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碘酒的颜色是什么
碘酒的正常外观性状应是红棕色的澄明液体,只不过一般都要遮光,密封,在凉处保存。
⑵ 碘酒的颜色
碘酒一般认为是褐色。(有时说紫褐色)
由于保存中浓度会发生变化,导致颜色会变化。
但是碘酒不是紫药水。紫药水主要成份为氯化四甲基副品红苯胺、氯化五甲基副品红苯胺与氯化六甲基副品红苯胺的混合物。甲紫溶液为其乙醇、水的1%溶液
⑶ 碘水、碘酒、碘固体都是什么颜色在线等
碘单质是固体
紫黑色
碘水?碘不是不溶于水么?
碘酒,其实是碘化钾和碘的乙醇溶液,红棕色澄清液体
碘的四氯甲烷溶液紫红色
⑷ 碘酒是什么颜色的
为红棕色的液体,色泽随浓度增加而变深。适应症为用于皮肤感染和消毒。
碘酊的浓度一般随药物或药材的性质而异,除另有规定外,含剧毒药的碘酊,每100毫升相当于原药物或药材的10克,其他碘酊每100毫升相当于药物或药材20克,含有剧毒药品碘酊的有效成分,应根据半成品的含量或效价加以调整,使符合各该碘酊的规定。碘酊久置发生沉淀时,可测定乙醇含量或滤除沉淀再调至规定标准后使用。
(4)怎样记忆碘酒的颜色扩展阅读:
碘酒属于卤素类消毒防腐药物。它是碘与碘化钾的乙醇溶液,又名碘酊。
因它具有氧化破坏病原体原浆蛋白的活性基因,并与蛋白质的氨基结合而使其变性沉淀,故具有强大的杀菌作用,对真菌、病毒和阿米巴原虫也有杀灭作用,就连最不容易杀死的细菌芽孢,碘酊都能起到消毒作用,常见的如破伤风芽孢涂用碘酒后就可消灭它。因此,碘酒常用于外伤伤口消毒。
碘酒杀菌力大小与溶液的浓度及对人体组织的刺激性和腐蚀性强弱成正比。其中0.5%一1%碘酒可涂于皮肤粘膜,2%碘酒用于一般皮肤消毒及感染,如小疖疮等;3.5%一5%碘酒用于手术或打针前皮肤消毒。因此,建议读者在药店买药时,一定注意碘酒的浓度。此外,涂擦碘酒对皮肤红肿还有消肿治疗作用,但注意只需涂红肿部位,范围不要扩大;对小外伤、扭伤及碰伤皮肤尚未破者不仅活血消淤,还能防止细菌感染。
由于碘对皮肤粘膜等组织有强烈刺激性,若使用浓度过高时可引起皮肤起泡、脱皮及皮炎,故用碘酒皮肤做消毒时,待稍干后再用70%酒精进行脱碘。正因为刺激性大,若伤口涂上可产生强烈的烧灼疼痛,所以碘酒不能用于皮肤已破损处及眼、口腔、会阴和其他粘膜等处的消毒。
参考资料:网络-碘酒
⑸ 求初中阶段化学各种溶液的颜色啊。
化学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一、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
(一)、固体的颜色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5、淡黄色固体:硫磺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二)、液体的颜色
1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1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1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三)、气体的颜色
17、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18、黄绿色气体:氯气
19、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二、初中化学之三
1、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2、氧化反应的三种类型:爆炸,燃烧,缓慢氧化。
3、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4、不带电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5、物质组成与构成的三种说法:
(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3)、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 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6、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7、造成水污染的三种原因:
(1)工业“三废”任意排放,
(2)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3)农药化肥任意施放
8、收集气体的三种方法:排水法(不容于水的气体),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9、质量守恒定律的三个不改变: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
10、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三种方法:增加溶质,减少溶剂,改变温度(升高或降低)。
11、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三个条件:生成水、气体或者沉淀
12、三大化学肥料:N、P、K
13、排放到空气中的三种气体污染物: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14、燃烧发白光的物质:镁条,木炭,蜡烛。
15、具有可燃性,还原性的物质:氢气,一氧化碳,单质碳。
16、具有可燃性的三种气体是:氢气(理想),一氧化碳(有毒),甲烷(常用)。
17、CO的三种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毒性。
18、三大矿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全为混合物)
19、三种黑色金属:铁,锰,铬。
20、铁的三种氧化物:氧化亚铁,三氧化二铁,四氧化三铁。
21、炼铁的三种氧化物:铁矿石,焦炭,石灰石。
22、常见的三种强酸:盐酸,硫酸,硝酸。
23、浓硫酸的三个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24、氢氧化钠的三个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
25、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的三种氧化物:氧化铜,水(氧化氢),二氧化碳。
26、实验室制取CO2不能用的三种物质:硝酸,浓硫酸,碳酸钠。
27、酒精灯的三个火焰:内焰,外焰,焰心。
28、使用酒精灯有三禁:禁止向燃着的灯里添加酒精,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
29、玻璃棒在粗盐提纯中的三个作用:搅拌、引流、转移
30、液体过滤操作中的三靠:(1)倾倒滤液时烧杯口紧靠玻璃棒,(2)玻璃棒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端,(3)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31、固体配溶液的三个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32、浓配稀的三个步骤:计算,量取,溶解。
33、浓配稀的三个仪器:烧杯,量筒,玻璃棒。
34、三种遇水放热的物质:浓硫酸,氢氧化钠,生石灰。
35、过滤两次滤液仍浑浊的原因:滤纸破损,仪器不干净,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36、药品取用的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37、金属活动顺序的三含义:(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在水溶液中越容易失去电子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2)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出酸里的氢;(3)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38、温度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1)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3)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39、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1)温度,(2)是否搅拌(3)固体颗粒的大小
40、使铁生锈的三种物质:铁,水,氧气。
41、溶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42、影响溶解度的三个因素: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温度。
三、初中化学常见混合物的重要成分
1、空气:氮气(N2)和氧气(O2)
2、水煤气:一氧化碳(CO)和氢气(H2)
3、煤气:一氧化碳(CO)
4、天然气:甲烷(CH4)
5、石灰石/大理石:(CaCO3)
6、生铁/钢:(Fe)
7、木炭/焦炭/炭黑/活性炭:(C)
8、铁锈:(Fe2O3)
四、初中化学常见物质俗称
1、氯化钠 (NaCl) : 食盐
2、碳酸钠(Na2CO3): 纯碱,苏打,口碱
3、氢氧化钠(NaOH):火碱,烧碱,苛性钠
4、氧化钙(CaO):生石灰
5、氢氧化钙(Ca(OH)2):熟石灰,消石灰
6、二氧化碳固体(CO2):干冰
7、氢氯酸(HCl):盐酸
8、碱式碳酸铜(Cu2(OH)2CO3):铜绿
9、硫酸铜晶体(CuSO4
.5H2O):蓝矾,胆矾
10、甲烷 (CH4):沼气
11、乙醇(C2H5OH):酒精
12、乙酸(CH3COOH):醋酸
13、过氧化氢(H2O2):双氧水
14、汞(Hg):水银
15、碳酸氢钠(NaHCO3):小苏打
四、初中化学溶液的酸碱性
1、显酸性的溶液:酸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硫酸氢钠、硫酸氢钾等)
2、显碱性的溶液:碱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碳酸钠、碳酸氢钠等)
3、显中性的溶液:水和大多数的盐溶液
五、初中化学敞口置于空气中质量改变的
(一)质量增加的
1、由于吸水而增加的:氢氧化钠固体,氯化钙,氯化镁,浓硫酸;
2、由于跟水反应而增加的:氧化钙、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钠,硫酸铜
3、由于跟二氧化碳反应而增加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氢氧化钙;
(二)质量减少的
1、由于挥发而减少的:浓盐酸,浓硝酸,酒精,汽油,浓氨水;
2、由于风化而减少的:碳酸钠晶体。
六、初中化学物质的检验
(一) 、气体的检验
1、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2、氢气:在玻璃尖嘴点燃气体,罩一干冷小烧杯,观察杯壁是否有水滴,往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变浑浊,则是氢气.
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4、氨气:湿润的紫红色石蕊试纸,若试纸变蓝,则是氨气.
5、水蒸气:通过无水硫酸铜,若白色固体变蓝,则含水蒸气.
(二)、离子的检验.
6、氢离子: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加入锌粒
7、氢氧根离子:酚酞试液/硫酸铜溶液
8、碳酸根离子: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
9、氯离子: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氯离子
10、硫酸根离子: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先滴加稀盐酸再滴入氯化钡
11、铵根离子: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12、铜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蓝色沉淀则是铜离子
13、铁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红褐色沉淀则是铁离子
(三)、相关例题
14、如何检验NaOH是否变质: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变质
15、检验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石灰石: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含有石灰石
16、检验NaOH中是否含有NaCl:先滴加足量稀硝酸,再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NaCl。
17、检验三瓶试液分别是稀HNO3,稀HCl,稀H2SO4?
向三只试管中分别滴加Ba(NO3)2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稀H2SO4;再分别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稀HCl,剩下的是稀HNO3
18、淀粉:加入碘溶液,若变蓝则含淀粉。
19、葡萄糖: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若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就含葡萄糖。
七、物质的除杂
1、CO2(CO):把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2、CO(CO2):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3、H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通过氢氧化钠固体
4、CuO(Cu):在空气中(在氧气流中)灼烧混合物
5、Cu(Fe)
: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6、Cu(CuO):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7、FeSO4(CuSO4):加 入足量的铁粉
8、NaCl(Na2CO3):加 入足量的盐酸
9、NaCl(Na2SO4):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
10、NaCl(NaOH):加入足量的盐酸
11、NaOH(Na2CO3):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钙溶液
12、NaCl(CuSO4):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
13、NaNO3(NaCl):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
14、NaCl(KNO3):蒸发溶剂
15、KNO3(NaCl):冷却热饱和溶液。
16、CO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
八、化学之最
1、未来最理想的燃料是H2 。
2、最简单的有机物是CH4 。
3、密度最小的气体是H2 。
4、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物质是H2 。
5、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H2O 。
6、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 原子 。
7、PH=0时,酸性最强,碱性最弱 。
PH=14时,碱性最强 ,酸性最弱 。
8、土壤里最缺乏的是N,K,P三种元素,肥效最高的氮肥是 尿素 。
9、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 金刚石 。
10、最早利用天然气的国家是 中国 。
1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氧 。
1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铝 。
13、空气里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氮气 。
14、空气里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氮 。
15、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是 煤,石油,天然气。
16、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碳
九、有关不同
1、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 碳原子排列不同。
2、生铁和钢的性能不同:是因为 含碳量不同。
3、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 分子构成不同。
(氧气和臭氧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水和双氧水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
4、元素种类不同:是因为质子数不同。
5、元素化合价不同:是因为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6、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十、有毒的物质
1、 有毒的固体:亚硝酸钠(NaNO2),乙酸铅等;
2、 有毒的液体:汞,硫酸铜溶液,甲醇,含Ba2+的溶液(除BaSO4);
3、 有毒的气体:CO,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十一、溶解性表的记忆口诀
钾钠铵盐个个溶,硝酸盐类也相同
硫酸盐类除钡钙,卤盐除银和亚汞(氟除外)
碳磷酸盐多不溶,醋酸盐类全都溶
解化学计算题关键是读数据,读出每一个数据包含的物质,然后分析物质之间的关系,即可找出已知的量和物。
如:在一次化学课外活动中,某同学想除去氯化钾固体中混有的氯化铜(不引进其他杂质)。化学老师为他提供了以下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钾溶液、硫酸钠溶液。该同学现取氯化钾和氯化铜的混合物59.8g,全部溶解在200g水中,再加入60g所选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沉淀9.8g。试回答:
(1)该同学所选的是 溶液。
(2)计算混合物中氯化铜的质量和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数字 )
59.8g(氯化钾和氯化铜)+200g水+60g(氢氧化钾和水)=9.8g(氢氧化铜) 是混合物的不能直接用于方程式计算,所以已知的是氢氧化铜的质量为9.8g,写出反应方程式就能计算了
一.制氧气:
2H2O2=
MnO2= 2H2O+ O2↑
2KClO3 (MnO2,加热)= 2KCl
+ 3O2 ↑
2KMnO4 加热 =K2MnO4 + MnO2 + O2↑
二.制氢气:
Zn+2HCl=ZnCl2+H2↑
Zn+H2SO4=ZNSO4+H2 ↑
三.制二氧化碳:
CaCO3+2HCl=CaCl2+CO2↑ (不能用H2SO4)
⑹ 高中化学物质颜色记忆汇总
高中化学我们接触到的物质会变的很多很丰富,化学世界是多姿多彩的,因此我们也能看到各种颜色的物质或者反应,而这部分内容也往往是在推断题中经常出现,现在我就给同学们总结高中常见的常考的各种颜色化学物质的汇总,同学们不要记错颜色了哦。
高中化学各种颜色物质汇总
1.红色:
Fe(SCN)3(红色溶液);
Cu2O(砖红色固体);
Fe2O3(红棕色固体);
红磷(暗红色固体);
液溴(深红棕色);
Fe(OH)3(红褐色固体);
Cu(紫红色固体);
溴蒸气、NO2(红棕色)品红溶液(红色);
在空气中久置的苯酚(粉红);
石蕊遇酸性溶液(红色);
酚酞遇碱性溶液(红色)。
2.紫色:
石蕊在中性溶液中(紫色);
Fe3+与苯酚反应产物(紫色);
I2(有金属光泽紫黑色固体)
KMnO4固体(紫黑色);
MnO4—(紫红色溶液)
固态O3(紫黑色)
钾的焰色反应(紫色)
I2蒸气、I2在非极性溶剂中(紫色)
3.橙色:
溴水(橙色)
K2Cr2O7溶液(橙色)
4.黄色:
AgI(黄色固体);
AgBr(淡黄色固体);
Ag3PO4(黄色固体);
FeS2(黄色固体);
Na2O2(淡黄色固体);
S(黄色固体);
Au(金属光泽黄色固体);
I2的水溶液(黄色);
碘酒(黄褐色);
久置的KI溶液(黄色)(被氧化为I2);
Na的焰色反应(黄色);
TNT(淡黄色针状);
工业浓盐酸(黄色)(含有Fe3+);
NaNO2(无色或浅黄色晶体);
Fe3+的水溶液(黄色);
硝基苯中溶有浓硝酸分解的NO2时(黄色)
久置的浓硝酸(黄色)(溶有分解生成的NO2);
浓硝酸粘到皮肤上(天然蛋白质)(显黄色);
5.绿色:
Cu2(OH)2CO3(绿色固体);
Fe2+的水溶液(浅绿色);
FeSO4·7H2O(绿矾);
K2MnO4(绿色);
Cl2、氯水(黄绿色);
F2(淡黄绿色);
CuCl2的浓溶液(蓝绿色);
6.棕色:
FeCl3固体(棕黄色);
CuCl2固体(棕色)
7.蓝色:
Cu(OH)2、CuSO4·5H2O、Cu2+在水溶液中(蓝色); 石蕊遇碱性溶液(蓝色);
硫、氢气、甲烷、乙醇在空气中燃烧(淡蓝色火焰); 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蓝色火焰);
淀粉遇I2变蓝色;
Co2O3(蓝色);
O2(液态——淡蓝色);
Cu(OH)2溶于多羟基化合物(如甘油、葡萄糖等)的水溶液中(绛蓝色);
O3(气态——淡蓝色;液态——深蓝色;固态——紫黑色)。
8.黑色:
FeO; Fe3O4; FeS;
CuO; CuS; Cu2S; MnO2; C粉;
Ag2S; Ag2O
PbS;
AgCl、AgBr、AgI、AgNO3光照分解均变黑;
绝大多数金属在粉末状态时呈黑色或灰黑色。
9.白色:
常见白色固体物质如下(呈白色或无色的固体、晶体很多):
AgCl; Ag2CO3; Ag2SO4; Ag2SO3; BaSO4;BaSO3;BaCO3;Ba3(PO4)2; BaHPO4; CaO;Ca(OH)2;CaCO3;
MgO;Mg(OH);MgCO3;
Fe(OH)2;
AgOH;
PCl5;
SO3;
三溴苯酚
CuSO4
铵盐(白色固体或无色晶体);
其他颜色知识
Fe(OH)2沉淀在空气中的现象:白色→(迅速)灰绿色→(最终)红褐色
pH试纸:干燥时呈黄色;中性时呈淡绿色;酸性时呈红色,酸性越强,红色越深;碱性时呈蓝色,碱性越强,蓝色越深。
红色石蕊试纸:
红色(用于检验碱性物质)
蓝色石蕊试纸:蓝色(用于检验酸性物质)
淀粉试纸:白色(用于检验碘单质)
KI—淀粉试纸:白色(用于检验氧化性物质)
石蕊:pH<5时呈红色;pH介于5~8时呈紫色;pH>8时呈蓝色。
酚酞:pH<8.2时呈无色;pH介于8.2~10时呈粉红色;pH>10时呈红色。
甲基橙:pH<3.1时呈红色;pH介于3.1~4.4时呈橙色;pH>4.4时呈黄色。
甲基红:pH<4.4时呈红色;pH介于4.4~6.2时呈橙色;pH>6.2时呈黄色。
高中化学重要知识点记忆口诀
1.化学反应热概念
化学反应伴能变,成键放出断需要。
左能高常是放热,置氢中和和燃烧。
炭水铵碱分解类,吸热自然右能高。
2.燃料燃烧知识理解
能源紧张,不久用光。
接触充分,空气足量。
节能减排,新能跟上。
高效清洁,来日方长。
3.化学反应速率概念理解
化学反应有快慢,摩尔每升比时间。
平均速率标物质,比例与系数有关。
浓度增大我加快,温度升高我翻番。
若能出现催化剂,改变大小更不难。
4.化学平衡概念理解
可逆反应有限度,所有转化不完全。
正逆速率若相等,化学平衡状态现。
此时反应并未停,特征就是动定变。
(或:相反相成,可逆平衡;强弱互争,“逃逸”完成;外表内因,宏微相应;量变质变,运动永恒。)
5.化学平衡
逆等动定变平衡,一等二最六一定,正逆反应速相等,转产二率最值衡,
质量体积n分数,浓度温度色一定,参数可变变不变(变量不变),定达平衡要记清,参数一直不变化,不可用与断平衡。
解释:
“逆等动定变平衡”,是指平衡状态有逆、等、动、定、变五个特征。
“一等”是指反应体系中同一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即达平衡状态。“
二最”是指转化率、产率达最大值即达平衡状态。
“六一定”是指体系中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体积分数、物质的量分数、浓度不再变化,或体系的温度及颜色不再变化即达平衡状态。
“参数可变到不变,定达平衡要记清”是指参数(浓度、温度、质量、压强、体积、密度等)原为变量,后变为恒量,此时可逆反应达平衡状态。
“参数一直不变化,不可用与断平衡”是指若反应过程中参数始终没有变化,此参数不可用于判断可逆反应是否达平衡状态
6.化学平衡图像题
先拐先折,温度高,压强大!
7.等效平衡
“等效平衡”是指在相同条件下的同一可逆反应里,建立的两个或多个化学平衡中,各同种物质的百分数相同,这些化学平衡均属等效平衡,其核心是“各同种物质的百分数相同”。
“等效平衡”常见的有恒温恒压和恒温恒容两种情形,其口诀可概括为:等压比相等;等容量相等,但若系(气体系数)不变,可为比相等【三种情况前提:等T】。
8.酸碱指示剂
石蕊,酚酞,甲基橙,“指示”溶液酸碱性。
溶液性呈酸、中、碱,石蕊色变红、紫、蓝。
溶液从碱到“中”、“酸”,酚酞由红变“无色”,
变化范围10至8,①碱性“滴”液它直测。
②从酸到碱怎知晓?甲基橙显红橙黄;
变色范围3至4,酸性“滴”液它可试。
注:
①10和8指溶液的pH值。
②“滴液”指中和滴定达到等当点的溶液。
9.中和滴定1
左手控制塞,右手摇动瓶。眼睛盯溶液,变色立即停。
10.中和滴定2
水液洗器切分明,查漏赶气再调零。待测液中加试剂,左手控制右手动。
瓶下垫纸眼观色,读数要与切面平,酚酞示剂常相识,强酸弱碱甲基橙。
使用酸式滴定管,不盛碱液切记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