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4.不好好吃饭的“熊孩子”怎么治
4.不好好吃饭的“熊孩子”怎么治?
不懂爱,爱变害;不懂害,害当爱;不懂爱,爱变态;不懂害,害更害!
孩子不好好吃饭的时候,父母很着急,担心孩子营养摄入不足,影响孩子身体 健康 。这时,妈妈追在孩子屁股后边给孩子喂饭,家里的老人更是按不住自己的焦虑,一定要亲自一口一口地喂,感觉这样才会心里踏实、放心,并且认定这是在爱孩子,为孩子好。
然而,我们给孩子喂饭的次数越多,孩子反而越不想吃饭。这是因为在一次次被动接受食物的过程中,破坏了孩子主动摄取食物的胃口,孩子也就无法体验到进食的快乐。试想,我们成人如果在饭桌上总是被别人过度热情地关照,被强迫着吃下大块的肉和鱼时,我们就处于被动进食的状态,这种被迫状态会让我们不想吃饭,甚至拒绝进食,爱就变成了害。其实,爱只有让对方感到舒适才是真正的爱。
吃饭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原本是享受 美食 的过程,是愉快而幸福的。而被人强迫吃饭时, 美食 就会变成一种负担,让我们心里产生较大的压力和不快。如果我们每天都被别人这样过分地“关照”,我们是不是也会慢慢对饭菜失去吃的兴趣? 所以, 我们要学会将自己的感受和体验置换在孩子的角色当中,从而体谅和理解孩子为什么不喜欢吃饭。
“吃”是人的本能,感觉饿了,吃了食物才会舒服。孩子吃饭的兴趣如果没有被破坏,他们自然有吃的意愿。作为家长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分析孩子不爱吃饭的原因是什么,才能有的放矢解决孩子吃饭的问题。
(1)饭菜不合胃口
有个笑话说:“爸爸妈妈为什么不挑食?那是因为他们购买的都是自己喜欢的食物。”生活中我们的确很少关注孩子的喜好,经常买一些自己喜欢的食材,误以为孩子也会喜欢,或者完全从营养的角度出发,认为这些菜是必需的,而完全忽略了孩子的喜好。
(2) 抗拒陌生食物
有的孩子对初次尝试的蔬菜和食物会产生一种莫名的抗拒,接受起来需要一个相对的适应期。比如第一次吃某种食物觉得味觉很陌生,感觉很难吃或不想吃,他们可能连尝试都没有就直接拒绝。如果第二次再让孩子吃可能会比第一次的感觉好一些,特别是那些体验丰富的孩子感受会更深。我们要给孩子尝试和适应的过程,时间久了,他们自然会慢慢接受新的食物的味道,并且喜欢上这种食物。父母需要避免孩子一两次不想吃,就不再给孩子吃某种食物。
(3)身体不适(生病)
孩子生病后本来胃口就不佳,再加上活动较少,胃肠蠕动缓慢,就会不想吃饭。这时可以给孩子准备一些清淡的食物,孩子愿意吃多少由他自己选择,不要逼迫孩子吃。待体能完全恢复后,父母再适当对饮食进行调整,引起孩子吃饭的欲望。
(4)情绪不好
如果孩子的情绪受到影响,他们很不开心的时候,就会失去对食物的关注和兴趣,成年人也会经常有这样的感受。这时候,家长需要帮助孩子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只有孩子处于开心快乐的状态,他才会被食物的美味深深地吸引。因此,启发和聆听孩子的表达很关键,他们的情绪需要被理解和释放。
除此之外,解决孩子吃饭的问题还有一些小妙招:
(1)适当运动
孩子需要每天有固定的时间在外面奔跑和玩耍,在活动中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消化。在玩要的过程中不仅可以让孩子吸收到新鲜的空气,也会让他们交到朋友,晚上睡眠质量自然就会得到改善。正所谓白天玩得好,自然三餐吃得好,晚上睡得香。
(2)让孩子全程参与 美食 制作过程
父母需要了解孩子喜欢吃什么,然后带上孩子一起去采购食材,在满足孩子好奇心的同时,还可以教会孩子认识各种食物,让孩子亲自参与选择自已喜欢的食物。在营养均衡的基础上合理搭配,选择性地购买。当食材买回来的时候,可以让孩子帮忙一起来厨房进行制作,比如让孩同时也会觉得很好玩,从而带动孩子吃饭的兴趣。一旦孩子拥有了自主性,他们会更有兴趣和胃口吃饭。
(3)播放固定音乐
孩子吃饭之前,我们可以播放固定的轻快音乐,并给孩子提供他喜欢的精美餐具,让孩子在愉快的氛围中用餐。当孩子有美好的感觉和体验的时候,他们通常胃口较好。
(4)减少吃饭的压力
每次吃饭最最好让孩子自己盛饭,吃得多也不进行过多的表扬和关注,减少孩子在用餐时的压力,还孩子一个自由摄食的良好氛围。通常孩子精神和身体放松下来来后,他们会吃得更香。
(5)给孩子定规矩
和孩子约定,每次吃饭时不能玩玩具、看电视等,并限定吃饭的具体时长和要求。比如约定晚餐时间大约40分钟,快到结束时间的时候,家长就要提前10分钟进行提醒,告诉孩子吃不完就不能再吃了。但由此可能会导致饿肚子,而且在下一餐之前除了喝水,不能吃其他任何食物,所以要将后果提前告知孩子。如果经过家长提醒,孩子继续慢慢磨蹭,那时就要说到做到,毫不犹豫地收拾碗筷,并严格遵守先前的约定——不给其他食物吃。这样做的目的是引起孩子的重视,让孩子懂得家长说话算数。也许孩子在晚上睡觉前会喊饿,那时要避免嘲笑和讽刺孩子;“该吃的时候你不好好吃,现在饿了吧!” 如果我们这样说,孩子会非常生气和反感,并不能促进他们吸取教训,珍惜下次吃饭的机会。我们可以说:“我知道你现在饿,不好受,明天早上可以多吃一点儿,现在可以早点儿上床睡觉,或许会感觉好受些。”这样的语言会让孩子感觉到父母对他的体谅和理解,下次吃饭时他就会珍惜机会,主动把控时间,尽量多吃一点儿,避免再饿肚子。所以,理性地爱孩子,爱才不会变成害人害己。懂得爱孩子,是父母需要学习并有待提高的功课。
最重要的关键点是,父母要能够“狠他”让孩子体验自己选择的后果。孩子知道父母说到做到之后,日后自舍有调鳌的能力。父母要信任孩子有这个转变的过程,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孩子这幔改变。
2. 有个不爱吃饭的熊孩子,你能怎么办
恐怕,没几个麻麻能拍着胸脯说,
我家孩子从来没有不爱吃饭或是挑食的时候!
反正,PO主是每天都要为这个事儿烦心啊~
遇到不好好吃饭,还爱挑食的熊孩子该怎么办?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个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辣妈“毛豆妈”的个人实战经验,看看她是如何对付挑食的熊孩子的——从加了辅食开始,妈妈们担心的问题就从“奶不够怎么办”,变成“宝宝不爱吃饭、挑食怎么办”。我家毛豆2岁了,我们也经历过某种食物不爱吃、厌食挑食偏食等问题,今天就跟大家说说我的个人经验。
我是个只会做家常菜的普通妈妈,不会把宝宝的食材弄得像有情调的艺术品,像把青菜做成小草,把胡萝卜刻成花朵等。达人妈妈晒的花式儿童餐,只让我觉得厨艺被深深碾压。所以,今天跟大家分享的都是大众的、实在的、实用的经验,同时也会跟大家澄清一些喂养误区。
宝宝为什么要挑食?
1.大人偏食的影响
家人如果有对某种食物的偏好,宝宝可能受偏食意识的影响而加以模仿。例如,父母都认为牛肉营养又好吃,宝宝就不太可能对牛肉产生反感,他会很愿意接受这种食品。而有的父母自己不喜欢吃青菜,也就很少在家里做这种菜,宝宝就不喜欢吃。
这点我深有体会。奶奶是南方人,餐餐有青菜,而且总夸青菜多健康,毛豆听着大人们的品头论足,对青菜也毫不抗拒。自从北方人姥姥来了以后,更喜欢吃豆腐、杂粮类,不太想着买青菜吃,毛豆培养起来对绿叶青菜的热爱就慢慢消逝了。
言传身教这四个字,用在宝宝不挑食上也很合适。宝宝的饮食习惯需要大人来建立。大人首先就要做到营养均衡、吃的多样化,宝宝才会乐于接受不同的食物。
2.缺乏运动
有的宝宝一天到晚总是喜静不喜动,能量消耗得少,就会总觉得肚子还饱着,不想吃饭。运动和饥饿感才是最好的助餐剂。
要是宝宝吃的挑挑捡捡,出去疯跑一圈,回来保准大口大口吃。
3.宝宝也看“颜值”
首先,不要把过多的饭一下子放在宝宝面前,会给他造成压力,试想,如果我们面前放了一块和脸差不多大的汉堡,估计我们也没有食欲。
其次,把食物做的小巧一点,方便宝宝握在手里,更有掌控感会让宝宝喜欢吃。我曾研究过,为什么小饼干、巧克力棒等超市零食受宝宝欢迎?原因之一是:小巧、好抓握、方便入嘴。所以,我们可以把饭做成小包子、小饺子、寿司卷,或者把食物切成小段,宝宝会更喜欢。
下面我们就让理论落地,
谈谈最具体的解决办法。
不爱吃肉怎么办
1.做成肉泥,做粥和馅吃
可把各种肉或肝脏剁成肉末、肝泥,给宝宝做肉末粥、肝泥粥、饺子、馄饨、包子等。自制肝泥如果味道不好,加成品肉泥也没关系。
2.把肉跟他喜欢吃的东西放一起
毛豆有一阵不喜欢吃肉,我很着急,瘦肉是含铁佳品,长期不吃瘦肉容易贫血。后来我想到毛豆喜欢吃豆腐和青笋,那就把猪肉剁碎做成肉末豆腐,或者做成青笋肉丝面,有肉有菜一起让他吃下去,问题就解决了。
3.宝宝总吃泥状食物,导致咀嚼能力下降,不爱吃肉
肉都是带纹理的,红肉更不好嚼,我们一方面需要把肉剁碎或切丝,方便宝宝吃,另一方面也要反思:加辅食时候是否过分依赖泥状食物?很多老人喜欢把孩子的食物打的细细的,但其实10~12月的宝宝就可以尝试碎状食物,如碎菜、水果条、馒头等,如果这时候仍然只吃泥状食物,导致将来不喜欢需要嚼的食物,为以后挑食埋下隐患。
及时根据宝宝的咀嚼能力,为宝宝选择一些粗放的块状食物,如蒸红薯、煮成小朵的西兰花、去核的红枣肉。他以后接受肉会更容易。不爱吃菜怎么办
1.瞒天过海
将青菜切碎煮粥。或者放在小馄饨、饺子、包子、蛋饼里面。像我家的解决办法是:把荠菜放在馄饨里做成猪肉荠菜馄饨、把西葫芦擦成丝做成西葫芦蛋饼,香菇包进饺子里做成三鲜小饺子,青菜味道被遮住了,宝宝吃不出来,就糊弄成功了。
2.换同类蔬菜
如果只是不爱吃某一种蔬菜,在能够满足同类营养的绿色叶菜中,换一种就行,何必让他360种食物样样爱吃呢?就连大人也做不到啊。
毛豆不喜欢胡萝卜,我就把南瓜蒸熟掰成小块给他吃,维生素A也很丰富。毛豆不喜欢吃油菜,却喜欢吃茼蒿,空心菜也很喜欢吃,我就不用油菜来逼他。
3. 选嫩的菜叶部分
宝宝的咀嚼能力确实有限,对高膳食纤维的蔬菜如豆角、菠菜等,可能不爱嚼。所以给小宝宝选蔬菜,可以选择新鲜、较嫩的菜叶部分,剁的碎一些,精细一些,方便宝宝咀嚼。另一方面也像上文所说,适当时给粗放食物锻炼咀嚼能力。
不爱吃主食怎么办
用其他碳水化合物换换口味!
有一阵,毛豆总是懒得吃主食。我想起薯仔也是淀粉丰富的食物,就把薯仔蒸熟捣碎,加一点点盐、油和花椒粉,再把芝士放在薯仔上,放进烤箱里烤5分钟,就相当于芝士焗薯仔,毛豆吃的很开心。或者吃点切成段的蒸红薯,一样能满足碳水化合物的需求。
最后还要提醒妈妈们的是,很多时候,孩子并不是大人以为的“挑食”,他们只是有自己的口味。每个宝宝都会有自己的食物黑名单,只要不影响健康,这并不是什么大事儿。一个人的饮食口味,也是他个性的一部分。每个孩子都是独立喜好的个体,尊重他们为好。
3. 熊孩子不爱吃饭怎么办
为什么孩子不好好吃饭?
第一,是因为家长过于紧张孩子吃饭,吃饭气氛紧张,孩子吃饭压力太大。
家长可以先思考,对孩子来说,吃饭是紧张还是享受?
对于有的家庭来说,吃饭是战争。
我小时候,已经小学二年级了,瘦的皮包骨头。一到吃饭的时候,就会成为全家的中心。我会用筷子一粒一粒的挑着碗里的米饭,外婆什么事都不做,只盯着我:“吃饭!吃菜!把碗端起来!”对外婆来说,只要孩子把饭吃下去,就是最大的胜利。妈妈则一边对外婆说:“你别管她,让她自己吃。”一边转头对我说:“你这顿饭不吃完,晚上就没得吃!”外公很烦的跟外婆说:“你管好你自己。”爸爸一开始置身事外,实在忍不住,筷子就打到了我身上:“让你快点吃,你听到了没有?”
这时的我面对一桌子的饭菜,感觉嗓子像是被渔夫扎紧的鹈鹕,饭到嘴里,怎么也咽不下去。从两岁起,我就无法享受吃饭了,我痛恨吃饭,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觉得“菠菜有毒”,我只要吃一口,就会马上死掉。然而这种窒息感,并不来自于菠菜,而来自于每餐饭的气氛——紧张、压抑,无法享受。而每一次吃饭,妈妈都想尽办法,“再吃最后一口!再吃最后五口! ”最终的结果都是精疲力竭!
后来长大了,直到30年后的今天,我也依然无法爱上吃饭,菠菜咽到嗓子里的时候,依然像卡在喉咙,无法下咽。一旦遇到紧张的情况,身体会第一时间反应——胃堵,一口饭也吃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