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养殖水体颜色应该如何判断呢
养殖水色的判别可以根据以下几种: 1、黄绿色水:水质较肥,这种水色的水质较“嫩、爽”,池水中的浮游植物主要以硅藻、绿藻为主,裸藻、衣藻次之,大多数能被鱼类所消化,适宜饲养白鲢。 2、油青色水:水质较“嫩、爽”,且肥度适中,浮游生物的活力都很旺盛,且浮游生物种群组成较为平均,鲢、鳙鱼在这种水色的水质中也能很好生长。 3、茶褐色水:水中以硅藻、隐藻为主,裸藻、绿藻、甲藻次之,这种水色的水质较“肥、活”,鱼类可以很好地生长。 4、“水华”水:池水往往呈现绿色、蓝绿色或黄绿色带状或云状水华,这种水往往是肥水进一步发展而形成的。浮游植物数量很大,水的透明度较低,池水较混浊。此水在没有发生“转水”而恶化前,也是饲养鲢、鳙鱼的较好水质,但仅防天气不正常造成过度繁殖的藻类大批死亡,使水质突变,转为“臭清水”。对“水华”水最好还是采取定期注水或换水的办法。 5、浑浊暗淡及蓝绿色水:以大量的微囊藻、颤藻及囊球藻等蓝藻为优势藻类,不易被鱼类消化,这样的水应加注新水或更换老水,甚至重新培肥。 6、团簇状淡红色水:是水蚤等枝角类浮游动物繁殖过度所致。调节这种水质的方法有二:一是放入一定数量的鳙鱼吞食水蚤等枝角类浮游动物;二是使用敌百虫,进行杀灭,而后施肥,重新培育水质。 7、草绿色并有红色浮膜水:水较浓,以裸藻及绿藻为优势种,浮膜在光照强烈时呈红色,这种水的颜色常有“昼红夜绿”或“朝红夕绿”的变化,这种水初期对鱼类没多大负影响,但长期下去,会使鱼类食欲减退。用生石灰或硫酸铜可以控制这些藻类的数量。河蟹塘的水色一般以浅黄绿色为好,一般透明度控制在50公分以上。水色突变应重点使用活化利生素、EM菌、单胞藻素、双效底净等,水质过浓应加水或换水。池底淤泥多,应尽可能多用底质改良剂。同时应确保水草覆盖率达40%左右,定期使用氨基酸护草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