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当代大学生面临了哪些问题
在中学时代里,肯定会有老师的口头禅里说:“你现在努努力,以后上大学就轻松了。”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写不完的论文,天天都是满的课表。
要说当代大学生正面临的问题有哪些呢,其中脱发是不得不说,随着年轻增长,并没有促使知识随之增加,相反发际线确实在逐渐后移,看着床上、厕所里、衣服上、地上……内心禁不住的难过;养成懒惰的习惯,在寝室不出门点外卖维持生命的占比不在少数,俗话说:寝室就是大学生的坟墓!这句话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内分泌失调,随着学业繁重,熬夜的时间随之增加,促使大学生们内分泌严重失衡,具体表现为脸上长满痘痘、脾气暴躁,外在形象不太好,伴侣就不怎么好找,与朋友相处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抑郁风险增加,面对着即将走出校园,就业问题和之后的打算问题,还有家人给的处处期待,还有各种情感问题都压的我们喘不过气。其实还有很多很多,在这就提到这几点,当自己面对各种压力的时候我们要学会调节自己,当自己迷茫的时候可以通过运动等方法调节自己。
㈡ 大学生所面临的问题
虽然距离开学已经过去了一个月,但还是有很多大一的同学们一时难以适应大学生活,心里时常会有一些问题一直困扰着自己,这样的情况其实会让大家在适应大学时更不容易,还会导致内心产生很多复杂的焦虑情绪,时间久了对自己的心理健康会造成影响。今天为大家总结了几个同学们常遇到的问题,不仅是大一的新生们,其它年级的同学如果内心也有这样的疑虑,也一定要及时解决。
第五,自己要不要去做这件事
一些同学感到迷茫后,就开始跟风去做一些事情,比如跟风考证、跟风考研、跟风参加社团活动,并没有考虑到是不是真正适合自己,自己是否真的需要。长期盲目的跟风,不仅不会让自己找到清晰的目标,时间久了还会让自己的思考能力以及决策能力变弱,习惯了松懈、随大流,自己会慢慢没有主见,日后会越来越迷茫。所以大家在日常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做真正适合自己的决定。
㈢ 大学生常见的学习困惑以及如何调适
大学生常见的学习困惑:学习动力缺乏、学习动机强度不当、学习焦虑与学习疲劳、考试焦虑。
(一)学习动力缺乏
1、主要表现
(1)尽力逃避学习。不愿上课; 上课无精打采, 不能积极思维; 无成就感, 无抱负和期望。
(2)缺乏学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相信自己有学好的潜力, 学不好也不会感到丢面子。
(3)容易分心。学习动力缺少会使注意力差, 不能专心听课, 不能集中思考, 兴趣容易转移, 学习肤浅, 易受各种内外因素的干扰, 满足于一知半解。
(4)厌倦、冷漠。学习动力缺乏常会导致厌倦情绪,对学习冷漠、畏缩。
(5)缺乏正确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学习动力缺乏者不会主动地寻找适合自己的灵活变通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因而常常难以适应新的学习情境。
2、动力缺乏的原因
(1)社会方面
(2)学校方面
(3)家庭方面
(4)个人方面(最主要原因)
a、所学专业与自己的兴趣不相符
b、自我效能感缺乏
c、归因偏差
3、 增强动力的对策
第一,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合理的价值观念。
第二,提高对学习意义的认识,端正学习态度,努力培养求知欲望和专业兴趣。
第三,设置适当的学习目标,使学习有明确的努力方向,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以便科学合理地利用时间和分配精力。
第四,加强自制力训练,努力抵御外部干扰,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第五,运用“自我强化法”对自己的学习计划实施情况进行自我监督,自我奖惩。
(二)学习动机强度不当
1、缺乏动机或动机强度过弱,大学生不能专注于学习,学习行为不容易发生,即使发生也不能维持。
2、学习动机过强,常表现为成就动机过强, 干什么事都迫切期待成功,都期望比别人做得好,不能容忍任何失败。
(三)学习焦虑与学习疲劳
1、学习焦虑
(1)主要表现
a、学习中心理压力太大,情绪压抑。
b、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总担心自己学习不好,对可能取得的考试成绩顾虑重重,信心不足,忧虑过度,以至寝食不安。
c、夸大学习中存在的困难,造成心理上的不安。
(2)调适方法: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的能力,确立切合自身的抱负和期望;增强自信的毅力,不怕困难和失败; 保持适度的自尊心,降低对胜败的敏感度; 保持情绪的稳定;掌握最适合自己、切实有效的学习方法。
2、学习疲劳
(1)原因:由于长时间的学习,在生理、心理上产生过度劳累,以至学习效率下降,甚至头晕目眩不能继续学习。
(2)主要表现
a、生理疲劳:肌肉麻木,痉挛,眼睛发痛发胀,腰酸背痛,动作不准确,打瞌睡。
b、心理疲劳:感觉器官活动能力降低,注意力涣散,思维迟钝,情绪躁动,忧郁,厌烦,易怒,学习效率下降。
(3)调适方法:学会科学用脑;注意劳逸结合;了解自己的生物节律;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四)考试焦虑
1、定义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考试紧张,即由于担心考试失败或渴望获得更好的分数而产生的一种忧虑、担心、期望、紧张的心理状态。与被评价有关。
2、形成原因
(1)期望过高:自己、家长及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和评价。
(2)消极的自我意识和自信心的缺乏:对自己的能力估计不足。
(3)对考试的认识不正确:夸大考试,得失心太重。
(4)其他原因:人格因素、生活规律、准备不足等。
3、调适方法
(1)正确认识
衡量学习效果、不能全面反映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前途和命运。
(2)认真制定学习和复习计划。
复习计划、心理调整的计划、身体计划、认清自己的优势与劣势。
(3)放松法:呼吸放松、肌肉放松、想象放松。
(4)宣泄法:说、喊、写。
(5)自我暗示法。
(6)保持良好的心态:自信的我;轻松的我;健康的我。
㈣ 大学生生活现状的问题及对策
1现在大学生的学习现状
1.1课堂的情景
学生上课有时睡觉、玩手机,不能有效将注意力集中听课,做些与课堂无关的事情,教师每节课的辛苦讲解其实都是一种劳动成果,试问一个不懂得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人拿什么谈学习?如果学生不能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那么就应该首先追溯到做人的最基本问题,及学生的文明礼貌问题,应该让每一名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也是对自己的一种尊重和认可。
1.2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动力不足
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学生不爱学习、不愿意学习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学生在进入大学前都是家长根据当今社会就业形势或个人的看法来选择专业的,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这种定势的选择或是家长划定的发展空间铺好的道路,使学生误认为无须自己的努力只要是能顺利拿到毕业证,工作就有着落,所以他们没有远大的目标,不能根据自己的特点或是兴趣爱好,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社会俗称的“啃老族”;其次,有的课堂老师只是被动、乏味、单一的说教,不能有效吸引学生,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热情。
1.3学生不能有效合理地安排和利用学习时间
经过三年高中苦读,每个学生都对自己的大学充满憧憬,刚进入大学校园,对这里一切充满好奇,以为自己上了大学该放松享受生活了,不能将大学里丰富的资源和自己的业余时间紧密联系,合理制定学习计划,不能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自理能力较差、自控能力也不高。学生不能根据所学课程来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在繁重的专业课面前给心理造成极大的压力,最终学习效率不高、质量不好。
1.4没有好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自然不高
大学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场所,任课老师应结合自己所教课程、专业设置,传授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为高中阶段学生为了升学已养成了应试教育,不良的学习方法只会给学生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学习效率不高导致恶性循环。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团活动,放松大脑同时增长见识,使身心在愉快中成长,也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2问题根源究竟在哪如何解决问题
(1)时间观念不强,无竞争意识。进入大学之后,脱离了中学时代“三点一线”的生活模式,大多数同学在开学前半个学期一直处于迷茫期,对大学里的新生事物充满了好奇。与此同时,大学教学模式的瞬间转变,让同学们在中学时代你追我赶的竞争意识给忽略掉了,万事只求“六十分万岁”,专业课不挂科,选修课去与不去完全看心情。
(2)生活压力过小,无紧迫思维。上面也提到,进入高校学习,很多同学对中学时代“朝五晚九”的生活学习模式进行了完完全全的摒弃,认为大学就是张扬个性、完全自由、放松自我的平台,毫无紧迫的思维,对时间认知没有清楚的认识,以至于走进“时间误区”。
3对症下药,科学规划大学时间
综合上述提到的情况,我们必须从源头上解决问题的根本,也就必须追根溯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为当代大学生的他们指明之后的道路,使他们尽早走出盲区和误区。作为老师要深入剖析问题,多走到同学们中间去发现同学们切身需要的是什么,发现他们的兴趣之所在,“兴趣是人类的第一位老师”,了解到了同学们的兴趣所在,开展和举办一些他们感兴趣的学术活动,邀请校内外名师来校做相关学术报告,在与外界交流沟通的同时,也让同学们增长知识的同时认清自己,从而科学的规划自己的时间。
可以利用眼下流行的元素运用到学生管理中来,当代大学生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很强,观察力也相对比较敏感,我们要在这些上面多下功夫,与时俱进,也做一个“网络潮人”。网络上充斥着各种信息,也可谓是良莠不齐,怎么能让同学们看清和识别这些错综复杂的信息,不至于沉溺于网络乃至无法自拔,需要老师们多下功夫。QQ、微信、飞信等聊天工具在无形之中拉近了人们的距离,但同时也带来了不少的负面影响,以至于不少同学在这些虚拟的网络中浪费了大量的时间,据不完全统计,约84%的在校大学生每天花费在网络聊天上的时间超过8小时,更有甚者部分学生甚至超过10小时。不仅浪费了课堂时间,也影响日常休息睡眠质量,对青少年的身心发育都存在弊端,所以我们的工作重心要及时有效的纠正同学们的观念,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从而合理的分配每天的时间。
当代大学生中部分同学对专业课程和学校管理方面存在排斥心理,以至于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从而产生厌倦的情绪。在处理对待这种情况,我们要请心理方面的老师和专家,学习心理方面的知识,或者邀请他们为这类同学进行专业的心理疏导,认真的为他们解释和分析其中的道理,只有正确引导和交流才能使他们早一天摆正心态,对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教育产生兴趣,从而愿意去学习,如此循环下去,定会是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的层次不同,其中出现的问题也就千奇百怪、五花八门,如果我们不能及时的充电,与时俱进的话,就会社会淘汰,也就不能很好的为同学们服务,所以一方面老师在以后要加强理论素质的修养,另一方面老师要和同学们做朋友,只有和同学们打成一片,同学们才愿意将自己的心里话说给我们听,这样我们才能第一时间把握同学们的动态和心理变化,从而才能第一时间做出正确的判断,才能尽快的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正确的引导同学们走出时间误区,早一天合理和科学的规划自己的大学时间。
㈤ 对于大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有什么应对措施
大学教育也是存在一些问题的,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不能够逃避,一定要积极的面对,寻找解决的措施。中国的大学是严禁宽出的,高考是非常难的,号称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但是毕业条件是比较简单的,只要没有挂科,完成毕业论文,就能够成功的毕业。所以很多学生在大学课堂中就很随意,根本没有听老师讲课。那对于大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该怎么解决呢?下面小编来介绍一些应对措施。
㈥ 当今大学生面临的问题有
相信大家考上大学后,在大学的生活中总是会遇到很多问题。下面我来说说。
1、对自己未来规划不清楚。整整天空想自己以后做什么,缺从不付出实际行动,就算付出行动了,也是三分钟热度。
2、上课玩手机。不管是专业还是公开课 只要一有机会就会偷偷在下面玩手机,有时候还会刷无声抖音。
3、经常性陷入迷茫。凡事遇到比较棘手的事都会陷入迷茫,而不是努力去思考解决问题。
4、越来越不想谈恋爱。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心理的成长,害怕自己付出真心而被骗,感觉自己耗不起这个时间。
5、对自己专业的前途很怀疑。因为自己学的是电子商务,而看到很多毕了业的学姐学长他们做的工作并不是对口的,我就很怀疑这个专业。
这里只是举例一些问题,希望你能遇到此类问题不要慌张从容的处理这些问题即可。
㈦ 列举进入大学后遇到的生活和学习上的问题,并谈谈你是如何解决的
大学很多专业知识的学习是从零开始,与高中所学的内容并无直接联系。并且大学的学习方式与中学相比存在巨大的差别,不再像中学那样,在老师和家长的高压下去学习,大学的学习对学生自学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中学阶段学生唯一的奋斗目标就是高考,中学只注重考试分数的高低,而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当学生跨进大学校门后,“高分低能”的现象表现得就十分明显,如许多新生刚进人大学后不再看到象高中老师那样的指挥棒,便不知如何安排自己的时间,如何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还有一些同学属于积极进取类,他们看到学校里的各种社团组织,急于想锻炼自己,有的人竟然同时加入三、四个社团组织,结果社团活动占去了他们大量的时间,以致根本没有精力去学习。时间一长,便本末倒置,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另外,大一新生处在人生转折点上,在十几年为之奋斗的大学梦实现后,再也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突然失去了奋斗的动力,产生了松劲的思想和行为。因此他们感到十分的不适应,每天碌碌无为,浑浑噩噩,抱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学习态度。
学生最重要的就是学习
无论在哪个阶段,学习是学生永远的主题,尤其是大学阶段,学习的知识都与将来所从事的行业密切相关,大学阶段的学习不能再像高中那样实行“高压”政策。新生进入大学后,要摸索适应大学学习的方法。
解决方法:
1、多交朋友。宿舍里,和舍友们打成一片,可以说舍友是大学朋友中最重要的,你和他们生活一起最多。在班上,和同学们保持良好的关系,大学同学对你以后的事业很有帮助。还可以在学校里多交一些朋友,有了这些人你的大学生活会更有趣。
2、学习。我的观点是,不要把学习看的太重,注意自学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学校学的永远赶不上社会,教材用的都是老的,工作后用不上,不然为什么现在的企业招聘的都是有工作经验的人。而且你学的未必就是你以后干的。
3、英语和计算机。记住学好这两门。不管你以后考什么都要用,比如考研、考公务员等等;平时玩电脑不要只顾玩游戏多学点计算机方面的知识。
4、生活费的使用。不要乱花,省下那些不必要的花销,平时积攒一些。报一些考试等等,或者到一些景点玩玩,长长见识。
㈧ 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普通大学生,我发现现在的大学生存在一下三个问题。
综上所述,我觉得大学生最大的问题就是颓废,拖延,总结一个字就是懒!所以我们作为新时代青年要有青年人的样子,要求我们要有志气,骨气,底气,做好新时代青年。
㈨ 大学生主要面临哪些问题
大学生的问题看起来千变万化,去网吧通宵,上下课追剧打发时间诸如此类现象,究其本质是对自己的未来的道路不够明确,导致陷入了迷茫。
㈩ 对于大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有哪些应对措施
高校教育肩负着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人才的重任,加强高校教育建设,培养新时期合格的高素质人才刻不容缓。特别是在全面建设当今小康社会时代时,当前高校教育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以教育的重要功能为中心深入改革,将能更好地适应新的知识经济形势。高校的人才培养与人才的市长/市场需求背道而驰,管理结构复杂,形式主义有时高于教育本质。
同时根据市长/市场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真正受到社会和行业欢迎的毕业生。加强市长/市场需求与专业建设和改革的紧密联系,对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行业和工作岗位需求、近几年毕业生就业去向等进行充分调查、分析,并与相关企业一起探索和设计专业发展和建设方案。通过校企合作、工程结合等多种培养模式,根据行业和企业需求确定招生计划、课程设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