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自動清洗 » 怎樣讓孩子控制拉尿的時間
擴展閱讀
巧影視頻怎樣保存分享 2025-07-17 08:48:35
女人身體冷是什麼原因 2025-07-17 08:42:01
圍脖怎樣收針視頻 2025-07-17 08:28:35

怎樣讓孩子控制拉尿的時間

發布時間: 2022-07-19 15:34:25

A. 六歲小男孩,每天要調鬧鍾起床尿,要不就會尿床,有什麼辦法改以改嗎

小兒尿床是很令家長煩心的事,每一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寶貝健康快樂,那麼怎麼才能預防小兒尿床,這一系列的問題都是家長十分關注的。下面講解一下小兒尿床的預防方法。 小兒尿床的預防方法:
1、養成睡前排尿的習慣:每天睡前2個小時,不要再讓小兒喝飲料或水,養成睡前把尿排凈的習慣。
2、睡前別讓小兒太興奮:每天讓小兒按時睡眠,睡前不宜過於逗弄,不宜做劇烈活動或太興奮的游戲,不宜看刺激性影視片,以免大腦過度興奮,促發夜裡尿床。
3、白天別讓小兒太疲勞:起居生活要規律,白天避免過度疲勞和精神緊張,最好能睡個午覺,以免過於疲勞夜裡睡得太沉,有尿時不容易醒來,也不容易被父母喚醒。
4、建立夜裡排尿的反射:治療初期,父母要查出孩子在夜裡容易發生尿床的時間,並提前半小時用鬧鍾喚醒小兒起床排尿,使喚醒的鈴聲秘膀胱的充盈刺激同時出現。經過一段時間訓練,條件反射就會建立起來,夜裡小兒能夠被膀胱的充盈刺激喚醒,自行控制排尿。需要提醒的是,喚醒小兒起來撒尿一定要讓其醒透,在清醒的情況下把尿排凈,否則在昏睡中不容易建立起排尿條件反射。
5、訓練寶寶的膀胱功能:督促小兒白天多飲水,並盡量延長兩次排尿的間隔時間,促使尿量增多,訓練小兒適當地憋尿,提高膀胱控制力。當小兒撒尿時鼓勵時斷時續,然後再把尿撒盡,提高膀胱括約肌的控制能力。
6、從飲食方面進行調整:每天下午4點後讓小兒少喝水,晚飯最好避免吃流質或喝很多湯,餐後水果也不宜吃西瓜,桔子,生梨等水份豐富的水果,臨睡前不宜喝奶,以減少膀胱的貯尿量。
7、小兒尿床,多些寬容:尿床後會使小兒害羞,畏縮,自卑。如果父母不顧及小兒的自尊心,採用打罵,威脅,懲罰的手段,會使小兒更加緊張,委屈和憂郁,經常處於誠惶誠恐中,會導致症狀加重。父母應以親切的態度對待孩子,使孩子消除緊張情緒,放鬆心理,能與醫生積極配合。專家指出,對待尿床的孩子,只能在安慰及鼓勵的情況下進行治療,這一點非常重要,是治療成敗的先決條件。
8、努力找出尿床的因素:從治療第一天起設置生活日程表,當小兒尿床時,努力找出可能導致尿床的因素,並用日歷每天記錄,如未按時睡眠,睡前過於興奮,白天過於激動或晚餐液體攝入量太多等,以控制小兒尿床的因素。

1.排尿中斷訓練:鼓勵孩子在每次排尿中間中斷排尿,自己從數1數到10,然後再把尿排盡,這樣能訓練並提高膀胱括約肌控制排尿的能力。

2.忍尿訓練:白天讓孩子多飲水,當有尿意時,讓他忍住尿,每次忍尿不超過30分鍾,每天訓練1~2次,使膀胱擴張,增加容量,從而減少夜間排尿的次數。

3.定時訓練:在以往晚間經常尿床的時間提前半小時用鬧鍾結合人為叫醒,讓其在室內來回走動,或者用冷水洗臉,使在神志清醒狀態下把尿排盡,目的也是有助於建立條件反射。

4.家長要及時發現孩子尿床,督促孩子自己排空殘余尿、擦乾局部、更換內褲及干床處理。

5.總結記錄:要求家長每天記錄尿床的原因、次數,在日程表上對尿床、不尿床都作個記號,每周總結一次,找出原因,當孩子有進步時應給鼓勵。

B. 如何訓練孩子自己控制大小便

教寶寶控制大小便的時機 研究發現,許多在18個月以前便開始接受訓練的寶寶,直到4足歲後才學會自己大小便;相反,那些在2足歲開始訓練的,到3足歲時幾乎都能自己上衛生間了。 年輕父母如何選擇最佳時機呢? 首先,要確認孩子已處在所謂的「膀胱准備」階段,也就是說,一次排出的尿量比較多,尿後可保持尿布數小時不濕。 另外,以下這些跡象(一般出現在18個月~2歲半的孩子中)也提示孩子已能接受訓練: ·已能行走,並樂意坐下(具備坐便器的基礎); ·能將自己的褲子拉上和拉下; ·能模仿父母的動作; ·顯出對控制大小便的興趣,例如會跟隨父母進入衛生間等; ·對自己在尿布里解尿屙屎有所表示; ·會將東西放回原處(顯示能教會孩子大小便到應該去的「去處」); ·會說「不」,顯現獨立意識。 有下述情況者,訓練不宜開始: 孩子生病;發生遷居等重大生活事件。此外,父母也不要迫於外界壓力而強制孩子接受訓練,如果父母對孩子未能擺脫尿布感到焦慮的話,這種情緒也會影響孩子,有時還會引起括約肌功能失調以及便秘而妨礙訓練正常進行。如果孩子不配合,必須要等待數月後才作再一次試驗。 寶寶要排大便的信號 3個月內的孩子很可能會在吃奶時或吃奶後馬上大便。孩子的這種現象是單純的胃腸道刺激反射,是因為進食刺激了腸道。 當孩子能把內部感覺與排便的生理現象結合起來後,對孩子的幫助才能生效。 你會分辨出孩子是否能夠注意到自己在排便,例如孩子突然停下正在做的事情、指著尿布或者哭喊以引起你的注意。 孩子能夠意識到直腸和膀胱脹滿幾乎是同時實現的,但處理大小便時,方式有很大的不同。 對大便的控制比小便的控制相對容易一些,孩子可能會先實現對大便的控制,所以可以讓孩子先坐便盆也是有道理的。 從大人的角度來講,預測大便比預測小便要容易些。 當孩子發出特殊的聲音或動作時,就是在表示自已需要坐便盆。 訓練應先從大便開始 可配合使用下列技巧: ·將適用於孩子個體的拉屎坐椅(座上開圓孔,下置容器)或便器放在兒童活動地點附近,告訴孩子什麼時候使用它,或當著孩子的面將尿布上的屎抖入便器,以便讓孩子明白它的用途,避免以後屙屎時糞便湧入便器而使孩子產生異樣感覺而不知所措; ·開始幾天讓孩子不脫褲子坐在上面,當孩子習慣後,再試著抽去尿布; ·根據觀察到的跡象提醒孩子是否有便意,例如孩子臉部顯出怪相或擺出大便的姿勢等; ·不要故意將尿濕的尿布讓孩子繼續兜著作為對孩子的懲罰; ·待孩子一日內能數次使用便器時才取消尿布; ·當孩子對訓練已有準備時,可給孩子穿能自己隨意脫下拉上的褲子; ·睡前和醒後應即提醒孩子上廁所; ·睡眠時大小便控制的訓練可以晚一年開始,當然也可以同期進行。 教寶寶排大便的注意事項 ·脫去孩子多餘的衣物或尿布,可以簡化很多問題。 ·大便後,給孩子用衛生紙把屁股擦凈,女孩子一定從前向後擦。 ·把衛生紙放在便盆里,再用水把他們一起沖干凈。 ·擦凈便盆上的糞跡,然後用水沖凈,最後用消毒水沖洗。 ·不要忘記洗手。 ·不要強迫使孩子坐便盆,這只能起到相反的效果,下—次要求孩子坐便盆時,孩子公然反對或是大發脾氣。 不要強迫,過幾天等孩子忘記此事後,很自然地要求他坐便盆。 教孩子排便必看的常識 ·讓孩子自己發育,你沒辦法加快這個過程,你只能給孩子以幫助。 ·讓孩子自已決定是否需要坐便盆,你可以建議孩子坐便盆,但不能強迫孩子。 ·對待孩子的糞便要採取理智的態度,不要表現出惡心或是厭惡,糞便是孩子自然的部分,應該是你自豪的東西。 ·如果孩子表示出要大小便,可不要耽誤,因為孩子堅持不了多久。 ·把孩子能夠控制大小便理解成孩子的一個進步,應該表揚孩子。

C. 對嬰幼兒進行排尿訓練的時間、方法、注意事項

一、如何對寶寶進行排尿訓練
1、1~1歲半以前:隨天性,想尿就尿此階段寶寶身心發育有限,尿床和尿褲子無法避免。隨孩子天性,想尿就尿,不必著急排尿訓練,過早訓練可能造成寶寶心理負擔,使親子間關系變緊張。提示:沒有學會理解排便前,家長看到他們尿濕或弄臟褲子,應有意識地告訴他「寶寶尿了」,以培養其理解能力。

2、1歲半~3歲:進行行為指導此階段肌肉神經已有一定的發育,開始能夠控制尿液的「存」與「放」,也能聽懂大人的指示。此時應該有意識地開始對寶寶進行如廁訓練。提示:3歲前的孩子尿床很正常,可以採取措施盡量避免弄濕床鋪,但不能刻意要求他們不尿床。如睡覺前不讓寶寶喝大量水或吃過多水果;夜裡固定把1~2次尿。

3、3歲後:慢慢克服尿床每次把尿的時間從原來固定的時間點逐步往後延,先半小時,再1個小時、2個小時。這樣能夠慢慢鍛煉寶寶膀胱的儲尿能力,逐步改變,直到天亮才會下床排尿為止。提示:如果過了五六歲還是尿床,就應去醫院檢查一下。溫馨提醒:每個寶寶的訓練過程都是獨一無二的,沒有必要去和其它寶寶進行比較。訓練如果不順利的話,也不要過於擔心,只要方法得當,總有一天會成功的。

二、嬰兒把尿的危害
中國傳統的育兒經驗就是孩子要經常把尿,不然會養成孩子躺著尿床的習慣,所以忍不住尿床。但寶寶剛出生沒多久就把尿,對孩子的成長發育是有很大影響的,無論在心理還是生理方面。

1、把尿易導致嬰兒脫肛

育兒專家認為給嬰兒把尿並不是一件好事。把尿既不利於嬰兒髖關節的發育,也容易造成嬰兒脫肛、肛裂等現象。1歲半左右的孩子就逐漸有自主排尿意識了,到時因勢利導很容易形成排尿習慣,戒掉尿布。有人擔心尿布使用時間長,可能影響孩子的生育能力,其實國外已經使用了幾十年,也未發現這種現象。

老一輩的觀點認為,孩子越早把尿越好,可以從小培養成定時排尿的習慣,小時候不把尿,長大了老尿床。但是從醫學角度來講,人之所以可以自主排尿,是因為膀胱寄存的尿液滿了,就會發出需要排尿的信號,信號到達,括約肌放鬆,完成一次排尿。

嬰兒的括約肌,肛門括約肌要在3歲左右才能完全發育成熟,而這是人控制便尿的生理基礎之一,所以,在此之前,孩子是沒有能力控制排尿排便的。1歲前,與其說把尿是訓練孩子,還不如說是訓練家長找到孩子比較容易排尿的時間,比如吃奶後5--15分鍾,寶寶睡醒後。

D. 一個小孩子每天早上都要5點多起來小便,怎樣才能把這個時間改一下啊

睡覺之前少喝水,睡覺之前讓他去一次廁所

E. 如何幫孩子養成良好的大小便習慣

當孩子降生5個月以後,父母有規律地幫助孩子大、小便,便會使孩子在他最初的記憶中,留下這個永不磨滅的印象,大小便是拉在便盆或廁所裡面的,而不是尿布或床單上。 為了使孩子按時大、小便,即使耗費你更多的精力,你也一定要繼續訓練。 1.在孩子還小時(兩歲半),督促孩子在一定的時間去大、小便。在訓練他自己脫褲子時,還需要幫助他脫下褲子。同時,在這一階段,還必須要求全家人一致做到這些。 2.給孩子製作一個大小便的時間表。孩子是什麼時候想上廁所,就去了,從來是沒有規律的。因此,有必要製作一個有規律的大小便時間表。成人每天6次小便1次大便是正常的。而孩子的次數要比成人多,大便一般也是一天一次,最好選擇在早晨起床之後或晚間睡覺之前。這樣的訓練需要父母有一定的耐心,而且,不要忘記祝賀孩子的點滴進步。 假如孩子暫時還不習慣,只要父母、孩子都努力做了,最終孩子總能學會上廁所的。

F. 如何才能教會孩子自己蹲在尿尿,如何學會控制自己尿尿

你可以告訴你的孩子,如果你不蹲在地上尿尿的話,你會要帶自己的褲子上,然後褲子會打濕你自己會很難受,如果你把褲子打濕的話,我是不會給你換褲子的,然後你一天都會很難受。並且還很丟人。這個時候他就會慢慢的學會自己蹲在那裡尿尿。

G. 兒童上廁所時間過長怎麼辦

遺尿症就是我們常說的尿床,通常指小兒在熟睡時不自主地排尿。它的症狀為夜間尿床,白天也有尿頻、尿急或排尿困難、尿流細等。分為原發性遺尿和繼發性遺尿。原發性遺尿是指沒有明顯尿路或神經系統器質性病變者。繼發性遺尿是指繼發下尿路梗阻、膀胱炎、神經源性膀胱等疾病。這個病的發生與大腦皮層發育延遲、心理因素、遺傳等有關。

遺尿症的治療:

1.一般治療

養成良好的作息制度和衛生習慣,避免過勞,掌握尿床時間和規律,夜間用鬧鍾喚醒患兒起床排尿1~2次。白天睡1~2小時,白天避免過度興奮或劇烈運動,以防夜間睡眠過深。在整個治療過程中要樹立信心。逐漸糾正害羞、焦慮、恐懼及畏縮等情緒或行為,照顧到患者的自尊心,多勸慰鼓勵,少斥責、懲罰,減輕他們的心理負擔,這是治療成功的關鍵。

2.兒童尿床的行為療法擴張,增加容量,從而減少夜間排尿的次數。

(3)定時訓練在以往晚間經常尿床的時間提前半小時用鬧鍾結合人為叫醒,讓其在室內來回走動,或者用冷水洗臉,使在神志清醒狀態下把尿排盡,目的也是有助於建立條件反射。

家長要及時發現孩子尿床,督促孩子自己排空殘余尿、擦乾局部、更換內褲及干床處理。

3.葯物治療

4.物理療法

可採用鬧鍾定時促醒、針灸、按摩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