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网上购物 » 花鸟画怎样去调颜色
扩展阅读
地铁多少钱一站 2025-09-19 09:34:15

花鸟画怎样去调颜色

发布时间: 2022-12-21 01:19:22

⑴ 国画牡丹花用18色颜料如何上色

上色方法:
1填色法:也称勾线填彩法、勾填法、勾勒法。首先用墨线勾完对象的轮廓,然后用颜色在勾好墨线的范围内填满颜色,要填的平整均匀,因此也称单线平涂。画工笔画时,往往需要多层次层层复加,每涂一遍等干后再涂第二遍。有的需要在颜色填完后,用同类色的色线在墨线上重勾一次,称勾勒法。
2染色法:有淡彩晕染、重彩晕染、接染、托染、点染等等,写意画渲染的要求是:先在毛笔上调浅色,然后在笔尖上调深色,一笔画到宣纸上,自然表现出深浅不同的颜色。大面积染色则用大笔甚至用底纹笔染,力求有质量感、空间感、忌脏、腻、灰。
3点染法:是没骨画花鸟画常用来点花点叶的一种表现方法。所谓点染,就是用毛笔按形象的色彩需要,蘸上各种颜色,一笔点到纸上,使色彩有深有浅,有浓有淡,变化无穷。如画牡丹嫩花苞,先用笔蘸三绿,调藤黄,笔尖再蘸少许胭脂,着纸画出的花苞就会产生出绿中带紫、含苞欲放的效果。
4罩色法:工笔画中为达到颜色的腴润、厚重之感。常用罩色法完成。如画深红花。需用淡墨打底,再用胭脂或曙红层层罩染、在写意画中,在墨色画了之后,为加强这一部分的色调。再用石色罩一层,使这部分物象更醒目、厚实。有变化有层次,如画荷叶。墨色画好之后。再用石绿或花青罩一层,但不宜过厚、过重。
5泼彩法:主要用在写意画中,在大块泼墨的基础上,将饱满、淋漓的石色(有覆盖力)泼在画上,使重色与墨色相结合,从而使物象的色感和体积感更加突出厚重。
6彩墨法:即色中蘸墨。以色为为主,或是墨中蘸色。以墨为主,进行着色、如画麻雀。先用淡墨着色。再蘸赭石画羽毛,画绿叶。先蘸汁绿。再蘸墨。一笔下去,自然表现出绿叶的浓淡深浅。画人的皮肤,可以直接用赭石调墨去塑造形体等等,灵活运用。
7破色法:有水破色、墨破色、浓色破淡色、淡色破浓色、石色破草色、石色破墨色等等、如画花卉叶片,可在叶片颜色快干时,用重墨勾叶筋,又如在一片淡红的芙蓉花色快干时,用胭脂线勾出花瓣筋络,从而时画面的质感和韵律更加真实夺目。
8烘托法:为了使百花、白鸟、月亮、雪景等物象同白纸、白绢的底色拉开距离,可在花头或鸟的边缘用淡花青、淡墨等烘托,使白花、白鸟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在轰然过程中,要注意不要让水渍和渗化过分妨碍物象的形体,这在工笔画中要求精细、严格,写意画可以随意一点。
9反衬法:为了使描绘的物体更醒目、明亮,可以在纸的背面进行着色衬托,使其正面物象勾线完整,物象更突出、厚重。工笔画中运用较多,写意画中也常采用,如画近处芭蕉时。正面用浓淡墨线勾出芭蕉叶脉,反面用石绿衬托等。

⑵ 请问工笔画的颜色怎么调

米黄:土黄+白

乳白色:白色+橘黄

工笔画其他调色方法:

草绿:约35%花青 65%藤黄调配而成,工笔画最常用的色彩之一,一般叶子的最后罩色多用该颜色。

翠绿:约35%酞青蓝 65%藤黄调配而成,工笔画常用色之一,白色花头的暗部,重彩叶子的表色甚至现代工笔的背景都可以用此色。

汁绿:约15%花青 80%藤黄 5%朱磦调配而成,工笔画常用色之一,嫩叶、托叶、反叶底色、白色花头暗部分染、白色鸟类暗部分染等。

青绿:约30%花青 60%藤黄 10%酞青蓝调配而来,画叶前可先以此色打底色。绿色花头的最暗处也经常用到此色提染。远景正中罩色。

墨绿:约30%花青 60%藤黄 10%墨调配而成,反叶的分染、仿古画风的正中罩色、加入大量水以后也可以作为远景叶子的表层色。

四绿:石绿的一种,用国画色中的常用色三绿加入白粉即可得到四绿色,主要用来提染反叶亮面,一些浅绿花头常用四绿 白粉做底色。

黄绿:约30%三绿 70%藤黄调配而成,非常娇嫩的色彩。常用来作为小型白色花头的分染色,新开的荷花莲蓬也常用此色分染。

灰绿:约10%墨 90%三绿调配而来,一种色彩纯度较低的绿色,可用来直接作为反叶底色,烘染背景时也常用此色。

朱红:约65%曙红 35%朱磦调配而成,正红色、红日、朱红色花头常用色。最好先平涂朱磦底色,然后用曙红分染,最后罩一层薄曙红。

墨红:约15%墨 85%曙红调配而成,用来作为暗红花头底色,粉红花头的最暗部提染,嫩叶尖部的提染,紫红花头的分染等。

(2)花鸟画怎样去调颜色扩展阅读

调色技巧

1、由于颜色常带有各种不同的色头,如果配正绿时,一般采用带绿头的黄与带黄头的蓝;配紫红时,应采用带红头的蓝与带蓝头的红;配橙色时,应采用带黄头的红与带红头的黄。

2、要注意在调配颜色过程中,还要添加的哪些辅助材料,如催干剂、固化剂、稀释剂等的颜色,以免影响色泽。

3、在调配灰色、绿色等复色漆时,由于多种颜料的配制,颜料的密度、吸油量不同,很可能发生“浮色”“发花”等现象,这时可酌情加入微量的表面活性剂或流平剂、防浮色剂来解决。如常加入0.1%的硅油来防治,国外公司生产的各种表面活性剂,需分清用在何种溶剂体系,加入量一般在0.1%~1%。

⑶ 写意花鸟画的构图、用色、技法、画法。

写意画法

写意画法是指用单纯而概括的笔墨来表现对象的精神意态 ,是不求形似求神似的画法。依据画史上的记载,唐朝吴道子 所画的嘉陵江山水或王洽的泼墨,可能已具有写意的形态,传 世的画迹中北宋苏轼、文同的墨竹,释仲仁的墨梅已经可以归 入写意画法中,到了明末的徐渭,更以豪放笔墨,在宣纸上画 出淋 痛快的大写意,如下图是徐渭所画的“牡丹蕉石图”。 八大山人、扬州八怪及金石画派都给写意花鸟画拓展了不少的领域。

写意花鸟画法多以“点垛”或“点簇”的技法,可细分成 钩花点叶法、小写意法、大写意法等数。画写意适宜选用生纸 ,可单独用墨色来画,亦可用数种颜色来画。笔内先含调好淡 色,再礁深色于笔尖,也可先可先礁深色再蘸清水来画,每一 笔都要有深浅的变化,使用生纸容易化开,才能产生乾、湿、 浓、淡的不同效果。

下列图版是吴学让教授以写意画法示范的紫藤,先以双钩画法了解其结构。用写意画法现紫藤花,先以羊毫笔沾白粉,笔尖蘸花青,再蘸洋红后以侧锋点垛,即画出有浓淡与色彩变 化的花瓣,补小化瓣后,换草绿色画细梗、点花蒂,并以黄粉 点花蕊。此外叶子的结构、叶序,穿藤法,亦应注意。
总之写意画法虽有所谓“意到笔不到”之说,形式简略或 形象不精确都不需计较,然而要将写意画法画得好,仍须先在 工笔画法中多下工夫,多观察写生,才能发挥笔简而意足的特点。
国画的畜兽画基本技法

畜兽又称走兽是中国画中较难表现得好的一门,宋朝沙门 德洪即指出:“画工能为神鬼之状,使人动心骇目者,以其无 常形,无常形可以欺世也,然末始以为贵。惟犬马牛虎有常形 ,有常形故昼者难工,世之人见其似,则莫不贵之。”由此可 见畜兽有常形,即每一种动物都有一定的体型、比例与动态, 稍不谨慎,观察得不够仔细,即容易流为笑柄。常画的畜兽有 马、牛、虎、狮、鹿、羊、猿猴、猫、犬、狸、兔、驮、骡以 及象征权势的龙等,每一种走兽各有不同的特征与习性,作画 前必先详细的观察与写生。
畜兽的观察与写生

我国古代画家即非常重视观察,譬如擅长画獐猿的北宋画家易元吉,曾游荆、湖间,深入山区,观察野兽的动静游息之态,故其走兽画富有生趣。李公麟每次经过癖舍,看到其中的御马,必终日观察,无暇与客人交谈,故能画出马的特征,黄山谷在其诗中即称赞道:“李侯昼骨亦昼肉,下笔生马如破竹 。”据说元代画马名家赵雍曾经据壮学马滚尘状,其母管夫人 自窗中窥看,正见一匹滚尘马,故赵雍昼马,能得其性情。可见古代成就高的昼家都很重视观察,甚至亲身模仿其动作,以求生动的表现畜兽的特征与神趣。

苏东坡的题跋中曾经提到蜀中的收藏家杜处士一日正在曝晒其书画,有一牧童看见其中一轴戴嵩昼的斗牛图,拍手大笑说:“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牧童经常与牛生活在一起,发现到牛在角斗时, 牛尾是紧夹在两股间,而唐朝画牛名家戴嵩的观察还欠周到,以致造成错误,是值得作为我们的借镜。

中国画一向提倡“形神兼备·以形写神”,画畜兽也不例外,观察入微,掌握神态,才能将其画活。走兽虽然同样具备 五官、四肢,但其传情表达的能力,却不如人类丰富,然而我 们也不能忽视其细腻的动态和神情,每一种动物都有独特的表 达喜怒哀乐的方式。此外动物也有许多特别的习惯和动态,譬如鹿、虎等耳朵能随意的转向各个方向,如收听器般,能觉察极轻微的声音;猫、虎等眼睛的瞳孔,能敏感的随着自然光线的变幻而开合,犹如照像机的光圈原理;动物的尾巴具有均衡的作用,可调节各种姿态,这些特点都应注意到。

画猫耍表现出乖巧灵俐的特色,同属猫科的虎则要表现出威严勇猛的感觉;画驴要画出傻气和滑稽的味道,同属奇蹄科的马,就要昼出神骏豪迈的性格,每一种动物的性格,在作昼前必先稍加研究。

写生时对动物解剖学应有了解,至少必先观察其骨骼与肌 肉的关系,古人常说“画虎画皮难画骨”,是指一般人往往过 分去描写抢眼的老虎皮,而忽略其骨骼、肌腱对展示虎威的重耍性。

速写是累积创作素材和捕捉生动形象的必耍手段,然而它是 通过观察与默画相结合的方法,把生动的形象勾出,并不是看 一笔画一笔,对于昼动态的畜兽,应掌握神态,尤其耍注意从 一个动态过渡到另一个动态的瞬间,只用寥寥几笔,就要准确的表现出畜兽的特点,其动势要靠线条不同方向的对比和组合来表现。兹以擅长走兽画的梁中铭教授平日写生的素描稿为例 ,配上攸以水墨表现的猴子册页,可以发现勤于观察写生,助益颇大。

写意昼法

以写意法画畜兽,早在汉代壁昼及魏晋砖画中即可见到略 为豪放的表现法,五代石恪的画中亦可见具有禅意的虎,但到明朝才比较盛行写意的画法,如沈周的写生册页中亦有走兽, 郭诩的“牛背横笛图”墨色的乾湿浓淡变化生动,并以破笔枯 墨扫出牛毛,意趣横生。近代的畜兽画家,多以写意法表现, 如徐悲鸿的“双马图”,结合西洋画的明暗观念与正确的解剖 学知识,表现出天马行空的奔驰气概。林玉山的猛虎,表现出 凶悍威严的气势,齐白石与李可染的牛,都有独特的个性。

写意画法是以简练的笔墨,表现出丰富的内容,并能唤起 观赏者的想象力与感染力,故以写意法画畜兽,对其细节须加 以简化或省略,譬如繁琐的光影明暗就可省略。眼睛是传神之 处可以夸张。至于配景的处理,必须根据各类走兽不同的习性 和生活环境来安排,譬如热带地区生长的走兽,就不宜配寒带 的植物。牛、马等走兽,可以不靠景物衬托,以留白的方式, 或在地上点染些草色,如徐悲鸿的马,多以留白的方式,让观 赏者自由联想。

虎的写意画法: 先以淡墨超稿勾出形态,赭石调藤黄画虎身,再以稍浓的 墨画斑纹,白粉染嘴、前胸等,并以赭石第二次染身。淡墨破 锋丝细毛后,蘸老虎的写意画法示范浓墨画眼、耳并重钩斑纹 ,第二次染白粉及浓墨丝细毛,白粉画虎须,最后补景完成。 画时大致全体同时进行,层层加重

中国传统绘画的主要种类。中国画在古代无确定名称,一般称之为丹青,主要指的是画在绢、纸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近现代以来为区别于西方输入的油画(又称西洋画)等外国绘画而称之为中国画,简称“国画”。它是用中国所独有的毛笔、水墨和颜料,依照长期形成的表现形式及艺术法则而创作出的绘画。中国画按其使用材料和表现方法,又可细分为水墨画、重彩、浅绛、工笔、写意、白描等;按其题材又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等。中国画的画幅形式较为多样,横向展开的有长卷(又称手卷)、横披,纵向展开的有条幅、中堂,盈尺大小的有册页、斗方,画在扇面上面的有折扇、团扇等。中国画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创作上,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社会意识和审美情趣,集中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

⑷ 国画的色彩及调色方法

国画的色彩及调色方法

调色是指将特定的色调加以改变,形成不同感觉的另一色调图片。下面我整理了国画的色彩及调色方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笔中调色法

一笔中蘸二三种颜色,当笔落在纸上,就能产生一气呵成的色彩效果。主要在避免因三原色混合,而产生彩度低的混浊色彩;如画嫩叶时常同时蘸二种对比色来画出娇嫩的感觉。

二、碟中调色法

着色前将含颜料的笔在调色碟上调色,把颜料混匀再画,如此画出的效果才会均匀或有渐层变化。

三、纸中调色法

国画用色

银朱:呈暗粉色。

胭脂:色暗红。用红蓝花、茜草、紫梗三种植物制成的颜料,年代久则有褪色的现象。

朱砂:色朱红。用以画花卉、禽鸟羽毛。

朱膘:色橘红。明度比朱砂高,彩度比朱砂低。用以画花卉。

赭石:色红褐。用以画山石、树干、老枝叶。

石青:色青,依深浅分为-头青、二青、三青。用以画叶或山石。

石绿:依深浅分为-头绿、二绿、三绿。用以画山石、树干、叶、点苔等。

白料粉:亦称胡粉,色白,有蛤粉和铅粉两种。用以画白花、鸟,或调配其他颜料使用。

花青:色藏青。用以画枝叶、山石、水波等。用蓼蓝或大蓝的叶子制成蓝靛,再提炼出来的青色颜料,蓝绿色或藏蓝色。用途相当广,可调藤黄成草绿或嫩绿色。广花,颜料。即广东产的花青。(微含红色成分,故与黄色调和后生成的绿色较为沉着)

藤黄:色明黄。用以画花卉、枝叶。藤黄:明黄色。南方热带林中的海藤树,常绿乔木,茎高达二十米,从其树皮凿孔,流出黄色树脂,以竹筒承接,干透可作国画颜料。(亦含微量红色成分,有毒。和黑色配合时甚为醒目,多为危险警示色彩)

赭石色:暗棕色矿物,用做颜料

雌黄:矿物名。成分是三硫化二砷(As2S3)橙黄色,半透明,可用来制颜料。古人用雌黄来涂改文字,因此称乱改文字、乱发议论为“妄下雌黄”,称不顾事实、随口乱说为“信口雌黄”。

雄黄:中药名。为含硫化砷的矿石。别名石黄、黄石。

石黄:国画颜料,即雄黄。

洋红:色橘红。用以画花卉。

拓展:传统国画颜色

目前,在我国市场上出售的中国画颜色从原料上分主要有矿物质、植物质和化学合成等三种类型;从包装上分主要有水剂(锡管装)、粉状(袋装和瓶装)和块状(合装)等三种形式。

(一)锡管装水剂色

自从大兴水墨写意之风后,中国画的工具材料就逐渐地简洁,特别在颜色和墨上,更是一切为了方便快捷,于是锡管装的水剂颜色和瓶装的墨就大行其道。现市面上的锡管装颜色主要有十二色合装中国画颜色,它使用原料庞杂,包括了传统矿物质、植物质以及现代化学合成色。这种水剂国画色虽然使用方便,但颜色的质量难以保证,特别是一些不合格产品,色胶比例不匀,开封后挤出的全是浑浊的胶水,待挤到颜色时又全是渣滓,很难使用。所以在使用锡管装颜色时,开封之前先用手指来回挤压锡管,让胶水和颜色在里面混合,这样开封后挤出的颜色就没有胶色分离现象了。在使用锡管装颜色时一定要现用现挤,尽快用完,否则容易干后结块,再也无法使用。

(二)粉状颜色

粉状颜色一般都是由原材料直接加工制作而成,较少使用化学合成物,它选料讲究,制作精细,颜色品质好,色彩饱和度高。粉状颜色主要取材于各种矿石、贝壳、金属等,基本上属于矿物质颜料。另还有用木材炭、丝绸等材料经火烧后,取其灰烬进行研磨,加工制作成不同灰黑度的黑色粉状颜料。这种颜色用到画面上后易产生毛绒绒的感觉,可以用它来画蜂蝶、鸟雀、小鸡、猫狗等小动物,能表现出特殊的质感效果。

(三)块状颜色

块状颜色实际上是粉状颜色的深加工。粉状颜色是一种无胶的半成品,在使用它时一定要调入胶水,而块状颜色是已经加入了胶水的颜色,使用时只要用清水将其浸泡开就可以蘸色描画了。块状颜色不象粉状颜色那样,主要是矿物质颜料,它既有矿物质颜料,又有植物质颜料,尤以植物质颜色为主。

中国画颜料的调胶颇有讲究,这是因为胶水是直接将颜色和画面粘结的媒介,胶水用少了容易掉色,用多了又会降低色彩的明度和饱和度,只有恰到好处,才能充分发挥中国画颜色特有的魅力。中国画颜料用胶主要有桃胶和骨胶两类。桃胶就是桃树伤口所流液体,这种液体有一定的胶黏度,干后凝聚成半透明状的晶体。桃胶可以春天自己到桃林中摘取,市面上也可以买到;骨胶就是用动物的骨头等胶脂部分熬制而成,呈颗粒或条状的`半透明晶体。由于所取原料不同,所以就有牛胶、鹿胶和一般的猪骨胶等不同的品种。桃胶黏性不如骨胶,因此它不太适合粘合矿物质颜料,骨胶黏性强,无论是矿物质还是植物质颜料都可以使用。但是,骨胶易变质,特别是炎热的夏天要现用现做,如果时间长了就会腐败变臭。在中国画颜料中,需要加胶的主要以粉状颜料为主。粉状颜料加胶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直接兑胶调和法,另一种是干粉黏附法。

(A)直接兑胶法

将粉状颜色倒进调色碟,将胶水直接兑进色粉中,用手指加力揉按成有一定韧性的色团备用(如果少量使用,只需要用笔蘸胶揉合色粉即可),使用时加入少许温水将颜色调和成需要的浓稠度即可。如果调制好的颜色一次不能用完,一定要进行退胶处理,否则的话就会影响到色彩的明度和饱和度。所谓退胶就是用清水将兑过胶的颜料稀释,待其沉淀后倒去颜色上面的清水,这样胶水就会随之被倒去。

(B)干粉黏附法

这是一种在画面上直接上胶的方法。上色时,在所需填彩的地方用胶水均匀地刷在画面上,然后用小色筛(颇似中药房中过虑渣滓的药筛)将色粉均匀地洒到画面上,然后用干净的底文笔轻轻地来回扫几下,这样色粉就会牢固地黏附在画面上了。这种黏附法颜色和胶水无需直接调合,因此能最大限度地保持颜色原有的色泽和光彩,充分发挥色彩的表现力。

矿物质颜色即使加了胶,其和画面的附着力还是不够,在反复覆盖晕染时还常常会将底色带起。要使颜色牢固地附着在画面上,可以用胶矾罩盖法加以解决。

矿物质颜色覆盖力强,在使用时一般采用轻色多层,反复罩染的方法,这样染出的颜色厚重沉着,饱和度大,不易出现水迹斑痕等现象。胶矾罩盖法就是在矿物质颜色的上面用胶矾水轻刷,待胶矾水干后就形成了一层保护膜,将颜色牢牢地固定在画面上,这样无论在颜色上进行多少次罩染也不会将底色带起。要注意:覆盖颜色的胶矾液宜淡忌浓,如果浓度过高,干后就会在颜色上形成一层白霜,不仅破坏了画面,降低了色彩的明度,而且还无法补救。用胶矾液在颜色上罩盖的方法古已有之,称为“三矾九染”法。

虽然在水墨写意大行其道的今天,色彩在画面中越用越少,但在工笔花鸟画和民间绘画中,色彩一直处于不可替代的地位。特别是近二十多年来,工笔重彩和现代花鸟画的兴起,使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色彩的重要作用,大家都在尽力寻找和探索。正当我们苦于色彩品种稀少,颜色形式单一时,我们的邻国日本,其绘画色彩却越来越丰富,人们不约而同地把目光转到了日本画的颜料上。

;

⑸ 工笔花鸟画如何上色

色彩具有着神奇的魔力,运用不同的色彩组合方式,就会让画面产生不同的感受南朝谢赫六法论中说,画有六法,一日气韵生动, 二日骨法用笔,三日应物象形,四日随类赋彩,五日经营位置,六曰传移模写。可见在绘画中,赋彩可谓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工笔花鸟画着色技巧

画面颜色所呈现的感受,最为直观,最能让观者第时间产生印象 。而随类赋彩,就是将感受浓缩,化为极简的块面表达放在画面中。让观者去发现其中的情感。故此随类赋彩看似简明,实不简单。

着色技巧平涂法

工笔花鸟画从色彩的角度主要分为淡彩与重彩两种基本形式,都是在勾线的基础上进行着色,又称其为“双勾晕染法”。

着色技巧渲染法

工笔淡彩画形式上主要以透明的植物颜色(如:花青色、曙红色、藤黄色、胭脂色等)进行渲染。其色彩明快秀丽,自然生动,有时也与一些矿 物质颜色搭配使用,是工笔花卉的主要绘画形式。

分染法

工笔重彩形式上主要以不透明的矿物质颜色(如:石青色、石绿色、朱砂色和白粉等)进行着染,其色彩凝重艳丽,具有装饰特点。有时也配合植物色使用。

罩染法

二、工笔花鸟着色的基本技法

工笔花卉的着色基本技法大致有六种。

平涂:是指按花、叶的生长方向用不透明的颜色铺染。一般用白云笔较好, 笔头的水分不宜过多,涂色时用力要均匀,涂出的色块要求匀净、润泽。

着色技巧 平涂法

分染:是指工笔花卉着色中最重要的一步, 通过分染,将花、叶的结构关系、前后层次及凹凸变化表现出来。分染时,需准备两支笔,一支蘸色,一 支蘸水。 染时,先从花、叶的根部染起,画一笔颜色后,马上用水笔把颜色晕染开。分染时,色笔水分要多些,水笔水分少些。待干后,再染第二遍。如法反复渲染,直到效果满意为止。

着法技巧 分染法

统染:是指把花和叶大的层次关系、明暗变化按组分染出来,是局部分染的整体化。

着色技巧 统染法

罩染:是指在已经分染和统染好的底色上,平涂一层透明色彩。 罩染时毛笔要饱蘸颜色沿着花、叶的轮廓线分块平涂。罩染要求均匀、透润。

着色技巧 罩染法

醒染和提染:指在平涂或罩染好的颜色上,用白粉或其他颜色将物体的受光面提亮为“提染";用较深的水色或石色小面积加染背光的阴面,使之更凸显物体结构,称为“醒染,”此法多是作品即将完成时用。

着色技巧 提染法

技法的操作方式与绘画效果,我们可以从具体的案例中来学习。不同的作品因为表达效果的不同和材料使用的差异,使绘画步骤与技法的叠加顺序会略有不同。大家先通过案例来学习技法,熟悉技法所能体现的效果。以便自己未来在创作中,能够灵活运用。

⑹ 国画写意牡丹调色技巧

牡丹花色泽艳丽,玉笑珠香,风流潇洒,富丽堂皇,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誉。下面梳理了国画写意牡丹调色技巧,供大家参考借鉴。

画牡丹最重要是要表达牡丹花的高贵而不俗和雍容大度的气质,但往往都易犯“三病”:一是用色不当,绚红搭绿,尖跳刺目,臃肿软疲,即为“甜俗”。二是一味粉厚色浓,干涩涂抹,滞腻浮涨,色墨混浊,此谓“脂粉气”。三是凝结板刻、僵硬平匀、造型陈腐、缺乏生气,俗称“工艺气”。

花鸟画最基本构图形式有三种;上插,下垂,横倚。无论那种构图都要追求一种大的动势,就是“造险”。既生险绝,还要复归平正,也就是均衡。动荡归于稳定。还要注意“浓淡相宜”,“动静相生”“疏密得当”,“知黑守白”,“藏露结合”,“以叶衬枝”,“巧妙衬托”“师法造化”。

枝茎,画枝或色或墨要健劲有力,忌柔弱,宜中锋用笔以显圆厚。要穿插得体,有疏有密。画木本老干应该体现苍老硬朗的'神采,中侧锋并用。笔中含水量要小,显现干的特点。可以出现飞白,借以与花叶滋润的对比丰富。老干也画得结构松动,用笔变化略小。要有聚散,前后,穿插,疏密。

干的画法:1,用赭墨直接画出。用笔要顿挫,中锋,侧锋并用。2,用浓破淡法;用赭墨和石绿画出干,用焦墨用滚笔+侧锋+中锋干湿生动破墨。后点苔。

构图上要充分的认识“金边银角”的重要性。四个角和四个边的中间不能作为花卉出枝的地方。假如画面左边搭边,那么右边对应部位就应该空边,上下边处理方法相同。无论画面大小,应该区分主宾,主宾分明,有争有让,才能够和谐相处。

牡丹叶要有疏密和虚实变化,不能够像真叶那样均匀对待。用笔果断,寓中锋于侧锋之中,既见厚重兼俊俏之形。落纸即见浓淡变化,但是变化服从整体,以免显得破碎,也有层次感,可以以淡托浓,也可以以浓托淡。勾叶脉是最关键的,叶子的反侧正背,都是靠勾出来的。笔要干,墨色要比叶子颜色浓重。浓墨用焦墨勾,灰叶以浓墨勾,淡叶以灰墨勾。也可以焦墨先勾深色叶子,然后勾淡叶,笔的颜色不断变浅,最好可以扫的方法,表达脉的干湿浓淡。(叫一笔墨)。嫩叶草绿笔锋醮曙红或胭脂色,落笔成了泛红的漂亮色彩,使新叶充满活力。勾脉可用胭脂色。

画牡丹花不能有干涩的感觉,要充分发挥宣纸渗化效果。花朵浓淡主要靠水分调解,不能过多依赖白色,一旦白色浓厚,行笔必然涩涕,腻而不畅,造成板结干燥效果。水分加大之后,行笔要快,趁湿完成,才能够使花瓣色彩分明清晰,滋润融洽。如果想追求丰富多变的花瓣形象,就必须在用色时中锋、侧锋,逆锋,拖笔等多种笔法并用,单一的点法,必然显得花瓣雷同。画红牡丹花,一旦配以绿叶,对比太强烈了,就使人感到俗气。为了使画面稳定而脱俗,就应该用水墨画叶子,压住火爆局面,取得视觉上色彩平衡。这样才能够“艳而不俗”。

牡丹花调色法

红花:用朱红、大红、曙红。以朱红为主调大红成基本色,笔尖醮曙红点画。也可以笔肚上足牡丹红,笔尖醮胭脂画出,色浓浑厚,要不,干了就显得单薄。

粉红:笔根白+笔肚牡丹红+笔尖胭脂。

黄花:黄加白,笔尖醮赭石与朱红的调和色。花芯可用白色或胭脂画。也可以笔根白粉,笔肚藤黄,笔尖绿画出。收拾的时候笔尖用朱磦或胭脂。

橙色:笔根赭石,笔肚朱磦,笔尖胭脂。

蓝花:花青加白加少量曙红做基本色,笔尖醮花青画。也可以笔根白粉,笔肚肽青蓝,笔尖胭脂画出。

紫花:白色加胭脂和花青调成基本色,笔尖醮胭脂。大体完成后,用浓厚胭脂再次花心部位的深度,并且使花瓣更加丰富。也可以白粉加胭脂就是紫加一点肽青蓝。

白花:草绿色加少许赭石和微量水墨调成基本色。画时醮纯白色,笔尖醮基本色。完成后,可以用绿色提染暗部和花心,纯白色强调亮部的花瓣。

墨花:行笔速度要快,用笔果断,变成清新畅快感觉,不要重复修改。可水墨干后,用石青、石绿、朱砂这些不透明矿颜色点花芯。画花瓣时用笔有大胆,不要留白。

黑牡丹:牡丹红+胭脂+墨调出黑紫。

二乔:粉红色干透后(不会窜色,破坏花形)画另外的黑紫色。

绿色:白色加草绿色加少许朱红调成基本色,笔尖醮草绿色从反瓣部位画起。石青画子房比较合适。

深红色:大红加少许曙红调成基本色,笔尖醮胭脂,用笔干脆利落,避免重复用笔,以免画“糊'了。难点就是水分的掌握,水分多了,色彩没有重量感,水分少了,又容易显得干腻呆板。只有水分恰当才能够厚重滋润。


⑺ 初学花鸟画简单入门方法

初学者要想学好花鸟画,首先要了解花鸟画的笔法和风格。花鸟画是国画的一大分类,对笔墨调配要的求很高,没水的调配不能过浓,也不能过淡,以防晕染。下面是初学者花鸟画入门的简单方法:
一.鸟的画法:
1.了解鸟类的飞行姿态,在了解鸟类飞行姿态的基础上再学习绘画勾勒,这样会达到异曲同工的效果。


2.用呔白在花瓣后面倒着分染,后用花青+藤黄+墨,把颜色调成浓淡不一的样子画出叶子,尽量将叶子留在水平线,这样看起来画面会多点细节。
3.最后用花青藤黄+墨,调深一点的颜色勾叶脉,即可画出立体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