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自動清洗 » 煲湯時間過長了會怎樣
擴展閱讀
奶蓋下沉是什麼原因 2025-08-18 23:25:59

煲湯時間過長了會怎樣

發布時間: 2022-05-13 00:03:46

1. 用一般鍋燉湯超過十二小時吃了對身體有什麼害處

從水質來考慮:

長時間煮沸的水因煮沸過久,水中不揮發性物質如鈣、鎂等重金屬成分和亞硝酸鹽含量很高。久飲這種水,會干擾人的胃腸功能。另外,有毒的亞硝酸鹽還會使血液中的血紅蛋白失去攜氧功能,造成機體缺氧,使口唇、指甲、皮膚青紫,出現頭暈、頭痛、心慌、胸悶、惡心、嘔吐、腹痛、腹瀉,嚴重者昏迷驚厥,甚至死亡。 亞硝酸鹽是強氧化劑,在生活中常見的亞硝酸鹽有NaNO2(亞硝酸鈉)與KNO2(亞硝酸鉀),為白色或微黃色結晶(或顆粒狀粉末),味微咸澀,易溶於水,與食鹽極為相似,因此被稱為工業食鹽。 它進入血液後會與血紅蛋白結合,使氧合血紅蛋白變為高鐵血紅蛋白,從而使血紅蛋白失去攜氧能力,導致組織缺氧,並對周圍血管有擴張作用,會使人中毒後,更可怕的是,它還有致癌作用。因此,我們平時應多吃一些含維生素C的食物, 防止可怕的亞硝酸鹽。

從食物營養成分來講:

時間過長會增加湯中嘌呤的含量,增加痛風的風險,同時食物中對溫度敏感的維生素會受損。

從成本上來講:

浪費了太多的時間和能源,沒有必要燉這么久。

2. 煲湯時間長的危害

煲湯時間長營養物質流失,易產生亞硝酸物質,煲湯時間一般在2小時內較好。

3. 煲湯時間太長對人體好嗎

按道理說是有的~要是肉類的,時間長點,可以把肉、骨頭里的營養煲到湯里,多點時間也忍了吧^_^

4. 煲湯不能太久

不是的。
煲湯1.5~2個小時為宜
專家認為,煲湯時間不宜太久,時間在1.5~2個小時為宜,這樣可以最好地留住營養成分。先用大火煮沸,然後用小火煲。煲湯時放入豐富的食材,營養均衡,而且利於消化和吸收,但是煲湯時間過長,會造成食物中的蛋白質和脂肪等營養成分流失。因此建議湯和肉一起吃,因為食物中的蛋白質不可能都能「熬」出溶解在湯水中。

5. 煲湯時間過長,會使食物養分流失嗎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的生活小常識,很多時候我們在生活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煲湯就是一個很好的生活方式,我們都知道,煲湯也是要講究一定的方式方法的,很多人就會產生這樣的疑問,就是煲湯時間過長,會使食物養分流失嗎?對於這一問題的回答,其實這並不會導致養分的流失,煲湯的時間久了味道才會出現,下面我們具體來分析一下。

其實煲湯也是有很多講究的,一般煲湯的時間越久,那麼湯裡面的養分就越多,這並不會導致養分流失。我們對於煲湯所選擇的食材也是有很多種類的,比如說煲雞湯,剛開始的時候可以先把切好的雞肉放到鍋裡面,適當放一些清水,放少量的鹽,薑片,紅棗,玉米等一些配菜,經過長時間熬制之後,放進去的各種食材中的營養物質就會散發出來,這時候這些營養全部都集中到湯汁裡面,熬制的時間越長,那麼養分就越充足。

6. 熬湯熬太久真的好嗎

你好,煲湯不宜太長,不同類型的湯烹飪時間不一樣。
通常魚湯的最佳熬制時間在1小時左右,因為湯中的營養物質主要來自氨基酸類,加熱時間過長,會產生新的物質,營養成分反倒被破壞了。
雞湯、排骨湯一般在1~2小時左右,超過這時間,湯里就會出現很高的嘌呤。湯中的嘌呤物質會造成尿酸在血液中沉積,喝嘌呤過高的湯,輕則使人發胖,嚴重的還可能引發糖尿病、痛風及心腦血管疾病。
蔬菜水果湯,一般以滾煮汆煮的調理方法,煮沸即可,避免由於長期加熱,營養素遭到破壞,主要是減少維生素C及B族維生素破壞,而且水面要沒過蔬菜,以保持和空氣隔離,從而減少營養損失。如果是廣東的老火靚湯,一般要煲2個小時以上,而要是燉湯,則需要4個小時以上,先旺火燒煮二三十分鍾,再轉成文火慢熬,這樣煲出的湯,火候十足,原汁原味,味道一流。

7. 煲湯時間越久越好嗎

並非煲湯時間越久,營養就越高,而且溶入湯中的營養物質隨著時間的延長變化也並不多,所以煲湯一般控制在1-1.5個小時內為最好。煲湯時間過長,反而會影響原材料中蛋白、維生素的利用以及蛋白質的口感,而湯中蛋白質以及脂肪的含量隨著時間的變長而變化不大。另外也會增加湯中嘌呤的含量,進而增加痛風的危險。
湯中的營養主要是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和鈣等礦物質,在煲湯的過程中營養成分從原材料溶出,包含有游離的氨基酸、短肽、谷氨酸、谷氨醯胺、肌酸、B族維生素、鈣、鉀等物質,這些小分子物質易吸收的同時也增加了湯的美味,對於消化能力弱的老年人或大病初癒的病人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而煲湯時間對營養物質的溶出會有影響,為此同濟大學醫學院食品研究所特意對常見的三種煲湯(蹄髈煲、草雞煲、老鴨煲)進行了營養物質的檢測,結果顯示肉中的營養物質含量:蹄髈的蛋白質和脂肪含量在加熱1小時後顯著升高,之後逐漸降低;草雞肉的蛋白質和脂肪含量在加熱0.5小時後逐漸升高,蛋白質加熱1.5小時,脂肪加熱0.75小時可達到最大值;鴨肉的蛋白質在加熱1小時後含量基本不變,脂肪含量加熱45min時升至最高值。
大多數人在煲湯的同時會加入各種葯材,以達到葯膳的效果,這時應注意中葯材需要後放,一般40-60分鍾即可,熬制時間過長也會在湯液中被破壞。

另外還有一類——排骨湯,常用來作為補鈣的佳餚,然而動物骨骼中所含的鈣質是不易分解,無論多高的溫度,也不能將骨骼中的鈣質溶解。一般的骨頭即使經過長時間的熬煮,即使是加醋,溶出的鈣質仍非常有限,最多的反而是脂肪。但對於一些特殊人群來說仍不失為美味的營養食物,如消瘦虛弱的人適合喝骨頭湯,促進食慾,增加營養,補充能量;泌乳的乳母也可以適量喝骨頭湯,既補充乳母的能量需求又促進乳汁分泌。

但一些肥胖人群,尤其是高血脂患者、脂肪肝、心腦血管疾病,就不建議喝骨頭湯。想要補鈣,喝牛奶,多吃豆製品及綠葉蔬菜,經常曬太陽才是最佳選擇。
需要提醒的是湯中的營養物質雖然易吸收,但營養物質——蛋白質,更多的存在於原材料中,湯中溶解的蛋白質微乎其微,對於消化能力正常的普通人,建議喝湯的同時也要吃肉才能營養與美味兼得。而對於大病初癒及消化能力弱的人,喝湯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8. 燉太久的湯會影響身體健康嗎

熬湯的時間確實不能太長,太長是會對身體造成危害的,因為時間過長會增加湯中嘌呤的含量,進而增加痛風的風險,同時食物中的營養也會慢慢流失。如果是燉骨頭湯或豬蹄湯,時間可適當延長,但也不要超過3個小時。

9. 煲湯的時間應該保持多久時間過長會不會破壞營養

正常情況下我們煲湯的時間如果是煲肉湯的話,那麼大概在一個小時以內為最佳,如果是骨頭湯的話,那麼也不要超過三個小時,其他的食材基本上最好不要超過20分鍾,因為超過20分鍾的話,很多種維生素就會遭到破壞,這樣就沒有過多的營養價值了。那麼很多朋友會喜歡長時間的煲湯,因為這樣的湯看上去特別濃,其實我們不知道的是,這時候湯裡面的營養成分已經所剩無幾了,因為雖然湯看上去很濃,但是多數營養已經隨著水蒸氣被蒸發出去了,而且長時間的煲湯在口感上也並不能給我們帶來多大的提升,甚至會有所降低。另外在煲湯的過程當中,我們也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3、不要早放鹽

最後一點需要注意的是,在煲湯的過程當中,盡量不要早放鹽,很多朋友認為早放鹽的話是有好處的,因為這可以讓鹽更快的融入到湯中,但是事實並非如此,因為早放鹽會導致一些肉類當中的蛋白質因凝固而影響湯的色澤,當然也會影響我們的營養吸收,所以稍稍放晚一點也不要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