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网上购物 » 怎样评价网上的对联
扩展阅读
高铁票怎样自动购票 2025-09-25 22:32:01
怀孕有血是什么原因 2025-09-25 21:40:01

怎样评价网上的对联

发布时间: 2022-09-21 01:17:15

㈠ 如何评析对联,评析对联应从哪几个方面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却又必须具备以下特点: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覆。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
横批(或称横额,横档、横幅、横披等),是对联的重要组成部分。横批即如文章的标题,它能标示出一副对联的主题思想,是画龙点睛之笔,是锦上添花之笔。一般说来,横批对于联文有着概括、揭示、补充、说明等作用。从使用范围说,对联最常用也是最原始的形式,是贴挂于楹间(因之又泛称为楹联)。上下两条联文,再配以门楣上的横批,便呈“门”之势。对称是对联的最显着表现形式,中国的建筑美又多用对称这一传统的形式。建筑与对联结构相映成趣,这是联文加横批的又一个缘由。但不是说,凡对联都有横批,如有些门额牌匾可代作横批,题赠联、挽联(不宜楹间贴挂的)等可以省去横批。

㈡ 我想要对对联的评价,不要太长,两三句就可以了,求!!!!!

对联是一种独特的语言,是只有使用方块字的国家才会出现的语言。
对联是最精炼的语言,是只要使用最少的字,甚至只用一个字就能表达出多层意思的语言。
对联是最美丽的语言,是像音乐一样具有高低变化和节奏感的语言。
对联又是一种最被广泛使用的语言,是不论普罗大众还是文人雅士都十分喜爱的语言。

需要100字左右,应当大大超过了吧!?希望满意!

㈢ 如何夸奖对联写得好

夸奖对联写得好:对联意境高雅,对仗工整,音律合协。

————————————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春节时挂的对联叫春联,办喜事的对联叫庆联。
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一般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对偶句才需要押韵)。

春联源远流长,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他在寝室门板桃符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谓文"题桃符"(见《蜀梼杌》),这要算中国最早的对联,也是第一副春联。 此说的根据是清代楹联学家梁章钜《楹联丛话》引《蜀梼杌》,但据《楹联概说》考证,梁章钜在引用时将"以其词工"改为"以其词非工",《蜀梼杌》原文认为该联是辛寅逊而非孟昶所作。宋代不同史料对此说法不一,还有将作者归为孟昶儿子的。因而这副春联作者到底是谁,仍是个悬案。

骈文与律诗是对联的两大直接源头。对联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又吸收了古体诗、散文、词曲等的特点。因而对联所用句式,除了律诗句式、骈文句式外,还有古体诗句式、散文句式、仿词曲句式。不同句式适用格律不同、宽严不同。其中律诗句式平仄要求最严,古体诗句式则除了对句末平仄有要求,其他位置平仄不拘。

对联的要求
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都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1. 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2. 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3. 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4. 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一、字句对等。
一副对联,由上联、下联两部分构成。上下联句数相等,对应语句的字数也相等。
二、词性对品。
上下联句法结构中处于相同位置的词,词类属性相同,或符合传统的对仗种类。
三、结构对应。
上下联词语的构成、词义的配合、词序的排列、虚词的使用,以及修辞的运用,合乎规律或习惯,彼此对应/平/衡。
四、节律对拍。
上下联句的语流节奏一致。节奏的确定,可以按声律节奏“二字而节”,节奏点在语句用字的偶数位次,出现单字占一节;也可以按语意节奏,即与声律节奏有同有异,出现不宜拆分的三字或更长的词语,其节奏点均在最后一字。
五、/平/仄对立。
句中按节奏安排/平/仄交替,上下联对应节奏点上的用字/平/仄相/反。单边两句及其以上的多句联,各句脚依顺序连接,/平/仄规格一般要求形成音步递换,传统称“/平/顶/平/,仄顶仄”。如犯本通则第十条避忌之,或影响句中/平/仄调协,则从宽。上联收于仄声,下联收于/平/声。
六、形对意联。
形式对举,意义关联。上下联所表达的内容统一于主题。

㈣ 对联赏析点评有哪些

对联赏析点评有如下:

1、门迎四海千重福;户纳干坤万里财。

赏析:福、财是喜庆词语,四海、干坤是借代,也是夸张的手法。主人用这副春联,希望能迎到四海很多的.福禄,纳入干坤很远的钱财。门、户属于代词,代表主人。

2、东成西就四季来财家兴旺;南和北顺八方进宝福满堂。

赏析:这是一副生意人家的对联。表达了主人在新一年的心愿,希望能在新的一年做生意能够东成西就,南和北顺。和气生财嘛,做每一宗商品交易都能成功,顺顺利利,就手,生财。生意兴旺了,自然钱财到手,福禄进门,家业兴隆。

3、东风送暖文明第宅春常在;千祥云集琴瑟人家庆有余。

赏析:春天来了,暖暖的东风频频吹来,给我文明富裕之家庭送来春的气息,文明之家春天常驻。东风隐喻了国家关注民生的政策,国富民强。千万种吉祥之彩云聚集的爱好音乐的人家,琴瑟和声,社会和谐歌升平,吉祥人家用美好的音乐来庆祝年年丰衣足食,富足有余。福禄,纳入干坤很远的钱财。门、户属于代词,代表主人。

4、新春富贵年年好;佳岁平安步步高。

赏析:每联都是三个词组,即:新春―富贵―年年好,佳岁―平安―步步高。上下两联词组相同。这副春联里的“新”、“佳”都是形容词。“春”、“岁”,“富贵”、“平安”都是名词。“年年”、“步步”都是副词,“好” 和“高”都是动词。这种要求,主要是为了用对称的艺术语言,更好地表现思想内容。

5、春回大地百花争艳;日暖神州万物生辉。

赏析:这类春联概括了祖国百花争艳,万物生辉的繁荣景象,讴歌了新时代的新面貌,透露出春联的创作者对祖国日新月异的美好生活的赞颂。

㈤ 如何赏析对联

对联鉴赏,大致也和其他文学艺术形式的鉴赏一样,应分为内容和形式两项,从这两方面去欣赏;所不同的在于对联往往与书法艺术相结合,所以,对联鉴赏应有对联内容、表达手段和书法艺术(限张贴及悬挂联)三个方面。
一 对联内容
对联的内容应是对联鉴赏的最主要部分。我想,是否从这么几个方面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去看对联的内容:
第一,先看对联的句子是否顺畅。我们阅读小说、朗诵诗歌、欣赏戏剧、看电影电视,都有这个问题。句子不顺畅,直接影响到表达。前面说过,有人在创作对联时,为了某一个字或几个字对得工整,有时会照顾不到整句话的连贯性,以至使对联的句子出现或晦涩、或牵强等情况。如果是比较长的对联,还必须先断句;如果连断句都解决不了,就会直接影响到对其内容的理解和领会,根本谈不上什么鉴赏了。光是句子通顺还不行,还要考虑其句子之间的层次是否清晰,上联和下联之间是否具有内在的必然联系,有没有次序颠倒、言语矛盾之处。一旦遇到连句子都不通顺,或者前言不搭后语、令人莫名其妙的对联,我看还是不再欣赏的好。——这应该是对联鉴赏的第一步。
第二,再看对联要说的内容。如名胜楹联,是写风景的,还是写人物的?是写历史的,还是写传说的?是褒扬,是贬斥,是歌颂,还是批评?是叙述,是描写,是议论,还是抒情?其中寄寓了作者的感慨,还是表达了作者的某种情感?如果欣赏历史名人纪念地(如武侯祠、关帝庙、岳飞庙、韩愈祠等)的楹联,就要对这位历史人物有所了解,如他的出身、经历、主要业绩、功勋、历史上和现在人们对他的评价等等;如果是欣赏佛寺的楹联,还要懂得一些佛教常识、佛学术语,以及这个寺院不同于其他寺院之处(如登封的少林寺,因北魏时达摩在此面壁修行。被认为是禅宗祖庭;洛阳的白马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所建的第一所寺院)等等;如果是欣赏道观的楹联,还要有一些道教的常识,懂得一点道教术语,以及这所道观的独特之处(如鹿邑太清宫,是老子家乡为纪念他而建的道教建筑)等等;如果是着名的风景名胜,则要对该名胜有个大概的了解,如名胜所处的位置、开发的年代、名称的缘起、有何着名景点、历史上有哪些名人到过、现在还有哪些遗迹(如辉县百泉,因泉眼众多而得名,泉水注入卫水,故有“卫源”之称。隋代始建卫源庙,以后陆续建殿阁亭台、水榭石桥,成为湖光山色并美的旅游胜地。历代有皇帝、高官、文人、学士来此游览、隐居、讲学。现存有纪念晋代隐士孙登的啸台、纪念北宋哲学家邵雍的邵夫子祠、纪念明清之际学者孙奇峰的孙奇峰祠、民国间为纪念冯玉祥在此兴修水利而建的冯泉亭等诸多景点)等等……一句话,凡是与此名胜有关的一切东西,都有了解的必要。不然,就会直接影响到对名胜楹联的鉴赏。
如洛阳市北吕祖庙后殿一联:
东南瞻崿岭,千层翠黛朝凤阙
西北听洪水,万丈波涛出龙门
这是一副写当地风景、地理位置的楹联,从中可知该庙处于黄河岸边的山上。而与吕祖却没有什么关系。
如百泉邵夫子祠击壤亭一联(清末光绪间辉县知事康曾定题):
精义入神,着皇极经世六十卷
同声相应,有夏峰继轨五百年
上联“精义入神”,出自《周易·系辞下》,意思是精研微妙的义理,进入神妙的境界。用于哲学家,十分恰切。“皇极经世”,是邵雍的主要着作之一。下联则是说从北宋邵雍以后,大约500年,有孙奇峰来这里继承其事业。“同声相应”,出自《周易·乾》,比喻意见相同的人互相响应。与前面的“精义入神”一样的当。“五百年”,出自《孟子·公孙丑下》:“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闻名于世的人)。”
看来,要读懂一副对联,特别是名胜联,理解其内容,并非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怎么办?我建议:一方面,平时要注意留心对相关知识的积累。所谓“处处留心皆学问”,所谓“书到用时方恨少”,就是这个道理。另一方面,到某地旅游,事先应做好充分的准备,查阅一些相关的资料,这算是应急吧。如要去少林寺,有关的书很多,可事先了解一下其历史渊源(建于北魏,公元495年)、有关历史人物(如达摩从南朝梁过江而 来,面壁十年,传授佛教禅宗,后将衣钵法器传给了二祖慧可)、历史事件(如唐初十三棍僧救唐王)、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环境(嵩山少室山下,西北是洛阳,东北是郑州)、 其独特之处(禅宗祖庭、少林武术、最大的塔林)等等。这样,在那里若遇到有关的名胜楹联,就不会束手无策。
如少林寺山门外西石坊一联:
心传古洞,严冬雪拥神光膝
面接高峰,静夜风闻子晋笙
上联说达摩在寺后的山洞里修行,神光在雪地里求法。“神光”,人名,俗姓姬,洛阳人,博览群书,尤其精于玄理。一年冬天,赴少林寺向达摩求道,在雪地里侍立一夜,至雪深没膝,达摩仍不为所动。他用短剑斩断自己的左臂献上,达摩见他如此诚挚,这才授以《楞迦经》并衣钵法器,赐名慧可,成为禅宗二祖。下联说少林寺面对嵩山少室山,西北有缑氏山。“子晋”,周灵王太子。传说他喜欢吹笙,作凤凰鸣,游伊洛之间,后于缑氏山(在今偃师市境内)山顶乘鹤升仙。
此外,还要看对联中的用典是否恰切得当,这一方面也是应该要特别注意的。
如辉县百泉清晖阁民国间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张斐然一联:
逝者如斯,曾无日夜
尽心为耳,以有邦家
可以参考联前的《序》:“民国二十五年春……余北来,偶于工余小憩百泉苏门山,见有子在川上遗址,遂感而书此。”上联出自《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不舍昼夜。’”意思是凡过往时事正如这川之流水,不可回复,且不因昼夜交替而停息。这个典故就非常恰切。下联“尽心为耳”,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尽心力而为之。”
我们常见到的名胜楹联,往往都含典故,或人物(如籍贯、经历、官职、业绩等等),或地理,或史实,或传说,不可不详察。如果对其中的典故解不清,恐怕就谈不上什么欣赏了。再如上面少林寺山门外西石坊一联,也含几个典故。
可以说,对联的内容能读懂,能理解,对联鉴赏也就完成了一大部分

㈥ 我在淘宝上买了一对对联,东西确实很好,可是不知道怎么去评价,我要给他一个很好的评价,重点要突出价格

店主的宝贝真是好啊 贴到家里显得喜庆多了 而且对联用纸也很好 物有所值

㈦ 对联应该怎样点评

这对联精典,用寥寥几字记载了武林的一场腥风血雨。
且听我道来:那一年,我还小,却对此事记得很清楚。
当时闹文字狱,有一文人名赵春云,身陷其中,面对官兵的围堵,无奈之下,他展示出他那深藏不漏的武功,杀了上百人。朝廷无奈,请得少林寺七十二高僧下山对付赵春云。这七十二人分别会少林七十二绝技,便是那七十二健儿了。
他们将赵春云团团围住,赵春云无奈之下拔出了家传宝剑-碧血剑,大战之后,他与七十二高僧两败俱伤,同归于尽。这便是" 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

赵春云妻子叶秋雨在他尸体旁痛苦流涕,发誓要为他报仇。她也是个武林高手,夜入皇宫,探得是国子监里的人出的主意.
次日,她一人一剑杀入国子监,令在其中学习的四百兆国子大惊,看着叶秋雨四处杀人,血四处飞溅,将路边金黄的菊花染红了染湿了,只能忧愁,叶秋雨边杀边唱着:”菊花残, 满地伤 ,你的笑容已泛黄 ....”这便是”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
怎么样,告诉你这么多关于对联的事,该评我吧.

㈧ 对联好评评语怎么写

对仗工整,押韵合理,字字珠玑,境界深远

㈨ 对联一般评价标准

摘自:互联网

1.初级班的意境联的评分方法。

韵律:30分,对仗:30分,成句:10分,连接10分,新:5分,奇5分。

2.高级班的意境联的评分方法。

韵律:20分,对仗:30分,成句:10分,连接:20分,新:10分,奇:10分。 一般情况下不做新与奇的评论。 60分叫可,70分叫通过,80分叫好,90分可以点精品。

3.巧联趣对的评分方法。

韵律:10分,对仗:20分,连接:10分,机关:40分,新:10分,奇:10分。

--------------------------------------------------------------------------

巧联出句的难度系数评定

出处:对联大家对

文章仅供参考。文章不当之处还望批评指正。

搞巧联难度系数评定,可以检查出句的难度系数,还可以帮对句人检查是否漏对机关;自查对句的质量;以及检查别人对句的质量。

目前网络上可以看到的出句创作手法有:

B序:比喻、比拟、比较、步脚。

C序:衬托、组串、拆字、拆词、重言、层第、成语、词类(动词、形容词、特有名词、地理、天文、颜色、方位、数字、花木、飞禽、走兽、鱼虫、人伦、文学、感情、人事、文史、形体、宫室、珍宝、军事、饮食、时令、文具、衣饰、虚词、副词、连词、介词、助词、叹词、象声词、联绵词。)出新。

D序:对比、对反、叠字、多音、当句对。

F序:复字、飞白、分总、反复、反问、仿句、反语。

G序:隔句对。

H序:混异、换位、回文、呼告、换字、互文、绘态、合字。

J序:借代、假称、交错、集句、剪辑、进入、接应、节缩。

K序:夸张。

L序:两兼、联想、练句、列举、连动、类对、列锦。

M序:谜语。

N序:拟声、逆写。

P序:排比、平仄。

Q序:歧义、嵌字、缺隐。

R序:绕口。

S序:双关、设问、俗语、数字、示时、示位、释义。

T序:同旁、同字异音、同画、跳脱、同韵、同出、脱化。

W序:无情对。

X序:虚词、歇后、析字、偕音、选词、续写。

Y序:引用、用典、压韵、雅对、引申、异字同音。

Z序:转性,摘句、专有名词。

在以上 某些创作手法中,单独的一种创作手法,不一定能构成巧联,但有机关存在就可构成巧联。 巧联的难度系数是按以下系数叠加的:

  1. 巧联要求有机关,一个机关系数为1。

    2.巧联也要求标准韵律,只要全句是标准韵律,系数加1。

    3.巧联要求意思完整,符合句子的要求,所以意思完整系数为1。

    4.多音词:主要是连绵词,和特有名词的数量,有一个就可加系数1。

    5.巧联可以有不同的断句、连接、多意,有一项系数加1。

    6.巧联也要求炼字,一个炼字系数加1。

    一般来说,巧联难度系数越高时越难对。但有时候一个机关也能难住对句人。

    我们先试着搞一下出句的难度系数评定:

    出句:投机取巧老滑头(对联大家对)

    机关:成语+俗语

    连接:投机取巧老与滑头之间的连接。

    韵律:合乎联律。

    意境:“出句:投机取巧老滑头”是完整的一句话,意思也完整。具有议论效应。

    系数:一个成语,一个俗语,意思完整,合律,一个连接,难度系数为5。

    再看一个出句: 出句:蛟龙戏水自由泳(对联大家对)

    机关:成语“蛟龙戏水”+术语“自由泳” 连接:“戏水”与“泳”。

    韵律:246有交替,还可。

    意境: “出句:蛟龙戏水自由泳,”是完整的一句话。带给读者的是画面效应。

    系数:两个机关,一个连接,韵律合格,意境不错,难度系数5。

㈩ 怎样对对联作出点评

简单点的就是看上下联的的对仗是不是工整,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数词对数词,结构上相同;稍微负责点的是看寓意和用法,这里有很多例子,可以去看看自己揣摩下http://www.zxxk.com/Article/0512/1190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