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自動清洗 » 怎樣理解用勤勞和汗水抓住時間
擴展閱讀
乳暈顏色怎樣變粉紅色 2025-07-05 18:00:16
怎樣把手機聲音再加強 2025-07-05 12:34:05

怎樣理解用勤勞和汗水抓住時間

發布時間: 2022-08-17 12:30:10

⑴ 「怎樣珍惜時間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顧名思義,就是指不聽命、不依賴於別人的獨立自主的學習。自主學習能力則是指學習者在學習活動中表現出來的一種綜合能力。具備這種能力的人具有強烈的求知慾,能夠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學習活動,具有刻苦鑽研精神,並且能夠對自己的學習效果進行科學的評價。有了一定的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就不再是被動接受知識的機器,而是能用科學的方法主動探求知識、敢於質疑問難、個性充分發展的學習的主人。學生主動學習的精神,需要教師經常地啟發、點撥、和引導,需要長期地、有計劃地進行培養。這與教師的主導作用密切相關,對教師的整體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在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和科學的質量觀的同時,不斷更新知識、研究和探討有關的問題,十分重要。一.培養學生的興趣,增強主體意識教書是為了育人,學生獲取知識是發展自己的起點,學生的內因才是獲取知識的關鍵,所以教師首先要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有了興趣就不會感到學習是一種額外的負擔,就會主動去學。 教師的情感能使學生產生學習的間接的興趣,小學生往往是喜歡哪位老師就喜歡這位老師所教的學科,學習中就能更加積極主動。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從思想觀念上真正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熱情鼓勵每個孩子,真正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並在教學中多動腦筋,利用各種教學手段,努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學習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對學生學習內因的最好激發是激起學生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即來自學習活動本身的內在動機,這是直接推動學生主動學習的心理動機。作為教師,要多學習一些教育教學理論和心理學方面的知識,用科學武裝自己的頭腦,並且要刻苦鑽研教材,依據學生的特點,在教學中運用各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同時還要巧設問題,促進思考,使學生產生探索的興趣;還可以通過操作訓練,給學生提供實踐機會,讓他們體驗學習的樂趣。例如:在教學乘法的意義時,教師可以和學生展開比賽,在學生一步一步計算時,教師已迅速說出了結果,這樣幾道題下來,學生會產生很大的疑問。趁此機會教師可以發問:看到老師算得這么快,你有什麼想法嗎?學生的興趣已被激發起來,思維的興奮點都集中在教師的問題上,內心產生了對新知識的渴求。學生帶著疑惑進入新課, 有了興趣,自然而然就會逐漸產生主動學習的意識。 二.改進教法,指導學法達爾文有一句格言:「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於方法的知識。」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還必須在教學中改進教法,指導學習方法。「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要學生主動地學習知識,關鍵是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和策略,使學生逐步掌握正確的思維方法,培養學生的歸納、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等數學能力,逐步掌握學習方法,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1、 加強直觀操作。加強直觀操作,指導學生初步學習抽象概括的思維方法。數學知識具有不同程度的抽象性,為適應學生的思維方式、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指導學生抽象數學知識和原理,就需要為學生提供具體材料,使學生通過操作具體操作進行大量的感知,建立表象,以此作為抽象數學知識的支柱。例如:在教學「體積和體積單位」時,讓學生動手做出「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學具,並用學具裝一裝沙子或大米一類的東西,還可以讓學生用"1立方厘米"的學具湊在一起拼一拼「1立方分米」,用米尺利用牆角實際體會一下「1立方米」的大小。通過這些活動使學生充分感知什麽是物體的體積、常用體積單位的大小、相鄰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為什麼是1000……並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想像「1立方千米」究竟有多大,引導學生獨立概括出「體積」、「體積單位以及它們之間的進率」。通過動手操作,學生可以直觀地認識數學知識、理解數學概念,這是一種引導學生逐步學會概括抽象的數學知識的重要方法。 2、 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促進語言和思維的協調性。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指導學生學會有條理地思維、正確地敘述自己的思維過程。語言是思維的外殼,正確的思維離不開語言的支持。指導學生用語言有順序、有條理地闡述數學問題、表達自己的思維程序,是發展學生思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的一個重要方面。在教學中,首先應注意訓練學生用准確的語言來回答問題,引導學生從生活語言過渡到數學語言;然後藉助於適當的數學活動,如:動手操作或觀察教師的實際操作,指導學生完整地表達數學含義,促進數學思維能力的發展;最後再指導學生用簡練的語言概括數學問題或數學原理,使學生能夠達到語言和思維的一致。 3、 精心設計課堂提問。 精心設計課堂提問,指導學生逐步地學會思考的方法和習慣。精心設計對學生理解和掌握有關知識起重要作用的問題,能夠促進學生主動思考和聯想思維能力的發展。例如:學習平面圖形的面積之後,要使學生對平面圖形之間的聯系和區別有清楚地認識,可以設計這樣一組問題:觀察已學平面圖形的「邊」你有什麼發現?以梯形為參照圖形,你能把它轉化為已學的其它圖形嗎?你能利用梯形面積公式推導出其它圖形的面積公式嗎?通過這些轉化你有什麼收獲嗎?這些問題促使學生認真動腦筋去尋找各圖形之間的聯系,抓住本質,尋找知識上的共同點和不同點,激活了思維,從中學到有用的思考方法。 4、 適時的指導和總結適時的指導和總結,使學生自覺的運用科學的方法學習。如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可以先引導學生回憶小數乘法是怎樣轉化成整數乘法的計算的,在提出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是否也可以運用轉化的方法呢?轉化成什麼圖形?再組織學生剪一剪,拼一拼,看能不能轉化成長方形,再逐步推導出計算公式。以此類推,在教學幾何圖形的有關知識或概念時,都可以引導學生運用轉化的方法,藉助已有的數學知識來研究新問題、解決新問題。長期訓練,幫助學生形成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 三.創設自主學習的環境。兒童心理學家告訴我們:兒童心理是在外界環境的影響下發生和發展起來的。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還必須為學生創設自主學習的最佳氛圍。1、 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重視課堂上的師生情感交流。教師要親切,語言要有感染力,要不斷激發學生的強烈求知慾,激勵學生勇於克服學習中的困難,使學生在課堂中既感到積極緊張,又感到輕松愉快。2、給學生多提供獨立思考的機會,讓學生真正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去,從牽著學生一步一步地過河,到讓學生趟著石頭過河。例如:在教完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後,讓學生試做除數是小數的除法,在解題過程中,學生遇到了困難自然會動腦筋思考,會努力聯想前面學過的知識,再由教師引導著解決問題。又如:在學習「分數和小數混合運算」時,可以放手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試做例題,結果可能會達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學生的方法會多種多樣,教師可以適時地引導學生進行比較、歸納、總結,讓學生理解解題的基本方法,同時還能比較靈活地根據題目的不同特點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解答。這樣,在試做的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 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主動的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只要教師在教學中給與足夠的重視,並不斷地進行培養和訓練,久而久之,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一定會得到發展。熙芃姐,這個行不

⑵ 短文糊塗的小麻雀,文中對靠辛勤和汗水才能抓住時間這句話怎麼理解

糊塗的小麻雀,對靠辛苦汗水才能抓住時間有付出才有收獲。

⑶ 如何珍惜時間怎樣利用時間

如果你問我時間是什麼?我也不知道.我只知道時間一旦失去就不會再擁有,只知道時間是這個世界上最快又最慢,最長又最短,最平凡又最珍貴,最被人忽視又最令人後悔的神奇的東西.我只知道我們應該珍惜時間。珍惜時間就是節約時間,合理地利用時間,時間是飛逝的,它不會為任何人而停留:當你早起穿衣服的時候,時間從你衣服中穿過;當你騎車上學時,時間從你的車輪前闖過;當你吃飯的時候,時間從碗邊溜過;當你在校學習的時候,時間從你的筆尖上飛過;當你晚上睡覺的時候,時間從你的身上跨過;當你再次早起時,時間已不知不覺地過了86400秒.可見時間是如何之快地從我們的身邊飛逝。
你想挽留時間嗎?那就得靠你把握時間,珍惜時間。時間是最公平的,它不會因為你的富有多給你一分,也不會因為你的貧窮而少給你一秒。那為什麼在相同的時間里,人們所得到的結果不同呢?比如說:我們班40位同學,每天在一起生活、學習,同樣的環境,同樣的課程,同樣的老師,那為什麼有的同學學習好而有的同學差呢?那是因為好學生充分利用了自己的時間,他把別人休息遊玩的時間都用在了學習上,所以能夠取得好成績。
滿山的鮮花是春留下的痕跡,搖擺的樹是風留下的痕跡,影子是光的痕跡,波濤是海的痕跡,而老人臉上的滄桑,卻是時間留下的痕跡。燕子飛了有再飛回來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綻放的時候.細胞死了有再生的時候.但是時間走了就徹底走了,留下的只有回憶和後悔,所以我們不要把今天的事拖到明天去做,因為明天還有明天的事情。
我們正處在人生中最寶貴的黃金時期,有多少人羨慕我們現在擁有的美好時光,羨慕我們未來有那麼長的時間和生命,我們可不要浪費時間,象他們那樣等老了再後悔莫及。我們最應該珍惜的應該是「今」,正如文嘉先生所說:「今日復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為,此事何時了?人生百年幾今日,今日不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日至,明朝又有明朝事,為君聊賦今日詩,努力請從今日始!」

時間--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長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貴、最易被忽視而又最另人後悔的東西。但由於人們對待時間的態度不同,因此也就有不同的結果。高爾基說過:"時間是最公平合理的,它從不多給誰一分。勤勞者能叫時間留下串串果實,懶惰者時間留給他們一頭白發,兩手空空。"
時間是生命的單位,"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的道理人人都懂,可為什麼還有人虛擲光陰、荒廢生命。現在許多同學,在學校不好好讀書,天天上課看課外書,或是拿著父母的血汗錢在外面上網玩樂。經過一學期的學習,有的同學取得優異的成績,各方面都有了長進;而有的同學卻收效甚微,甚至一天比一天差。 這些人往往認為自己現在還年輕,先盡情享樂,過幾年再考慮自己的將來。最終明日復明日,明日成蹉跎。一個"今天"值兩個"明天",當日事當日做,把什麼事都放到明天的人,最終什麼事都幹不成。
有時我們總會抱怨時間不夠用,許多要乾的事都沒有干,但是真的怪時間嗎?它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願擠,總還是有的。歸根結底是自己不抓緊它。做很多事情,當你愁眉不展的時候,時間就從你的抱怨中溜過.我很欣賞朱自清先生在《匆匆》里對時間的這一說法。時間就像鐵面無私不動感情的一個老人,不會因你的任何舉動停住腳步,它只會對你的虛度光陰抱以輕蔑的一笑,然後輕輕越過。
時間有一個特點,就是一去不復返。即使是最偉大的科學家,使用最先進的科技手段,也不能把時間挽回。人的生命寶貴,人的青少年時期大為寶貴,因為青少年時代正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成長時期,打基礎時期。花兒謝了有再開的時候,草兒枯了有再綠的時候,時間呢?它還有再來的時候嗎?我們正處在人生中最寶貴的黃金時期,有多少人會羨慕我們擁有現在的美好時光,又有多少人悔恨自己當初沒能珍惜時間,我們可不能像他們一樣浪費時間,等到一切都無法挽回時才想起時間的可貴,只要我們現在珍惜時間,便會擁有最大的幸福。
滿山的鮮花是春留下的痕跡,搖擺的樹是風留下的痕跡,影子是光的痕跡,波濤是海的痕跡,而老人臉上的滄桑,卻是時間留下的痕跡。時間是一去不復返的,所以不要把今天的事拖到明天去做,明天還有明天的事情,這樣明日復明日,何時才是盡頭,況且人的一生能有幾個明天?
生活是真實的,於是有了真情;生活是浪漫的,於是有了現象;生活是變幻的,於是有了創新;生活是寶貴的,於是有了時間。
時間雖然一去不再來,但是人對於時間並不是無能為力,無所作用的。從科學的角度講,人們生活在地球上,時間流逝是恆定的,但從人們對時間的利用角度講,時間很有彈性。抓緊時間,時間就多;反之,時間就少。
人活著是要實現價值的,為什麼有些人生命的價值大、有些人生命的價值小呢?仔細看一看吧,他們的一生都做了什麼。有些人的一生在不斷完成那些有意義的事,那麼他的價值在學習工作中就體現出來了,只有做的事越多,做的越好,生命的價值就越大;反之,一個人不斷地浪費時間,他的生命價值就會少得可憐。
所以,勤奮學習不僅是祖國和人民向我們青少年提出的要求,也是我們自身成才的先決條件。民族英雄岳飛在《滿江紅》這首詩里疾呼:「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汗樂府詩有句富有哲理性名詞「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因此我們應該學會做時間的主人,緊緊抓住時間。抓緊時間就是要充分利用時間,上課,自修做作業都要高度集中注意力,排除干擾。抓緊時間,就是要科學安排時間,巧妙地利用時間,提高單位時間利用率。抓緊時間還要善於抓住今天。

⑷ 應該怎樣理解把握時間見功夫

抓准時間,立即行動,是成功辦事的法則之一。我們知道,時間對我們每個人都是一樣的,它大公無私地給予每一個人,可如何操縱時間,這是一個難題。下面我們舉例說明:

美國的談判專家柯英,在擔任美國某企業的代理期間,曾和日本某企業進行談判。當時發生了一段有趣的故事,從此柯英就對日本的談判術贊不絕口。

柯英一到日本羽田機場,就干勁十足地第一個下了飛機。這時,代表日本企業與柯英談判的兩名職員早就在出口處迎接了。

這兩個人接過柯英的行李,引導柯英乘上已等候多時的高級轎車,送他到已預定好的旅館去。日本方面的接待如此面面俱到,著實令柯英非常高興。

在車上閑聊時,日本招待問柯英預定哪一天的班機回去?柯英受到如此的禮遇,覺得非常感動,他非常自然地從口袋裡取出回程機票,給日本人看,機票上寫著兩周後要回去的時刻。

柯英無意中泄露了他的時間安排,就決定了他在談判上的勝負。因為日本方面對於自己要與人談判的最後時限,往往視為機密,不願讓對方知道,但是對於對手預定的最後時限,卻總要想辦法去探得。

柯英不但沒有發現這個致命的事態,而且還沾沾自喜。

以後談判的主動權全掌握在日本人手中了。談判按照日本方面的安排逐步地進行著。在前10天里,日本方面對於重要的談判內容一句也不說,每天只是招待他到各個名勝古跡去參觀游覽。直到柯英將離開的最後兩天才開始談判,在談判中途又是酒會,又是歡送會,把談判的時間分割得零零碎碎。到談判的最後一天,才真正開始進入主題,當談到最重要的問題時,接柯英去機場的小轎車已等在了門口。

於是談判只好在車里進行,到機場,終於完成了交易的談判。

無庸置疑,談判的結果,當然是日本方面獲得全勝,而對美方十分不利。

柯英失敗的原因是他沒有按部就班在預定時間內進行談判,而日本人卻運用了最後時限的技巧,事前牢牢掌握了對方的行程表,終於獲得了最後的勝利。

時間,是領導者最寶貴的財富。凡是有成就、有作為的領導者,都有強烈的時間觀念和運籌時間的本領。每個人一天都只有24小時。但有些人能夠在有限的時間里多做一些事情,就是由於在時間的使用上十分講求效益。下面介紹科學使用時間的十二個技巧,供領導者參考:

(1)強迫自己每天都要有所成就

有一位名人給自己立了這樣一條座右銘:「不教一日空過。」有了這樣一個強制性命令,就會自覺地珍惜每一小時,每一分鍾,使每天都在緊張的追求中度過,使第二天在前一天成果的基礎上和新的追求中開始。齊白石在85歲那年的一天上午,連續畫了四幅畫,並在上面題道:「昨日大風,心情不安,不曾作畫,今朝特此補充之。」原來他在用第二天的加倍工作來彌補前一天的損失。有了這種精神,何愁時間不為我所用?(2)做好時間消耗記錄

要想科學地運用時間,首先必須善於檢查自己的時間使用狀況。辦法是在做完每一件事的「當時」,立即記下所耗的時間,每天一小結,連續記兩周或一個月,然後進行一次總結分析,看看自己的時間究竟用到了什麼地方,從中找出浪費時間的原因。據專家研究證明,凡是這樣做的人,對於節省時間、提高效率收效甚大。如果能抓住大量容易溜掉的時間,就能按時完成更多的工作。

(3)當日事當日畢

檢查時間消耗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利用時間。昨天已經過去,明天只是帶有一定概率的可能,只有今天,才是我們可以採取行動的惟一時間。世界上所有的成就都是「今天」所創造的。所以,從現在做起,從今天做起,當日事當日畢,應該成為一切領導者的行動准則。今天的事不要等到明天,上午的事不要拖到下午,白天的事不要延至晚上。某項工作一旦開始,就要一鼓作氣地完成它,完成一項,然後再做下一項,這樣會使你加快速度,並不斷享受到完成任務的喜悅。事實表明,精力在成功之中更新,而在拖延之中衰竭。如果一個領導者在上班伊始就拖拖拉拉,不在乎什麼上午下午、今天明天,那就絕不會做出什麼令人矚目的成就。

(4)善於從工作的反復中節約時間

對領導者來說,有許多工作是周期性地反復出現的,如閱文、開會、會客等。這些反復性的工作佔用了領導者的大部分時間。如果是有心人,在每一次循環中都能節約點滴時間,那麼就會通過多次反復比別人多贏得大量時間。比如,一周開三次會,每次都准時開始,而不是每次都遲開15分鍾,那麼一年就可以節省39個小時!反之,在每次反復中都不自覺地浪費一些時問,加起來就是一個很大的數字。

(5)敏捷地捕捉時機

無數事實表明,善於抓住時機,是最大的節約、最高的效率。農民只有不違農時,才有豐收的希望;軍隊只有抓住戰機,才有勝利的可能。辦任何事情,都有一個最佳時機問題。抓住了這個時機,辦得及時,就省時省力,事半功倍;錯過時機,費力費時,事倍功半。

(6)善於處理輕重與緩急的關系

也就是重要性與緊迫性的關系。事實表明,重要的事不一定都緊急,緊急的事也不一定都重要。如果總習慣於先辦緊迫的事,就常常使一些重要的事情流產,而且會經常處於緊急應付的狀態之中。所以領導者在一般情況下,應先考慮事情的輕重,然後再考慮事情的緩急。首先是先辦重要而又緊迫的事;其次是重要的但不緊迫的事;再次是緊迫但不重要的事;最後是既不重要又不緊迫的事。這也符合「重要的少數與次要的多數」的原理。日常生活中常常可以體會到,80%的看報時間往往花在20%的版面上;80%的看電視時間集中在20%的節目上;80%的教師輔導時間用在20%的學生上;領導者工作效果的80%,往往集中在20%的重要事情上。這就是領導時間的「二八律」。如果有十件事,完成了頭兩件最重要的,即可收到80%的效果。所以,領導者要學會把有效時間的80%,集中在那些重要工作上,兼顧其他。這樣做,效益較高。

(7)凡事應做好准備

有無准備,做起事來效率大不一樣。有準備,就會使工作一開始就進入「重負荷運轉」,減少「空運轉」時間。所以對每個時期的工作應有預見性,走上步,看下步,免得「現上轎現裹腳」,消極被動,貽誤時間。每天的工作也是這樣。如果頭一天做好計劃,當天又能提前一會上班,不僅能為下級和群眾樹立良好榜樣,還可以對當天的安排進行思考,使一天的工作處於主動狀態。再如,領導者要在辦公室里盡可能多准備一些必需的手冊、參考資料和各種工具書,以便在需要時隨手拈來,減少時間上的浪費。

(8)設法保持時間利用的連續性

根據心理學家的研究,當人專心做一項工作或思考某一問題時,最好能夠一氣呵成,不要間斷,因為被中斷的注意力通常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恢復。有人曾在上班時間對25位經理做過調查,發現大多數經理幾乎無法持續工作一小時以上而不受干擾。所以,當需要集中精力,專心致志地思考重要問題或處理關鍵工作時,事先要估計到可能出現的干擾,預先安排出一段相對集中的、不受干擾的時間,以保證其相對連續性。

(9)養成快速准時的習慣

領導者要提高時間利用率,必須縮小時間計算單位。用「分」計算時間的人,比用「時」計算時間的人,效率要高得多。做每項工作都要給自己定出一個時間限度,何時起,何時止,能用半小時辦完的,絕不拖到一小時。開會和約見要准時,要養成開短會、說短話、寫短文的良好習慣。同一位健談的人商量工作時,最好能站著談,迫使他開門見山,免得口若懸河,沒完沒了。

(10)養成隨時記錄的習慣

當有好的創意、設想和觀點時,應立即記錄下來,以便需要時隨時利用。開會、聽匯報、談話、討論中的要點也要注意記錄。有些事件、人名、數字以及下面的要求、意見等,最好隨時記在本子上。有個「備忘錄」在手,處理問題就快多了,時間也就大大地節省了。

(11)學會「暫停」休息

在做一件復雜的工作時,如果一頭扎進去,毫不間斷地一直幹下去,效率不一定高。如果能在「百忙」中暫停一下,拿出點時間冷靜思索,瞻前顧後,暫時中斷原來的思路,探索一下新的途徑,常常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從生理上講也是這樣,拚命干,連軸轉,效率往往很低。只有適當進行調節,用片刻休息(抽支煙、喝杯茶甚至伸個懶腰)把工作間隔起來,高度緊張的狀態就會得到緩和,新的精力就會從這片刻休息中煥發出來。這是在有限的時間里提高工作效率的一個重要方法。

(12)摸清自己一天中的最佳工作時間

人在一天中的精力就像大海的潮水一樣,有高潮也有低潮。只是因每個人生理素質不同,高低潮的時間有很大差異。有的人早晨精力最充沛,有的人晚上能動性最高。領導者要留心摸清自己的精力漲落規律,把一天中最重要的事情放在最佳工作時間里辦,而把一些較簡單的事情放在其他時間處理。

⑸ 「勤勞」和「勤奮」分別是什麼意思

1、勤勞 [ qín láo ] 的意思是:努力勞動,不怕辛苦:~致富。~勇敢的人民。

2、勤奮 [ qín fèn ] 的意思是:不懈地努力(工作或學習)。

勤勞強調的是努力,不怕苦,而勤奮強調的是堅持不懈,始終如一。

例句

1、勤勞是人致富的鋪路石。

2、我們現在勤奮學習,是為了長大建設祖國。

(5)怎樣理解用勤勞和汗水抓住時間擴展閱讀

勤勞和勤奮的反義詞:

一、慵懶 [ yōng lǎn ]

懶惰;懶散。

靳以 《到佛子嶺去》:「我由於飯後的慵懶和趕早的疲乏,汽車的聲音漸漸小下去,景物也逐漸模糊,終於什麼都看不見也聽不見了。」

二、懶散 [ lǎn sǎn ]

1、懶惰散漫。有時亦指不熱心於世事。

魯迅 《書信集·致增田涉》:「《文學》是我托書店寄的。由我自辦,就怕懶散而常有遲誤。」

2、引申為不認真,不放在心上。

《醒世恆言·陳多壽生死夫妻》:「那醫家初時來看,定說能醫,連病人服葯也有些興頭,到後來不見功效,漸漸的懶散了。」

三、懶惰 [ lǎn ò ]

1、亦作「懶嫷」。偷懶,不勤快。

冰心 《往事二》七:「我自然不能再懶惰,至少也須敷衍敷衍。」

2、嬾惰:亦作「孏惰」。不勤快;懶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