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微信如何自動付款,如何調整自動扣款
1、當您需要調整向商家付款的扣款順序時,可按照以下步驟進行操作:
進入收付款頁面,點擊【向商家付款】二維碼下方的優先付款方式一欄,勾選對應的支付方式,點擊【確定】後,即可按照該支付方式進行付款。
* 以iphone12型號手機,iOS14.6系統版本,8.0.6微信版本為例子,不同型號版本手機操作通用。
⑵ 微信扣款方式在哪裡設置
1、當您需要調整向商家付款的扣款順序時,可按照以下步驟進行操作:
進入收付款頁面,點擊【向商家付款】二維碼下方的優先付款方式一欄,勾選對應的支付方式,點擊【確定】後,即可按照該支付方式進行付款。
2、當您需要調整自動扣費服務的扣款順序時,可按照以下步驟進行操作:
首先打開微信,點擊右下角【我】,選擇【支付】;進入支付頁面後點擊右上角【...】;進入支付管理頁面後點擊【扣費服務】;在已簽約的項目中,選擇對應的項目,進入項目詳情頁面後,點擊【扣款方式】一欄的【修改】,身份驗證後進入修改支付方式頁面;點擊【優先扣費方式】一欄,選擇優先扣費方式後點擊【確定】,修改將於當日生效。
拓展資料:
微信(WeChat)是騰訊公司於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個為智能終端提供即時通訊服務的免費應用程序。微信支持跨通信運營商、跨操作系統平台通過網路快速發送免費(需消耗少量網路流量)語音簡訊、視頻、圖片和文字,同時,也可以使用通過共享流媒體內容的資料和基於位置的社交插件「搖一搖」、「朋友圈」、」公眾平台「、」語音記事本「等服務插件。
截止到2016年第二季度,微信已經覆蓋中國94%以上的智能手機,月活躍用戶達到8.06億, 用戶覆蓋200多個國家、超過20種語言。此外,各品牌的微信公眾賬號總數已經超過800萬個,移動應用對接數量超過85000個,廣告收入增至36.79億人民幣,微信支付用戶則達到了4億左右。
微信提供公眾平台、朋友圈、消息推送等功能,用戶可以通過「搖一搖」、「搜索號碼」、「附近的人」、掃二維碼方式添加好友和關注公眾平台,同時微信將內容分享給好友以及將用戶看到的精彩內容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2020年12月,iOS端微信更新至7.0.20版本,同時,個人資料頁多了一項「微信豆」 。2021年1月21日,微信更新至8.0版本。2021年7月,在最新推出的8.0.8版本中,微信不僅可以同時登陸手機、PC/Mac設備,還增加了平板設備的同時登陸功能,這也就意味著,平板設備在微信的使用邏輯中已經與手機和電腦處於平級,用戶可以同時登陸的設備數量也達到了3台之多11月7日消息。微信用戶投訴頁新增「粉絲無底線追星行為」項。
微信支付是集成在微信客戶端的支付功能,用戶可以通過手機完成快速的支付流程。微信支付向用戶提供安全、快捷、高效的支付服務,以綁定銀行卡的快捷支付為基礎。
⑶ 微信自動扣款在哪裡
微信自動扣款主要在微信支付的設置中。
微信的自動扣款功能一般應用於免密支付,它是通過用戶在微信支付設置中授權,允許商家在特定場景下直接從用戶的微信賬戶中扣款。這種支付方式為用戶提供了便利,省去了每次輸入密碼的麻煩,但也增加了賬戶安全風險,因此需要用戶謹慎開啟並妥善管理。
具體來說,用戶可以在微信的「我-支付-支付設置-免密支付」路徑下找到已授權的自動扣款項目。在這個頁面,用戶可以查看和管理所有已授權的自動扣款項目,包括項目的名稱、授權時間、授權金額等信息。對於不再需要的自動扣款項目,用戶可以直接點擊該項目的「關閉」按鈕來取消授權。
另外,為了確保賬戶安全,用戶在開啟自動扣款功能時,應注意以下幾點:首先,確保只在信譽良好的商家或服務平台上使用此功能;其次,定期檢查自動扣款項目的授權情況,及時取消不再需要的授權;最後,如果發現賬戶異常或有未經授權的扣款行為,應立即聯系微信客服進行處理。
總的來說,微信的自動扣款功能在提供便利的同時,也需要用戶注意賬戶安全。通過妥善管理授權項目和定期檢查賬戶情況,用戶可以在享受便利的同時,降低賬戶安全風險。
⑷ 「自動扣款」登上熱搜,用過一次免密支付後商家可隨時扣款微信、支付寶回應
微信和支付寶客服均表示不會亂扣費。開通自動代扣免密支付需與商家簽訂協議,商家在用戶授權且符合協議內容的情況下才能扣款。
支付寶客服稱,簽訂協議時會顯示具體扣費周期及金額等信息,超出協議內容的費用不會扣,未簽訂、未授權的款項也不會亂扣,用戶可選擇不開通。微信支付客服表示,自動扣費業務授權期限以開通頁面顯示為准,簽約頁面會展示具體扣費頻次、後續扣款金額等,不存在亂扣費情況,用戶可核實並關閉不需要的服務。
不過,在某投訴平台有近6萬條涉及「免密支付」的投訴,如用戶在不知情時被開通、無法取消、開通後亂扣費等。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提示,網路購物應謹慎使用「免密支付」,並建議採取以下措施降低盜刷風險:非必要不開啟「免密支付」,定期檢查授權應用;強化賬戶安全保護,設置高強度密碼、開啟雙重認證等;養成定期對賬習慣,及時查看賬單通知,取消不再需要的自動續費項目。若發現賬戶異常交易,應立即凍結支付渠道、留存證據並投訴,損失金額較大時及時報案,遇消費糾紛可通過相關平台維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