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快速學簡譜
學習簡譜的方法:
(一)首先要搞清音的高低。簡譜上音的高低是用1、2、3、4、5、6、7來表示的。
其中3--4 和7---1(1上加一點表示下一個八度)為半音,其它(1-2 2-3 4-5
5-6 6-7)都是全音。1、2、3、4、5、6、7依次升高,就像我們上樓梯一樣,每次上一個台階。(這中間只有3-4 7到下一個高音1隻能上半個高度的台階)。
1、2、3、4、5、6、7下邊加一點表示比未加點的音低了一個八度,加兩點表示低了兩個八度。同理上邊加一點表示比未加點的音高了一個八度。
0為休止音(不發聲)
(二)音的長短。
「5 - - - 」為全音符(如果說它的時值長度為四秒鍾)
「5 - 」為二分音符(那麼它時值長度則為二秒鍾)兩個二分音符等於一個全音符。
「5」為四分音符(時值長為一秒鍾)兩個四分音符等於一個二分音符。
「5下加一小直線」為八分音符(時值為二分之一秒鍾)兩個八分音符等於一個四分音符。
「5下加平行的兩條直線」為十六分音符(時值長度為四分之一秒)兩個十六分音符等於一個八分音符。
(三)節拍。
4/4(下邊的4表示以四分音符為一拍;上邊的4表示每小節[唱或奏]四拍)。
2/4 (下邊的4表示以四分音符為一拍;上邊的2表示每小節有二拍)
3/4 6/8………皆同上理。
拓展資料:
數字簡譜的雛形初見於16世紀的歐洲,那時有一個天主教的修道士名為蘇埃蒂;他用1、2、3、4、5、6、7來代表七個音來寫譜教歌,爾後寫了一本小冊子名為《學習素歌和音樂的新方法》,那時西方人極注重發明創造和版權等個人成績,才被記載入史冊。
18世紀時法國人,名盧梭;1742年在法國巴黎向科學院宣讀了一論文《音樂新符號建議書》再提這「數字簡譜」。18世紀中葉此後,又有一批法國的音樂家、醫生、數學家等把「數字簡譜」加以整理,完善。19世紀,經過P·加蘭、A·帕里斯和E·J·M·謝韋3人的繼續改進和推廣,才在群眾中得到廣泛使用。因此這種簡譜在西方被稱為「加—帕—謝氏記譜法」。
表示音的高低的基本符號,用七個阿拉拍數字標記。它們的寫法和讀法如下:
寫法: 1 2 3 4 5 6 7 i
讀法: Do Re Mi Fa Sol La Si Do
以上各音其相對關系都是固定的,除了3—4、7—i 是半音外,其它相鄰兩個音都是全音。
為了標記更高或更低的音,則在基本符號的上面或下面加上小圓點。在簡譜中,不帶點的基本符號叫做中音;在基本符號上面加上一個點叫高音;加兩個點叫倍高音;加三個點叫超高音;在基本符號下面加一個點叫低音;加兩個點叫倍低音;加三個點叫超低音。
參考資料:網路-簡譜
❷ 怎樣快速記憶五線譜
多背口訣,具體方法如下:
1、要快速記住五線譜,背口訣是最簡單有效的。五線譜的音符位置決定音的高低,音符形狀決定音的長短;
拓展資料:
五線譜 (Musical Notation)是目前世界上通用的一種記譜法,通過在五根等距離的平行橫線上標以不同時值的音符及其他記號來記載音樂,屬於運用最廣泛的樂譜之一。
最早的發源地是希臘,它的歷史要比數字形的簡譜早得多。在古希臘,音樂的主要表現形式是聲樂。到了羅馬時代,開始用另一種符號來表示音的高低,這種記譜法稱為「紐姆記譜法」。
五線譜主要服務於鍵盤樂器,熟識五線譜是鍵盤手進行出色演奏的基礎。
五線譜優勢與缺點:
相對於簡譜,五線譜的優勢是在視覺上音的高低有明白的顯示。比如那些復雜的和聲(在一個位置上有幾個音同時出現)很容易識別,視覺非常清楚;在表示旋律方面尤其是高高低低的眾多音的形態更是一目瞭然,因此在國際上廣為使用的基本都是五線譜。可以說五線譜是音樂中的「世界語」。
但除基本譜表的五條線外,上、下方常會出現繁雜的臨時加線,譜號後面及譜中,還有密密麻麻的調號或臨時升降記號,不同音組的同一音處於不同的位置,缺乏規律性,初學者使用起來十分困難,需要長時間反復練習。
❸ 怎麼才能記住鋼琴譜
1、視覺背譜法。這里是指用視覺來閱讀減字譜,由大腦直接想像出音符,使音符及各種記號因為視覺上的反復練習,而被牢記下來,直至背熟譜子。這種背譜的方法以減字譜為基礎,需要記憶者對減字譜具有熟練的運用能力,並在最短的時間內,通過視覺把減字譜符號直接想像出音符來,它的進一步深化就是直接的視譜彈奏。因此對背譜者要求比較高,不易初學,但可以非常有效地鍛煉記憶強度,達到很好的效果。廣義上的視覺背譜則是指通過視覺直觀的拿琴譜來記憶,其使用的普及度和作用自然不言而喻。
2、聽覺背譜法。這是一種依靠聽覺來記憶樂譜的背譜方式,也是一種效率比較高的記憶方法。在具有一定理解能力的基礎上多聽古琴曲是最好的方法。聽一家一派的不同琴曲,聽各家各派的不同琴曲,聽同一曲目各家不同的演奏方法,總之多聽可以開拓視野,集思廣益。聽可以在腦子里留下深刻的旋律印象,而其中的第一印象則尤其重要,往往會在記憶深處打上永久不滅的烙印,有很多學琴的人都是因為幼年時受琴樂的影響在頭腦中留下了磨滅不了的印象才開始學習古琴的,這其實也是聽覺記憶的最好例證。
3、觸覺背譜法。由於不斷地練習古琴彈奏,手指觸覺也在反復記憶,尤其古琴演奏時所用之右手,熟練以後完全可以做到不看右手彈奏,而大多數練習彈琴的學習者也都基本上是自覺或者不自覺的忘記了自己右手的存在,這其實就是右手觸覺的反復記憶,使得演奏者可以直接將曲子彈出來。它依靠運動神經的機械反射進入慣性彈奏狀態,使琴曲被存儲在一定的記憶程序之中。但是在練習過程中一旦受到某種外來影響,記憶的信號會突然被破壞、中斷,導致無法繼續彈奏。這種背譜法不但會花掉學琴者大量的實踐時間,收效也不能達到最佳狀態,所以一般不提倡單獨使用,或者說在技術階段可以適當使用,而熟練以後則考慮和其他的記憶方法綜合使用。
4、理論背譜法。對琴曲進行全面的分析研究,如樂曲的結構、指法、題解、調意、調式、調性琴家的演奏風格、琴曲的歷史背景等等,使自己真正了解曲意,在理解的理性分析基礎上背譜。這也是一種不適合單獨使用的理性記憶方法,但在記憶過程中我們都會自覺不自覺的用到它,在幾種記憶法混合使用中,它能起到相當有效的作用,絕對不可忽視。
5、比較背譜法。單獨記憶一首琴曲是非常艱難而枯燥的,這往往是由於沒有參照物,沒有對比的關系,如果將兩首體例相近或完全相反風格的曲子放在一起記憶,通過對比其異同、體會其用心,在對比的過程中逐漸加強記憶,不失為一種看似緩慢。實則快速的方法,不妨一試。
6、唱譜背譜法。一些老一輩的琴家對此法推崇備至,在實踐中也確實取得了良好的記憶效果。此法適合於初步掌握減譜,或五線譜,減字譜的記憶者。在經過視覺、聽覺的反復磨合過程和大腦的加工反射以後,再次通過記憶者自身邊彈邊唱而又反饋於視覺和聽覺,達到相互促進的作用,從而加強了記憶的效果。不失為一種優秀的記憶方法,古琴中的琴歌則是這種記憶方法最好的綜合體現。
7、隨時記憶法。也可以叫偶然記憶法,是指不專門以記憶為目的的記憶活動。例如:在外出遊玩的情況下,在睡覺前躺在床上的時候等等。隨時記憶是加強記憶的保險櫃,偶爾的遇見會產生不可小視的記憶強度,但這種記憶方法要貴在堅持,並在長期實踐中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不可依靠它來進行大面積的記憶。
8、短時記憶法。也可以叫壓縮突擊法,即利用相對集中緊湊的時間對被記憶專題進行突擊記憶,記憶時間短、記憶內容多、記憶強度大。雖然短時間內記憶效果不錯,但從長時間來看仍然比較容易遺忘。如果結合其他多種方法綜合應用則能產生良好的記憶效果。
9、靈感記憶法。誰都有靈感的火花突發的時候,利用好這轉瞬即逝的火花瞬間來記憶琴曲可以達到驚人的效果。然而此方法卻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不能人為創造,是記憶人綜合素質和修養及天分的突顯。任何盲目地自認為可以創造靈感和等待靈感來臨的方法都是荒唐可笑而毫無疑義的,所謂「中得心源」、「師法天成」是也。
10、綜合背譜法。顧名思義,將兩種或幾種背譜法結合運用,使思維、情感、肌肉、神經、聽覺、視覺達到最理想的協調狀態。
❹ 怎樣才能以最簡單的方法記住樂譜
你可以練練你的視唱能力 視唱能力強了 你唱幾遍譜子 就有了那個曲調 你唱譜子自然就順 譜子也就記得很簡單了 呵呵 要不然每次都死記 是很麻煩的 主要先記住那個調 呵呵 加油吧 希望能幫到你
❺ 如何快速的背鋼琴譜
可以用以下方法:
1、動作慣性記憶法。
這是背奏的根本要求,是演奏者對於作品掌握的熟練程度的直接體現。對於演奏而言,即使能將樂譜默寫下來也並不代表能在舞台上准確流暢的演奏。只有通過大量練習,使動作形成連續性,即便以「心不在焉」的狀態也能准確、流暢地演奏才算是達到了登台的基本要求。
慢速段落往往由於技術上的輕松而容易被忽略,練習不足會導致動作熟練程度的欠缺,繼而引發忘譜。因此,適當增加慢速段落或作品的練習時間是相當必要的。
2、樂譜視覺記憶法。
顧名思義,通過反復看譜在頭腦中形成視覺映像,就像是對於某一圖形的記憶一樣。這樣,當演奏者在背譜演奏的過程中,眼前會浮現出樂譜的內容,演奏者會產生仍然是在照譜彈奏的感覺。
(5)怎樣快速記樂譜擴展閱讀:
1、鋼琴普遍用於獨奏、重奏、伴奏等演出,作曲和排練音樂十分方便。演奏者通過按下鍵盤上的琴鍵,牽動鋼琴裡麵包著絨氈的小木槌,繼而敲擊鋼絲弦發出聲音。
2、很多大型奏鳴曲、樂曲、協奏曲都有很多地方有音階,因此需要將音階掌握好。彈音階要注意的是讓所有音發出來的聲音都要一樣,不能有輕有重,一定要注意手指的控制能力,如果彈音階的時候還是有的重有的輕,控制不好力度,可能演奏不出令你滿意的音色和旋律。
3、和弦方面主要還是練習方法問題。不管是幾個音的和弦彈下去都要整齊,不能有前有後,P的和弦演奏要非常輕巧、干凈利索,f的和弦要有種金屬般的聲音,彈下去的音就要沉下去,不能彈下去的和弦給人一種發飄的感覺。
❻ 怎樣快速背琴譜
1、試著去幾個音幾個音,幾個段落幾個段落這樣背。如果是一個音一個音背,那會相當浪費時間。將一個小節分成一組來背,這是最好的方法之一;
2、在看譜前,聽幾遍你要演奏的曲子,聽到你比較熟練的時候再看譜,你會發覺自己對譜子很熟悉,不需要費什麼力氣。因為當你聽完音樂後,你就會自覺地在腦子里形成對音樂的印象,譜子里的音、節奏你已經熟悉,所以不用再一個音一個音找了。這個方法很好。我經常用。
3、背譜時,盡量追求完整,不要背到哪裡背不下去就翻譜看,而是要跳過背不下來的那一段,從你能記起來的地方繼續,直到結束。
4、平實多練琴,多練琴就會讓你多看譜,看久了就條件反射,以條件反射你看譜就跟看現代文一樣,看得熟練了,背起來也差不到哪去了。
總而言之,方法+勤奮,才能達到你想要的目標。加油!
❼ 如何識譜,如何快速識譜
1,五線譜中的節拍是從符頭和符尾來辨別的,先要學會分辨符頭和符尾,各種不同的音符,表示不同的節拍,全音符唱4拍,二分音符唱兩拍,四分音符唱1拍,八分音符為半拍,十六分音符唱1/4拍,三十二分音符唱1/8拍,以此類推,每增加一個符尾拍數是變成原來的1/2。
(7)怎樣快速記樂譜擴展閱讀:
五線譜 (Musical Notation)是目前世界上通用的一種記譜法,通過在五根等距離的平行橫線上標以不同時值的音符及其他記號來記載音樂,屬於運用最廣泛的樂譜之一。
五線譜,顧名思義是由五條線組成的。的確,是由五條平行的「橫線」和四條平行的「間」組成的,它們的順序是由下往上數的。
最下面第一條線叫做「第一線」,往上數第二條線叫「第二線」,再往上數是「第三線」、「第四線」,最上面一條線是「第五線」。
由於音符非常多,所以「線」與線之間的縫隙也絕對不能浪費的,也就是「線」與「線」之間的地方叫做「間」,這些間也是自下往上數的。同「線」一樣,最下面的一間叫做「第一間」,往上數是第二間、第三間、第四間。
❽ 請問有什麼容易的方法可以很快記住簡譜7個音的讀法和音調,就是1234567,音調也要記住
跟著鋼琴(或其他固定音高的樂器)一起唱音階。用不同的速度、節奏、順序反復跟唱。
如:12345671(高音)
1(高音)7654321
1351(高音)
1(高音)531
13572461(高音)
1212323434545656761(高音)71(高音)
1(高音)71(高音)76765654543432321217(低音)1.
總之,跟著固定音高的樂器唱,一是練音準,二是練節奏(注意:一定是要跟著固定音高的樂器唱,這是決定音準的關鍵)。
簡譜是指一種簡易的記譜法。[1]有字母簡譜和數字簡譜兩種。其起源於18世紀的法國,後經德國人改良,遂成今日之貌。一般所稱的簡譜,系指數字簡譜。
數字簡譜以可動唱名法為基礎,用1、2、3、4、5、6、7代表音階中的7個基本級,讀音為do、re、mi、fa、sol、la、ti(中國為si),英文由C、D、E、F、G、A、B表示,休止以0表示。每一個數字的時值名相當於五線譜的4分音符。
(8)怎樣快速記樂譜擴展閱讀:
簡譜的基本要素:
一般來說,所有音樂的構成有四個基本要素,而其中最重要的是「音的高低」和「音的長短」:
1、音的高低:
任何一首曲子都是高低相間的音組成的,從鋼琴上直觀看就是越往左面的鍵盤音越低,越往右面的鍵盤音越高。就數字簡譜來說,在數字的正上方或下方有若干點「˙」、「︰」符,點的多少可以理解為強度,越多越強,在其上方代表高音,在其下方代表低音。
原理表現為物體振動頻率,越高音振動頻率越高,反之亦然。
2、音的長短:
除了音的高低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音的長短。音的高低和長短的標注決定了該首曲子有別於另外的曲子,因此成為構成音樂的最重要的基礎元素。原理表現為聲音的時值長短。
3、音的力度:
音樂的力度很容易理解,也叫強度。一首音樂作品總會有一些音符的力度比較強一些,有些地方弱一些。而力度的變化是音樂作品中表達情感的因素之一。原理表現為振幅的大小。
4、音質:
也可以稱音色。也就是發出音樂的樂器或人聲。同樣旋律的音高,男生和女生唱就不一樣的音色;小提琴和鋼琴的音色就不一樣。
上述四項構成了任一首樂曲的基礎元素。應該說簡譜基本可以將這些基礎性元素正確標注。
❾ 怎樣快速記住吉他譜
一首喜歡的歌曲,彈了很多偶遍總是記不住譜子,脫了譜就不會彈了; 馬上就要演出了,譜子還是背不下來?
然後很多人,完全不需要譜子聽過就彈出來了!是怎麼做到的呢?
我要如何記住這些
頭痛的曲譜……
吉他譜是吉他學習中至關重要的一環,如果一個吉他手連最基本的吉他譜都背不下來,那麼一切什麼所謂的高超技巧對他而言都是飄渺的。盡管背吉他譜對吉他高手而言可以說是手到擒來,但對大多數才入門的小白來說難免力不從心。其實每個高手都是由菜鳥成長起來的,而背譜的秘訣有很多很多。我們淺析幾個快速記住的方法。
01
方法1:曲式段落拆分
壹
分析曲式結果,看看這首歌是幾個段體,3段體還是迴旋曲,這樣就可以把曲子分割成容易對付的幾塊。
然後看每個段落和樂句,比如我在這里給大家做幾個分析和總結:
1.《真的愛你》-beyond
A/B段:C-G-Am-F-C-G-C-C(15641511)
過渡句:FGFG(1515)
就兩行整首歌曲的譜子全在這了。
2.《情非得已》-庾澄慶
C-G-Am-Em-F-Em-F-G(15634345)
3.《成都》-趙雷
A段:C Em F G C Em F G
EmAm F C EmF G C
X 2遍
B段:EmAm F C EmAm F C
F C F C DmDmF G
4.《南山南》-馬頔(45364511)
B段:F G Em Am F G C C X2遍
A段:C G Am Em F G C C X2遍
5.《奇妙能力歌》-陳粒(45364511)
F G Em Am F G C C XN遍
6. 。。。。。。。
小編在這里可以給大家寫上千首歌曲的和弦規律。
那我么總結方法就是:
先認真聽聽這首歌曲,幾處旋律是重復的,然後拿只筆,把和弦4個或者8個一行(就像上面我們的方法)寫下來,發現重復的地方做好標記。然後再記,記住和弦這個手歌曲的譜子就差不多了,因為如果節奏型是固定的基本上和弦的拍子數也是固定的了,4/4 2/4 6/8拍,指法很多都是重復的,個別指法大家可以進行改編,簡化一些(七分唱三分彈,不要覺得簡化了指法影響有多大。)
02
方法二:級數走向記憶
相比方法一,方法二就更簡單了,但是依託一定的樂理基礎,大家要知道和弦級數 調式理論基礎。在方法一里我們已經用藍色字做了標記,15634345就是一個和弦走向, 下面我們簡單分析一下:
在C調音階里:1、2、3、4、5、6、7對應的是七個字母:C、D、E、F、G、A、B,一級就是C,二級就是D,七級就是B,先可以這么理解著,
在在C調和弦里:C,Dm,Em,F,G,Am,Bdim(B減三和弦, 不常用!一般用G7 和弦)也就是:C,Dm,Em,F,G,Am,G7
C調到D調差了一個全音,所以C調裡面的子和弦都升高一個全音:
C調:C,Dm, Em, F, G,Am,G7
D調:D,Em,#Fm,G,A,Bm,A7
同理可以推出下圖 常用和弦調式圖:
那麼這個圖我們要怎麼用呢?
比如我給你大家說三首歌的譜子:
《平凡之路》G調:6415
完事兒了,全曲都是 EmCGD,(這首歌曲結尾是6451)那麼說起6451
《七里香》D調:幾乎全曲都是6451
比如:C調的和弦C,Am,F,G, C調的1645 大家記住1645了,比如,《恰似你的溫柔》,《好久不見》,《小薇》,《春天裡》等等,所以知道一個常用走向,就等於學會很多其他歌曲了。
為什麼要記1645,不記和弦,是因為和弦只在調性下成立,而用數字也就是和弦級數這種方式表示和弦走向是超脫於調性之上的。比如你說《你知道我在等你嗎》這首歌的和弦是C,Am,F,G,這嚴格來說是不對的,應該是在C調下,是C,Am,F,G,要換成D調就不是了。而要說《你知道我在等你嗎》這首歌的走向是1645,那就是對了,不管在什麼調下,都是1645。假如換成D調,《你知道我在等你嗎》的和弦就成了D,Bm,G ,A。
筆
記
常用的走向:
1645 1625
1345 1451
6415 6543大
45364511
15634345 17654325 6326或者6236
拿15634345來說,在C調下就是C,G,Am,Em,F,Em,F,G。這就是經典的卡農走向,比較常見的流行歌曲有《記得》,《勇氣》,《忽然之間》等
這些走向基本上可以秒殺很大一部分流行歌曲,當你要臨時伴奏一首歌又不知道是什麼和弦的時候,可以試試這些走向哦,說不定就中了!在別人看來你就是牛大發啦,怎麼啥歌的伴奏都會呢。當你要寫歌又不知道從何下手的時候,彈起這些走向,然後哼上一段旋律,只要好聽而且不與已有的重復就算成功啦!當然這些走向也不能涵蓋所有,還有一些特殊的走向,大家以後慢慢研究吧!所以以後學一首歌,不要只記住和弦,首先要確定是什麼調性,再記住和弦級數,多想想走向,最好還能記住各調的各級和弦分別是什麼,這樣換起調來就得心應手了
❿ 怎樣快速背樂譜
快速背樂譜的方法如下
1、動作慣性記憶法。
這是背奏的根本要求,是演奏者對於作品掌握的熟練程度的直接體現。對於演奏而言,即使能將樂譜默寫下來也並不代表能在舞台上准確流暢的演奏。只有通過大量練習,使動作形成連續性,即便以「心不在焉」的狀態也能准確、流暢地演奏才算是達到了登台的基本要求。
慢速段落往往由於技術上的輕松而容易被忽略,練習不足會導致動作熟練程度的欠缺,繼而引發忘譜。因此,適當增加慢速段落或作品的練習時間是相當必要的。
2、鍵盤位置記憶法。
這種方法特別適合調性比較復雜、調號和臨時升降記號繁多、把位變換頻繁的作品。出於樂理與和聲寫作的要求,樂譜中往往會出現較為復雜的音高記錄方式,比如重升G,雖然在理論上絕對不能用還原A來代替,但在鍵盤上確是還原A,因此當我們遇到這樣的音符時無需去記憶它到底是重升G還是還原A,而是直接記憶相應的鍵盤位置就行了,這樣可以大大降低樂譜的復雜程度。
3、樂譜視覺記憶法。
顧名思義,通過反復看譜在頭腦中形成視覺映像,就像是對於某一圖形的記憶一樣。這樣,當演奏者在背譜演奏的過程中,眼前會浮現出樂譜的內容,演奏者會產生仍然是在照譜彈奏的感覺。
4、無琴無譜記憶法。
在背譜的後期階段可以嘗試完全在頭腦中「默彈」的方式來加深印象,如果能夠清晰地在想像中彈出每一個具體的音符而非一片音流,則背譜的熟練和牢靠程度已達到可以登台的標准了。
5、無琴無譜記憶法。
在背譜的後期階段可以嘗試完全在頭腦中「默彈」的方式來加深印象,如果能夠清晰地在想像中彈出每一個具體的音符而非一片音流,則背譜的熟練和牢靠程度已達到可以登台的標准了。
(10)怎樣快速記樂譜擴展閱讀
1、簡譜,是指一種簡易的記譜法。有字母簡譜和數字簡譜兩種。一般所稱的簡譜,系指數字簡譜。數字簡譜以可動唱名法為基礎,用1、2、3、4、5、6、7代表音階中的7個基本音級,讀音為do、re、mi、fa、sol、la、si,休止以0表示。每一個數字的時值名相當於五線譜的4分音符。
數字簡譜的雛形初見於16世紀的歐洲。17世紀時法國天主教方濟名會教士J·J·蘇艾蒂加以改進後用來教唱宗教歌曲。18世紀中葉,著名的法國思想家J·J·盧梭再加改進,大力倡導,並編入他的《音樂辭典》之中。19世紀,經過P·加蘭、A·帕里斯和E·J·M·謝韋3人的繼續改進和推廣,才在群眾中得到廣泛使用。因此這種簡譜在西方被稱為「加—帕—謝氏記譜法」。
19世紀末葉,簡譜傳到日本,再傳入中國。1904年沈心工編著出版的《學校唱歌集》是中國最早自編的一本簡譜歌集;之後逐步普及到各地的學校,30年代隨著救亡歌詠運動的開展,簡譜得以在群眾中廣泛流傳。
由於簡譜的記法與中國的工尺譜(流行在中國民間的一種文字譜)相當接近,因此在中國簡譜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就世界范圍而言,中國是把簡譜吸收得最好、最發揚光大的國家。而五線譜,通過以西方為中心的音樂教育體制,已基本通行於各個國家,在學校里已是必修項目之一,它為世界音樂統一於一譜提供了基礎。
2、五線譜,是世界上通用的記譜法.在5根等距離的平行橫線上,標以不同時值的音符及其他記號來記載音樂的—種方法。五線譜的每根線以及線與線之間的空間,自下而上分別稱為第一線、第二線、第三線、第四線、第五線和第一間、第二間、第三間、第四間。線和間如不夠使用,可在五線譜上方或下方增加線和間。加線及加間各分別稱為上加第一線、上加第一間,下加第一線、下加第一間等,各代表一個音級。這些音級的固定高度根據所用的譜號來決定。
譜號有三種:高音譜號,又稱G譜號,低音譜號,又稱F譜號,中音譜號,又稱C譜號。五線譜為適應不同音域的人聲和樂器的需要,並避免過多的加線,有多種譜表,其中常用的有五種:即高音譜表(用G譜號):低音譜表(用F譜號)、女高音譜表、中音譜表、下中音譜表(後三種用 C』譜號)。女高音譜表現已不常應用,中音譜表僅用於中提琴,次中音譜表常用於大提琴、大管、長號的較高音區。此外還有上低音譜表、女中音譜表等。
參考資料:網路-樂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