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少兒美術教育要如何教幼兒階段的小朋友畫畫
少兒美術教育和成人美術不同,兒童的心智還不夠成熟,他們的身體和心理正在成長,他們的繪畫方式和興趣也在不斷的變化著。當然,做父母的,也能通過孩子的畫,看到孩子的成長軌跡。
一、無意識塗鴉期:1.5-2歲
總有家長問,孩子畫畫應該從多大開始?我們的答案是能握筆就可以開始繪畫啟蒙了,就是大概在一歲半到兩歲之間。這個階段的孩子還沒有畫畫的概念,很多美育研究會忽略它。但其實這時是孩子繪畫活動的開端,我把它叫做無意識塗鴉期。這時候孩子畫畫還算不上藝術表達,但他們已經能從中獲益了。
二、塗鴉期:2-3歲
等孩子過了兩歲,畫畫主要還是一種肌肉運動,但隨著自我意識的發展,孩子開始有意無意地,想通過繪畫來表達點什麼,這時候孩子就進入到了塗鴉期。
每個孩子發育快慢不同,怎麼判斷進入塗鴉期了呢?主要看錶現,塗鴉期孩子的畫有兩個特點:特點一:孩子畫畫的狀態會有一個漸進的過程。
會從無規律和無法控制地畫亂點、亂線,到能畫出有一定掌控力、有一定方向的線;接著,再能畫出封閉形狀來。特點二:孩子有了表達自己想法的能力,比如能給自己的畫取名字,或者告訴你他畫了些什麼。
這個階段孩子大部分的塗鴉,你可能完全看不出來到底畫的是什麼,就是一堆無規則的點、線、圈等等,但對於孩子,它們卻是有意義的。
三、象徵期:4-7歲
這是開發孩子繪畫潛力的關鍵時期,大概是四到七歲。在塗鴉期,孩子開始產生繪畫表達意識,到了象徵期,隨著生活更豐富,自我意識增強,孩子表達的需求和能力就都增加了。
孩子會開始用一個事物象徵另一個事物,比如畫一個圓圈說:這是我媽媽。孩子這是在鍛煉如何使用繪畫這個工具,更好地表達自己。
象徵期孩子的畫有兩個特徵:特點一:孩子畫畫主要以自我為中心,孩子會總去畫自己感興趣的事物,或者只畫出心中重要的部分。
比如,你可能見過孩子畫人,大大的腦袋,沒有身體,下面直接連上手和腳,我們把這叫做蝌蚪人。因為在這個階段孩子心裡,手腳的重要性遠遠高於身體,所以就會這樣畫。
這個階段,孩子的畫往往就是這樣比例失調或者不完整的。
四、圖式期:7-9歲
經過了象徵期,七歲到九歲的孩子,繪畫一般會處於圖式期。
「圖式」這個詞源於英文schema,是哲學家康德最先提出來的。用它來表示兒童七到九歲的階段,是由於這個階段的特殊性。
圖式期是一個過渡期,承接著象徵期和寫實期,在這個階段,孩子從憑主觀印象畫畫,逐漸發展到可以真實地描繪現實。
這時候的孩子,能逐漸理解事物間的真實關系,畫畫開始有了一定的空間意識。它們的畫里常常會有一條直線,我們把它叫做基底線,孩子在這條線周圍畫上的各種事物,就是他們眼中的事物關系。
另外,這個階段,孩子開始有意識地去構圖、塑造人物、描繪事件,畫出的畫跟真實的生活更像了。
五、寫實期
經過圖式期的孩子,基本在10歲以後就進入寫實期了,寫實期的孩子對空間的認識能力較強,在繪畫上能進行素描、人物動態等較高難度的畫種進行展開了創作了,這個時期孩子們的特點是孩子的觀察能力較強,不在對兒童畫感興趣,對繪畫擁有更高的要求。
少兒美術教育目前多為創意美術的形式來讓授課,大多數教育已經向線上轉移,美術寶1對1就在創意美術上做得比較好,家長們可以去官網做一下了解,還能免費領取試聽課。
最後,繪畫也是一步步從塗鴉走向有目的的學習的,這是一個不斷變化的過程,這不僅反映了兒童繪畫技能的發展,也揭示了深層的發展。這也有助於了解孩子的心理路程。
Ⅱ 4--6歲兒童畫畫的內容都有什麼、怎樣帶動他們的興趣
1、3至5歲的孩子正處於象徵期,是塗鴉與真正的兒童繪畫之間的時期。
他們對手小肌肉群運動有所控制,開始產生表現意識,但此時所畫形象與物象差距甚遠,或看不出眉目,僅是一種象徵性質的表現,也叫圖式期或符號表現期,適合的材料為蠟筆、油畫棒。
2、5至9歲的孩子處於意象期,是兒童繪畫發展的主要時期,他們能夠試著畫自己意念中的形象。一旦認定所畫形象能夠表達自己意念之後,這個形象便相對定型一段時間。適合的材料為:
(
1
)
蠟筆、油畫棒、彩色水筆、彩色鉛筆。
(
2
)
中國畫的工具材料。
(
3
)
也可適當接觸水彩畫和水粉畫的工具材料。
3、4至6歲的小孩子,介於兩者之間。因此主要以培養興趣為主,可以採用游戲的方式進行導入。比如:可以在圖畫紙的下邊畫一個圓點,告訴孩子「我種了一顆小種子,它慢慢發芽了...」一邊說一邊從圓點處開始往上畫線,可以是直線、曲線、長線、短線、粗線、細線,可以花很多種子,發很多芽,訓練孩子點、線造型,之後可以繼續講故事:「漸漸的長出了許多漂亮的小葉子,花朵...」繼續帶孩子在故事中學畫基本形、塗色等等。還可以採用「變魔術」等方法在簡單的線條、形象上添加、聯想,逐步培養孩子的興趣和能力。
Ⅲ 不同年齡段如何引導孩子畫畫
最佳學習美術的最佳年齡可以分為三個時期:啟蒙時期(3--5歲),專家研究表明,美術能促進幼兒智力和能力的發展,有利於右腦的發育,能鍛煉孩子的協調性,提高孩子的創造能力,美術教育還能激發孩子的創新意識。轉型期(12--14歲),隨著孩子認知能力的提高,學習壓力的增加,社會環境的影響,這一階段開設興趣造型入門課程,為以後考上理想的學校提供了重要保證,為孩子以後成為設計師或著名畫家打下堅實的基礎。此外,學美術可以充分減壓,可以調整孩子的逆反心理,可以減掉不良的生活作風(上網、玩游戲,看電視等),從而避免學生吳入歧途。定位期(15--16歲),隨著年齡的增長及知識面的提高,這一階段學畫的學生往往目標明確,把學習美術作為日後考學的方向標,進步將更加明顯。總的來說,如果下定決心學畫,時間是越早越好。
Ⅳ 學畫畫的孩子們什麼年齡學什麼內容學過什麼再學什麼
學畫畫不存在年齡要求,什麼時候開始學都可以。
1、從嚴格意義上講,學習繪畫之初要先從學習素描開始,一般從石膏幾何體、靜物、人物石膏像、結構、人物頭像等這樣循序漸進的學習方過程。
2、培養正確的學習方法,也就是建立在對物體的深入理解上。畫素描要懂得素描的基本要素,如形體、比例、結構、明暗調子、質量感和空間感等。
3、關於頭部的形體結構及比例,頭部的形體,從整體上可以概括成一個卵形或立方體或楔形,進一步分析知道顱骨象球形,額骨呈扁方形,額骨之下至下頷骨底的正面呈倒梯形,下大上小的梯形體的鼻子豎於其間。頭部的比例有「長三停、橫五眼」。這是對頭部一般規律的總結,但是個體之間還存在著一定的差異。
(4)兒童不同時間應該接觸怎樣的畫畫擴展閱讀:
重視修改:
這里的「修改」類似於一般意義上的調整,所不同的是:調整大都基於常規的循序漸進,而「修改」則是基於主動表現中的果敢、直干;因為敢畫、敢錯,才有「修改」的必要。
而每一次的「修改」都是一次思索、進步的過程,有時大刀闊斧的「修改」竟是一種升華、或是一種起死回生。因此,不用怕臟、不用過分地小心謹慎,要敢做敢為;不用擔心留有改過的痕跡,這痕跡應該是前進的足跡。
「修改」是一種腳踏實地的學習態度,一種自信進取的學習探索。初學者常常一錯就重來,總想立竿見影、急功近利、一鳴驚人,卻不知是一種浮躁的表現。
參考資料:
繪畫--網路
Ⅳ 孩子什麼時候開始學習繪畫比較好最開始應該學習哪種畫種
很多家長都有一個疑惑,那就是想讓自己家孩子學習畫畫,但是不知道多大開始學習比較合適,太小怕孩子學不會,太大了怕孩子學畫畫比較晚,不知道幾歲最合適,下面我就來給各位家長解答一下這個問題。
孩子在一歲半或者兩歲的時候就可以拿起畫筆了,這個時候孩子可以在畫紙上隨意的塗抹,當然現在孩子畫畫是沒有任何的意識的,也可以簡單的說是畫筆的運動軌跡,在這個階段孩子不用接受任何的繪畫教育,只要給他筆和紙就行,讓孩子隨意的塗抹,鍛煉其手部肌肉的力量和靈敏度。
當孩子七歲以後,一般在七到九歲之間,孩子可以在外面的培訓機構學習了,這時候孩子首先會學習一些比較有創意的繪畫,然後再開始簡單的寫生,這時候的寫生主要是鍛煉孩子的觀察力,對畫的像不像要求不高,重要的是膽量和觀察。等孩子十歲以後可以慢慢的接觸素描的訓練,這時候基本上就是比較專業的訓練了,課程非常的系統,學習的時間也很長,在未來的幾年裡主要是以素描為主,等有一定的基礎以後,再慢慢地學習水粉。
Ⅵ 兒童畫畫要經過什麼階段
兒童繪畫的幾個階段
18世紀法國教育家盧梭說過:在教育中要「把孩子看成孩子」,「在他們心靈還沒有具備種種能力以前,不應當讓他們運用他們的心靈,因為它還處在蒙昧的狀態時,你給它一個火炬,它也是看不見的。」我們在輔導孩子繪畫中,必須按照兒童繪畫的發展階段進行。如果指導不得法,違背了兒童心理發展規律,用兒童暫時無法理解的知識和難以掌握的技能生硬灌注,強制訓練,接受不了便橫加斥責,那樣會造成兒童對繪畫產生厭惡和反感,阻礙他興趣愛好的發展與提高。
2.命名期(2、3歲)
這時期,孩子一邊畫,一邊呀呀說著什麼。但他畫的是什麼,人們根本看不出。他說這是「蘋果」、那是「媽媽」等等,是孩子自己對塗畫的註解,自己很欣賞。把自己的動作和想像結合起來,促進了思維的發展。他還不能抓住物體的整個形狀的特徵,只是把自己看到的一部分象徵性地去命名。人們如不細心觀察、詢問,就很難理解。當孩子一說這是什麼時,大人們也許會捧腹大笑。這就加深了對兒童心理活動的了解。這個階段的兒童不是想什麼畫什麼,而是畫什麼想什麼。
3.羅列期(3、4歲)
在塗鴉階段,兒童只要能把畫的東西和想的東西逐漸聯系起來,畫得稍微有些形狀,就感到很大滿足。把表示腦袋的圓圈和表示手腳的長線拼湊起來,就感到這是一個活人,大圈套小圈就是一個貓,這只能說是一個一個物的羅列,相互沒有聯系。這里畫個太陽,旁邊畫個貓,又可能畫個車,或畫個小蟲子。因為這時的思維能力還處在不能把事物組織起來的狀態,應該根據孩子興趣,引導他注意把畫的事物聯系起來。這有助於孩子想像力的發揮。例如:孩子畫個小鴨,可以問他小鴨和誰玩呀?在哪玩呢?在水裡游泳呀。水裡有什麼呢?水裡有小魚,有荷花。天上有什麼呀?有雲、有蜻蜓„„。這樣依據孩子的有限經驗,啟發他聯想,就會使畫面越來越豐富。孩子一個時期反復畫一樣東西,從不像到有點像,這是認識的深化過程。
4.圖式期(4、5歲)
隨著兒童知識、經驗的增長,手運動機能的發展和形象積累的增加,他們開始表現自己所想的內容。從開始單純的物的表現發展到事情的表現,他們主觀地體會和觀察自己周圍的世界。他們常用形態符號來表示同一事物。其中誇張了主要部分,忽視或乾脆省去了不重要部分。表現動作時,就主觀地移動要做動作的那個部分。如為了把刀舉過頭,就主觀地伸展移動胳膊。
這階段的兒童還沒有形成正確的空間概念,還不能正確地掌握上下、前後、左右和空間,對比例的估計能力更晚。讓孩子在紙上表現一定深度的畫是有困難的,因此畫面上就會出現一種沒有遠近、沒有前後、沒有大小的任意排列的平面圖,而且他們把一切東西都放在一條表示地平線的基礎上,他們畫畫怕遮掩、重疊,就是從不同角度看到的東西也統統排列在畫面上。屋裡的陳設在室外根本看不見,也要透過牆壁畫出來,並認為不這樣反而是錯誤的。這種求全、求實的表現法,正是兒童心理的正常反映。這些都說明孩子畫的還不是他看見的東西,是他想當然的東西。這時讓他畫寫生畫,他看一眼對象就憑自己的印象去畫了。因為兒童觀察事物的方法和成人不同,他們還缺乏理性地分析和比較能力,只能憑感覺印象畫畫,對印象深的部分他容易誇大。這正是兒童畫的「黃金時期」。孩子的天真氣應注意保護,讓它充分表現出來。
5.想像期(6~9歲)
隨著孩子生活面的擴大,認識和理解力比幼兒時有所發展,畫畫中能逐步掌握物的
基本形狀,畫面也比以前豐富。這時,他們注意表現出對象的特徵、動態和生活環境,能根據自己的感受畫出熟悉的人物和生活,由於常常以想像代替觀察,孩子畫畫的內容廣泛多了,海闊天空,任意幻想。他們望見星星和月亮象盞燈,就想到月亮上去讀書;看見星星愛眨眼,就想和星星打電話。我們成年人雖然見識多,但受寫實的局限,反而使想像力受到了抑制。當然,這一階段孩子的畫,大多還是平面造型。由於認識能力的局限。他們還不理解,也不能表達出空間和透視現象,不能認識事物的本質聯系和比例關系。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的畫會向寫實發展,會關心透視和比例,而畫面的兒童情趣就越來越少了。
這一時期,有些家長往往急於求成,讓孩子追求成人化的東西,單純臨摹畫家的筆法和現成的畫面,以孩子臨摹得像為標准,這樣做的效果並不好。當然臨摹是學習繪畫技法的一種方法,讓孩子單純臨摹可能很快見效,鍛煉了眼看和手畫的協調機能,但都沒有動腦子。因為他照抄的是現成畫面,那是畫家經過觀察、概括、提煉等藝術加工後產生的形象,是人家的創造,不是孩子自己的東西。就像抄書和寫作文是不同的兩回事,抄書不能代替作文,作文需要自己的觀察和思考。畫畫也是一樣,單純臨摹只會妨礙他的記憶和想像的發揮,也就影響了他創造力的發展。什麼時候著重學習繪畫技法合適呢?約到9歲以後
6.寫實期(9~12歲) 孩子進入了少年,心理上逐漸失去了兒童的天真。他們對過去畫的東西已經不滿足了,他們看著也覺得不順眼了,要求畫得更「像」了。不只形狀、顏色上要求真實,而且初步有了立體、空間的感覺(視知覺有了一定深度)。他們逐步追求怎樣在平面上,通過合理的空間透視關系,去描寫接近於視覺真實的形象。這些還不是他們力所能及的,要學會分析的方法去認識周圍世界,學會概括表現對象的基本特徵,大致要到11歲以後。
這時期了解一些繪畫知識,初步學習一些繪畫技法,會鞏固孩子對繪畫的興趣。繪畫基本功練習(寫生、素描)比較直觀,由淺入深一步一步地進行,容易見效果。他們能看到成績,就願意把精力轉移到單純基本功練習——畫寫生中去了。而他們那既缺乏天真稚氣又不成熟的創作畫,不大討人喜歡,所以往往不被承認,他們的積極性也就容易受到挫傷,創作的慾望便逐漸淡漠了。這是10歲以後感到創作難的心理變化。
以上是根據兒童心理變化說明兒童繪畫的幾個發展階段。年歲只是一個大概界線,有的孩子很可能處在提前狀態,有的也可能在這方面顯露得慢一些。這在一定程度上和孩子所處的環境有關,「人是環境之子」這句話是有一定道理的。
孩子出生後主要是處在家庭環境中,家庭環境每時每刻都在影響、刺激著孩子的感官。他所接觸的環境,影響著孩子的智能發展。環境的刺激越豐富,兒童自由活動體驗也越豐富,他的感應能力愈強。當然這一切又都不是人為地短時間強制教育的結果,必須依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發展規律,點點滴滴,耳濡目染,完全是一個潛移默化地熏陶過程。
兒童繪畫發展階段是一個參考「數據」,不應機械地硬套在孩子身上。5、6歲孩子畫石膏寫生是不實際的;反之,孩子具有了一定寫實繪畫能力,再讓他畫稚趣的形象也是困難的,那就讓他繼續向前走吧。
我們珍視兒童畫的特點,讓孩子以純真的感情去表現他們的生活,任何用尺子衡量兒童畫,超越兒童自然發展階段的作法都是不妥當的。但是,我們也要隨著兒童心理發展不斷培養他們各個感官的功能。在輔導方法、內容、程度上,都應適應這個階段兒童的智力發展狀況,並不斷豐富和發展兒童的認識水平。孩子會一天天長大,兒童繪畫特點會逐漸消失,慢慢向成人繪畫過渡發展。
階段一:塗鴉,2—4歲
1、自由的、隨意的
2、受控的、重復的、縱向的、圓的
3、無命名的塗鴉
4、色彩很多但卻與對象無關
5、過程比結果重要
階段二:畫符號,4—8歲
1、頭\足:由線條構成的封閉圖形、放射狀外形。
2、身體常用幾何圖形構成。
3、繪畫大部分靠記憶而不是靠直接觀察。
4、顯示出有意義的情感和身體上的觀念,誇張和省略一些身體部位,注重重要部分的細節。
5、很少或者沒有重疊。
6、在圖片空間內任意布置。
7、出現簡單的基線。
8、背離現實。
彎曲的、多重的、平面的和立面的混合,透視重疊。
階段三:寫實,8—12歲
1、 更注意身體比例、人物的動作和服裝的細節。
2、更近距離觀察環境,繪畫基線=逐漸消失,出現地平線。影子和陰影也可能出現。
3、通過縮小尺寸和重疊來顯示圖像深度。
4、使用真實的色彩。
5、對自己的作品要求更高。
Ⅶ 孩子什麼時候開始學畫畫最合適
從1、2歲就開始接觸繪畫比較合適,但是先不要進行比較規范的繪畫練習,讓孩子學著自由塗鴉,對繪畫完全產生興趣,等到孩子自己萌生出想要更進一步學習的念頭,再讓孩子學習素描、水粉、水彩等專業課程,強制性的學習對孩子的繪畫素養培養沒有幫助,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
Ⅷ 兒童繪畫的發展階段,各階段又有哪些特點
圖式期6——8歲。
6、7歲兒童處於幼兒期向兒童期轉變的階段,大腦的發育已達成年人的90%,但在心理方面卻仍保留著幼兒期的狀態,想像力十分發達。他們把畫畫看成是一種游戲常把有生命的和無生命的東西混淆在一起。
一過7歲,幼兒的這種特徵就逐漸減少或削弱,漸漸能客觀地、實事求是地認識客觀世界,在想像的同時,能按照自己所熟悉的那樣去畫。隨著他們參加社會活動增多和知識面的不斷擴大,繪畫創作達到高潮,進入兒童繪畫創作的黃金時代。
他們依靠直覺,加上自己對事物的認識和想像,根據頭腦中對物象特徵形成的概念,憑自己的記憶表達心緒和意象,造型的模式是這一階段兒童畫的一般特徵,故稱之為圖式期。
這個時期,特別要求教師和家長千萬不能以成人的眼光來評價兒童畫作品,也不能讓兒童一味地去模仿成人的作品或技法,要順其自然充分給孩子自由,讓兒童用自己喜歡的表現方式畫自己喜歡畫的內容,這樣才不會把兒童喜歡畫畫的天性給扼殺了。
寫實傾向期9—11歲
由於兒童年齡的增長,生理的變化,觀察能力的提高,判斷能力的增強,思維能力的發展不同於前一個階段,他們開始以客觀的態度去觀察現實生活中的環境並進行探索,對幼兒時期深信不疑的童話、夢幻開始發生懷疑。
對以前自己常採用「古怪」的、「不合邏輯」的表達方式持否定態度,對過去畫的那些不合比例、不真實的畫表示否定。他們對兒童畫表現的天真、幼稚並不喜歡,更羨慕比自己大的孩子以及成人的繪畫,對繪畫的空間知覺有了較大進步,開始由平面的空間思維向立體的空間思維過渡,故稱為寫實傾向期。
由於這一階段的兒童畫開始追求真實,致使他們那些感人的童趣創作逐漸消失,對繪畫的興趣趨於淡漠,個別甚至視畫畫為額外負擔。
這個時期要使兒童的繪畫興趣如同圖式期時那樣濃郁,這就需要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提高他們的繪畫能力和審美意識,選擇適合他們的教學方法和模式,使他們畫出的作品能抒情達意,這樣學生對美術的興趣才會有增無減。
寫實期12歲以後(相對而言,有的會提前或退後)。
這個時期的兒童在生理上已進入少年期,在心智發展方面,已漸漸接近成年人。從思維發展來看,已從直觀形象思維向高級形象思維發展,並已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維的能力.
從繪畫的角度看,其觀察能力、理解能力、、表現能力等都比以前兩個階段有了較大程度的提高,由於多年的學校教育及社會家庭教育與影響,他們對自然美、社會美和藝術美都具有初步的鑒賞能力。
隨著鑒賞能力的提高,再加上手腦的生長發育日趨成熟,兒童在繪畫技法上已體現出由易到難的轉化,繪畫時極力想畫得像,同時也具備了一定的寫實能力,故稱之為寫實期。
當然,寫實期中的一部分人因為繪畫興趣淡薄,繪畫時極力想畫得像,而進步卻不令人滿意,同時又缺乏自信心和耐心而轉移興趣,進入繪畫的抑制期。
這時,教師就要選擇一些他們喜愛的教學內容,安排一些具有一定難度的表現方式進行訓練,這樣可以提高他們寫實的技能技巧,以便使這一部分人順利地度過抑制期。
(8)兒童不同時間應該接觸怎樣的畫畫擴展閱讀
怎樣培養兒童繪畫
1、「聽」孩子的畫
其實畫畫一點也不難。首先要撇開「畫的像」的錯誤觀念,對幼兒來說,畫畫就像大人寫日記般,他們會以既有的、熟悉的表現手法,用點、線、圓各式圖樣,「記錄」深刻於心中的生活經驗,幾條簡潔的線,代表的是媽媽:紛亂的錯誤,代表的是弟弟:圓圓的形狀,代表的是好吃的餅。
孩子用「畫」來講述自己的感受和發現。所以,我們看孩子的畫時,並不是看他畫得像不像,而是要「聽」他畫中所表達的東西,並去理解、關心、尊重他所訴說的內容。在引導塗鴉期的孩子(兩—四歲)畫出心中意象和對生活經驗的感受時,您還可在孩子用點線描畫的圖樣旁,加上附註文字。
2、以言語引導孩子畫畫
當孩子想要畫一件事物,卻不知如何表現時,請您以「言語」來引導他做畫。例如:孩子想畫「大象」,您可先和他一起討論大象的特徵,若能輔以圖片或書籍,加深孩子的印象,甚至帶孩子到動物園觀看,都能加強孩子對畫作內容的表現慾望及構成概念。
然後,鼓勵孩子以基本形狀---圓形、正方形、三角形,分別做頭部、身軀、四肢的描繪。「想一想,大象的頭和長長的鼻子像什麼形狀?圓形還是長方形?」「很好!身體又是什麼形狀呢?」「長方形。
3、豐富孩子的生活經驗
豐富孩子的生活經驗,更是幫助孩子在藝術天地成長的重要方式。舉例來說,帶孩子去動物園、游泳、烤肉、爬山、唱歌、跳舞……甚至生活中的吃飯、洗澡、刷牙,睡覺等點點滴滴,都是豐富孩子作畫靈感的最佳來源。
孩子要透過親身的體驗,才能描繪出生動、真摯、充滿情感的作品,不會老是畫一些內容空洞、缺乏變化、讓父母納悶的畫了。這樣的作品,即使在技術上還不成熟,也能打動看畫人的心,孩子更能在繪畫過程中得到滿足。
參考資料
網路--兒童繪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