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自動清洗 » 中國怎樣設計汽車
擴展閱讀
怎樣用軟體美白脖子 2025-09-15 11:58:41

中國怎樣設計汽車

發布時間: 2022-06-05 02:58:25

① 汽車是怎樣設計製造的

一款車設計研發出來加上實驗一直到上市要花好幾個億,如果一件要花幾個億才能辦的事在這能說清的話,那也太含糊了

② 中國什麼時候造汽車的

舊中國沒有汽車製造業。中國土地上第一輛汽車是1903 年輸入的美國產奧斯莫比爾牌小汽車,領得第一號汽車行駛牌證,其所有者為上海富商。現存於北京的最早的小客車是1908 年袁世凱奉獻給慈禧太後的。

中國製造汽車的嘗試是在奉系軍閥張學良將軍支持下,於1928 年聘請美國技師指導,在沈陽北大營軍工廠成功仿造了美國萬國牌載重汽車,1 年中裝出10 輛。

1936 年中國政府曾有計劃與德國賓士公司合作,成立官辦「中國汽車製造公司」,擬先組裝汽車、後製造汽車。翌年,抗日戰爭爆發,此議遂擱置下來。直到1949 年國民黨離開大陸,中國只有汽車使用和修理業。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汽車產業才得以建立和發展。中國汽車產業的發展過程可以分成三個階段:創建階段、獨立自主發展階段和對外開放階段。

1. 創建階段

1953~1958 年是中國汽車產業的創建階段,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的建成是這一階段的標志。這一階段的特點為建設工作是在原蘇聯的全面援助下進行的,產品由蘇聯引進,工藝流程由蘇聯設計,主要設備由蘇聯提供,連廠房設計也是由蘇聯方面承擔的。第一汽車製造廠的設計能力為年生產汽車3 萬輛,產品是載重4t 的載貨汽車和相應的越野車。第一汽車製造廠於1953 年奠基,1956 年從第一汽車製造廠流水裝配線上開出第一台「解放牌」汽車。1958 年生產汽車16 000 輛。

2. 獨立自主發展階段

1958~1984 年是中國汽車產業的第二階段。1958 年左右,中蘇關系惡化。中國汽車產業與其他經濟部門一起進入自力更生的時期。在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基礎工業之後,我國各地紛紛仿造和試制了多款汽車,逐漸形成了幾個較有規模的汽車製造廠。除第一汽車製造廠外,較大規模的還有南京汽車製造廠、北京汽車製造廠等。1958 年北京汽車製造廠研製了中國人的第一輛轎車,起名「井岡山牌」開進了中南海。從此,中國汽車產業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發展階段。這一階段標志性的成果是第二汽車製造廠的建設。

1964 年開始籌建第二汽車製造廠,從當時的政治、軍事和經濟建設觀點出發選擇湖北省西北部山區(現今十堰市)建廠。全國相關行業大協作,從1966 年開始動工,幾十個工廠散布在山溝里,綿延80km。建設期間經過「文化大革命」,1978 年開始批量投產,主要產品是中國人自己開發的載重5t 的「東風牌」載貨汽車,20世紀80 年代中期達到年產中型載貨汽車10 萬輛以上的規模,成為國內生產規模最大的企業,並且產品深受用戶歡迎。第二汽車製造廠的工廠設計和工藝設計都是中國人自己完成的,98%的生產設備是國產設備。在當時條件十分困難的中國,第二汽車製造廠的建成可以說是一個奇跡。

3. 對外開放階段

20 世紀80 年代中期,中國發生了一次激烈的爭論,主題是要不要發展轎車消費和轎車生產。爭論的結果是中國需要發展轎車,中央決定,建立現代轎車工業,這是我國汽車產業發展中的一項重要決定。

1984 年,第一家整車製造合資公司,由北京汽車工業公司與克萊斯勒共同投資的轎車生產企業誕生,這標志著汽車產業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對外開放階段。從此,一大批合資公司在中國誕生。

這一階段有以下特點:把轎車工業作為發展的重點;引進外資,建立合資企業;引進國外產品、工藝和管理方法,實行高起點、大批量的起步方針,很快形成一定規模;企業初步做到按市場機制運行。

20 世紀80 年代中期開始的改變,是中國汽車產業初步實現與世界產業的接軌。90 年代中國社會經濟制度發生了從中央統一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大轉變,並且開始融入國際經濟大循環,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的談判並取得成功。中國的汽車產業也走上逐漸國際化大循環的道路。

自1994 年《汽車工業產業政策》發布並執行以來,中國汽車工業有了長足發展,企業生產規模、汽車產銷量、產品品種、技術水平、市場集中度均有顯著進步。進入21世紀,國內外環境發生了深刻變化,中國汽車工業既有良好的發展機遇,又面臨著嚴峻挑戰,同時一些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要促進汽車工業的健康發展,需要有一個具有創新性、前瞻性、科學性,並具有指導意義的產業政策。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於2004 年6 月1日正式頒布實施《汽車產業發展政策》。

與1994 年《汽車工業產業政策》相比,新頒布的《汽車產業發展政策》具有七個方面的特點:①取消了與世貿組織規則和我國加入世貿組織所做承諾不一致的內容;②大幅度減少行政審批,依靠法規和技術標准,引導產業健康發展;③提出了品牌戰略,鼓勵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為汽車工業自主發展明確政策導向;④引導現有汽車生產企業兼並、重組,促進國內汽車企業集團做大做強;⑤要求汽車生產企業重視建立品牌銷售和服務體系,消除消費者的後顧之憂;⑥引導和鼓勵發展節能環保型汽車和新型燃料汽車;⑦對創造更好的消費環境提出了指導性意見。其具體目標是使我國汽車產業在2010 年前發展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

1992 年我國汽車年總產量突破100 萬輛,到2000 年汽車年總產量達到200 萬輛,此間增長100 萬輛用了8 年。進入21 世紀,我國汽車年總產量迅猛增加,2002 年突破300萬輛,2003 年突破400 萬輛,2004 年突破500 萬輛。短短的幾年,100 萬輛的增長幅度不超過1年.從1984 年到2005 年,我國汽車年總產量由31.6 萬輛提高到570 萬輛,21 年內增長17 倍;其中乘用車由0.6萬輛提高到393 萬輛,21 年內增長654 倍;中國逐步成為世界汽車生產大國。

在總體發展目標上,我國要在20 年左右的時間里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汽車生產國,同時努力成為汽車技術強國之一。

③ 民生牌75型汽車開辟了中國自製汽車的先河,它是由誰領導製造的

是張學良讓民生工廠廠長李宜春從美國購進了一輛“瑞雪”號汽車,並將整車進行拆卸,然後自行設計製造了除發動機後軸、電氣裝置和輪胎等零件以外的其他部件。歷時兩年時間,1931年5月,終於試製成功我國第一輛汽車,命名為民生牌75型汽車,開辟了中國自製汽車的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