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描述7月的句子有哪些
描述7月的句子有:
1.七月,你躲在暗處舞蹈,我已經不能看清你了。
2、七月,山河、信念、詩篇都格外昂揚;七月,生命、萬物和青春都格外蓬勃。
3、七月,太陽像火爐一樣燒到正旺的時候,家鄉熱鬧而繁忙的時刻就到了。
4、七月,小山村是被汗水滲透的,咸鹹的;是被烈火燒透的,熱熱的;被笑聲腌透的,甜甜的;是沸騰著的大火鍋,火辣辣里透著香,香噴噴里透著爽,爽爽的笑聲里透著甜,到處是喜悅,到處是繁忙的景象。
5、七月,又是一個艷陽似火的七月!七月的大地,有一種旗幟在招展;七月的天空,有一種渴望在涌動。
6、七月,註定了是離愁的日子,學子的歸鄉,桃李的安靜,慢慢的消然來臨,而這個夏日裡依然酷熱非常,學著眾人,收拾著行李,亦拾起了心情,連同曾經一起打包,只願不要再次亂了花季,錯認了他人。然後,回頭微笑,轉身再離去……
7、七月帶給我成功的前奏,帶給我回味激情,體驗美好人生的快樂時光,七月你點燃了我的激情。
8、七月流火,那是熱情的火,美麗的火,點亮了橘園的燈籠,噴香了水中的菱藕,成熟了地里的莊稼……
9、七月是火一樣急,一樣烈,一樣有情的。
10、我讀懂了流螢閃爍的七月,分明有一種來自遙遠的撫慰,裹緊你被風吹開的衣裳。
11、我喜歡你多彩的七月,喜歡你的火辣,喜愛你的執著,喜歡你變幻莫測的天空,喜愛你坦城的本性,萬物因你的火熱而加快了成熟的腳步,萬物因你甘露的調和而愉快的成長,萬物因你的考驗而知道了毅力和耐力對生命的含義,萬物因你的變幻而得到更好的錘煉。
12、我喜歡七月,猶如對我愛人的情感,七月給予我摯熱的愛,我回以更高的熱情,這就是我躊躇滿志而又激情滿懷的生活。
13、我喜歡七月,在於你真誠的陽光,在於你對秋天誠摯的付出,金秋因你的積蓄更加豐碩,人類因你的付出才會生存。
14、走進七月,我們彷彿望見13名共產黨人高擎鐮刀鐵錘,駕乘一條紅船從南湖裡駛出,中流擊水,在驚濤駭浪中遠航……
15、走進七月,我們依稀看到13億華夏兒女前仆後繼,一路走來,歷經90年,鑄造成一座座共和國的歷史豐碑!
16、走進七月人們彷彿才真正到了炎熱的夏季,驕陽似火,讓人難熬。
17、走進生機盎然的七月,走進七月滾燙的詩行,傾聽柳蔭深處抑揚頓挫的蟬鳴,挾裹著不安分的飛翔。
18、流年七月,我能想像自己如容暢唱的那樣,從容不迫,不時懷念。
19、看吧,七月宛若一部鴻篇的巨制,作者正是華夏兒女;聽吧,七月彷彿一首悠揚的贊歌,是鐮刀錘子的交響;七月,一艘巨輪,滿載著華夏兒女在歷史的長河中揚帆破浪;七月,一座燈塔,指引著億萬中華民族前進的方向……
20、當我手握鐵錘鑄造鋼的長城,當我手執鐮刀收獲豐收的歌謠時,我願用勞動的血汗把七月的旗幟染得更紅更艷,因為我是七月的兒子,跪拜在七月的祭壇下,深深地愛戴著七月,感激七月。
⑵ 七月時光是什麼意思
七月份的日子。
時光的解釋
(1) [time]∶時間;時候。
別浪費大好時光。
這是什麼時光,還說東道西。——杜鵬程《保衛延安》。
(2) [life]∶日子
我們的時光越過越好。
詳細解釋
(1).時間;光陰。 唐 張祜《破陣樂》詩:「千里不辭行路遠,時光早晚到天涯。」 清 納蘭性德《浣溪沙》詞:「淚浥紅箋第幾行,喚人嬌鳥怕開窗,那能閑過好時光。」 郭小川《甘蔗林--青紗帳》詩:「時光像泉水一般涌啊,生活像海浪一般推進」。
(2).日子。 唐 寒山《詩》之二三八:「因循過時光,渾是痴肉臠。」 元 趙汸《詠鋸匠解木》:「汝去我來何日了,虧他扯拽度時光。」 趙樹理《孟祥英翻身》九:「分開家以後,除分了二斤蘿卜條以外,只憑野菜度時光」。
詞語分解
時的解釋時 (時) í 一切事物不斷發展變化所經歷的過程:時間。時不我與。 較長的時間:時代。古時。 泛指一段時間:時光。時令。時分。 現在的,當前的:當時。時下。時務。時宜。 常常:時常。學而時習之。 一年。
光的解釋光 ā 太陽、火、電等放射出來耀人眼睛,使人感到明亮,能看見物體的那種東西:陽光。月光。火光。光華(明亮的光輝)。榮譽:光臨(敬辭,意含賓客來臨給主人帶來光彩)。光顧。光復。 使顯赫:光大。光宗耀祖。
⑶ 今年是閏七月,請問大家閏月的來歷
又逢閏年。按照中國傳統歷法,到了閏年,就在閏月加上一日;有時候要加上一個月,這樣一來,一年就有十三個月,其中一個月的名稱是重復的,用閏字來區別,例如,二月和閏二月、八月和閏八月,等等。不管是加一日、還是加一月,都是用加法,即通過「加差法」來做時差調整。然而,您是否想過,「閏」的本意是做減法、是減差法而不是加差法?是否想過,大約兩千年來,中國傳統歷法上有個調整時差的「千年之誤」:明明用加差法,卻叫作減差法的「閏」?
單從字眼角度看,這個名不副實的「閏」字用法是個「錯誤」;然而,從歷史角度看,這個「千年之誤」的流傳是個很幸運的事:它能幫助我們看到古代科技和文化的真相,從而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傳統文化和以求真務實的精神來做好文化發展事業。本文試圖說明「閏」字的本意,順藤摸瓜地考察一些古代文化的真相和來龍去脈。
【考察中國古代歷法的關鍵:閏月】
在考察中國遠古時代的歷法紀年和歷史文化的時候,不少是用一年365天和閏月加差法。這個方法有誤。中國遠古歷法用的是一歲366天和用減差法來調整時差:
《尚書·堯典》:「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閏月定四時成歲。」
《史記·歷書》:「蓋黃帝考定星歷,建立五行,起消息,正閏余。」
《漢書音義》:「以歲之餘為閏,故曰閏余。」
「余」是多出來的意思;「閏余」是減去多餘的意思;「正閏余」則是用減差法調整時差。這些記錄說明,在堯典記載的時代,
*中國遠古歷法以 366天為一歲,用閏月確定四時和確定歲的終始。
*已經有日、月、旬和時的時間單位,具備了陰陽歷的技術。
*觀察到了五大行星和日月的運動規律,用閏月減差法來調整時差。
*歷法實施成為重要大事,主要內容之一是「以閏月定四時成歲」和「正閏余」,即確定閏月位置和如何減去多餘出來的天數(不是加上缺少的天數),由此來確定年歲的終結和開始。
為了簡便,本文按照堯典記載、姑且把這種歷法稱為「堯典歷法」。堯典歷法也有其他文字記載證明。例如,李圃的《甲骨文選讀》考證說,拓片《前四.一七.三》和《前七.五二》記錄有「十三月」。如此,一歲366天的歷法計算是:
30天 × 12個月 = 360天;
加上「以閏月定四時」的「閏月」6天,360天 + 6天 = 366天。
也就是《尚書》說的「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到了閏月,根據時差積累做「正閏余」,減去多出來的一天。如果用一年365天和加差法,那麼,歷史記載應該是「期三百有六旬有五日」和「正加差」,而不是「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和「正閏余」。不管是用日象(陽歷)方法還是用月象(陰歷)方法,都是366天,不同的是周期起始,即如何「以閏月定四時成歲」。這是考察中國古代歷法變遷的關鍵,也是打開遠古歷史文化大門的鑰匙。
確定閏月,跟「日永」、「日短」和「日中」的選擇有關。如果選擇「日永」(夏至)作「正閏余」,那麼,「以閏月定四時成歲」的一年開始就是夏天。例如,商朝有建未之月(鄭慧生《殷正建未說》,《史學月刊》1984.1),一年之始在夏歷六月。這種方法,至今仍為中國南方少數民族的歷法所使用。「殷正建未」的建正排列是(數字為月份):
…地支…夏歷…殷歷…周歷
…子……11……06……01
…丑……12……07……02
…寅……01……08……03
…卯……02……09……04
…辰……03……10……05
…巳……04……11……06
…午……05……12……07
(閏)…………13……………「殷正建未」的閏月位置
…未……06……01……08……「殷正建未」的正月位置
…申……07……02……09
…酉……08……03……10
…戌……09……04……11
…亥……10……05……12
如果選擇「日短」(冬至)作「正閏余」,那麼,「以閏月定四時成歲」的一年開始就是冬天。例如,商朝建丑,閏月在子丑之間,一年之始相當於夏歷12月或周歷二月,跟「建未」正好相差半年。商代建丑的建正排列是:
…地支…夏歷…商歷…周歷
…子……11……12……01
(閏)…………13……………建丑的閏月位置
…丑……12……01……02……建丑的正月位置
…寅……01……02……03
…卯……02……03……04
…辰……03……04……05
…巳……04……05……06
…午……05……06……07
…未……06……07……08
…申……07……08……09
…酉……08……09……10
…戌……09……10……11
…亥……10……11……12
建正不同,是閏月位置選擇不同的結果,「以閏月定四時成歲」決定建正和整個紀年記錄,決定全體人民如何按照時節變化做事,自然就是大事,有「敬授民時」的隆重儀式。而一年365天和在二月加差的歷法,跟「以閏月定四時成歲」無關;「閏月」位置固定,年終年始固定;有過節活動、卻沒有「敬授民時」的隆重儀式。這樣的歷法不是中國遠古歷法,或者說,用這樣的歷法考察中國遠古歷史文化,就往往可能陷入困境和發生誤解歧義。
【從《詩經·七月》看周代多軌制歷法】
漢代史籍有「正閏余」的清楚記載,說明夏商周和秦代的歷法很可能還在使用堯典歷法。這種歷法,在漢朝《太初歷》和《三統歷》以後就不見了。對考察秦漢以前的中國歷史文化來說,使用堯典歷法和多軌制歷法互為補充的方法更符合實際情況,也更符合歷史文字的記載。對此,《詩經·七月》里「某之日」記載的周代歷法提供了很好的說明: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篳發。二之日栗烈。無衣無褐,何以卒歲。三之日於耜。四之日舉趾。……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載陽。……一之日於貉。取彼狐狸。二之日其同。……十月納禾稼。……二之日鑿冰沖沖。三之日納於凌陰。四之日其蚤。獻羔祭韭。……萬壽無疆。」
古代註解把「一之日」解釋成「十月之餘,十一月」,別的說明就沒有了。郭沫若先生把「某之日」解釋為「一來呢,二來呢」的文字排比。許多年來,一些學者不同意郭老的論點,也不同意古代註解。他們問道:如果「一之日」是十一月、「二之日」是十二月,那麼,「三之日」就應該是十三月、「四之日」就應該是十四月了,而歷法沒有十三月和十四月。於是,這些學者便將這些「某之日」解釋成陽歷十個月以後的年終「余日」,即每年365天,每月36天、十個月360天,加上「某之日」的年終余日,正好一年。一些報刊雜志把這個論證稱為古代歷史研究的重大突破。
這些解釋都太勉強,更說不上是重大突破。如果把「某之日」解釋成年終「余日」的話,那麼,所有的「某之日」活動就應該跟年終有關。然而,《七月》中每一個「之日」都有跟時令有關的事情要做,或者是農活,或者是服役,不是年終過節的「余日」。比如,「三之日於耜」和「四之日舉趾」是是春天農忙的事情,不是年終過節。象「春日載陽」和蚤事等描述,就更不是年終過節的情景了。
文學和民俗學專家孫作雲在他的著作《詩經與周代社會研究》(中華書局版)中說:「對《七月》篇能闡述得當,則可以為西周社會研究建立一塊基石。」該書對「某之日」的說明是:詩歌直接使用的月份是農歷,即「建寅」的舊歷或夏歷,而「某之日」是使用「建子」的陽歷,即王室和貴族使用的官歷或周歷。如此一來,「某之日」的意義就很清楚了:
…地支…周歷…農歷…詩歌所提到的百事(「*」為「某之日」的活動)
…子……01……11……打狐狸,為公子裘。*
…丑……02……12……打獵、習武,鑿冰。*
…寅……03……01……修犁杖,藏冰。*
…卯……04……02……春耕,到公田送飯,採桑。*
…辰……05……03……農業勞動,修理桑枝,養蠶。
…巳……06……04……農業勞動。
…午……07……05……農業勞動。
…未……08……06……農業勞動。
…申……09……07……農業勞動。
…酉……10……08……收割作薄、紡織染色、為公子裳。
…戌……11……09……築場圃。
…亥……12……10……割稻、交公糧、釀酒、修建等雜役。
從上表看出,「一之日」就是周歷一歲起始的一月,相當於農歷十一月,古代文獻解釋為「十月之餘,十一月」。「三之日」和「四之日」是周歷的三月和四月,相當於農歷一年之始的一月和二月,不是十三月和十四月。從文字方面說,「一之日」可以用現代漢語「(周歷)一月的日子」、「二之日」可以用「(周歷)二月的日子」來理解,等等。每年開始的時候,詩歌用周歷月份(某之日)來吟唱,其它時候用農歷月份來吟唱,自然就沒有「五之日」和「六之日」了。
與周歷三月相對,是農歷的一月和新的一年的開始,與干支的「寅」對應。這就是「建寅」。有些學者說「建寅」歷法不可信,也許是忘記了考察《詩經·七月》這首詩歌。
除了「建寅」,還有殷「建丑」、周「建子」和秦「建亥」,等等。這些是「以閏月定四時成歲」的繼承,不同的建正是閏月選擇不同的結果。
使用「以閏月定四時成歲」的歷法,閏月的選擇跟朝代中心的地理位置、陰陽五行和干支的推導有關,其中包括國色、國數和國德因素。周歷是全國使用的「公歷」,各諸侯和各地民族部落還有自己的地方歷法。這是春秋戰國時期多軌制歷法的一個重要因素。秦國的歷法記載足夠詳細,也許能提供更直接的線索來說明問題。史書記載,秦始皇登基的時候頒布了「建亥」的歷法:
周得火德,秦代周從所不勝。
方今水德之始。改年始,皆自十月朔。
衣服旌旗等,皆上黑。
數以六紀。
這些歷法因素之間的運作聯系可以為:
水德由七政和五行定位的水星沖火星而來,國德為水。
水的方位是北方,北方屬黑,故秦尚黑,國色為黑。
水為陰,北為陰,故在河洛中棄「一」取「六」,數以六紀,國數為六。
子亥水,六為陰,故在地支中棄「子」取「亥」,建正為亥。
在周的「公歷」中,「亥」對陰歷10月,故皆自十月朔。
這是用「日短」確定閏月的歷法,符合堯典歷法和《史記》中「考定星歷,建立五行,起消息,正閏余」的方法。如果不知道「建亥」跟國德、國色和國數的關系,那麼,用「建子」、「建寅」或其他諸侯的歷法考察秦國的紀年歷譜,就可能發生不合,甚至可能發生對秦朝建制的誤解。
《光明日報》(1999年5月21日)關於夏商周斷代工程金文歷譜研討會的報導說:「歲首建正不同,直接影響到具體某月干支的推算。過去,學界大多相信夏正建寅、殷正建丑、周正建子之說。但是以周正建子去推算西周銅器干支,往往有所不合。本次會上,負責『西周歷法與春秋歷法』的陳美東先生,作了題為《魯國歷譜與春秋歷法》的報告。他從分析《左傳》與《春秋》對同一事件的歷日記載的不同入手,歸納出了春秋時期歷法建正的具體狀況,由此而上推西周建正問題。其結論為:春秋諸國歷法中以建子者居多,建丑者次之,是否有建寅還有待進一步考查。如此說來,夏代歷法建寅、商代歷法建丑、周代歷法建子的三正之說,是斷不可信的。經過討論,周正建子與建丑游移說得到了大多數學者的認同。」
這樣的結論和認可,是對周秦歷史的誤解,為社會大眾提供的是誤解的歷史圖景,關鍵就在於忽略了「閏月」功能、沒有看到周代實行歷法多軌制的史實。
周代的多軌制歷法由來已久,因而,只用一個歷法(如周正建子或魯國歷法)推算,自然有所不合。《漢書》說:「歷數之起尚矣。傳述顓頊名南正重司天,火正黎司地。其後三苗亂德,二官咸廢,而閏余乖次,孟陬殄滅,攝提失方。」所謂「三苗」,是夏商周之前統治中原的民族(當今積聚西南的少數民族,亦有「九黎」)。「三苗」各有自己的歷法,多軌制的重要標志是「閏余乖次,孟陬殄滅,攝提失方」,其中「閏余乖次」(閏月亂套)是關鍵。夏商周三代先後把「三苗」逐步排出中原,「三苗」由統治民族變成了「南蠻」,卻給夏商周三代帶來了「閏余乖次」的多軌制歷法的現象。
春秋戰國時期,周室衰微,諸侯各行其是,其中包括歷法。秦簡(《睡虎地秦墓竹簡》)記載:「受衣者,夏衣以四月盡六月稟之,冬衣以九月盡十一月稟之。」這跟《詩經·七月》中的「九月授衣」的歷法記錄吻合,說明秦國使用的是周歷方法。楚國詩人屈原的《離騷》說:「攝提貞於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攝提是「攝提格」的簡稱,是「寅年」的別名。孟取:夏歷建寅,正月。這跟周歷方法一樣。秦楚歷法也叫「顓頊歷」(史稱黃帝時代顓頊創建新歷),漢代繼承,直到實行《太初歷》的時候才終止。
其他諸侯的歷法卻不一定如此。就魯國來說,孔子呼籲「行夏之時」(用周歷的建寅方法),至少說明當時有不同的歷法、魯國和諸侯不一定按照周歷行事,否則,孔子的主張就是多此一舉、無的放矢了。用魯國歷譜上推西周建正問題,並且用這個推導的結論去考察諸侯歷法和他們的銅器干支,當然有所不合。用同樣的推導方法考察以前的歷法年代,也會發生不合。用這種不合的現象作根據來說明「夏代歷法建寅、商代歷法建丑、周代歷法建子的三正之說,是斷不可信的」,也許是忽略了周朝歷法的多軌制,至少忽略了秦楚兩個大國的歷法。至於「周正建子與建丑游移說」,也許是沒有顧及到當時的歷法不是建正「游移」,而是頗有根據的閏月和「正閏余」。
《詩經·七月》的「某之日」記錄了周朝多軌制歷法。因此,在做周代和周代以前的歷法推導考察的時候,首先要確定使用的是哪個歷法和如何「以閏月定四時成歲」,否則,難免發生不合、甚至會得出夏建寅、商建丑和周建子是「斷不可信的」的錯誤結論,對當時的文化和事件來龍去脈也就可能發生誤解。
【繼承「千年之誤」】
秦朝的歷法,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以閏月定四時成歲」的歷法,從漢朝初期開始,中國的歷法出現了大轉折,堯典歷法成了歷史。東周時期,地球公轉接近一年365.25天,跟一年366天相差半天之多,用「正閏余」方法的誤差,已經非常明顯,而且,多年的知識積累、科學技術發展和各諸侯的歷法變化也允許做全國性的歷法革新了。然而,那個時期,中國處於諸侯爭雄的分裂狀態,沒有條件做全國性的大幅度歷法革新。西漢初期,天下統一已定,歷法革新的條件完全具備了,漢武帝責成司馬遷等人編寫了《太初歷》,後來,劉歆又搞出了《三統歷》。
《太初歷》和《三統歷》的基本內容是:規定孟春正月為每年開始的第一個月,一年365.25天,一年有二十四個節氣,沒有中氣的月份用做閏月(中氣指的是二十四個節氣中數雙的十二個節氣)。如此,就有十二個數單(奇數)的節氣用來確定閏月的位置。這是後來「閏二」、「閏四」、「閏五」和「閏八」等十二個閏月的來歷,也是閏月位置選擇的遺風。
這次歷法革新的重要特點是:年歲合一,一年的整數天數是365天,不再是堯典歷法的366天;年歲之始固定下來,農歷建寅,陽歷建子,統一了全國歷法建正;閏月只用來作時差調整,「定四時成歲」的功能消逝了;閏月的時候,加差法代替了「正閏余」的減差法。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陰陽五行的功能變化。在堯典歷法中,陰陽五行是綱,也就是《史記》說的「蓋黃帝考定星歷,建立五行,起消息,正閏余」。做法是:首先要考察五大行星和日月的運轉位置。用《尚書》話來說,叫「七政」。這是決定「干」。根據北斗所指的方向,確定五行在地上的位置。這是決定「支」。根據干支的陰陽(雙為陰,單為陽;日短為陰,日永為陽)和五行的對應,確定年歲終始和閏月位置。用司馬遷的話說,是「起消息」(開始一個新的終始)和「正閏余」(確定閏月減差的位置)。可見,如果陰陽五行弄錯了,整部歷法就可能全錯了。
《太初歷》和《三統歷》以後,年歲周期起始相當固定,用數學計算就能確定閏月,用不著「考定星歷,建立五行」。張衡發明了渾天儀,七政和陰陽兩歷的關系一目瞭然。從此,陰陽五行基本上退出了歷法舞台。然而,陰陽五行的基本方法沒有退出歷史舞台,而是藉助醫學和占卜等流傳至今,例如相生相剋的「五運」。用「五運」考察漢代以前的歷法,有吻合,也有不吻合。例如,周朝得火德,按照五運的方法,周歷的建正是「建巳」,而不是「建子」;用七政火德對應,周歷落在「建子」。再比如,不管用五運或七政的方法,秦歷都落在「建亥」。這種吻合與不吻合,也許提示了陰陽五行從歷法功能變成了各門學說的來龍去脈。
在春秋戰國時代,已經出現了不同的陰陽五行學派。這說明,諸侯歷法已有變革,陰陽五行等歷法因素脫離歷法功能的過程早在《太初歷》之前就開始了。不同的學派反映了不同的變化。例如,《呂氏春秋》說:
「凡帝王者之將興也,天必先見祥乎下民。
「黃帝曰:土氣勝。土氣勝,故其色尚黃,其事則土。
「禹曰:木氣勝。木氣勝,故其色尚青,其事則木。
「湯曰:金氣勝。金氣勝,故其色尚白,其事則金。
「文王曰:火氣勝。火氣勝,故其色尚赤,其事則火。
「代火者必將水,天且先見水氣勝。土氣勝,故其色尚黑,其事則水。」
秦相呂不韋用五行運轉向秦始皇陳述天下大變的規律,說明了秦國以水為國德來取代周朝的必然。到了漢代,董仲舒用陰陽五行來說明「天不變,道亦不變」的道理,陰陽五行成了代表「天意」的經學。
漢史記載:漢武帝正歷的時候改變了漢朝初建的國色、國數和國德,宣布漢朝色尚黃、數用五、國德為土。不過,這些東西的主要作用已經不是歷法推算,而是從歷史那裡獲取政權的合法性和權威了。董仲舒的「三統論」說:
三統朝代:夏代 · 商代 · 周代
三統國色:黑色 · 白色 · 紅色
三統建正:建寅 · 建丑 · 建子
董仲舒用歷法因素來說明「天之道周而復始」,到了漢代,就要按照漢代的「統」來行事。這跟秦相呂不韋的用法一脈相承,國德、國色和國數被用來說明合法與權威,脫離了歷法。
唐朝以後,除了表示國號和政權的象徵以外,國德、國色和國數幾乎沒有更多的意義了。現在,中國還在使用傳統的陰歷和陽歷,然而,國德、國色和國數已經盪然無存,連表示國號和政權的意義都沒有了。
在堯典歷法時期,「以閏月定四時成歲」決定人們如何生存和國家如何運作,因而,掌管歷法的人的地位非常重要,幾乎是代表「天意」來作帝王的左右手,不但參與政治、軍事、經濟和文化等各個方面的戰略策劃,而且有權代表「天意」來否定帝王的重大決定。商周卜占之職能影響君王重大決定,是遠古歷法的遺風。漢代歷法革新以後,「以閏月定四時成歲」的功能停止了,掌管歷法的人的作用僅僅限於歷法。從此,歷法中的神秘色彩消逝、歷法成了更為獨立的科學技術,其遺風之職的地位也隨之逐步下降。
漢代歷法改革和統一了中國的歷法,是中國歷法科學史上的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司馬遷等漢代科學家把「正閏余」改成加差法的時候,沒有改變「閏月」的「閏」字,時差調整名不副實地一直流傳下來。從1912年選用公歷到現在,也沒有為加差法正名。「一字之差,千年之誤」。今天,中國歷法明明用加差法調整時差,卻把它叫「閏」、稱「加」為「減」,以至於一年365天和加差法成了不少人考察中國遠古歷法的根據了。不過,如果司馬遷等人當年沒有保留「閏」字,那麼,今天要發現堯典歷法中「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閏月定四時成歲」的實際,可能就要困難得多。為了後人能了解歷史記錄的真相,我們也許應該長久地繼承這個「千年之誤」,每次調整時差的時候就專門犯一次「錯誤」,把加差法叫作減差法的「閏」。
【本文引用的主要參考資料】:
《尚書》,《周易》,《春秋左傳集解》,《詩義會通》,《史記》、《漢書》;《關於甲骨文的基礎知識》(李學勤)。
⑷ 怎樣描述時間
盛年不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晉 陶淵明《雜詩》)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唐 《金縷衣》)
昨日兮昨日,昨日何其好!昨日過去了,今日徒煩惱。世人但知悔昨日,不覺今日又過了。水去汩汩流,花落日日少。萬事立業在今日,莫待明朝悔今朝。(佚名《昨日歌》)
今日復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為,此事何時了?人生百年幾今日,今日不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為君聊賦今日詩,努力請從今日始。(明 文嘉《今日歌》)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來老將至。朝看東流水,暮看日西墜。百年明日能幾何?請君聽我明日歌。(清 錢泳《明日歌》)
光景不待人,須叟發成絲。
――李白
拋棄時間的人,時間也拋棄他。
――莎士比亞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陶淵明
時間就象海綿里的水一樣,只要你願意擠,總還是有的。
――魯迅
你熱愛生命嗎?那就別浪費時間,因為時間是組成生命的材料。
――富蘭克林
時間是由分秒積成的,善於利用零星時間的人,才會做出更好的成績來。
――華羅庚
逆水行舟用力撐,一篙松勁退千尋;古雲「此日足可惜」,吾輩更應惜秒陰。
――董必武
我以為世間最可寶貴的就是「今」,最易喪失的也是「今」。因為它最容易喪失,所以更覺得它寶貴。
――李大釗
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長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貴,最易被忽視而又最令人後悔的就是時間。
――高爾基
節約時間,也就是使一個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而也就等於延長了人的壽命。
――魯 迅
我以為世間最可貴的就是「今」,最易喪失得也是「今」。因為它最容易喪失,所以更覺得它寶貴。
――李大釗
必須記住我們學習的時間是有限的。時間有限,不只是由於人生短促,更由於人事紛繁。我們應該力求把我們所有的時間用去做最有益的事情。
――斯賓塞
一個人越知道時間的價值,越倍覺失時的痛苦呀!
――但 丁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孔子)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莊子)
◇天可補,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復追。(曾國藩)
◇你熱愛生命嗎?那麼別浪費時間,因為時間是構成生命的材料。(富蘭克林)
◇荒廢時間等於荒廢生命。(川端康成)
◇拋棄時間的人,時間也拋棄他。(莎士比亞)
◇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速度,時間就是力量。(郭沫若)
◇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願擠,總還是有的。(魯迅)
◇時間是由分秒積成的,善於利用零星時間的人,才會做出更大的成績來。(華羅庚)
◇在所有的批評家中,最偉大、最正確、最天才的是時間。(別林斯基)
◇要找出時間來考慮一下,一天中做了什麼,是正號還是負號。(季米特洛夫)
◇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長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貴,最易被忽視而又最令人後悔的就是時間。(高爾基)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陶淵明)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來老將至。朝看水東流,暮看日西墜。百年明日能幾何,請君聽我明日歌。(文嘉《明日歌》)
◇今日復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為,此事何時了!人生百年幾今日,今日不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為君聊賦今日詩,努力請從今日始。(文嘉《今日詩》) 回答者: 金翼之麟 - 神法師 十六級 發消息 加為好友 12-18 10:18 評價已經被關閉目前有0人評價 好
50% (0)不好
50% (0)相關內容搜狗推廣服務相關內容載入中... 關於時間的諺語 有關珍惜時間的諺語 關於珍惜時間的諺語 關於珍惜時間的諺語、俗語 急!!!!!!!!時間.速度.效率.的名言.諺語!... {question.title} 查看更多相關問題>> 相關搜索
{hint}
其他回答 共 4 條 《昔時》
《長歌行》 回答者: 拗拗寶貝 - 神法師 十六級 發消息 加為好友 12-18 10:18 珍惜時間的名言警句之國外篇
在今天和明天之間,有一段很長的時間;趁你還有精神的時候,學習迅速辦事.--歌德
我們若要生活,就該為自己建造一種充滿感受、思索和行動的時鍾,用它來代替這個枯燥、單調、以愁悶來扼殺心靈,帶有責備意味和冷冷地滴答著的時間。--高爾基
完成工作的方法是愛惜每一分鍾。 --達爾文
合理安排時間,就等於節約時間。--培根
應當仔細地觀察,為的是理解;應當努力地理解,為的是行動。--羅曼 羅蘭
每一點滴的進展都是緩慢而艱巨的,一個人一次只能著手解決一項有限的目標。--貝弗里奇
成功=艱苦勞動+正確的方法+少說空話。--愛因斯坦
放棄時間的人,時間也放棄他。――莎士比亞
沒有方法能使時釧為我敲已過去了的鍾點。 ――拜 倫
人的全部本領無非是耐心和時間的混合物。――巴爾扎克
任何節約歸根到底是時間的節約。――馬克思
時間就是能力等等發展的地盤。――馬克思
時間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土壤。時間給空想者痛苦,給創造者幸福。――麥金西
時間是偉大的導師。――伯 克
時間是一個偉大的作者,它會給每個人寫出完美的結局來。――卓別林
時間最不偏私,給任何人都是二十四小時;時間也是偏私,給任何人都不是二十四小時。――赫胥黎
忘掉今天的人將被明天忘掉。――歌 德
辛勤的蜜蜂永沒有時間的悲哀。――布萊克
在所有的批評中,最偉大、最正確、最天才的是時間。――別林斯基
從不浪費時間的人,沒有工夫抱怨時間不夠。____傑弗遜
時間是我的財產,我的田畝是時間。____歌德
合理安排時間,就等於節約時間。――培根
春光不自留,莫怪東風惡。――莎士比亞
拋棄今天的人,不會有明天;而昨天,不過是行去流水。――約翰· 洛克
拋棄時間的人,時間也拋棄他。_____莎士比亞
一切節省,歸根到底都歸結為時間的節省。---馬克思
利用時間是一個極其高級的規律。 ---恩格斯
合理安排時間,就等於節約時間。---培根
今天所做之事勿候明天,自己所做之事勿候他人。---歌德
今天應做的事沒有做,明天再早也是耽誤了。---裴斯泰洛齊
浪費時間是一樁大罪過。---盧梭
你熱愛生命嗎?那麼別浪費時間,因為時間是組成生命的材料. --富蘭克林
把活著的每一天看作生命的最後一天. --海倫·凱勒
遷延蹉跎,來日無多,二十麗姝,請來吻我,衰草枯楊,青春易過。---英國劇作家 莎士比亞.
普通人只想到如何度過時間,有才能的人設法利用時間。---德國哲學家 叔本華.
黃金時代在我們面前而不在我們背後。---美國作家 馬克·吐溫
人生苦短,若虛度年華,則短暫的人生就太長了。---英國劇作家 莎士比亞.
只要我們能善用時間,就永遠不愁時間不夠用。---德國詩人歌德
不管饕餮的時間怎樣吞噬著一切,我們要在這一息尚存的時候,努力博取我們的聲譽,使時間的鐮刀不能傷害我們。 ――莎士比亞【英】
不要老嘆息過去,它是不再回來的;要明智地改善現在。要以不憂不懼的堅決意志投入撲朔迷離的未來。――朗費羅【美】
不要為已消盡之年華嘆息,必須正視匆匆溜走的時光。――布萊希特【德】
當許多人在一條路上徘徊不前時,他們不得不讓開一條大路,讓那珍惜時間的人趕到他們的前面去。 ――蘇格拉底【古希臘】
敢於浪費哪怕一個鍾頭時間的人,說明他還不懂得珍惜生命的全部價值。 ――達爾文【英】
即將來臨的一天,比過去的一年更為悠長。――福爾斯特【英】
集腋成裘,聚沙成塔。幾秒鍾雖然不長,卻構成永恆長河中的偉大時代。 ――弗萊徹【英】
另有國內的:
001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
002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003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004 日子象念珠一樣,一天接著一天滑過,串成周,串成月
005 年華一去不復返,事業放棄在難成
006 黃金時代是在我們的前面,而不在我們的後面
007 時間是腦力勞動者的資本
008 文學之知識乃是學問之門禁
009 天才無非是長久的忍耐,努力吧!
010 知識象燭光,能照亮一個人,也能照亮無數人
011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012 知識永遠戰勝愚昧
013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014 如果不想在世界上虛度一生,那就要學習一輩子
015 書籍是橫渡時間大海的航船
016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要收獲的好,必須耕耘的好
017 學問二字,須要拆開看,學是學,問是問
018 光陰易逝,豈容我待
019 人生有一道難題,那就是如何使一寸光陰等於一寸生命
020 忘記今天的人將被明天忘記
021 你若需要時間,還得自己把他造出來
022 時間是沒有聲音的銼刀
023 時間是一味能治百病的良葯
024 人若是把一生的光陰虛度,便是拋下黃金未買一物
025 時間是一筆貸款,即使在守信用的借貸者也還不起
026 庸人費心將是消磨時光,能人費盡心計利用時間
027 不要為已消逝之年華嘆息,須正視欲匆匆溜走的時光
028 向今天獻出自己的人,沒有哪一個昨天是給浪費掉的
029 對活者的人來說,是沒有明天的;死了的人則沒有今天
030 抓住今天,盡可能少的信賴明天
031 歲月是百代的過客,而逝去的年華也是旅客
032 對時間的價值沒有沒有深切認識的人,決不會堅韌勤勉
033 除了時間,什麼也不屬於我
034 浪費時間是一樁大罪過
035 把握時間觀念,同認識一個人一樣,相見易,相識難
036 人生最大的幸福,莫過於連一分鍾都無法休息
037 零碎的時間實在可以成就大事業
038 浪費了一生就等於夭折
039 珍惜時間可以使生命變的更有價值
040 時間象奔騰澎湃的急湍,它一去無返,毫不流連
041 一個人越知道時間的價值,就越感到失時的痛苦
042 得到時間,就是得到一切
043 用經濟學的眼光來看,時間就是一種財富
044 時間一點一滴凋謝,猶如蠟燭漫漫燃盡
045 我總是感覺到時間的巨輪在我背後賓士,日益迫近
046 夜晚給老人帶來平靜,給年輕人帶來希望
047 不浪費時間,每時每刻都做些有用的事,戒掉一切不必要的行為
048 時間乃是萬物中最寶貴的東西,但如果浪費了,那就是最大的浪費
049 我的產業多麼美,多麼廣,多麼寬,時間是我的財產,我的田地是時間
050 時間就是性命,無端的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無異於謀財害命 回答者: zzstomm - 神法師 十六級 發消息 加為好友 12-18 10:18 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長歌行》)
盛年不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晉 陶淵明《雜詩》)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唐 《金縷衣》)
昨日兮昨日,昨日何其好!昨日過去了,今日徒煩惱。世人但知悔昨日,不覺今日又過了。水去汩汩流,花落日日少。萬事立業在今日,莫待明朝悔今朝。(佚名《昨日歌》)
今日復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為,此事何時了?人生百年幾今日,今日不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為君聊賦今日詩,努力請從今日始。(明 文嘉《今日歌》)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來老將至。朝看東流水,暮看日西墜。百年明日能幾何?請君聽我明日歌。(清 錢泳《明日歌》)
⑸ 7月1號是什麼重要的節日或日期的嗎
07月01日對應節日:中國共產黨建黨日。
中國共產黨於1921年7月23日成立後,在反動軍閥政府的殘暴統治之下,只能處於秘密狀態,沒有公開進行活動的環境。在大革命時期,黨忙於國共合作、開展工農運動和支援北伐戰爭,沒有條件對黨的誕生進行紀念。
把7月1日作為中國共產黨的誕辰紀念日,是毛主席於1938年5月提出來的。當時,毛主席在《論持久戰》一文中提出:「今年七月一日,是中國共產黨建立的十七周年紀念日」。這是中央領導同志第一次明確提出「七一」是黨的誕生紀念日。
7月1日建黨節的意義
一個誕生於艱難困苦中的政黨的生日,往往是在不經意的日子。險惡的環境使她無法從容地擇取「良辰吉日」,但卻更顯露出其應勢而生的意義。
作為一個偉大的政黨,中國的准確生日是到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才由黨史工作者考證出來的。1938年5月,中央領導第一次提出黨的生日時,根據的是當時在延安的兩位參加過一大的同志——毛主席和董必武的回憶。他們只記得一個夏天,天氣很熱,大概在7月。因為無法准確考證,於是就把7月1日定為黨的生日——一個似乎比不經意還不經意的日子。
許多日子因為某位偉人的誕生被歷史重重地寫上了一筆,日歷上憑添一頁亮色,七月一日,也因為一個偉大的政黨而變得不同凡響,熠熠生輝。
⑹ 時間窗的重要轉勢時間
江恩特別列出,一年之中每月重要的轉勢時間,非常具有參考價值,現詳列如下:
(1)1月7日至10日及1月19日至24日——
上述日子是年初最重要的日子,所出現的趨勢可延至多周,甚至多月。
(2)2月3日至10日及2月20日至25日——
上述日子重要性僅次於一月份。
(3)3月20日至27日——
短期轉勢經常發生,有時甚至是主要的頂部或底部的出現。
(4)4月7日至12日及4月20日至25日——
上述日子較1、2月次要,但後者也經常引發市場轉勢。
(5)5月3日至10日及5月21日至28日——
5月是十分重要的轉勢月份,與此同時、2月的重要性相同。
(6)6月10日至15日及6月21日至27日——
短期轉勢會在此月份出現。
(7)7月7日至10日及7月21日至27日——
7月份的重要性僅次於1月份,在此段時間,氣候在年中轉化,影響五穀收成,而上市公司亦多在這段時間半年結派息,影響市場活動及資金的流向。
(8)8月5日至8日及8月14日至20日——
8月轉勢的可能性與2月相同。
(9)9月3日至10日及9月21日至28日——
9月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市場轉勢時候。
(10)10月7日至14日明亮10月21日至30日——
10月份亦是十分重要的市場轉勢時候。
(11)11月5日至10日及11月20日至30日——
在美國大選年,市場多會在11月初轉勢,而其他年份,市場多在11月末轉勢。
(12)12月3日至10日及12月16日至24日——
在聖誕前後,是市場經常出現轉勢的時候。
在上面所列出的日子中,每月共有兩段時間,細心一看,大家便可以明了江恩所提出的市場轉勢時間,相對於中國歷法中的24個節氣時間。從天文學角度,乃是以地球為中心來說,太陽行走相隔15度的時間。由此可見,江恩對市場周期的認識,與氣候的變化息息相關。
⑺ 試結合《七月》將周代農民一年的勞動生活按時間順序作一簡要概括
答:正月:於耜、納於凌陰
二月:舉趾農作、其蚤,獻羔祭韭、播百穀
三月:女子求柔桑、采蘩;條桑,伐遠揚
四月:無
五月:無
六月:食郁及薁
七月:亨葵及菽、食瓜
八月:(采)萑葦、載績、其獲、剝棗、斷壺
九月:授衣、叔苴、采荼薪樗、築場圃
十月:穹窒熏鼠,塞向墐戶、獲稻、為春酒、納禾稼、農夫入執宮功。晝爾於茅、宵爾索綯,乘屋、滌場。饗酒、殺羔羊,躋彼公堂
十一月:於貉,取狐狸為裘
十二月:其同,載纘武功、鑿冰
⑻ 闡述管理時間的重要性和建議的英語作文
Time will tell to scholars: "time is money, but money is not time." Scholars only cherish the time to create their own value, for human civilization development, exploration of new knowledge heaven and earth. Technology can further development, for the takeoff of sacrifice their own talent. Conversely, not cherish the time, living an age, but tomorrow comes, not only ruin my future, return to country bring economic loss.Time for military experts speaking, cherish the time is victory. The reds to FeiDu jinsha river, day and night to march, the purpose of which is to gain time, to gain victory. Shows how important it is to cherish the tim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urvival of our country.
⑼ 怎樣描述時間
時間(Time)是物質的運動、變化的持續性、順序性的表現,包含時刻和時段兩個概念。時間是人類用以描述物質運動過程或事件發生過程的一個參數,確定時間,是靠不受外界影響的物質周期變化的規律。以地球自轉為基礎的時間計量系統稱為世界時系統。日、月、年、世紀的時間計量屬天文學中的歷法范疇。時間是物理學中的七個基本物理量之一,符號為t。在國際單位制(SI)中,時間的基本單位是秒,符號為s。
在2018年11月16日召開的第26屆國際度量衡大會對秒的定義:未受干擾的銫-133的原子基態的兩個超精細能階間躍遷對應輻射的9,192,631,770個周期的持續時間(Δvcs)。這個定義提到的銫原子必須在絕對零度時是靜止的,而且在地面上的環境是零磁場。在這樣的情況下被定義的秒,與天文學上的歷書時所定義的秒是等效的。生活中常用的時間單位還有:毫秒(ms)、分(min)、小時(h)、日(d)、月(m)、年(y)等。
現代宇宙學理論認為,宇宙大爆炸「之前」沒有時間可言。「永遠向前」指時間的增量總是正數。時間表達物體的生滅排列。「時間」簡稱「時」。時間就是物質的運動和能量的傳遞。
時間是一個較為抽象的概念,是物質的運動、變化的持續性、順序性的表現。時間概念包含時刻和時段兩個概念。時間是人類用以描述物質運動過程或事件發生過程的一個參數,確定時間,是靠不受外界影響的物質周期變化的規律。例如月球繞地球周期,地球繞太陽周期,地球自轉周期,原子震盪周期等。阿爾伯特·愛因斯坦說時間和空間是人們認知的一種錯覺。
⑽ 七月是個好時間嗎
當然啦!
7月是萬物發展到極致的時間就好比一個人的30歲左右~~
正是結束成長的青澀,還未被歲月打磨的失去光澤的黃金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