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自動清洗 » 怎樣用短時間學會看心電圖
擴展閱讀
手機怎樣復制免費的文檔 2025-09-20 16:25:23

怎樣用短時間學會看心電圖

發布時間: 2022-06-15 13:33:44

1. 怎麼巧記心電圖

12種心電圖牢記法

1,正常心電圖:不用說了,它有可能是把那幾個波和導聯都斬一段下來,每一個波給你3個周期,分成幾行給你看,要注意
2,左心室肥大:只要看V5大於5格,也是上下縱的5格 + 左偏
3,右心室肥大:只要看V1大於2格,是上下縱的2格 + 右偏
4,心房顫動:大小不等的f波;R--R絕對不齊
5,竇性心動過緩:每個心動周期都大於5個格(是左右橫的格)
6,竇性心動過速:每個心動周期都小於3個格(是左右的格) 與陣上速相比有P波
7,房性期前收縮:前面幾個正常的波,接著一個波提前(注意:這個波的QRS-T形狀是正常的,只是提前罷了,但是伴室內差異性傳導v1呈M型波,QRS也可以增寬),接下去又是正常的波 有P'(大多代償不完全)
8,室性期前收縮:前面幾個正常的波,接著一個波提前(注意:這時候R波寬大畸形),接下去又是正常的波
無P,T與主波相反 (大多代償完全)
9,典型心肌缺血:V456的ST段下移 ; 上抬:v12>0.3mv v3>0.5mv v45>0.1mv
10,急性心肌梗死:Q波增寬+ST段弓背向上抬高,注意:前間壁看V123;前壁看V456;下壁看Ⅱ,Ⅲ,aVF側壁,Ⅰ,v56,aVL
11,陣上速:每個心動周期都小於2個格,節律規則,QRS正常,無P,T
12,3度阻滯:P頻率>QRS頻率,P-P<R-R

2. 如何看懂心電圖那些數值

快速學會看常見心電圖

如何看心率

看r-r或p-p間距3-5大格:正常心率(60-100)

心率過快 小於3大格:心率過慢大於5大格:

二,如何看心律

a:有p波:竇性心律 無p波:異位心律

b:整齊(pp或rr間差值小於0.12s):

規律心律不整齊(pp或rr間差值大於0.12s): 早博(房,室,交界性) 逸搏阻滯(房,室,交界性)

c: 房性的p波形態不一樣交界性前無p波或逆傳室性寬大qrs波,大於0.12阻滯:測pr間期,p後有無qrs

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心率:160-250次 /分p波存在,p-r>0.12——房性無p波或逆行p波,p-r<0.12s—

—交界性p波與t波融合——通稱室上性f波:350-600 次/分(房顫) 房室傳導阻滯2型1:pr逐漸延長,

直至p波不能下傳2型2:pr間距不變,p波有脫落不能下傳3型:p波與qrs波無關,pp與rr間距相等 三,看

電軸 看1.avf,的主波方向,確定電軸1下3上:右偏(提示可能右室肥大:v1電壓大於1.0mv) 1上3下:

左偏(提示是否有左室傳導阻滯) 四,看肥大 v1v5r波和p波,看是否有房室肥大證據 ,左室肥厚:v5r

波大於2.5mv 右室肥厚:v1r波大於1.0mv伴有心電軸右偏 五,看梗塞 找大q波,q>0.04,或>主波1/3?

如有,表明梗塞,再區分新的,陳舊的?(看st段有無抬高)

再 看是哪個壁?(前v1-v6,後v1,側1,2,avl,下3,avf),有一個特殊的是後壁,是大r波,v1,v2

心肌梗死早期:高尖t波,或st段抬 高與t波融合急性:q波冠狀t波亞急性:q波冠狀t波變淺陳舊性:q波

或消失關於心肌梗死的定位前間壁:v1-v3前壁:v3-v5側壁:1,avlv5 -v6廣泛前壁:v1-v6,1,avl下

壁:2,3,avf後壁:v7-v9有v1,v2r波增高及t波高聳

六,看m樣波6,看有無m樣波室內阻滯:

v1v2右v5v6左

七,看t波冠狀t波的特點:

波形窄,頂尖,兩側對稱,倒置通常出現在1,2,3,avf,v3,v5當合並有st段下移時,可以明確心肌缺



10種心電圖一句話牢記

1,正常心電圖:不用說了,它有可能是把那幾個波和導聯都斬一段下來,每一個波給你3個周期,分成幾行

給你看,要注意

2,左心室肥大:只要看V5大於5格,也是上下縱的5格

3,右心室肥大:只要看V1大於2格,是上下縱的2格

4,心房顫動,所有的P--P,Q--Q,R--R,S--S,T--T都沒規律,也就是亂七八糟,就可以

5,竇性心動過緩:每個心動周期都大於5個格(是左右橫的格)

6,竇性心動過速:每個心動周期都小於3個格(是左右的格)

7,房性期前收縮:前面幾個正常的波,接著一個波提前(注意:這個波的pqrst形狀是正常的,只是提前吧了

),接下去又是正常的波

8,室性期前收縮:前面幾個正常的波,接著一個波提前(注意:這時候R波變寬),接下去又是正常的波

9,典型心肌缺血:V456的ST段下移

10,急性心肌梗死:Q波增寬+ST段弓背向上抬高,注意:前壁看V123456;下壁看Ⅱ,Ⅲ,aVF

3. 能教教我怎樣看/怎樣學心電圖嗎方法簡便的

( 一 ) 通過示教了解心電圖的描記方法。

( 二 ) 初步掌握正常心電圖的各波圖象,了解心電圖的分析步驟及心電圖各波段,:波形測量方法。

( 三 ) 寫出正常心電圖的正式報告。

二、器材:

心電機一台,分規,正常心電圖及心電圖報告單每人一套。

三、實習安排 :

( 一 ) 輪流看心電圖機操作方法。 ( 約 30 分鍾 )

( 二 ) 測量正常心電圖,邊分析邊記錄寫出完整報告後,交教師批改。 ( 約 2 個時 )

四、實習內容:

( 一 ) 心電圖的描記方法:

l .被檢查方面的准備:

(1)在進行描記心電圖前,讓被檢查者靜卧數分鍾。使全身肌肉鬆弛,在冬天應在比較溫暖的環境內進行,這樣可以減少因肌肉震顫而引起的干擾。

(2)對初次檢查心電圖者,在操作前要作些解釋工作,說明這種檢查是毫不痛苦的,也沒有什麼危險性,以減少和消除心理上的緊張。

(3)被檢查者一般採取卧位,宜用木床。如在鐵床上做,應注意絕緣,使身體不與其他任何金屬導電體接觸,可在床上墊上橡皮或塑料布,亦不能與牆壁和地面接觸,以免受到干擾。

(4)四肢及胸前安放電極的部位,要將皮膚擦洗干凈,並塗上導電液體,保持皮膚與電極良好接觸及導電性能。

2 .心電機的操作步驟:

(1) 接好地線,以防交流電干擾並保障病人安全。

(2) 接好導聯線,左手黃線,右手紅線,左足綠線,右足黑線,胸前白線。

(3) 接通交流電源:打開電源開關,將導聯變換器轉至「零」點,預熱 1 - 2 分鍾打開輸入開關。

(4) 定好標准:即加 1 毫伏特電壓可使記錄筆上移 10 毫米為准。如不夠 10 毫米或大於 10 毫米,可用靈敏度調節 ( 增益 ) 調節之。

(5) 關上輸入開關:將導聯變換器轉至 T 處然後開輸入開關,此時可見記錄筆隨心動而擺動,根據需要開記錄開關,即記錄了第 1 導聯心電圖,以後依同法按次記錄 II,Ⅲ , avR 、 avL , aVF Vl -- 6 等導聯。

(6) 記錄完畢後,關上電源開關,在記錄紙上註明姓名,測定時間,導聯等。

( 二 ) 心電圖的波形及各部分的意義:

正常心臟的活動,其興奮傳導的過程是由竇房結 → 心房 → 房室結 → 房室束 → 左,右束枝 → 蒲肯野纖維 → 心室肌纖維。在每一心動周期內,一個典型的心電圖有 5 個 ( 或 6 個 ) 波自左至右稱為 P 、 Q 、 R 、 S 、 T 及 U 波 ( 如下圖所示 ) ,並可分為下列部分, P - R 間期 QRS 間期、 Q - T 間期,及 P 一 R 段 S - T 段等。

圖 12 心電圖波及間期

1 . P 波: P 波代表心房激動時所產生的電位變化。 P 波的起點表示激動自竇房結達到心房,其終點表示心房全部受到激動,其方向和外形與激動在心房內傳導的途徑有關,其時限表示激動經過心房全部所需的時間。

正常心電圖的 P 波向上,而 aVR' 導聯中 P 波倒置: avL , Ⅲ 及 V 1 V 2 等導聯中 P 波可向上,倒置,或呈雙向: ( 圖 13)

正常向上的 P 波頂部圓滑。 P 波的時限不超過 0.11 秒,其振幅應小於 2.5 毫米。

圖 13 P 波的波型
在心電圖中只要有一個導聯的 P 波超出正常范圍,就代表 P 波有異常,提示心房有病變,若無 P 波常是節律問題。

2 . P - R 間期,心臟的激動經過心房,傳至房室結:再下傳至房室束左、右束支,後傳至兩心室,激動在房室結及房室束中的傳導比較慢,因之 P 波以後有一段間隙才發生心室激動, 自 P 波起點至 Q 1 由波群起點的間隙為 P - R 間期。 P - R 間期表示激動經過心房,房室結,房室束而達心室所需的時間。正常數值為 0.12 ~ 0.20 秒,嬰兒及心跳較速者, P - R 間期可較短。 P - R 間期延長常代表房室傳導阻滯。

3 . QRS 波群 =Q 波是 QRS 波群中第一個向下的波, R 波是 QRS 波群中第一個向上的波,其前面可以無向下的 Q 波, S 波是隨著 R 波之後的向下的波。 QRS 波群代表心室受激動時電壓的變化,其起點表示激動開始達到心室,其終點表示兩心室全部受到激動,其時限表示激動經過心室全部所需的時間,其形狀與激動在心室內傳播的途徑有關。由於心室各部分產生的激動的先後不一,所以 QRS 波群的形成是代表幾個部分激動過程所產生的電壓變化的綜合波。

正常 QRS 波群的時間不超過 0.10 秒。

在標准導聯中,每個導聯的 QRS 波群的振幅的絕對值相加大於 5 毫米,若小於 5 毫米則稱低電壓。胸導聯每個導聯 QRS 波振幅絕對值相加應大於 8mm 。

在胸導聯中 V 1 的 R 波一般不超過 10 毫米, V 5 的 R 波一般不超過 25 毫米,若電壓過高,提示心室肥大。

4 . S - T 段:起自 QRS 波群的終點至 T 波的起點, S - T 段應在零電位線,但可稍向上或向下偏移 ( 向下偏移不超過 0.5 毫米,向上不超過 1 毫米,但在 V 1 V 2 ,導聯中向上偏移可達 3 毫米, V 1 不超過 5 毫米 ) 。若 S 一 T 段上,下偏移超過正常范圍,可見於心臟病變等。

5 . T 波: T 波代表心室激動復原時的電壓變化,在正常情況下, T 波的方向應與 QRS 波群的主波方向一致, ( 如在 aVR 導聯 T 波是倒置的,而 V 5 導聯的 T 波是向上的 ) 。

T 波的振幅在肢導聯一般是 2 - 6 毫米,在胸導聯可能高達 12 - 15 毫米,估計 T 波振幅大小時,應同時注意 QRS 波群振幅的大小,如 QRS 波群振幅小, T 波也小,如 QRS 波群振幅大, T 波也大。一般 T 波的振幅應不小於同一心動周期的 R 波的十分之一。 T 波改變的意義需結合臨床資料加以解釋,一般可見於心肌病變。

6 . Q - T 間期:代表心室激動開始到復極完畢所需的時間,此段肘間隨心搏速率而改變。心率快, Q - T 間期短。而心率慢, Q - T 間期較長。正常范圍是 0.36 - 0.44 秒。 Q - T 間期延長可見於心肌病變。

7.U 波 :U 波是在 T 波之後的一個較低的波,形成機制尚不甚明了。晚近學者多認為此波代表心室傳導纖維的復極,故亦有人稱之為蒲肯野氏纖維的 T 波。一般方向與 T 波一致,應較 T 波為低,通常不超過 0.5 毫米,但 V3 導聯的 U 波有時可達 3 毫米, U 波特別明顯時可見於低血鉀情況。

( 三 ) 心電圖的測量和分析方法

1. 波幅及時限的測量:心電圖紙上印有一系列大小的方格由橫線和豎線組成。橫線的間隙是 1 毫米, 1 毫米等於 0.1 毫伏,每五條橫線有一較粗的橫線,代表 0.5 毫伏橫線是用以測量心電圖波的波幅即電壓,通常用毫米或毫伏來表示。 ( 圖 14) 。測量時,在基線以上偏動波,均從基線的上緣量至波頂端,其垂直距離就地正向波的電壓,在基線以下的偏動波,則從基線的下緣量至波的最低點,這樣,可除去基線本身的寬度,如要測量波的總電壓,將正負波的絕對值相加即得。

心電圖上豎線的間隔是 1 毫米,相當於 0.04 秒,每五條豎線有一粗線,兩粗線間的時間是 0.2 秒,心電圖各波及段的時限均以秒為單位表示之 ( 圖 14) 測量時,選擇偏動較大的導聯,因為偏動大的波,其起點及終點比較清晰明確,便於測量,測量時限均以波或段的凸面為起止,而不以凹面為起止 ( 圖 15) 。

心電圖的測量用兩腳小分規進行之。

自 R - R 間期推算心率表

77.5 77.5 56 107 34 176

77 78 55 109 33 182

76 79 54 111 32 187

75 80 53 113 31 193

74 81 52 115 30 200

73 82 51 117.5 29 207

72 83 50 20 28 214

71 84.5 49 122.5 27 222

70 86 48 125 26 230

69 87 47 127.5 25 240

68 88 46 130 24 250

67 89.5 45 133 23 261

66 91 44 136 22 273

65 92.5 43 139 21 286

64 94 42 143 20 300

63 95 41 146 19 316

62 97 40 150 18 333

61 98.5 39 154 17 353

60 100 38 158 16 375

59 101.5 37 162 15 400

58 103| 36 166.5 14 42

57 105 35 171.5 13 461

2 .分析心電圖的方法,分析心電圖,按以下步驟進行:

(1) 將各導聯心電圖按標准肢導聯,加壓單極肢導聯及胸前導聯排列。檢查各導聯有無技術誤差,電壓標准化是否正確等。所謂電壓標准化,就是記錄心電圖時,調節電流計的靈敏度,當電流計通過 1 毫伏電壓的電流時,記錄筆偏動應為 10 毫米,不足或超過 10 毫米,則會影響波形電壓測量的准確性。

(2) 檢查每個心動周期,是否有 P 波,以及 P 波與 QRS 波群的關系是否正常,以確定心臟的節律究竟屬正常或異常。

(3) 用分規測量 P - P 間隔是否規律,測定時限,計其心率,計算的方法是,將 60 秒除以 P - P 間隔時間,即得每分鍾心率。例如 P - P 間隔為 0.8 秒,則心率二 60÷0.8 = 75 次 / 分。如遇心房顫動等心律不齊,則計 3 秒內的 QR8 波群數,乘以 20 ,即為每分鍾心室率。用同法可測心房率。

圖 14 心電圖紙的電壓線及時間線

圖 15 心電圖波的電壓和時間測量

(4) 檢查 P 波的形態、振幅及寬度,第Ⅱ導聯及 aVF 和 V 1 導聯的 P 波一般較為明顯著重在這些導聯辨認及測量波。

(5) 測量 P - R 間期,在標准導聯中,選擇 P 波寬而明顯且有 Q 波的導聯進行測量,如無 Q 波,則在有明顯 P 波及 QRS 波群最寬的導聯中測量之。

(6) 觀察各導聯 QRS 波群的波形,測量振幅,主要注意 V 1 V 5 , avL 及 aVF 導聯,測量 QRS 時限,以時限最長的導聯為准。

(7) 測量平均電軸,測量時只要求 I 及 Ⅱ 導聯 QRS 波群波幅的代數和查 P 。 45 表即可求出平均電軸的度數。

例見圖 16 ,圖 19

(8) 檢查 S - T 段有無偏移及其偏移程度,以無偏移或上下偏移若干毫米表示之。

(9) 檢查各導聯 T 波的形態,方向及高度,方向以向上,倒置及雙向表示之,高度以正常,低平及平坦表示之。

(10) 測定 Q - T 間期,選擇 T 波較高且終點明顯的導聯測量之。

(11) 根據以上分析所得資料,掌握心電圖改變的主要特徵。做出心電圖診斷。

圖 16 圖 17

I 導聯 QRS 波幅代數和= +6+ ( - 1) = 5 Ⅲ 導聯 QRS 波幅代數和= +1+ ( - 8) = 7

將 5 和- 7 查表可知平均電軸=- 45 0

五、小結:正常心電圖的指標

成人正常值

P 波
電壓:< 0.25MV

時間:< 0.11 〃

P — R 間期
0.12 〃- 0.2 ′

QRS 波群
時限:< 0.10 〃

Q 波:< 0..04 〃

電壓: aVF < 2MV

aVR < 0.5MV

L 1 +L 2 +L 3 > 1.5MV

RV 1 < 1.0MV

RV 5 < 2.5MV

V 1 R/S < 1

V 5 R/S > 1

RV 1 +SV 5 < 1.2MV

RV 5 +SV 1 < 4.0MV

Q 波< 1/4R

ST 段
上移: V 1 -V 3 < 3cm

其他導聯< 1mm

下移:< 0.5mm

T 波
高度應> 1/10R
參考資料:http://netclass.csu.e.cn/jpkc2004/zhenan/jpkc/sxzd/zcxdt/

4. 心電圖怎麼看

01 拿到心電圖報告,先看診斷結論,“竇性心律(不齊);心電圖正常范圍”這樣的結論屬於正常。當出現“傳導阻滯、心肌梗死、心動過速、心動過緩”等結論時,那麼,就要格外重視了;然後可以看具體的檢查參數,與正常參數做對比;最後就是看圖像,需要了解各種波形所代表的意義。

心電圖簡易分析:

1、拿到報告,先看診斷結論

當看到“竇性心律(不齊);心電圖正常范圍”這樣的結論時,那麼心電圖檢查都還正常,因為竇性心律就是正常心律,而竇性心律不齊呢也並無大礙,都是正常的意思。當出現“傳導阻滯、心肌梗死、心動過速、心動過緩”等結論時,那麼,就要格外重視了,必須及時和醫生進行溝通,尋求治療。

2、看具體的檢查參數

雖然說,心電圖主要是圖像,但是,報告中也會有具體的參數,通過對參數的對比,我們也能大致了解到心電圖的具體情況。正常范圍如下:

3、看圖像

電圖記錄紙上有許多小格子,要看懂心電圖,就要了解這些小格子所代表的意義。這些方格中每一條細豎線相隔1mm,每一條細橫線也是相隔1mm,它們圍成了1mm見方的小格。粗線是每五個小格一條,每條粗線之間相隔就是5mm,橫豎粗線又構成了大方格。心電圖記錄紙是按照國際規定的標准速度移動的,移動速度為25mm/s,也就是說橫向的每個小細格代表0.04s;每兩條粗線之間的距離就是代表0.2s。國際上對記錄心電圖時的外加電壓也是有規定的,即外加1mV電壓時,基線就應該准確地抬高10個小格,也就是說,每個小橫格表示0.1mV,而每個大格就表示0.5mV,每兩個大格就代表了這1mV。

心電圖上有各種波形,包括P波、QRS波群、T波和(無)u波。要看懂心電圖,就要了解這些波形所代表的意義。如P波:正常心臟的電激動從竇房結開始。由於竇房結位於右心房與上腔靜脈的交界處,所以竇房結的激動首先傳導到右心房,通過房間束傳到左心房,形成心電圖上的P 波。 P波代表了心房的激動, 前半部代表右心房激動, 後半部代表左心房的激動。 P 波時限為0.12秒,高度在肢體導聯為0.25mv,胸導聯為0.2mv。當心房擴大,兩房間傳導出現異常時,P 波可表現為高尖或雙峰的P波。

心臟的特殊傳導系統由竇房結、結間束(分為前、中、後結間束)、房間束(起自結間束,稱Bachmann束)、房間交界區(房室結、希氏束)、束支(分為左、右束支,左束支又分為前分支和後分支)以及普肯耶纖維(Pukinje fiber)構成。心臟傳導系統與每一心動周期順序出現的心電變化密切相關。正常心電活動始於竇房結,興奮心房的同時經結間束傳導至房室結(激動傳,然後循希氏束-左、右束支-普肯耶纖維順序傳導,最後興奮心室。這種先後有序的電激動的傳播,引起一系列電位改變,形成了心電圖上相應的波段。

5. 如何學會初步看心電圖

心電圖是由一系列的波組所構成,每個波組代表著每一個心動周期。一個波組包括 P 波、QRS 波群、T 波及 U 波。看心電圖首先要了解每個波所代表的意義。

(1)P 波。心臟的激動發源於竇房結,然後傳導到達心房。P 波由心房除極所產生,是每一波組中的第一波,它反映了左、右心房的除極過程。前半部分代表右房,後半部分代表左房。

(2)QRS 波群。典型的 QRS 波群包括三個緊密相連的波,第一個向下的波稱為 Q 波,繼 Q 波後的一個高尖的直立波稱為 R 波,R 波後向下的波稱為 S 波。因其緊密相連,且反映了心室電激動過程, 故統稱為 QRS 波群。這個波群反映了左、右兩心室的除極過程。

(3)T 波。T 波位於 S-T 段之後,是一個比較低而占時較長的波, 它是心室復極所產生的。

(4)波。U 波位於 T 波之後,比較低小,其發生機制未完全明確。一般認為是心肌激動的「激後電位」。

6. 心電圖怎麼看

在心動周期中,心臟每次收縮之前,必先產生電激動,電流傳布全身,各處產生不同的電位。因電流強度與方向不斷變動,身體各電體也不斷變動,通過心電圖把這種變動的電位連續描記成的曲線,這就是心電圖。心電圖的基本波形代表的含義:
P波:反映心房除極過程電壓和時間的改變.
QRS波:反映心室電極過程電壓和時間的改變。
P-R間期:代表心房開始除極到心室開始除極的時間.
Q-T間期:反映心室除極與心室復極的全部時間.
各波形的正常值范圍:
心電圖紙每小格橫坐標表示時間0.04秒,縱坐標表示電壓0.1毫伏。
⑴P波形態:一般為鈍形圖,有時有輕度切跡但波峰間距小於0.11秒。P波振幅在肢體導聯不超過0.25毫伏,在胸前導聯不超過0.2毫伏。
⑵PR間期:正常人為0.12-0.20秒。
⑶QRS綜合波:正常人為0.06-0.10秒.
⑷S-T段:正常人S-T段下移不超過0.05毫伏,上升不超過0.1毫伏。
⑸T波形態:波形平滑不對稱,上升慢而下降快,方向同P波的方向相一致。
⑹Q-T間期:正常人當心率在60-100/分時,Q-T間期為0.32~0.44秒。
⑺心電軸在每一個心動周期中,心激動的方向是不斷改變的,心電軸為一個心動周期中電激動總的方向,正常心電軸為0~90度,大於90度為電軸右偏。

7. 如何快速學會心電圖

心電圖
房早撇(前有異常P波即P'波)
室早闊(QRS波群寬大畸形,代償完全)
竇緩二十五(PP\RR間期大於25小格)
竇速十五格(PP\RR間期小於15小格)

房撲很規整(F波形態大小一致,節律規則,以固定比例下傳)
房顫不掄個(F波形態大小不致,節律不規則,RR間期絕對不等)
左室(肥大)五五二百五(V5導聯R波高度>5大格2.5mV)
右室(肥大)右偏一刀(導)切(V1導聯R波高度>1.0mV,R/S>1,電軸右偏)

Ⅱ/Ⅰ有P臭的遠(Ⅱ度Ⅰ型房室傳導阻滯,P波與QRS漸遠至脫落)
Ⅱ/ⅡPR差不多(Ⅱ度Ⅱ型房室傳導阻滯,脫落前RR間期基本相等)
Ⅲ度阻滯各顧各(P波與QRS均規則,但相互無關聯)

室上速比10少(RR間期<10小格)
室速就是室早多(QRS波群寬大畸形,連續出現,140--200次/分)

左阻左偏Q群寬(左束支完全性傳導阻滯,電軸左偏,QRS增寬)
Ⅰ、L、5導R波切(Ⅰ、L和V5導聯R波寬大,頂端有切跡)
右阻V1M型(rsR'波型)
T波倒置下了河

心梗T倒(置)ST變(弓背向上提高)
急性異Q要出現(Qs\Qr\QR,Q波時間>0.04s,深度>1/4R)
前壁要在3到5(V3--V5出現異常Q波)
(前)間壁1至3導間(V1--V3出現異常Q波)
側壁Ⅰ、L和5、6(Ⅰ、L、V5、V6出現異常Q波)
廣泛前壁一溜煙(V1--V3出現異常Q波)
下壁Ⅱ、Ⅲ加F(Ⅱ、Ⅲ加F出現異常Q波)
後壁12T波尖(V1、V2R波增高,T波高聳,V7--V9出現異常Q波)
缺血ST多下移(ST段普遍下移>0.05mV)
典型可見T著冠(倒置T波較深,升支與將支對稱,稱為冠狀T波)

異常Q波
間壁1至3,前壁胸中間,下壁Ⅱ、Ⅲ、F,側壁看兩邊,廣泛前壁一溜煙,後壁要對穿

8. 怎樣簡單又移動的學會看監護儀上的心電圖

首先要明確,監護儀的心電圖與心電圖機的心電圖,兩者是不同的。

前者關注變化趨勢,用於臨床輔助;後者用於診斷。也就是說不能用監護儀的心電圖進行心電的診斷。

監護儀上的心電圖,主要關注心率、幅度、報警等。不需要看懂細節!

9. 快速學好心電圖的技巧

沒有什麼速成大法的,只能跟你說一下閱讀心電圖首先要知道怎樣的才是正常的心電圖,然後看節律是否整齊,不整齊又是屬於那一類的心律失常,整齊的話還要看心率,以及T波和ST段。一般就是這樣思考的,還有更細致的,那些還需要不斷學習。

10. 如何看心電圖

一、心率的測量

測量心率時,只需測量一個RR(或PP)間期的秒數,然後被60除即可求出。例如RR間距為0.8S,則心率為60/0.8=75次/分。還可採用查表法或使用專門的心率尺直接讀出相應的心率數。心律明顯不齊時,一般採取數個心動周期的平均數值進行測算。

二、各波段振幅的測量

P波振幅測量的參考水平應以P波起始前的水平淺為准。測量QRS波群、J點、ST段、T波和U波振幅,統一採用QRS超始部水平作為參考水平。如果QRS起始部為一斜段(例如受心房復極波影響,預激等情況),應以QRS波起點作為測量參考點。,應以參考水平線上緣垂直地測量到波的頂端;測量負向波形的深度時,應以參考水平線下緣垂直地測量到波的底端。

三、各波段時間的測量

12導聯同步心電圖儀記錄心電圖測量規定:測量P波和QRS波時間,應分別從12導聯同步記錄中最早的P波起點測量至最晚的P波終點以及從最早QRS波起點測量至最晚的QRS波終點,PR間期應從12導聯同步心電圖中最早的P波起點測量至最早的QRS波起點;QT間期應是12導聯同步心電圖中最早的QRS波起點至最晚的T波終點的間距。

單導聯心電圖儀記錄測量:P波及QRS波時間應選擇12個導聯中最寬的P波及QRS波進行測量;PR間期應選擇12導聯中P波寬大且有Q波的導聯進行測量;QT間期測量應取12導聯中最長的QT間期。

一般規定,測量各波時間應自波形起點的內緣測至波形終點的內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