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鵝應該怎麼養
小鵝的養殖方法
1、保溫與防濕
育雛室應通風、透光、清潔、乾燥,更重要的是保溫。一周齡小鵝的最適宜溫度是25~28℃,二周齡小鵝為21~24℃。溫度適宜時小鵝精神活潑,安靜無聲,溫度偏低時小鵝擁擠扎堆,叫聲低沉而長;溫度過高時小鵝煩燥不安,叫聲短促。給小鵝鋪墊草既保溫又隔潮,若墊草太濕會使小鵝受涼,引起感冒或腹瀉。
2、進食與水
小鵝進食前應先飲水,這樣有助於胃腸的消化。初次給小鵝飲水,須把鵝嘴壓入水盆,調教後小鵝方能自行飲水。雛鵝日糧以青菜為主,另外可加入10%~30%米飯或煮的玉米渣。餵食時,把干凈的菜葉撒在草席或碟子中,讓小鵝自由採食。不會採食的可把菜葉送到它的嘴邊或者撒在鵝身上,引誘其採食。1~4日齡的小鵝,消化力弱,每日喂5~6次即可。4日齡後,食量和飼喂次數應逐漸增加,每日喂8次,每次喂7~8成飽。過食會引起消化障礙。
3、放牧和放水
10~20日齡的小鵝,在溫暖晴朗無風的時候,可進行放牧和放水。初次放牧應先喂飽,免得飢不擇食誤食毒草。放牧時間和距離不宜過長,1小時即可。放水應在晴天的中午進行。水不宜深,水溫20~30℃。雛鵝絨毛防水性差,不宜過久地呆在水中,上岸待毛干後方可趕回鵝舍,以防受涼感冒。
4、疾病的防治
4~25日齡小鵝,易感染「小鵝瘟」。這是一種急性敗血型傳染病,初期病鵝食慾減少,飲水增多,拉黃色帶氣泡的稀便;在食道的膨大部分有大量氣體和液體。多數病鵝於發病後12~72小時死亡,死亡率可達90%。小鵝瘟主要經消化道傳染,因此,日糧和飲水要清潔,食具要消毒。此外,15日齡以上的雛鵝易患「小鵝流感」。表現流鼻涕,呼吸困難,搖頭,閉目呆立,不想飲食等症狀。治療可用4萬單位的青黴素和1毫升安痛定1次肌肉注射,每日3次,連用3天,療效較好。
2. 怎麼飼養小鵝
小鵝進食前應先飲水,這樣有助於胃腸的消化。初次給小鵝飲水,須把鵝嘴壓入水盆,調教後小鵝方能自行飲水。雛鵝日糧以青菜為主,另外可加入10%~30%米飯或煮的玉米渣。
餵食時,把干凈的菜葉撒在草席或碟子中,讓小鵝自由採食。不會採食的可把菜葉送到它的嘴邊或者撒在鵝身上,引誘其採食。1~4日齡的小鵝,消化力弱,每日喂5~6次即可。4日齡後,食量和飼喂次數應逐漸增加,每日喂8次,每次喂7~8成飽。過食會引起消化障礙。
(2)小鵝控料時間長會怎樣擴展閱讀
保溫與保濕:
育雛室應通風、透光、清潔、乾燥,更重要的是保溫。一周齡小鵝的最適宜溫度是25~28℃,二周齡小鵝為21~24℃。溫度適宜時小鵝精神活潑,安靜無聲,溫度偏低時小鵝擁擠扎堆,叫聲低沉而長;溫度過高時小鵝煩躁不安,叫聲短促。給小鵝鋪墊草既保溫又隔潮,若墊草太濕會使小鵝受涼,引起感冒或腹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鵝
3. 養雞為什麼控料
有利於雞的健康說到雞,其實也和人一樣,我們不能讓胃腸等消化系統長時間處於運轉狀態,也需要一定時間的休息,以避免腸胃疾病的發生或者致其自然抵抗力下降,造成過度的養殖損失。同時,有規律的控料,使雞在一段時間來處於飢餓狀態,腸胃消化系統得到休整後,可以促進加強腸胃消化功能,促進胃排空與毒素、宿便的排出,保護胃腸道,從而增強抵抗力。
形成飢餓感,第二十五天至三十天,在之前基礎上一隻雞增加一錢半,六小時一次,讓雞形成吃飯的好習慣,這樣的話讓雞產生雞凈槽一次,這樣的刺激食慾,增加採食量,減少飼料浪費,飼料霉變第三十一天,隨便吃就行了別控制,吃多少加多少,但也要凈槽,增加雞的食慾
4. 鴨子控料時間長了喂什麼增加營養
可以喂一點玉米粒啊,也可以喂一點其他什麼青菜之類的都可以。
5. 小鵝關節腫怎麼辦
養殖鵝,首先就是一個成活率,很重要。那麼說到一個成活率,目前影響咱們養殖鵝上面最嚴重的問題就是痛風。那麼,今天就講一下影響咱們養鵝業近兩年最嚴重的問題,痛風病。
一提到痛風,大家都頭疼,都認為是不治之症,都認為每批鵝必須都得,四處求醫,養鵝最怕一家鵝,百家葯。不過每天上百隻,甚至幾百隻的死亡,換做是誰,誰也扛不住啊。
那再說說原因:
1,遺傳因素:
鵝市場混亂,種鵝養殖戶太多,喂養方式不一樣,可能他家的飼料黴菌毒素超標了,可能另一家的鵝生病了,等等原因,孵化場收了蛋,去孵化,肯定種蛋有好有壞,這也就是為什麼你在同一個孵化場進的幾批鵝苗質量品質有好有壞,苗子質量不好了,這批鵝養著就費勁了。
2,管理因素
育雛期間高溫高濕,通風不良,棚舍缺氧,密度過大,開水不及時,水位不足;都會導致小鵝不能正常的發育,腎臟如果發育不好,代謝功能就會有障礙,就會導致尿酸鹽沉積,形成痛風。鵝得了痛風要立即挑出病鵝,切勿盲目用葯,確認病情後根據方案使用達龍綠風寧進行治療,一天見效,二天控制死亡,三到四天痊癒。
3,代謝因素
脫溫苗過於追求體重、賣相,精料飼喂過多且過於集中,未給雛鵝留足消化代謝時間。不少新手養殖朋友都怕養不好,去買脫溫苗子去養,一般養到十來天,然後十來天正是小鵝痛風病的高發期,再換到新的環境,應激,激發起痛風。
10天之前不要用大通風,注意觀察小鵝的行為,動向,發現縮頭弓背,及時採取措施。家裡常備抗病毒的感冒葯(分風寒和風熱,一定要用對,後期會單獨講風寒和風熱)不要使勁控料,建議少食多餐,讓小鵝有足夠消化,代謝的時間。
6. 小鵝怎樣管理
小鵝飼養管理的方法
一、雛鵝的培育
雛鵝系指出殼後到4周齡的鵝,又叫小鵝。雛鵝培育是整個飼養管理的基礎,是影響到以後生長發育、體質健康、成活率高低的大問題,與養殖者經濟效益緊緊連在一起。
1.雛鵝的特點生長發育快,中、小型鵝出殼體重80~120克,大型鵝130克以上,長到20日齡,小型鵝比出殼時增長6~7倍;中型鵝9~10倍;大型鵝11~12倍。體溫調節能力差,小鵝出殼後全身只覆蓋稀薄絨毛,保溫能力差,缺乏自我調節能力,所以,育雛要人工給以保溫。雛鵝消化道容積小,消化能力差,食物通過消化道的速度比雛雞快得多,因此喂鵝要少給勤添,喂全價料,充分滿足雛鵝生長發育要求;新陳代謝旺盛,需水較多,水槽不可斷水;易集堆,若密度大,易受捂受壓,受捂後易形成"小老鵝"。公母生長速度不同,同樣條件,公比母多增重5%~25%,有條件的公母鵝要分開飼養,既提高增重和成活率,又節省飼料。個體小,對外界條件極為敏感,抗病力差,必須精心管理,夜間要有人值班看護。
2.育雛前的准備育雛前要對育雛室、育雛設備進行准備和檢修。育雛室要防止"賊風"(過堂風)進入,徹底滅鼠,防止獸害。接雛前2~3天,對育雛室內外進行徹底清掃和消毒,牆壁要用20%石灰水粉刷,排水溝用20%的漂白粉溶液消毒,地面、天棚用1∶200的農福、0.25%抗菌威或0.1%~0.3%過氧乙酸溶液自上而下噴灑消毒,以地面見濕為宜。噴後關閉門窗2~3小時,然後敞卉,晾乾室內。最好進行熏蒸消毒,凡進入育雛室的墊料、飼槽、水槽、圍欄、裝雛筐等用具要與育雛室同步熏蒸消毒,每立方米空間用14毫升福爾馬林、7克高錳酸鉀,消毒容器容量至少是消毒液的5~10倍。容器周圍不要有墊料,嚴防火災。事先要關好門窗,堵塞縫隙,室內保溫25~27℃,濕度75%~80%,溫濕度低消毒效果差。封閉48小時後打開門窗通風,然後關閉待用。育雛室門前設消毒池,噴灑5%來蘇兒或2%~3%火鹼液或撒生石灰消毒。進雛前要備好飼料、獸葯、疫苗、照明用具等,最後進行預溫,在進雛前,將育雛室溫度調至28~30℃,相對濕度65%~75%。並做好各項安全檢查。
3.雛鵝的選擇要從管理正規、品種純正又沒患過傳染病的種鵝場預定雛鵝。種鵝必須進行小鵝瘟、鴨瘟、副黏病毒等疫苗防疫,使雛鵝有足夠的母體抗源保護。接雛前要了解該場的孵化率和出雛時間,一般以30~31天正常出雛為好,若孵化率低或出雛時間過早、過晚,則鵝雛的質量差。健康強雛精神飽滿、眼睛有神、活潑、反應靈敏、叫聲洪亮;羽毛整潔,符合品種特點;體格勻稱,大小適中,無殘疾;兩腿結實,手握掙扎有力,腹部柔軟而有彈性;臍部吸收良好,肛門潔凈無糞跡等。剔除弱雛鵝,弱雛鵝羽毛粘有蛋殼或蛋清等污跡;不能站立、腿部干癟,精神痴呆無神、叫聲嘶啞或發出尖叫;歪嘴、瞎眼,腿瘸等畸形;肛門粘有糞便;臍部水腫或有血跡、釘臍等;腹部觸之水樣無彈性或有硬塊;體格大小參差不齊。
4.初生雛的運輸運輸鵝雛的關鍵是溫度和密度,運輸過程中溫度應保持 25~30℃,雛鵝胎毛於後能站立行走時才可裝箱起運。汽車運輸,車箱底板、墊草要嚴格消毒,每行雛箱之間、雛箱與車箱之間要留有空隙,最好用木條壓米秸、竹竿)隔開,以便通氣。雛箱或包裝盒四周要留有通氣孔。天熱時在早晚涼爽時運輸;天冷時在中午溫度高時運輸。箱(盒)內雛鵝密度要適中,每箱最多裝60隻。運輸途中,冬季防寒、保溫,夏季防暑、通風,途中不能停留。運輸雛鵝用具上要有覆蓋物或防雨用具等。途中要勤檢查,用手趕動,防止集堆擠壓。行車要穩,轉彎、剎車不要過急,下坡要減速,以免雛鵝堆壓死亡。若距離太遠,運輸時間超過24小時,宜採用嘌蛋方法運輸,即運輸孵化到28~29天雛鵝開始啄殼的種蛋。
5.育雛條件 溫度直接影響育雛成活率和健康水平,是育雛的首要條件。平面(火炕、地上水平煙道、網上)育雛,進雛1~2天為30~29℃,以後每周下降2~2.5℃,直至脫溫,溫度是指炕面上方8~10厘米處的適合溫度,切忌將溫度計吊得過高或平放在墊草上。但掌握溫度要靈活,只要雛鵝不遠離熱源或集堆於熱源附近,而是"滿天星"式地分布在火炕或網上,食慾旺盛,休息時很舒適,說明溫度恰到好處。力求溫度平穩,嚴防忽高忽低,更不能過高過低。相對濕度控制在60%~65%,經常更換潮濕、板結的墊草。為了方便和節省墊草,可用稻草編織幾個草簾,用後曬干消毒,循環使用。15日齡以前的雛鵝切忌直接按觸地面,否則潮濕受涼,易引起感冒、下痢、腿腳麻木等。要注意通風換氣,不能有"賊風"直接吹及雛鵝,更不應在雛鵝睡覺時突然打開門窗,否則易招致感冒。雛鵝採取弱光照明,只要能看到吃食飲水便可以。3日齡內可不定時關燈1~2小時,使其熟悉黑暗環境,以免以後突然停電時發生驚恐、集堆、擠壓。飼養密度要適宜。育雛適宜溫度、濕度、密度
鵝飼養管理的注意事項
一、放牧不要太遠。鵝是草食水禽,有放養條件的也不要將產蛋鵝放得太遠,因鵝有回穴產蛋的習慣,如果看到母鵝不吃草,頭頸伸長、鳴叫則是戀巢的表現,就要把它趕回棚內產蛋。
二、供給足夠飼料。產蛋前四周開始喂給穀物佔25%~30%、青草菜葉佔70%的混合飼料,其中加有豆餅,使粗蛋白水平為15%~16%,每天每隻喂給250~300克,並全天供應足夠優質粗飼料,如秕谷、乾草粉等。若有放養條件的,以放牧為主,適當喂少量精料。
三、加喂夜食。晚上餵食是提高產蛋率重要措施,特別是產蛋前期和產蛋期一定要喂夜食,每夜一至二次,可年產蛋40~80枚。
四、留好公鵝。農村農戶養鵝大多走自繁自養的路子,這樣有以免引入新病的好處。一般鵝群可利用3~4年,要選留好公鵝,因公鵝好鬥,編群最好在產蛋前(即在繁殖季節),以免臨時編群造成騷擾,影響產蛋鵝受胎率,鵝的公母比例為1∶6。
五、人工輔助。交配鵝喜在水上配種,受精率高,還可採取人工輔助交配法,其方法是用手握母鵝兩腳和翅膀,引誘公鵝靠近,當公鵝踏上母鵝背上時,可一手把住母鵝,另一手把母鵝尾翅提起,以便交配。訓練幾次,公鵝看到人捉住母鵝就會主動接近交配,每當母鵝產蛋一次,就要人工輔助交配一次,以提高種蛋鵝受精率。
7. 患過呼腸孤的小鵝後期怎麼養
給它接種疫苗,讓小鵝產生抗體。後期養殖方法如下。
按選留標准選出的後備種鵝,在生理上處在生長發育期與換羽期,應做好補料工作,不宜過早喂粗飼料。尤其當年留種的鵝早期要喂飽,保證有足夠的營養物質,尤其增加礦物質和蛋白質來供生長發育藉要。
一般在第二次換羽結束後,約120日齡時,才逐步轉入粗飼料階段。粗飼主要是減少能量飼料,目的是控制母鵝的性成熟,使母鵝的開產時間一致,以利於後期生產性能的發揮,同時適當控制體重,防止過肥,既培養了鵝的耐粗飼能力,又降低了生產成本。粗飼的整個控料時間約60-70天,也就是說在開產前50~60天要結束,這時開始加料,保證喂足、喂好,以提高產蛋量。
8. 雛鵝階段應怎樣管理濕度和溫度該如何控制
所謂雛鵝是指從出殼後到28天的這個階段的小鵝,這個時期是小鵝生命最脆弱的環節,必須從6個方面精心照料,即用溫適宜、濕度恰當、通風良好、飼料科學合理、做好必要的防疫、開水開料。
9. 合理控料在養鵝中有哪些好處
在銷售上現在有比較成熟的一種營銷方式稱之為「飢餓營銷」,我把它在養鵝上叫「飢餓保健」,也就是俗稱的「控料」,不論是種鵝還是肉鵝,一些養鵝戶對該方式深有體會,而且效果不錯,下面南陽市南郊生態鵝苗孵化場通過實踐得出的觀點:
一、合理控料在養鵝中好處
1.減輕胃腸負擔。這一點好理解,飢餓時能讓始終高負荷運轉的消化道得以短暫的休整,這樣能有效降低腺胃炎發病幾率。
2.促進消化功能。這方面也好理解,飢餓後使胃腸道的消化功能得以加強。
3.注射免疫時需要抓鵝,控料兩到三個小時可以大大減少抓鵝產生的應激。這方面的機理是飽腹時鵝體的主要代謝是進行消化,所以消化系統內的血液量比空腹時增加許多,而其他系統的血液供應量減少,導致抗應激能力降低。
4.病後採食量增加太快時適當控料可以保護剛剛恢復的胃腸功能再次受損。這種情況在實際養殖過程中經常可以遇到,病後採食量大增,增兩天後又不增了。.
5.有利於宿便的排出宿便是指超出正常排泄時間而未排出積存於腸內的糞便。它的顏色一般是黑綠色、黑色或茶褐色,呈泥巴狀且均有惡臭氣味與正常大便差異較大。
養殖戶都知道鵝在早晨經常排褐色糞便,俗稱盲腸屎,它的本質就是一種宿便,這是鵝的自然天性,現在的肉鵝雖然經過多年的品種選育改良,仍不能改掉這一天性。宿便在體內時間越久對身體的損傷越大,而飢餓有利於宿便的排出。
6.近來科學家發現細胞內線粒體在進行氧化反應時,不僅產生細胞代謝所必須的能量載體ATP,同時還產生一定比例的過氧化物,過氧化物能降低身體的抵抗力。飢餓時,線粒體產生的ATP和過氧化物的比值增大,即過氧化物減少,而且還能產生抑制過氧化物的酶。體內過氧化物水平下降,機體免疫能力增強。
二、那麼應該如何控料?
1.控料要隨機進行,不固定每天的控料時間。早些年我總認為合理的控光能起到控料的作用,現在這個認識有了改變,不能否認間歇光照的功效,只是鵝舍實施間歇光照後鵝會很快就完全適應,因而也不會有過強的飢餓感。所以現在我提倡不定時不定期的控料,越沒規律越好,這樣能讓鵝更充分的有明顯的飢餓感,更能發揮飢餓的保健功效。
2.控料的實施次數控料雖然有很多積極作用,對健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肉鵝每日只採食正常量的70%的話,鵝群會非常健康,但是我們養鵝的終極目的是為了賺錢,不是為了讓鵝活著。過多的控料必然影響鵝群的生長和生產性能。因此控料不宜太頻繁,每次時間一到兩個小時左右。
肉鵝在養殖過程中控光該怎麼進行還怎麼進行,育雛時從第三天開始,可以一到兩天一次,中期每兩到三天一次,三十日齡後每三到四天一次或不進行控料,但是建議每次等料桶全部吃干凈後再加料。蛋鵝可以採用不定期的推遲某一次的加料時間一個小時。
3.控料要循序漸進剛開始控料的時間要短,逐步增加,讓鵝有一個適應過程是避免任何應激的最根本方法。
10. 小鵝苗喂養需要注意啥問題
育雛期先將育雛舍清理干凈,鋪上墊草進行第一次消毒,到進雛鵝前一天再用百毒殺消毒液噴灑消毒。剛出殼的鵝溫度是第一關,要根據氣候環境的變化,仔細的調節溫度;
溫度要保持在28~32℃之間,以後每周要下降2~3℃,要保持在25~28℃,因雛鵝的體溫調節能力較差,抗寒能力不強,因此要保持育雛舍的環境溫度,冬季要做好保暖的工作,夏季則要做好防暑降溫的工作,育雛室還要控制好相對濕度。
提供充足的睡眠時間,睡眠是保持健康生長的第一條件,腿黑激素的分泌高峰是黑暗的環境,因此環境光線必須要暗,才有利於睡眠,同時睡眠的環境須要安靜,排除雜躁干擾,才能保持安靜。
(10)小鵝控料時間長會怎樣擴展閱讀:
飼料的供給
肉鵝為食草型水禽,有強健的肌胃和發達的盲腸,消化粗纖維的能力較強,可以利用大量的青綠飼料,如各種野草、蔬菜、飼草等都可作為肉鵝的飼料,因此飼養成本較低。
達到一定飼養規模的鵝場可實行種草養鵝的方式,適宜種鵝的牧草主要有黑麥草、苦菊等,紫花苜蓿等牧草中含有的皂素較多,不適合單獨飼喂肉鵝,在使用時宜與禾本科的牧草搭配使用。
除此之外,還可以選擇在林下、果園等處飼養肉鵝,但是在選擇林下和果園喂鵝時要注意禁止在噴灑過農葯後喂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