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葛篤德如何教育她的子女
裴斯泰洛齊是19世紀瑞士著名的民主教育家,他一生為教育的改革和教育的科學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給後世的人們留下了大量的著作。機緣巧合,我在圖書館發現了有關裴斯泰洛齊的一本教育類叢書,於是細細地了解了他的背景以及生平的一些經歷,並閱讀了他的著作《葛篤德如何教育她的子女》。這是一本很特殊的著作,特殊在它的內容是由十五封信組成的。書中作者塑造了葛篤德這樣一位善良的集母親、教師、教育改革者於一身的婦女形象。讀後細細品味,會發現作者正是藉助葛篤德的形象來系統地闡述自己的教育教學的思想。
由於當時所處的時代背景以及生活環境的影響,裴斯泰洛齊重點是通過對兒童教育的研究,從而逐漸形成了自己的一套集理論與實踐依據的教學方法。他的「要素教育理論」、「簡化教學方法」等對初等學校教育的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幫助。他曾指出應該對兒童進行全面的教育「心的教育——手的教育——頭的教育」,「並且要使三種教育協同發展,心的教育是所有教育的基礎」。他的這種思想也就說明了教育必須是教給兒童知識並發展他的智力的過程,教育也應當教會兒童如何動手動腦,從而發展兒童的道德、德性與心性。
前幾封信中,他從自身的艱難經歷出發,闡述了自己從事教育活動的思想基礎和對徹底進行教育改革的認識。他認為在那種艱難的環境下,若是想使民眾獲得更好的生活,就必須要將孩子們從幼年開始進行教育,讓他們全面發展,能夠有能力自己挽救自己。也是通過對這種不良環境的反思,才使得裴斯泰洛齊從此立志於從事教育改革。
接下來的十幾封信中,他分別從智育,德育,以及實際勞動能力的培養等方面闡述了兒童全面發展應接受的教育。其中在智育方面,他主要說明了他的教學原則中最重要的一個原則即直觀原則。「必須在兒童已經很好地掌握了觀察到的事物同有關的詞彙之後,才能教他們拼寫和認讀。兒童開始在有意識接受各種事物的感覺印象時,就需要有符合心理學的訓練。但是沒有藝術的指導,要人們進行這樣的訓練是不可想像的,也是難以辦到的,因而我強烈地意識到應該有一些圖畫課本」。他很詳細地論述了直觀性的理論基礎,反復討論了關於教學應當讓學生們由混亂模糊的感覺印象逐漸上升到清晰概念從而獲得知識和發展能力的問題。
在德育方面,他認為道德教育的基礎是母愛,道德精神的核心是熱愛他人,直至對上帝的摯愛,要使道德力量與宗教感情融匯起來。
在論述關於兒童實際活動能力的培養問題上,裴斯泰洛齊客觀地批評了舊式學校不重視實際能力培養,兒童只有文字知識而無行動的能力,不能克服實際困難。他的教學模式中強調教學應該重視兒童的體力活動能力的培養,並認為體力活動蘊含人的一切復雜實踐能力包括各種職業能力的基礎(相當於我們現在的社會實踐,多體驗社會的生活,而不是做一個書獃子,只會紙上談兵)。
裴斯泰洛齊遵從自然教育,認為兒童應該自然地得到全面的發展,不能強制也不能抑制兒童的發展。在他的這本書中,他將學校教育家庭化,寄予了葛篤德這樣一位母親的社會期望,希望社會上的母親都能像主人公這樣按照智育、德育、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教學心理化等這些重要的教育思想與教育原則,將兒童培育出有用的人才,用他們自己來「挽救」自己,從而宏觀上改變教育體制。
裴斯泰洛齊的教育思想與教育原則大部分很值得我們現代教育借鑒,而他做為一個歷史人物,他的經歷以及他在艱難中散發出來的一些品質,也很值得我們走在奮斗路途中的人學習。他敢於批判腐朽的舊教育制度和觀念,他不懈地對新教育進行探索和實驗,從而形成新的教育觀,服務於教育事業,服務於人類。他的教育理論中有兩點很值得我們學習,其一是要深入認識教育對人的發展的本質作用,教育能夠使人的所有潛在能力得到發展,使人類具有自主性、獨立性、智慧、實踐能力和高尚的品德。其二是,引用「實際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裴斯泰洛齊指出只有在百折不撓的實踐基礎上,才能探索、揭示符合自然發展、包括人自身的身心發展規律的教學規律,從而確立正確的教學指導原則和教學方法,以便使人的個性完善發展成為現實。
②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特別是早期教育家.有哪些教育家
孔丘的教育思想
德育論思想:立志有恆;克已內省;改過遷善;身體力行。
教學論思想:勤於學習,廣於見聞;學而時習,溫故知新;學思並重,學以致用;虛心求學奮發不息;啟發思維,舉一反三;因材施教,實際出發。
教師論思想: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愛護學生,無私無隱;講究教法,循循善誘。
孟柯的教育思想
德育論思想:尚志養氣;反求諸已;改過遷善;意志鍛煉。
教學論思想:深造自得;啟發思維;循序漸進;專心有恆;因材施教。
韓愈的教育思想
教師論:
1、教師的任務: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2、教師的標准:凡是具備了「道」與「業」的,就可以做教師。
3、師生關系: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聖人無常師」、「不恥相師」。
教學論:學業的精進在於勤勉;在博的基礎上求精;把學習與獨創結合起來。
朱熹的教育思想
德育論主張:立志;主敬;存養;省察。
教學論思想
1、朱熹的讀書法:循序漸進;熟讀析思;虛心涵泳;切已體察;著緊用力;居敬持志。
2、教學原則方法:自動和適時的啟發;勇猛奮發和溫故時習;教人有序不可取等;篤行;博學與專精結合。
王守仁的教育思想
「知行合一」的道德教育論
1、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知行原是一個工夫
2、以知為行,知決定行,銷行以為知
為了貫徹他的「知行合一」的道德教育思想,他還提出了一些具體的道德教育方法。
1、靜處體悟 2、事上磨煉 3、省察克治
「順導性情」的童蒙教育論
1、順應性情與鼓舞興趣 2、自求自得與獨立思考 3、循序漸進與因材施教
在教學內容上,王守仁主張給兒童以「歌詩」、「習禮」與「讀書」三方面的教育,陶冶兒童的思想和性情。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
「五育」並舉的教育方針:
1、軍國民教育 2、實利主義教育 3、公民道德教育 4、世界觀教育 5、美感教育
「尚自然,展個性」的教育思想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生活教育」的思想:1、「生活即教育」 2、「社會即學校」3、「教學做合一」
陳鶴琴的教育思想
「活教育」的思想體系
1、「活教育」的目的
陳鶴琴說:「活教育的目的就是在做人,做中國人,做現代中國人。」
要具備健全的身體;要有建設的能力;要有創造的能力;要有合作的態度;要有服務的精神。
2、「活教育」的課程
「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活教材」,他的「活教育」課程大致有五類:兒童健康活動(包括體育、衛生等學科);兒童社會活動(包括史地、公民、常識等學科);兒童自然活動(包括動、植、礦、理化、算術等學科);兒童藝術活動(包括音樂、圖畫、工藝等學科;兒童文學活動 (包括讀、作、寫、說等學科)。
3、「活教育」的方法
「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不重視班級授課制,而重視室外活動,著重於生活的體驗。
「活教育」的教學過程分為四個步驟:第一是實驗觀察,第二是閱讀參考,第三是發表創作,第四是批評研討。
蘇格拉底像
蘇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1、課程論:「美德即知識」。
2、蘇格拉底方法
在與學生談話的過程中,並不直截了當地把學生所應知道的知識告訴他,而是通過討論問答甚至辯論來揭露對方認識中的矛盾,逐步引導學生自己最後得出正確答案的方法,被人們稱為是「產婆術」。
亞里士多德 體、德、智、美和諧發展:
首先訓練其身體,必須注意公民的道德教育,閱讀、書寫,乃至繪畫的目的都是為了將來的實際效用,音樂教育是和諧發展的核心。
昆體良 昆體良(約公元35年-100年)是古代羅馬教育史上最著名的教育思想家。著有《雄辯術原理》。
蒙田 蒙田(1533-1592),法國作家和教育思想家,古代希臘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是《散文集》。
培養判斷力是教學的頭等大事和中心任務,也是全部教學方法的基礎和出發點。
誇美紐斯 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1592-1670)是泛智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大教學論》(1632)《世界圖解》(1658)、《母育學校》(1628)等。
洛克 英國教育家洛克(1632-1704)是紳士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政府論》(1690)、《人類理解論》(1690)、《教育漫話》(1693)等。
盧梭 法國教育家盧梭(1712-1778)是自然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1755)、《社會契約論》(1762)、《愛彌兒》(1762)等。
裴斯泰洛齊 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齊(1746-1827)提出了「教育心理學化」,創立了愛的教育理論和要素教育理論,是要素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林哈德與葛馬德》(1781-1787)、《葛篤德如何教育她的子女》(1801)、《天鵝之歌》(1826)等。
赫爾巴特 赫爾巴特(1776-1841)是德國教育家、哲學家和心理學家,主知主義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普通教育學》(1806)和《教育學講授綱要》(1835)等。
帕克 美國教育家、「進步教育之父」帕克(1837-1902)是「進步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關於教育學的談話》(1894)等。
德可樂利 德可樂利(1871-1932)是比利時教育家,是科學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整體化的功能:整體化現象在教學中的作用》(1927)、《比利時德可樂利的新教育法》等。
馬卡連柯 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1888-1939)是集體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教育詩篇》(1925-1935)《塔上旗》(1938)、《父母必讀》(1937)等。
蒙台梭利 義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1870-1952)是「自由教育學派」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蒙台梭利方法》(1909)、《童年的秘密》(1936)、《有吸收力的心理》(1949)等。
杜威 美國教育家杜威(1859-1952)是實用主義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
雅斯貝爾斯 德國存在主義哲學家、心理學家和教育家雅斯貝爾斯(1883-1969)是存在主義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大學的觀念》(1946)和《什麼是教育》,集中反映了他的存在主義教育思想。
蘇霍姆林斯基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個性全面和諧發展"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教育著作有:《帕夫雷什中學計(1969)、《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1965-1967)、《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1969)等。
尼爾 英國教育家尼爾(1883-1973)是「自由教育學派」最激進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薩默希爾一種激進的兒童教育方法》(1960)、《談談薩默希爾學校》(1966)等。
巴班斯基 蘇聯教育家巴斑斯基(1927-1987)是「教學過程最優化」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教學過程最優化--一般教學論方面》(1977)、《教學教育過程最優化一一方法論原理》(1982)等。
皮亞傑 皮亞傑(1896-1980)是瑞士心理學家、日內瓦學派的創始人。主要著作有:《兒童的言語和思維》(1923)、《兒童智慧的起源》(1936)、《兒童心理學》(1966)、《結構主義》(1968)、《發生認識論導論》(1945-1950)、《教育科學與兒童心理學》(1979)等。
羅傑斯 美國的心理學家和教育家羅傑斯(1902-1987)也是人本主義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問題兒童的臨床處理》(1939),《人的形成》(1961)等。
阿莫納什維利蘇聯教育家阿莫納什維利是合作教育學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孩子們,你們好!》(1983)、《六歲入學》(1984)、《目標始終如一一一孩子們,祝你們一路平安!》(1987)等。
布魯納 布魯納(1915-)是美國心理學家和教育家,結構主義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教育過程》(1960)、《論認知》(1962)、《教學論探討》(1966)、《教育的適合性》(1971)等。
布盧姆 美國心理學家和教育家布盧姆(1913-)是「掌握學習」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教育目標分類學:第一分冊,認知領域》(1956)、《掌握學習》(1968)和《人類特性與學校學習》(1976)等。
朗格朗 法國成人教育家朗格朗(1910- )是終身教育的積極倡導者和奠基者,終身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終身教育引論》(1970)等。
③ 裴斯泰洛齊代表作有哪些
裴斯泰洛齊代表作有林哈德與葛篤德、葛篤德是如何教育自己子女的、天鵝之歌等。裴斯泰洛齊是瑞士著名的民主主義教育思想家和教育改革家,他熱愛兒童,對勞動民眾非常同情,把自己的畢生精力獻給了人民的教育事業。
裴斯泰洛19世紀瑞士著名的民主主義教育家,也是一位慈愛的兒童之父,他一生為教育事業、教育改革奉獻,在教育理論上有許多獨創的論述,為世界教育發展做出重要貢獻。著有代表作林哈德與葛篤德。
裴斯泰洛齊慈愛的兒童之父
裴斯泰洛齊1746到1827是瑞士著名教育家,父為醫生。5歲失怙,賴慈母忠婢成長,性柔懦富於感情,及後入中學、大學,修神學而不信其說教而改學法律,又歷政界腐敗去而習農,試圖通過教育來改善農民的生活。曾在新莊、斯坦茲創辦孤兒院,從事貧苦兒童的教育。
常與孤兒同寢食,共憂喜,苦心孤詣以發展兒童道德心,成效頗著。後又在布格多夫、伊佛東創辦學院,進行簡化教學實驗。認為兒童的能力由練習而發達以至於強壯、凡教育及教學均當以直觀實物為基礎、教育的進行及教材的排列,當以兒童的精神、自然的行為為准。
凡為教學,當注意數目、形式和詞語三個基本要素。他根據這一原理,改進了初等學校各科教學方法。他的教育思想對近代初等教育的發展有重大影響。著作有林哈德與葛篤德、葛篤德怎樣教育她的子女等。
④ 葛篤得如何教育她的子女讀後感 2500字
作為一名教師已經三個月有餘了,閑來無事時總是去網上瀏覽一些有關教育教學的東西,尤其是有關的一些視頻和著作。前段時間就看到了一部《葛篤德如何教育她的子女》,粗看了一遍,還是從中讀到了很多東西。於此把自己一些微薄的心得分享給大家。
全書是由15封書信組成的。前三封為裴氏在布格多夫對自己教育工作的回顧。因戰爭緣故,他不得不結束史坦茨創辦的孤兒院,在如此帶著悲痛的心情下。他仍然表達了自己作為一位教師的立場,無論世人如何的評價,他都把自身定性為一位教師。一個熱愛教育的老師是喜歡第一線與學生接觸的,即使困難重重,充滿挫折,從他的字里行間里看出他所教的孩子大多不是家境良好的孩子,資源的匱乏也使得他只能靠自身的力量來教學,但他仍然努力扮演好他的角色——一個盡心教學的老師,尤其是他自身所表現出來的知識和生命力,就是學生學習的楷模。在第一封書信里它所展現出來的那份為人師的熱情,即使外在環境多麼困難,內心有很多掙扎,但他突破環境的壓迫,為追求自己的教育理想而努力甚至把這份理想看得比生命還重要!當學生增加到80名,年齡各不相同,有些孩子虛榮做作,有的沿街乞討,除了極個別外其他的都是無知的。何等艱巨的工作!要造就和培養這些兒童多麼艱巨的任務啊!但他敢於接受這一任務,站在他們中間發音,讓他們來模仿……這樣一位熱情的教師為了學生每天都在艱難的前進,拓為學生創造了更直觀的教育法,卻不受歡迎,反而帶來了很多的負面傳言,這樣一位熱情的教師並不是人人都敬愛的。他不以為然,不僅是對傳統的教學,更是對待這些蠻言蜚語。他堅持認為自己每天都在穩步進步,他的創新教學法不僅體現在他對教材的要求上,還必須要有圖畫,讓學生從中可以學到語言。
第二書主要介紹了裴氏的兩位合作對象。提到了他的教育原則,創造出一種教師和兒童都能有所提升的教學法,並且這樣的教學法具有普世價值,它不僅教知識,而是教兒童一個穩固的基礎知識,好似一股求知能力,一旦具備了該項能力,則知識自然水到渠成。還提到了他的工作熱情---那樣如火執著的熱情讓他的同伴開始相信「人類是可以改善的」。教育工作中的繁瑣與挫折,往往使我們失去了當初教職的那股初衷,一代大師的言行,著作能讓我們重新燃起失去的熱情,我想這正是裴氏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