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肾囊肿是怎么回事
一、肾囊肿的概念
肾脏内出现大小不等的与外界不相通的囊性肿块的总称。主要是肾脏表面出现与外界不相通的水泡状的囊肿,里面大多含有液体,也有一部分囊肿内含有固体碎片。囊肿可以一个或多个出现,可发生在单侧或双侧肾脏,直径一般2-4cm左右。患者平时没有什么症状,仅体检时通过B超检查发现肾脏上长一个或数个囊肿。这是一种常见中老年疾病,一般认为其与肾脏退行性改变有关 。
二、肾囊肿的病因
1、先天发育不良:先天发育不良可产生多种疾病,对于囊肿性肾病而言,主要可造成髓质海绵肾、发育不良性多囊肾病等。
2、不良饮食生活习惯:不良的饮食习惯、不良的情绪和劳神、劳力、房劳过度都可造成囊肿病产生。
3、接触毒素:常见的毒素诸如农药、某些化学药剂、放射线等等。尤其需要指出的是一些药物若使用不当,也会造成肾损害,包括: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磺胺类、利福平、消炎痛等西药。
4、感染因素:感染可使人体内环境发生异常变化,产生有利于囊肿基因发生变化的环境条件,使囊肿的内部活性增强。常见的感染有上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肠胃道感染、外伤感染等。
三、肾囊肿的分类
1、单纯性肾囊肿
一般我们说的肾囊肿,就是指单纯性肾囊肿。单纯性肾囊肿非常常见,,是成年人肾脏结构改变中最常见的一种良性病变。其发病率可随便年龄增长而增高,50岁以上的人做B超,有50%可以发现这种囊肿。借助B超、CT可确诊。单纯性肾囊肿是一种肾脏良性病变,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除非长得特别大(5-10cm以上)且压迫了其他肾组织或周围的器官,才需要考虑手术治疗。
2、复杂性肾囊肿
复杂性肾囊肿是相对单纯性肾囊肿而言的,复杂性肾囊肿常常与恶性肿瘤有关。如果发现的肾囊肿的形态不具备单纯性肾囊肿的特征,与周围肾组织之间边界不清楚,有增厚的不规则或平滑囊壁或分隔。复杂性肾囊肿可能是囊性肾细胞癌和多房囊性肾细胞癌等恶性肿瘤引起的。,需要做CT或增强CT检查,以进一步排出肾脏恶性肿瘤的可能性。
3、获得性肾囊肿(尿毒症肾囊肿)
主要是因尿毒症或透析治疗后才发生的。与年龄无关,而同血液透析的时间有关。肾脏原本没有肾囊肿,据文献报道,透析时间超过3年的,大多数病人会出现囊肿。它的一个肾内至少有4个囊肿,直径多为2~3公分,有些囊肿可以发生感染,甚至癌变, B超或CT检查可确诊。
四、肾囊肿的治疗
根据患者囊肿位置、大小、是否突出肾表面从而将肾囊肿分为3 种类型。
Ⅰ型囊肿为患者囊肿直径< 3 cm;此类患者应定期到医院进行B超复查。
Ⅱ型囊肿为患者囊肿直径>3 cm并且位于肾实质内;此类患者应采用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为首选手术方式。
Ⅲ型囊肿为患者囊肿直径>3 cm 并且突出肾表面;患者应采用B 超引导下肾囊肿穿刺硬化治疗或者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作为治疗方案。
总之,大多数的肾囊肿都是单纯性肾囊肿,无需特殊治疗。在血肌酐明显升高的病友中,可能出现获得性肾囊肿,也无需特殊治疗。复杂性肾囊肿需要医生的专业判断,需排除肾脏肿瘤的可能性。
以上内容收集自网络,希望可以帮到你,如有疑问,最好去医院咨询专业医生。
‘贰’ 肾囊肿是怎么形成的呢
肾囊肿的形成原因如下:1、单纯性肾囊肿:是一种良性病变,通常由肾小管结石发展而致,为非遗传性因素,高发年龄为50岁以上,男女发病率比例约为2:1;2、多囊肾:多由先天性遗传因素导致,透析也可导致多囊肾;3、复杂性肾囊肿:为影像学概念。临床上,囊性肾癌患者的肿瘤恶性度较高,由于血供不足导致部分肿瘤组织出现短时间的缺血、坏死和液化,其影像学表现与单纯性肾囊肿合并感染和出血类似,需注意鉴别。
肾囊肿的治疗要根据囊肿大小确定。一般情况,肾囊肿多无症状,对肾功能和周围组织影响不大,不需特殊治疗,只需定期随诊观察;如果合并有高血压、合并有肾脏疾病等,应积极对症治疗,如控制血压,饮食干预等。如果囊肿较大,直径大于六厘米,手术治疗效果较好;此外,平时注意多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多喝水,减少囊泡内的炎症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