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网上购物 » 黄疸的颜色怎样辨别
扩展阅读

黄疸的颜色怎样辨别

发布时间: 2022-11-05 01:57:33

A. 如何判断新生儿是否得了黄疸宝宝黄疸有什么特征

一般来说,新生儿出现黄疸,会导致皮肤发黄。而且是有一定顺序的。皮肤黄色色斑一般出现在头面部,包括巩膜。随着病情加重,胸部、背部等躯干部位也开始出现黄色色斑。如果新生儿手脚有黄疸,说明孩子体内黄疸值高。比如新生儿的尿、痰、汗是否有黄染,如果有黄染,也可以认为是黄疸。其次是大便颜色的变化。发黄期,孩子的大便会更绿更稀。这些观察只能初步判断黄疸,黄疸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所以,一旦新生儿皮肤发黄,最好及时去医院检查。新生儿黄疸一般以皮肤黄、眼睛黄、小便黄为外部特征,很容易判断。

观察宝宝皮肤颜色的变化,一般2~3天,看宝宝皮肤的黄色是否减少;如果疾病等原因导致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要找出具体病因,对症治疗,去除病因。黄疸病因消除后,自然消退。在必要和适当的时候,可以使用一些药物来治疗黄疸。黄疸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的,以达到消除黄疸的目的。严重的情况下医生会给宝宝进行输血,宝宝体内会冲出胆红素,当然有一定风险,但相对于核黄疸的后遗症,还是值得做的。

B. 黄疸是什么样

1.症状与体征 (1)发热:黄疸伴发热多见于急性胆管炎,同时还伴有畏寒。肝脓肿、败血症、钩端螺旋体病均有中等度发热,甚至高热;急性病毒性肝炎或急性溶血时常先有发热,而后才出现黄疸。 (2)腹痛:黄疸伴上腹部剧烈绞痛或疼痛者,多见于胆道结石、胆道蛔虫症或肝脓肿、原发性肝癌等。病毒性肝炎者多表现为右上腹持续性胀痛与钝痛;肝脓肿或肝癌也可表现为上腹部或右上腹的隐痛或胀痛。 (3)皮肤瘙痒:黄疸伴皮肤瘙痒者多见于肝内、外胆管梗阻(胆汁郁积)性黄疸,如胆总管结石、癌肿或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妊娠复发性黄疸等。部分肝细胞性黄疸者也可伴有皮肤瘙痒,而溶血性黄疸常无皮肤瘙痒。 (4)尿、粪便的颜色:梗阻性黄疸时尿色深如浓茶,而粪便颜色可变淡,胆道完全阻塞时粪便似陶土色。溶血性黄疸者尿如酱油色,粪便颜色也加深;而肝细胞性黄疸时,尿色轻度加深,粪便色泽呈浅黄色。 (5)食欲减退、上腹饱胀、恶心与呕吐:病毒性肝炎者在黄疸出现前常伴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上腹饱胀等消化不良症状,多数患者同时厌油腻食物。长期厌油腻食物或者进食油腻食物后诱发右上腹疼痛或绞痛发作者,多为慢性胆囊病变;老年黄疸患者伴食欲减退等消化不良症状时应考虑系癌肿所致,且常伴有体重呈进行性减轻,甚至发生高度营养不良的表现。 (6)消化道出血:黄疸伴有消化道出血时,多见于肝硬化、肝癌、胆总管癌、壶腹癌或重症肝炎等。 (7)巩膜及皮肤黄疸的色泽:根据黄疸的色泽可初步判断黄疸的病因或种类。巩膜皮肤黄疸呈柠檬色多提示为溶血性黄疸;呈浅黄色或金黄色时多提示为肝细胞性黄疸;呈暗黄色或黄绿色时多提示为梗阻性黄疸(梗阻时间愈长,黄疸呈黄绿色愈明显)。 (8)皮肤其他异常:如面部及暴露部位皮肤有色素沉着,同时有肝掌、蜘蛛痣或颈胸部皮肤毛细血管扩张、腹壁静脉显露曲张等表现时,多提示为活动性肝炎、肝硬化或原发性肝癌。如皮肤有瘙痒抓痕、色素沉着及眼睑黄瘤等表现时,多提示为梗阻性黄疸。溶血性黄疸患者一般皮肤色泽较苍白。 (9)肝脏肿大:病毒性肝炎、急性胆道感染时,肝脏呈轻度或中等肿大,质地软,表面光滑,常有压痛;肝脏轻度肿大、质地较硬、边缘不整齐或表面有小结节感多见于早期肝硬化(晚期肝硬化者其肝脏多呈变硬缩小表现);肝脏明显肿大或呈进行性肿大、质地坚硬、表面凹凸不平、有结节感时,多提示为原发性肝癌。 (10)脾脏肿大:黄疸伴脾脏肿大时,多见于病毒性肝炎、各型肝硬化、肝癌、溶血性贫血以及败血症、钩端螺旋体等疾病。 (1 1)胆囊肿大:黄疸伴胆囊肿大时,多提示胆总管下端有梗阻存在,多见于胆总管癌、胰头癌、壶腹部癌,或肝门部有肿大的淋巴结或肿块压迫胆总管。所触及的胆囊其特点是表面较平滑,无明显压痛,可移动,这种胆囊肿大常称为Courvoisier征。而在胆囊癌或者胆囊内巨大结石时,肿大的胆囊常表现为坚硬而不规则,且多有压痛。 (1 2)腹水:黄疸伴有腹水时,多考虑为重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晚期或系肝癌,或者胰头癌、壶腹癌等发生腹膜转移等。 2.溶血性黄疸的特征 (1)黏膜、皮肤轻度黄染,呈浅柠檬色,无皮肤瘙痒。 (2)在急性溶血时伴有寒战、发热、头痛、呕吐、腹痛及腰部酸痛等症状。 (3)急性发作时尿呈酱油色(血红蛋白尿)。 (4)脾脏肿大。 (5)末梢血网织红细胞增多(骨髓红细胞系统增生活跃)。 (6)血清总胆红素浓度增高(一般不超过80μmol/L),以非结合胆红素增加为主,结合胆红素基本正常或轻度增加。 (7)由于血清中非结合胆红素增高,致使肝细胞摄取,结合非结合胆红素的速度加快,故结合胆红素的形成代偿性增加,从胆道排至肠道的结合胆红素亦增加,肠道中尿胆原增加,最终导致尿中排出的尿胆原增加(“肠肝循环”中回到肝脏的尿胆原增加的结果,图2)。 (8)粪便中排出的粪胆原增加。 (9)尿中胆红素阴性(非结合胆红素不溶于水,不能从肾脏排出)。 (10)在地中海贫血时红细胞脆性降低,而在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时红细胞脆性增加。 3.肝细胞性黄疸的特征 (1)黏膜和皮肤呈浅黄或深金黄色,少数患者有皮肤瘙痒。 (2)血液中总胆红素浓度增高,非结合与结合胆红素都增高。 (3)尿中胆红素呈阳性反应(结合胆红素溶于水,可从肾脏排出)。 (4)尿中尿胆原与粪中粪胆原的多少,取决于肝细胞损害与毛细胆管阻塞的程度,如果毛细胆管阻塞时(即肝内郁胆),则尿中尿胆原及粪中粪胆原含量减少;无毛细胆管阻塞时,则尿中尿胆原含量常增加,而粪中粪胆原含量正常。尿中尿胆原增加的原因是肠肝循环中吸收入门静脉的尿胆原,因肝细胞受损后,将其处理为结合胆红素的能力降低,故较多的尿胆原便进入体循环而导致尿中尿胆原增加。 (5)肝功能受损的血清学表现,如转氨酶明显升高、白蛋白降低等。 (6)如系病毒性肝炎所致的肝损害,则各型病毒性肝炎的标志物常呈阳性。 (7)肝活体组织病理检查可发现肝细胞的基本病变。 4.阻塞性黄疸的特征 (1)皮肤呈暗黄、黄绿或绿褐色,伴皮肤瘙痒者多见,少数患者伴心动过缓。 (2)尿色深,似浓茶样,粪便颜色变浅,肝外胆道完全阻塞时粪便呈白陶土色。 (3)血清总胆红素增高,以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 (4)尿中尿胆原减少或缺如。 (5)尿中胆红素阳性。 (6)血清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及总胆固醇增高,脂蛋白-X阳性。

C. 出院后妈妈该如何观察新生儿的黄疸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宝宝的黄疸那么大多都是在皮肤就可以直接呈现出来的。不过黄疸它是有一个特征的,就是出生以后2~3天就会出现,到了三天以后,那么就会达到高峰,大概是在第7天以后就会逐渐的消退。不过对于生理性的黄疸,大多数都会在宝宝多喝奶大小便正常的情况下慢慢的消退,对宝宝不会有的不良影响。如果宝宝的黄疸两个星期甚至三个星期都没有退还有加重的迹象,那么这种情况很有可能就是病理性的黄疸,要及时到医院检查就诊,看一下是否是胆红素过多引起。如果情况比较严重,很有可能会影响到宝宝的健康,严重的话会危及到生命,所以这个问题要及时就诊。

如果因为特殊原因提早出院了,那么要及时的了解宝宝的情况,一旦出现不良情况的时候,一定要及时到医院找医生,看一下具体是什么情况,这样才能够保证孩子的健康。

D. 刚出生的宝宝有没有黄疸,宝妈到底该如何鉴别

刚出生的宝宝有没有黄疸,宝妈到底该如何鉴别?

很多宝宝出生后都会出现黄疸,黄疸分为病理性黄疸和生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可自行治愈,病理性黄疸需要提高警惕。

新生黄疸的初步检查方法

判断黄疸的程度:黄伟从头开始,从脚开始,眼睛是最早的黄色,最新的回来,所以你可以从你的眼睛观察。如果只有面部黄色染色,那就是轻度黄疸;皮肤在躯干的皮肤中是淡黄色的;如果肢体和双手有黄色染料,它是严重的黄疸。注意粪便的颜色:如果凳子是陶瓷颜色,应考虑病理黄疸,这是由先天性胆道畸形引起的。如果黄疸较重,它应该去医院进行伴随症状或粪便的疗法,以免延迟治疗。

如何照顾黄疸

注意保护婴儿的皮肤,脐带和臀部,防止损伤感染。转移血液处理时,患者的空气消毒,为血液和各种药物,物品和严格的操作程序制备。

E. 三种黄疸的临床鉴别方法

一、溶血性黄疸 溶血性黄疸的皮肤与巩膜黄染常为轻度呈浅柠檬黄色,且常因贫血而伴有皮肤苍白。 溶血性黄疸的诊断主要靠下列实验室检查: ①粪胆原及尿胆原含量增加; ②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增加, ③血中网织红细胞增多; ④血清铁含量增加; ⑤骨髓红系统增生旺盛。 二、肝细胞性黄疸 肝细胞性黄疸的诊断与鉴别,除病史与临床检查之外,常须依靠实验检查。 (一)病毒性肝炎 目前,病毒性肝炎至少应包括甲、乙、丙、丁、戊型A、B、C、D、E型 急性黄症型病毒性肝炎 其黄疸前期为数天至1周。最突出的症状是疲乏、食欲缺乏。恶心、肝区痛或不适感,伴有或不伴有发热。有些病例因主要表现为消化不良与腹泻,常被误诊为胃肠消化不良;有些主要表现上呼吸道症状,常被误诊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少数病例可因发热与多发性关节痛,被误诊为风湿热。黄疸前期临床诊断较困难,但此时血清氨基转移酶(AST,ALT)活性常明显升高阳性率达100%人最有早期诊断价值。黄疸出现后,自觉症状反而减轻,此时主要体征为黄疸、肝肿大或肝脾肿大,质略鹏触痛,肝区常有叩击痛,也可无明显肝肿大。肝功能试验总胆红素直接肝红素均升高,尿黄,尿中尿胆原排量增多与胆红素阳性,有助于诊断。 三、阻塞性黄疸 阻塞性黄疸是由于肝内毛细胆管小胆管、肝胆管或胆总管的机械性阻塞所引起。皮肤癌痒与心动徐缓是常见的症状。肝肿大是常见的体征。无合并感染的机械性阻塞不致引起脾肿大。黄疸早期呈金黄色,稍后呈黄绿色,晚期呈绿褐色,甚至近于黑色(黑色黄疸人如触及胀大的胆囊,提示阻塞部位在胆总管,起源肿瘤者较多,而起源于结石者甚少。肝功能试验总胆红素直接肝红素均升高,尿黄,粪便呈现白陶土样颜色。

F. 孩子面色发黄应如何鉴别

孩子面色发黄应如何鉴别

孩子面色发黄应如何鉴别,孩子的心理成长路上家长是不能缺席的,宝宝的智力发展是非常重要的,问题的解决有利于发展孩子的能力,一起努力让孩子有更多的可能性吧。现在分享孩子面色发黄应如何鉴别。

孩子面色发黄应如何鉴别1

正常情况下,人们的脸部色泽都是呈现出粉红色的,而面部发黄的情况,多半是与某种疾病或者是休息不当等因素有关的,因此,当孩子出现面色发黄的时候,家长一定要及时的对其表现的症状进行鉴别,那么,孩子面色发黄应如何鉴别呢?大家一起往下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婴儿脸色发黄易混淆的症状鉴别

1)溶血性黄疸:溶血性黄疸最常见原因是ABO溶血,它是因为母亲与胎儿的血型不合引起的,以母亲血型为0、胎儿血 型为A或B最多见,且造成的黄疸较重;其他如母亲血型为A、胎儿血型为B或AB;母亲血型为B、胎儿血型为A或AB较少见,且造成的黄疸较轻。这样一来,一些父母会十分紧张,担心孩子会发生ABO溶血,其实要说明的一点是:不是所有ABO系统血型不合的新生儿都会发生溶血。据报道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 的发病率为11.9%。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特点是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且逐渐加重。

(2)感染性黄疸:感染性黄疸是由于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等原因主要使肝细胞功能受损害而发生的黄疸。病毒感染多为宫内感染,以巨细胞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常见,其他感染有风疹病毒、EB病毒、弓形体等较为少见。细菌感染以败血症黄疸最多见。黄疸的特点是生理性黄疸后持续不退或生理性黄疸消退后又出现持续性黄疸。

(3)阻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多由先天性胆道畸形引起的,以先天性胆道闭锁较为常见,其黄疸特点是生后1-2周或3-4周又出现黄疸,逐渐加深,同时大便颜色逐渐变为浅黄色,甚至呈白陶土色。

(4)母乳性黄疸: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病理性黄疸。少数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其黄疸程度超过正常生理性黄疸,原因还不十分明了。其黄疸特点是:在生理性黄疸 高峰后黄疸继续加重,胆红素可达10-30mg/dl,如继续哺乳,黄疸在高水平状态下继续一段时间后才缓慢下降,如停止哺乳48小时,胆红素明显下降达 50%,若再次哺乳,胆红素又上升。

从上文为大家介绍的关于孩子面色发黄的鉴别方法可知,在进行鉴别的时候,为防止从面色发黄的症状上造成混淆,家长要与溶血性黄疸、感染性黄疸、阻塞性黄疸和母乳性黄疸这四种病症进行区分鉴别,然后才能得出导致孩子面色发黄的原因。

孩子面色发黄应如何鉴别2

(一)病史

1、黄疸出现时间 24小时内出现共同疸者应首先考虑新生儿溶血症,其次再考虑CMV等先天性感染;2~3天者以生理性黄疸最常见,ABO溶血症亦应除外;4~7天者以败血症、母乳性黄疸较多见;7天后呈现黄疸者则败血症、新生儿肺炎、胆道闭锁、母乳性黄疸等均属可能。

2、黄疸发展迅速 新生儿溶血症最最快,其次最败血症,新生儿肝炎及胆道闭锁发展较慢而持久。

3、粪便及尿的颜色 粪色甚浅或灰白、尿色深者提示新生儿肝炎或胆道闭锁。

4、家族史 家族有蚕豆病患者应考虑是否G6PD缺陷病;父母有肝炎者应除外肝炎。

5、妊娠史、生产史(胎膜早破、产程延长提示产时感染)、临产前母亲用药史等。

(二)临床症状:

1、生理性黄疸轻者呈浅黄色局限于面颈部,或波及躯干,巩膜亦可黄染,2~3日后消退,至第5~6日皮色恢复正常;重者黄疸同样先头后足可遍及全身,呕吐物及脑脊液等也能黄染,时间长达1周以上,特别是个别早产儿可持续至4周,其粪仍系黄色,尿中无胆红素。

2、黄疸色泽轻者呈浅花色,重者颜色较深,但皮肤红润,黄里透红。

3、黄疸部位多见于躯干、巩膜及四肢近端一般不过肘膝。

4、新生儿一般情况好,无贫血,肝脾不肿大,肝功能正常,不发生核黄疸。

5、早产儿生理性黄疸较足月儿多见,可略延迟1~2d出现,黄疸程度较重,消退也较迟,可延至2~4周。

G. 新生儿黄疸怎么才能识别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一般不深,其特点: 1.黄疸一般在生后2-3天开始出现。 2.黄疸逐渐加深,在第4-6天达高峰,以后逐渐减轻。 3.足月出生的新生儿,黄疸一般在生后2周消退,早产儿一般在生后3周消退。 4.黄疸程度一般不深,皮肤颜色呈淡黄色,黄疸常只限于面部和上半身,黄疸时孩子的一般情况良好,体温正...常,食欲正常,大小便的颜色正常,生长发育正常。 5.化验血清胆红素超过正常2mg/dl,但小于12mg/d1。如果孩子的黄疸属于这种情况,父母即不必担心。 病理性黄疸有下列特征: 1.黄疸出现时间过早,于生后24小时内出现。 2.黄疸消退时间过晚,持续时间过长,超过正常的消退时间,或黄疸已经消退而又出现,或黄疸在高峰时间后渐退而又进行性加重。 3.黄疸程度过重,常波及全身,且皮肤黏膜明显发黄。 4.检查血清胆红素时,胆红素超过12mg/dl,或上升过快,每日上升超过5mg/dl。 5.除黄疸外,伴有其他异常情况,如精神疲累,少哭,少动,少吃或体温不稳定等。 病理性黄疸严重时可并发胆红素脑病,通常称“核黄疸”,造成神经系统损害,导致儿童智力低下等严重后遗症,甚至死亡。因此,当孩子出现黄疸时,如有以上5个方面中的任何一项,就应该引起父母的高度重视,这样就能早期发现病理性黄疸以便及时治疗。

H. 新生儿黄疸的症状有哪些如何判断黄疸的严重程度

新生儿黄疸的症状有哪些?如何判断黄疸的严重程度?

新生儿黄疸的症状包括:

1、生理性黄疸:皮肤呈黄色,经皮黄疸值增加,但不超过正常监测范围。孩子表现良好,反应良好,吮吸良好,大便、尿液正常,无异常拒食、哭闹、不安、反应不良等;

2、病理性黄疸:黄染程度严重,黄染深度可从颜色判断。监测值超出标准范围。如果是溶血引起的,除黄疸外,还可能出现贫血、精神反应差、鲜奶量少,甚至过度兴奋,严重时可能发生抽搐。

综上所述,新生儿黄疸的严重程度通常可以通过儿童的黄疸范围、心理状态和排泄情况来观察。如果患者有病理性黄疸,建议家长注意,并尽快将孩子送往医院治疗。否则,一旦孩子病情严重,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可能会引发一些后遗症,甚至危及孩子的生命。

I. 如何判断新生儿有没有黄疸新生儿黄疸多少算正常呢

每一个小宝宝的出生都是这个家庭里最让人开心的事情,在小宝宝刚出生之后会出现一些身体的变化,但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只是容易让一些新手父母引起不必要的紧张,今天就让小编来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到底有哪些情况是正常的吧。

第二个方面就是宝宝出现拉黑色大便的情况。其实这种现象并不是宝宝的身体健康出现了问题,而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黑色的大便是宝宝的胎便,当宝宝出生3~4天的时候,大便的颜色就会慢慢的改变,所以家长们一定不要过于担心。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宝妈是以母乳为喂养方式的,那么就在饮食上要多加注意,不要吃一些重口味的食物,以免影响到宝宝的身体健康。

J. 怎样来判断新生儿黄疸是否属于病理性黄疸呢

医学上把未满月宝宝出现的黄疸,称之为新生儿黄疸,多发于出生后的一周内。黄疸是由于体内胆红素浓度升高而引起的。因为新生儿不需要那么多的红血球。红血球被破坏的代谢产物就是胆红素,如果胆红素太高,即“高胆红素症”,会引起黄疸。

宝宝的黄疸数值怎么看?

黄疸的数值其实就是监测胆红素的水平,胆红素有两个单位,一个是mg/dl,一个是umol/L,他们的关系是1 mg/dl=17.1 umol/L。

怎么辨别是生理性黄疸还是病理性黄疸呢,可以根据下方图表进行判断:

下面这几种情况可能与其他一些健康问题相关,建议果断咨询医生:

  • 早产宝宝黄疸较高。
  • 宝宝在出生后第一天及第二天的胆红素水平偏高(新闻中的新生宝宝的情况)。
  • 宝宝在短期内(如一两天之内)胆红素含量上升很快,宝宝很快从面部黄色变成全身黄色。
  • 出生后的24小时内,黄疸持久不退、或者消退后又再出现、或者黄疸加重。
  • 母亲是O型血,父亲是A型、B型或AB型血;母亲是Rh阴性血,宝宝是Rh阳性血,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
  • 宝宝手心及脚底心的皮肤呈黄色。
  • 宝宝黄疸为暗黄色,大便颜色偏浅或白陶土色。
  • 如果胆红素水平是在出生后的三、四天缓慢上升,那么宝宝很可能是正常的生理性黄疸,通常是无害的。

总结

因为听说黄疸会影响宝宝智力发育,所以很多家长会特别着急,总想着通过药物快点让宝宝退黄。其实,坚持母乳喂养或是光疗都比用药更有效!即便是因为母乳而引起黄疸的话,也不必中断母乳的哺喂,除非指数高到需要换血的地步,可暂时停止哺喂母乳两天,等黄疸消退后再重新喂母乳。

再次提醒,宝宝出生后愈早愈多的母乳哺喂,有助于加速胆红素排出,预防早发性黄疸,因此,即使是母乳喂养引起的晚发性黄疸,综合母乳给宝宝带来的好处,也没有必要停喂母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