中加强保温效果,及时通风,保证充足照明,预防消毒和常见传染病,取得更好的经济效果。

⑷ 冬天塑料大棚怎么预防棚内上霜

1、在刚定植处于幼苗期的塑料拱棚内加挂防冻幕(沿拱棚四周进行悬挂),或在大拱棚内加盖小拱棚;或在植株上直接铺盖一层地膜;也可每天下午5点以后用塑料营养钵、花盆、泥碗等将幼苗扣住,进行保温,预防霜冻。上午9点以后气温回升后逐渐撤去覆盖物。

2、在刚定植处于幼苗期的塑料拱棚内灌水,水量以半沟为宜,增加棚内湿度。

3、对尚未定植的塑料拱棚,以保温为主,待天气晴好且在近期无霜冻,棚内地温稳定通过14℃以上,选择晴天上午再定植幼苗。

4、在定植幼苗的塑料拱棚内,在凌晨4点-5点燃放百菌清、腐霉利、嘧霉胺等烟雾剂,防病、增温、降湿,每亩用量200克~250克。

(4)塑料棚怎样管理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1)根据蔬菜种类选用规格合适的遮阳网,通常夏秋绿叶菜类栽培短期覆盖选用黑色遮阳网,秋冬蔬菜夏季育苗选用银灰色遮阳网,且可避蚜。茄果类留种或延后栽培,最好网膜并用。

(2)覆盖时期:一般7—8月,其他时间光照,强度适宜蔬菜生长,如无大暴雨则不必遮盖。

(3)遮光管理:遮阳网不能长期盖在棚架上,特别是黑色遮阳网,只是在夏秋烈日晴天中午,其网下才会达到近饱和的光照强度,最好上午10时—11时盖,下午4—5时揭网。揭网前3—4天,要逐渐缩短盖网时间,使秧苗、植株逐渐适应露地环境。

⑸ 塑料大棚黄瓜春提早栽培如何进行田间管理

(1)缓苗期的管理塑料大棚黄瓜春提早栽培一般定植后浇足定植水,可不必再浇缓苗水。高畦栽培的水渗下后封沟起垄,立即覆盖地膜。
定植后当天即在畦上插上小拱棚,扣上两层膜,尽量提高温度。定植7天内,白天不超过38℃不用放风,保持白天30~35℃,夜间15℃。地温可高于气温2℃左右。春提早栽培的缓苗期在2月中下旬至3月中下旬,在华北地区的晴天,在塑料大棚内基本可以达到上述温度。但是在寒流侵袭时,还有冻害的可能。因此,应及时采用增加覆盖物等措施保持适宜的温度。(2)缓苗后管理定植7~10天开始松土,至结瓜前中耕松土2~3次,以提高地温,促进根系发育。大棚内的温度适当降低至白天25~30℃,超过30℃即放风,下午后棚温降至25℃即闭风,夜间保持10~15℃。
定植后浇水宜少且小。如定植期较早,外界气温低,土壤蒸发量小,定植水充足的情况下,缓苗后可不浇水,以中耕松土保墒为主。反之可开小沟浇小水,待表土稍干,立即中耕松土,进行蹲苗。蹲苗期不浇水,不追肥,促进根系向下生长,控制茎叶生长,以利开花坐瓜。
黄瓜缓苗后到根瓜采收前为黄瓜初花期。此期以促进根系发育,控制地上部徒长,为结果打下基础的管理为主。此期为甩蔓期,是植株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的转化时期。如果水肥过多,温度过高,极易造成徒长、枝叶茂盛、根瓜化瓜,降低了早熟性;如果挖掘水肥过度,加上低温条件,则促进生殖生长,严重抑制营养生长,形成“瓜打顶”现象。在管理中应调整营养生长和结瓜的关系。
待根瓜坐住开始发育后,蹲苗结束。此期植株耗水量渐大,应及时浇一次水。结合浇水,每公顷施腐熟的人粪尿7500~10500千克,或氮磷钾复合肥225~300千克。
黄瓜瓜蔓开始伸长、蔓长约25~30厘米时,即插架绑蔓。绑蔓的同时,要随时掐去卷须,摘除雄花,摘除10片以下的侧蔓,以集中养分长好主蔓,促进结瓜。绑蔓方法与春露地栽培相同。
由于北方地区3月份气温变化无常,除注意低温冻害外,还应防止晴天中午40℃以上的高温造成灼伤。中午一定要进行通风降温。(3)结瓜期管理从根瓜开始采收至拉秧为结瓜期。大部分地区在4月份以后,此期外界气温日渐升高,当外界白天气温在25℃以上时,掀开塑料薄膜进行大通风。在4~5月上中旬,外界温度略低于黄瓜的生理要求,只要合理掀盖塑料薄膜进行通风,可以很容易使大棚内的温度保持在白天30℃左右,夜间18~20℃左右。此期黄瓜生长旺盛,产量很高。5月中下旬后,当外界白天气温在25℃以上,夜间稳定在18℃以上时,即可撤顶膜,进行防雨栽培。
黄瓜盛瓜期前期既长秧又结瓜,相互争夺养分,需及时进行调节、平衡植株营养生长与结瓜的关系。调节植株生长的重要措施是整枝、绑蔓。当植株叶片过大,龙头肥大向上,开始化瓜时,表明生长过旺,绑蔓时将蔓向下压,使秧蔓近水平伸长,抑制生长。当瓜条过多,龙头变小,生长势减弱时,要直立绑蔓,促进生长。当主茎长到距棚顶30厘米左右时,要及时打顶,促进下部发生侧枝,多结回头瓜。侧蔓结瓜时,每蔓只留一瓜,瓜前留2叶摘心。结瓜盛期可在根部培土,促进不定根发生。此时不宜松土,以免伤根。
后期瓜叶密集,影响通风透光。可将45天以上叶龄的老叶、黄叶、病叶打去,改善光照条件,防止病虫害的发生。打老叶时,一次只可打去1~2片,陆续进行,不可贪多,以免削弱植株生长势。
结瓜盛期前期每3~5天浇一次水,后期需水量大,气温高,蒸发量也大,一般1~2天浇一次水。总之,结瓜盛期应保持土壤湿润,土壤相对含水量以80%~85%为宜。浇水应注意时间,初春时,阴天、下午、晚上及温度高的中午前后不宜浇水。浇水应在采瓜前进行,避免采瓜浇水把一些尚未坐住的瓜打掉。采前浇水还有利于黄瓜增重和鲜嫩的作用。
结瓜盛期需要大量肥料供应,才能保证高产的需要。从根瓜坐住后每10~15天追一次肥。前2~3次追肥,可随水冲施腐熟的人粪尿每次7500~10500千克/公顷。后期要随水冲施复合肥每次225~300千克/公顷。有条件时根外追施0.2%磷酸二氢钾;或0.1%纯尿素3~4次。追肥时应观察植株的形态。如果瓜秧瘦小、龙头小、顶叶色淡黄、卷须细、瓜条生长慢、叶薄而色浅,则表明缺肥,应及时追肥。如果龙头黑绿色,叶片发皱,根系黄褐色,表明肥量过多、过浓,不仅不能追肥,还应及时灌水,降低土壤溶液浓度。
进入结瓜后期,植株接近衰老。此时已在6月份,天气温暖,可逐步做到昼夜放风,陆续撤除塑料薄膜。在温度很高的地区,可保留塑料薄膜,大棚四周大通风,利用顶膜进行遮荫。在遇到露地黄瓜大量上市,春提早黄瓜失去竞争力的情况下,宜迅速拉秧腾地。在管理上,要适当少浇水,控制茎叶生长,促使养分回流发生新根和雌花的形成,多结回头瓜。追肥应以钾肥为主,适当补氮。6月中下旬拉秧。
如果这一时期市场上黄瓜价格较高,大棚春提早黄瓜上市仍有可观的经济效益时,还应加强管理,尽量提高后期产量。同结瓜盛期一样进行浇水追肥,增施氮肥。为了增加叶面营养,减轻霜霉病,可经常根外追肥,喷0.2%磷酸二氢钾加0.1%尿素,再加入1%蔗糖。采用一次深中耕施肥法,促进根系更新。在秧蔓基部空裸后,可用缩秧法,即解除绑缚物,也可在植株中部留出一个侧蔓,后期摘除主蔓,用侧蔓代替主蔓结瓜。采取上述措施后,可使植株出现后期的结果盛期,直至7月下旬拉秧。
在塑料大棚黄瓜春提早栽培中,采收上市越早,价格越高,因此应适期早收。采收均应在早上进行,一来夜间增重较快,二来早晨湿度大,可保持果实鲜嫩状态。结瓜盛期应该天天采收。

⑹ 塑料大棚怎样建设,应该注意什么

(1)大棚的规格

一栋大棚的面积究竟多少为宜,要考虑大棚的建材结构,当地气候条件,栽培管理水平等。目前竹木结构的大棚单栋面积以667~1000米2(1~1.5亩)、钢架结构的1000~1333.4米2(1.5~2亩)居多。大棚跨度:竹木结构的以12米居多,钢架棚15米,一般不超过15米,棚体过大,易遭风雪破坏,棚体过小,土地利用率低,单位面积造价高。大棚高度包括脊高和肩高(两侧高),高度要适中,过高“扒缝”操作困难,对荷载要求高,保温差;过矮影响透光,不利通风降温。一般竹木结构的1.8~2.2米,钢结构的2.8~3.4米,这种高度尚能用手工进行“扒缝”通风。近年来考虑夏季通风,脊高有3.5~4米的,应有机械通风装置。肩高过矮,影响棚内通风和人工作业,但过高不仅造价高,而且增加荷载,一般为1.5米左右,当然脊高高的大棚,肩高也相应高一些。大棚长度50~60米居多,超过100米不仅管理不便,而且棚内通风不畅,湿、热空气不易排出。

(2)跨拱比、保温比和通风量

跨拱比是跨度与脊肩高差之比值,即:

跨拱比的大小表示棚顶形状,跨拱比大,顶部平坦,棚顶坡度小,雨雪不易自然下落,易出现兜水,损坏薄膜;此外,压膜绳不易将薄膜压紧,遇大风上下波动。跨拱比一般8~10,不宜超过15。

保温比 地面积与覆盖的薄膜面积之比。保温比大,表示覆盖的棚膜面积小,虽放热量小了,但白天受光面积也小;反之保温比太大,放热面积大,不利保温,一般为0.6~0.7。目前我国的大棚一般采取自然通风,即顶部沿大棚方向开中缝,东、西两侧沿大棚方向各开一侧缝,通风口视棚内温度状况,棚内外温差灵活掌握。

(3)大棚方向

南北延长,棚内光照均匀,有利于通风。

(4)棚间距

南北延长大棚南北两头的棚间距是脊高的0.8~1.5倍;东西两棚棚边间距1.5~2米以免相互遮荫,又提高土地利用率。

关于场地的选择和布局,可参考日光温室。

⑺ 塑料大棚茄子棚内气体状况如何怎样管理

塑料大棚经常是密闭状态,棚内气体状况与外界有很大的差异,尤其是在密闭不通风时差异更大,棚内的空气组成影响蔬菜的生长。在空气中主要有氧气和二氧化碳,还可能有氨气、亚硝酸、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与茄子生长发育关系最密切的是二氧化碳和有毒气体。
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外界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一般十分稳定,约为0.03%,棚内二氧化碳气体的浓度在一天中,白天一般低于外界,夜间则高于外界,其变化与茄子生长发育和产量有密切的关系。在不通风的情况下,棚内二氧化碳昼夜变化很剧烈。一般在上午日出前后,二氧化碳浓度达到最高点,可能达到或接近0.06%,但这个浓度维持的时间很短,随着日出后光合作用的进行,二氧化碳浓度急剧下降,到上午10时前后,光合作用最旺盛,二氧化碳也随之降到约0.01%或更低,这对于茄子的光合作用而言是严重不足的。白天,随着光合作用的进行,二氧化碳浓度继续下降,直至一天中的最低点。傍晚前后,随着茄子光合作用的停止,棚内二氧化碳浓度开始回升,整个夜间持续增加。所以,总体而言,棚内二氧化碳气体是茄子最需要时严重不足,而茄子不需要时稍高。
棚内氨气主要来自于施入土壤中的铵态氮化肥和有机肥,尤其是施肥过量或土壤干旱时,肥料遇到棚内高温会产生大量氨气灼伤蔬菜。亚硝酸气体主要来自施入土壤中的硝态氮化肥和未腐熟的有机肥,一般植株中下部叶片容易受害。棚室加温煤火燃烧不完全或烟道不畅,均会产生大量一氧化碳,对蔬菜都有不同程度的危害。劣质塑料薄膜在使用过程中也会散发出一些有毒气体,并能够侵入植株内部,从而严重影响蔬菜产量和品质。
为了避免有毒气体的危害,要采取一定的措施。首先要适当通风换气,在冬春季节、晴天或久雨低温长期封闭的大棚,应该在中午气温较高时定期打开通风口通风换气。即使下雨天气,也必须做到短时间换气。其次要合理施肥,大棚施肥应以土杂肥为主,追施化肥为辅。施用的各种有机肥必须经过充分腐熟。控制氮肥施用量,增施磷、钾肥。追肥要开沟深施,少量多次,施后盖土浇水。另外要扫除顶棚水滴,减少气害毒源,选用无毒塑料薄膜,棚内用煤火加温时必须有烟囱排烟,煤要充分燃烧。

⑻ 塑料大棚怎样建设,应该注意什么

塑料大棚的建设:
(一)大棚建造场地的选择
要选在背风、向阳、土质肥沃、便于排灌、交通方便的地方建造。棚内最好有自来水设备。
(二)大棚的面积
从光、温、水、肥、气、保苗等因素综合考虑,南方地区单栋式大棚面积,以400平方米较为有利
(三)天棚的宽瘦
叉称跨度。从栽培管理和建棚用材两个方面考虑,要求尽可能做到方便和牢固耐用。
(四)大棚的高度
大棚的中高和两侧的肩高,直接影响结构的强度、采光、保温、管理操作的性能。竹木结构多柱式大棚,多为人工操作通风,中高有L 8米,最高不能超过2.2米,肩高约1米。
(五)大棚的长度
我国机械化程度较低,施肥、定植、产品搬运都是人力完成,所以,尽量避免棚过长,以降低人力负担,一般以40“60米长较为合适。
(六)棚间距离
集中连片建造大棚,又是单栋式结构时,两棚之间要保持2 米以上距离,前后两排距离要保持4米以上
(七)大棚抗风、雪力的设计
失棚的雪荷载能力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棚体曲率小,积雪不容易自然滑落,势必加重负荷,甚至把棚压趴。
(八)大棚的方向
指单栋式大棚东西向延长还是南北向延长,主要从光照强度考虑。
(九)大棚的通风
主要是调节栅内气体成分和调整温度、湿度。大棚宽度l0 米以上,多采用3道通风口,即留中缝和两道边缝。中缝在大棚中部最高位置。边缝在大棚两侧的肩部,离地面.l~1.2米高的地方。
塑料大棚俗称冷棚,是一种简易实用的保护地栽培设施,由于其建造容易、使用方便、投资较少,随着塑料工业的发展,被世界各国普遍采用。 利用竹木、钢材等材料,并覆盖塑料薄膜,搭成拱形棚,供栽培蔬菜,能够提早或延迟供应,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有得于防御自然灾害,特别是北方地区能在早春和晚秋淡季供应鲜嫩蔬菜。

⑼ 塑料拱棚的日常管理如何保温

增设一幅“保温调风膜”,以防止“扫地风”对蔬菜的为害及提高该处冬季温度。
方法:在大拱棚东西两边内侧,先用竹片或小竹杆,将其弯成一定的弧度后,顺着拱棚南北的方向将其插好,并加固其上端。然后,在竹片或小竹竿上南北向拉上五道铁丝,铁丝间距30厘米,而后,再在其上面覆盖薄膜。
注意:薄膜上端要穿上一根铁丝,并栓紧在拱棚两头,其中间部位用细绳悬吊即可,以方便调节该膜的高度。该幅膜的下端可用土压实。如果不用时,可松开薄膜两头的铁丝,把其放在地面上;用时,再拉起来。
塑料大棚俗称冷棚,是一种简易实用的保护地载培设施,由于其建造容易、使用方便、投资较少,随着塑料工业的发展,被世界各国普遍采用。 利用竹木、钢材等材料,并覆盖塑料薄膜,搭成拱形棚,供栽培蔬菜,能够提早或延迟供应,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有得于防御自然灾害,特别是北方地区能在早春和晚秋淡季供应鲜嫩蔬菜。

⑽ 春季蔬菜大棚该如何管理哪些技术要点能够促早熟保增产

大棚用作春早熟栽培,但在寒冷地区和夏季气温不高的地方,春早熟栽培加强管理,延长采收期,可实现单季高产,选择栽培品种尤为重要。 春早熟栽培品种应耐低温、早熟性强、早产量高、株型紧凑、适宜密植、丰产性好、品质良好、果型、大小符合消费习惯、主要病虫害抗性高。 选择单季高产品种更是要求丰产性和抗病能力强的品种。

关闭风口,按每立方米硫10克标准,将硫与锯末、麦麸混合,点燃熏烟消毒,48h后通风,杀灭病菌,可有效减少病害发生。 天气变暖后,蔬菜生长加快,枝叶逐渐展开,植物行间通气透光性降低,特别容易在植物下部形成郁闭的小环境,影响果实着色,导致病害发生。 因此,随着室外气温的升高,蔬菜的管理方式也要相应转变。 既要保温,也要控制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