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騎馬的技巧有哪些
騎馬的技巧
1、握韁方法為雙手各持一韁,韁繩自無名指及小指間繞出握於拳心,拇指輕壓於上。左右手握韁要保持同等長度。
2、騎手端坐於馬背要展胸直腰,大臂和上身保持重合,小臂與馬韁從各個角度看都應該成一條直線
3、下馬時你應該先將左腳從馬鐙中向外撤到腳的前部,然後左手緊握馬韁,抬右腿翻身下馬,下馬後的姿勢應該和上馬前的姿勢相同。
4、不宜穿防滑鞋
人一旦從馬上摔下來,最危險的就是腳無法脫開腳蹬,穿有帶防滑功能的鞋,往往使腳無法脫開腳蹬,應該穿有跟且鞋底較平滑的鞋。
5、穿馬靴和馬褲
生手騎馬容易磨傷小腿肚,大腿內側和臀部,可以穿馬靴和馬褲,沒有馬靴馬褲可以用護膝綁腿等替代。
6、不要站在馬後面或右側
馬怕生人,膽子較小,一受驚嚇就可能容易踢人,這倆地方是最危險區域。
注意事項
1、 騎馬盡量帶頭盔 *騎馬奔跑時是一件很危險的事,頭盔可以在關鍵時刻起到有效的保護作用。
2、 騎馬宜穿面料較柔軟比較緊身的長褲,騎馬最好帶手套、護腿等防護工具。
3、女同胞頭上不要帶發卡,如果不帶頭盔墜馬,發卡很容易劃傷頭部
4、將身上的貴重物品交由不騎馬的同伴或馬場管理人員妥善保管,防止落馬後摔壞。
B. 騎馬有哪些基礎知識
我也沒騎過 這是 我找到的些資料 你看看吧。
請勿穿著鞋跟太長的鞋子騎馬,以免鞋跟勾住腳蹬發生危險。請勿穿露腳指頭的拖鞋或涼鞋騎馬。
請養成戴騎士帽 (安全帽) 騎馬的習慣,以免不小心摔馬時,騎手頭部受傷之危險。
服裝不整,請勿騎馬。精神或體能狀況不佳,以及喝酒後,請勿騎馬,以免發生危險。
上馬前下馬後任何時刻,請務必要抓住韁繩,即使在調整肚度帶或腳蹬時,需要兩只手同時工作,也要將韁繩勾在手臂上,以免馬兒奔離。
上下馬時,請縮短韁繩確實抓緊,不可松韁,以避免馬匹緊張脫韁而跑。
下馬時,請務必先將兩腳脫離腳蹬再下馬,尤其是左腳。如果騎手的左腳踩在腳蹬上,右腳翻下馬時不小心踢到馬屁股,或是旁邊剛好發生事情,使得馬兒緊張奔跑,而騎手的左腳勾住腳蹬,被馬兒拖著跑,那是非常危險的。
請勿緊跟前一匹馬的後方騎乘,以免遭前方馬兒踢傷。請至少保持一匹馬身以上的距離。
騎乘時兩匹馬面對面交會時,原則上雙方各自由右邊通過。也就是說,順時鍾方向者要禮讓逆時鍾方向者由內方(靠圓心)通過。不過這有例外的時候,當對方是初學者,還無法控制馬靠近內方時,或是對方正在完成一個路線時,那您應該提早由左邊讓開。
兩馬交會時,請勿靠得太近,甚至碰觸擦身而過,以免騎手的腳或膝蓋互相撞到,或是馬兒互踢、互咬。
騎手在馬背上需要馬鞭時,遞馬鞭者請將馬鞭拿在背後緩慢靠近,確實抓住韁繩穩定馬匹,再緩慢遞交,以免馬匹因緊張發生危險。尤其不可以將馬鞭丟給騎在馬上的騎手。
跑步或快步騎乘時,請確實注意前方馬匹動向,需要交會時,請提早轉向,以免發生相撞。
下雷雨時,請勿在戶外騎馬,以免遭受雷擊,即使在室內馬場騎乘,也要小心馬兒受雷聲驚嚇。下雨過後,在戶外騎馬,要小心地面濕滑。夜間騎乘時,馬兒會比較緊張,也請特別小心。
馬匹失控奔跑時,請確實抓緊韁繩,勿驚叫、切勿跳馬。拉單邊疆繩,將馬匹帶入由大至小的圓形,或近欄桿減速,同時發出"嗚…"聲,馬兒就會慢下來。
場內有馬匹失控奔跑時,其他騎手應立刻停止騎乘,縮短韁繩立定站好,避免馬兒跟著跑起來。有經驗的騎手,應協助擋住失控的馬,讓失控的馬縮小奔跑范圍,以減低速度。
摔馬時,請盡可能抱住馬頸、抓緊韁繩,待摔到地面時再鬆手,這可減少摔落地面的沖擊力。摔落地面後,不要急著移動身體或站起來,以免被馬兒踩到,只要你躺著不動,馬兒是不會採到你的。待馬兒離開之後,慢慢的動一動身體個部位,確定沒有受傷後,在站起來。建議您,如果沒有受傷應立刻再上馬,就算只是慢步也好,這樣才不會累積摔馬的恐怖印象,造成以後一上馬就緊張。
非經教練許可,不可隨意更換騎乘場地,以免發生危險。別人可以在野外或戶外騎乘,並不代表您或您的馬就可以。沒有教練或助理教練在場時,請勿嘗試跳越障礙。
野外騎乘,最好結伴而行,保持間距成一路縱隊。領頭的馬不要隨意快步或跑步,跟隨的馬也不要隨意超越。走在道路上時,請避開鐵皮蓋,以免馬匹滑倒。
1、永遠不要站在馬的後方和側後方,防止被踢。。
2、上馬前一定讓領隊或馬主檢查一下肚帶是否系緊,系緊後才能上馬,肚帶不系緊容易轉鞍,這是最危險的。騎行中每隔一段時間也要檢查一下肚帶的松緊程度。
3、選擇鞍上帶鐵環的馬,鐵環幫助你保持平衡。
4、正確的騎馬姿勢是:腳前半部踩蹬,上身直立坐穩馬鞍,這是小走的姿勢。上坡身體重心向前傾,臀部後移,並抓穩馬鞍前部。下坡身體重心後仰,臀部後移,兩手一前一後抓穩馬鞍,雙腿夾緊。
5、上馬時腳尖內蹬,下馬時先左腳腳尖內蹬,然後松開右腳,然後下馬。上下馬腳尖內蹬很重要,一旦馬受驚或拒乘而跑開,人至多摔一交,如果全腳套在蹬內,就會套蹬,這是非常危險的。
6、不要在林區邊緣賽馬和快跑,一旦馬受驚或駕御失控,就會竄入樹林,情形很危險。
7、不要在馬上脫換衣服,尤其是鮮艷衣服,馬容易眼生,你換衣服時馬受驚跑動,人一下就摔下來了;不要隨意拍打馬兒,不要有突然性的動作讓馬受驚。
8、生手騎馬容易磨傷小腿肚,大腿內側和臀部,可以穿馬靴和馬褲,沒有馬靴馬褲可以用護膝綁腿等替代。
9、危險的地方,比較陡的下坡和危險的懸崖邊,寧願下來走到安全地帶再上馬。
10、不要縱馬狂奔,馬絕非專業騎馬,所用的韁繩不見得牢固,要斷了就麻煩了,還有,對於新手來說你也很可能被顛下來。
11、准備一個軟和一點的薄枕頭或坐墊,馬鞍子都很差,馱東西的鞍子墊上毯子就是騎鞍了,坐上去有如上刑,坐久了有肛裂的危險.
12、登山鞋因為鞋底比較寬,鞋底邊緣又有齒,因此請再看一遍第5點,不要將鞋子完全放入馬蹬內。
13、我們所去的地方,都是非常規路線,這決定了當地馬匹的不專業和管理的不規范。因此請一定牢記以上幾點,注意安全----即使你從馬背上摔下來受傷,馬主也不願意承擔任何責任或賠償。
14、跟緊你的馬夫,在自己希望走一小段的時候要讓馬夫不要走太遠。因為語言溝通困難,或者馬夫自身服務意識不足,他很可能在你休息的時候把馬牽到很遠的地方,你希望再騎馬的時候卻找不到馬了。
15、不要拿城市思維去衡量當地馬夫,不要幻想他們有什麼服務意識或契約精神。善待他們,遇到問題多溝通,可以避免許多問題。
騎馬最大的危險就是「套蹬」,即從馬上摔下來後腳被套在馬蹬子里。
那麼,如何防止套蹬呢?
1.不要在馬上穿衣服或脫換衣服,以免馬匹受驚。 (本人就有曾經因為在馬背上穿一件雨衣使馬受驚差點墜馬的經歷)
2.馬排便或飢餓,肚子變小,肚帶就鬆了,因此時刻檢查馬肚帶,要非常緊才行,以免馬鞍子滑落摔下馬。當馬肚帶松時,請馬夫或工作人員協助,或自己拉緊,如果不能完成,請牽馬。上下陡坡前,要提前下馬檢查或在馬上左右適當晃動,看看馬鞍是否已經鬆了。
3.上馬時始終在馬的左側,因為馬不習慣人去它的右側,如果左側的地面低,那麼必須掉轉馬頭,這樣容易上馬,也避免因地面低,過分拽拉馬鞍造成馬鞍滑落,從而摔下馬去。
4.只要您在馬上,無論何種情況,都要抓緊馬韁繩,因為馬隨時會因各種原因突然驚跑,如果你抓緊了馬韁繩,就不會摔下來。
5.不要將腳伸入馬蹬子內太多,只用腳的前半部分,避免套蹬;鞋帶不要太緊,這要摔下馬後,鞋子脫落,避免套蹬。
6.讓馬夫或自己調整馬蹬子的長度,感覺要恰到好處,否則會腿疼和磨腿。 隨時在馬上換姿勢,不要老用一種姿勢,以免臀部疼痛。 (這在初次騎馬的朋友中時常發生)
7.上坡時身體向前傾斜,抓緊馬鞍子前部;下坡時,身體向後傾斜,扶住馬鞍子後部;上下陡坡時,請相信馬,它有四隻蹄子,讓它自己選擇步伐。 (下坡時不要讓馬奔跑,因為馬的前腿不如後腿有力,另外在野外租乘的馬匹品質參差不齊,尤其在您第一次租乘對馬匹沒有足夠了解的情況下,這樣做是十分危險的,容易造成「馬失前蹄「的後果)
8.馬在鑽密林時,只顧自己的身高,因此騎在馬上的您會被樹枝掛下來,因此您必須能控制它,不讓它鑽密林,或者您必須趴下!(騎乘時不要只顧低頭,這和開車一樣,視野要放的遠一些,提前選擇馬的奔跑路線,避免靠近樹林灌木溝坎這類地方)
9. 騎乘時腰背盡量保持挺直,不要習慣性駝背,否則容易造成疲勞和損傷.(本人的一個朋友曾經因為騎馬時習慣性弓腰駝背在連續騎乘四個小時之後造成腰椎間盤突出,主要是姿式不正確身體受力不均所致)
另外:
1.行走時不要讓馬吃草和喝太多的水,請拽緊馬韁繩,讓馬頭高仰,它就無法吃草,或用馬韁繩使勁打馬臀部,使它快走。
2.如果馬受驚狂奔,請不要害怕,馬很快就會減速,並且馬的速度和耐力有限,使勁拽馬叉子,同時用雙腿加緊馬肚子(這是讓馬停下來的信號,記住,平時也可用。)如果還拽不住,就拽一根馬叉繩,使馬團團轉。(在野外騎乘如無意外情況,不要讓馬急跑急停,記住馬不是機器它奔跑時不可能在您勒韁繩時馬上停下,會有一段緩沖的距離)
3.勿接近馬的後部,個別馬會踢人和咬人,請多撫摸馬的脖子,與它溝通。(本人也被踢過,是騎在馬背上走到別的馬後面結果。。。還好只是踢到鞋幫上)
4.下馬後,請不要放開馬韁繩,或交給其他人看管,否則它可能走失。
5. 讓馬轉向時,請向左或右方拉馬叉子;讓馬停時,用雙腿加緊馬肚子,同時拽馬叉子
6.不要乘騎太年輕或太老的馬,這些馬沒有力氣,容易將您摔倒。
7.在野外租乘的馬匹剛開始接觸時可能遇到有不馴服的情況,您可使用馬鞭(沒有馬鞭樹枝也可代替)進行」威懾」,但切忌不要突然對馬狂抽猛打,那樣容易造成馬匹受驚.
8.個人裝備:旅遊鞋或防水野外皮鞋,帶毛衣或抓絨沖鋒衣,長衣長褲(加厚的褲子)
總之剛開始騎馬的朋友安全是第一位的,但是也不要過於緊張導致動作僵硬,反而容易造成墜馬,騎乘時適當放鬆姿勢,韁繩不易拉的太緊,也不易放的過松,盡量做好人與馬的溝通,這樣在您騎乘的同時又可以享受駕馭的感覺.
C. 馬術中馬兒跑步有哪些特殊步法
簡易換腳:跑步也是一樣,不要一直跑個不停,要多配合移行
由跑步變為慢步,走二至三步後再朝另一方向跑步發進,這就是簡易換腳
練習時可配合8字騎乘,在8字中心時做簡易換腳:由8字中心發進做跑步輪乘,在回到8字中心時移行為慢步,重新發進跑步做另一個方向的輪乘
伸長與收縮:馬兒不管是以哪一種步伐(慢步、快步、跑步)前進,每一步往前移動的距離稱之為步度
根據步度大小,每一種步伐都可分為收縮、調教、中度與伸長(除了沒有調教慢步之外,馬匹正常的慢步時為中度慢步)
一般而言調教與中度比較容易做到,伸長與收縮就屬於比較高級的動作
讓馬兒用A後肢的幫忙,產生較大的推力,來將步伐伸展到最大,是為伸長
讓馬匹把後肢向前方深踏以支持負重,使前軀輕揚因而使馬匹步度變短,是為收縮
騎手在練習時,應嘗試著在長蹄跡線或斜換里懷時,讓馬兒的步度增大,在短蹄跡線或圈乘時,讓馬兒的步度縮短,即使做不到伸長與收縮,也要分得出調教與中度的差別
不管步幅增大或縮短,都要保持一樣的韻律,步度增大時韻律不能變快,步度縮短時韻律也不可以變慢。
D. 有騎過馬的嗎,高手進!怎麼騎啊,最好詳細第一次騎馬要注意什麼啊
騎馬著裝
1、 不宜穿登山鞋、旅遊鞋等鞋底帶有特殊防滑功能的鞋(尤其不要穿登山鞋,鞋底溝槽太深,鞋頭又大,特別容易卡在馬鐙里)。世界上幾乎沒有常騎馬而沒有落過馬的人,人一旦從馬上摔下來,最危險的就是腳無法脫開腳蹬,穿有帶防滑功能的鞋,往往使腳無法脫開腳蹬。應該穿有跟且鞋底較平滑的鞋。
勿穿著鞋跟太長的鞋子騎馬,以免鞋跟勾住腳蹬發生危險。請勿穿露腳指頭的拖鞋或涼鞋騎馬。
同樣,騎馬不宜帶金屬邊的眼鏡,萬一落馬會對人造成很大的傷害。
2、 騎馬盡量帶頭盔
騎馬奔跑時是一件很危險的事,頭盔可以在關鍵時刻起到有效的保護作用。
3、 騎馬宜穿面料較柔軟比較緊身的長褲,騎馬最好帶手套、護腿等防護工具。
4、女同胞頭上不要帶發卡,如果不帶頭盔墜馬,發卡很容易劃傷頭部
5、戴好手套
長時間騎馬韁繩可能會把手出水泡,除非對自己手上皮的厚度很有信心,否則最好戴上手套。
騎馬注意事項
如果您是第一次騎馬建議你找馬官牽馬,因為此時你可能無法控制馬,馬官可以保護你的安全,並且可以告訴你一些基本要領。
1、 接近馬
a. 接近馬不要做劇烈的動作
接近馬宜從馬的左前方向,動作避免劇烈。劇烈的動作會使馬受驚
b. 不要從馬的後方接近馬,也不要站在馬的後面(盡量避免活動於馬屁股近處)
馬是很容易受驚的動物,對看不見的事物很恐懼,馬本能的防衛動作就是撂蹶子,在馬後面容易受傷
c. 撫摸馬時注意觀察馬耳朵的狀況
一般來說,馬耳朵向後背貼著頸部,表示馬可能要有攻擊動作,這時及時與馬保持安全距離,防止馬有咬人等傷害動作
2、 上馬前的准備工作
上馬前一定要親自(如自己不會一定提醒馬夫):
a、 檢查肚帶是否已經勒緊
b、 檢查韁繩、肚帶、腳蹬的牢靠程度 ,調整腳瞪長度也非常重要
c、 問清馬主,馬的特點,馬匹有無失蹄、急閃、急停等毛病
3、 如何上下馬
上下馬,如無人牽馬,請縮短韁繩確實抓緊,不可松韁。上馬時可將韁繩收短,連同馬脖根處的馬鬃一起握在手中(圖)。自己一定要抓牢韁繩: 只有抓牢韁繩才能及時的控制住馬。
上馬前下馬後任何時刻,請務必要抓住韁繩,即使在調整肚帶或腳蹬時,需要兩只手同時工作,也要將韁繩勾在手臂上,以免馬兒奔離。
a.上馬時應站立於馬匹前腿部位面向馬鞍,用左手拉緊馬韁握於掌中並握住馬鞍的前橋,此動作的目的是嚴防馬匹亂動,也防止被馬兒後腿踢傷。抬左腳並用右手將馬鐙套入左腳,右手握住馬鞍的後橋同時在左腳的作用力下翻身上馬。
b.下馬時應該先將左腳從馬鐙中向外撤到腳的前部,然後左手緊握馬韁,抬右腿翻身下馬,下馬後的姿勢應該和上馬前的姿勢相同。下馬時一定要先確認左腳可以脫開蹬時再下馬
4、關於騎馬的安全問題
不要在馬上做劇烈的動作,不要在馬上脫換衣服,尤其是鮮艷的衣服
這樣做,馬很容易會受驚,馬受驚時可能會有劇烈的動作(急竄、急閃),初學騎馬者很容易落馬。
遞物品給在馬背上的人時,請從側前方靠近馬匹,確實抓住韁繩穩定馬匹,再緩慢遞交,以免馬匹因緊張發生危險。尤其不可以將物品丟給騎在馬上的騎手。
騎馬時不要放鬆馬的韁繩
韁繩是騎手對馬唯一的有效控制。放鬆了韁繩,一方面,在出現問題時,不能及時的控制住馬;另一方面,在馬有異動時,不能及時的從韁繩中感覺出來
騎馬下山(坡)盡量不要奔跑
一般來說,馬的後腿比前腿有勁,但下山時,馬的大部分重量是由前腿支撐,很容易造成馬失前蹄的情況。
騎馬經過一段時間,需要檢查肚帶的松緊程度
馬經過一段活動(奔跑)之後,肚帶就會松,如不及時緊肚帶,輕則馬打背,重則,拐彎時鞍子側滑,人落馬。
騎馬時旁邊有樹或鐵絲網,注意控制馬。前方200米內有障礙物時,控制馬匹不要奔跑。
騎馬在樹間穿行或在樹邊、鐵絲網邊上奔跑時,騎手一定要集中注意力,防止馬突然急閃,想把騎手甩到樹或鐵絲網上,這時,韁繩應適當收緊,當馬頭有所偏轉時,及時拉住,不使馬側閃。(最好的辦法是在這種路況下不跑)
騎馬時,遇見馬可能會受驚的情況提前做好預防准備。經過路口、房屋時拉緊韁繩控好馬匹,以免突然出現的人或動物使馬受驚。
前方路上有坑、溝,或馬不明白的東西(如:白色的塑料袋等)馬都會為避免傷害,而閃躲,這時騎手很容易落馬。所以,遇見前方有這種情況,騎手應該事先做好准備,或繞、或拉緊韁繩,讓馬明白。
馬失蹄時,不要抱馬的脖子,要及時提住馬韁
馬的失蹄,多數是因為馬的前腿軟或前腿絆住、踩到什麼東西了(如:踩進老鼠洞),這時,馬的前腿本來已經不堪負重,再抱馬的脖子,會給馬前腿更增加壓力,可能真的人仰馬翻。應該及時提住韁繩,重心後仰,這樣馬脖子借力,馬的前腿就會重新站了起來。
下馬時,最好先將兩腳脫離腳蹬再下馬(圖),尤其是左腳。如果騎手的左腳踩在腳蹬上,右腳翻下馬時不小心踢到馬屁股,或是旁邊剛好發生事情,使得馬兒緊張奔跑,而騎手的左腳勾住腳蹬,被馬兒拖著跑,那是非常危除的。
請勿緊跟前一匹馬的後方騎乘,以免遭前方馬兒踢傷。請至少保持一匹馬身以上的距離。
兩匹馬行進或交會時,請勿靠得太近,甚至碰觸擦身而過,以免騎手的腳或膝蓋互相撞到,或是馬兒互踢、互咬。
跑步或快步騎乘時,請確實注意前方馬匹動向,以便前方馬匹有異常動作時,可以有準備的控制好自己的馬匹。
野騎注意事項
1.熟悉馬性:每匹馬都有自己的特點和脾氣。上馬之前要向馬主請教馬的習性,並試騎幾圈,熟悉馬性。
2.韁要收短:野外騎乘的時候要隨時保持和馬的聯系,韁繩決不可鬆鬆垮垮。在馬失蹄和受驚或急閃的時候,可以及時控馬。
3.保持警惕:馬是膽小的動物,要注意地上的水坑,奇怪的塑料袋,汽車的喇叭......等等,都可能引起馬的忽然動作。
4.注意路面:打過鐵掌的馬在水泥路上容易打滑。亂石子路,高低不平的路面都要小心,不要奔跑,否則容易損傷馬蹄,並造成失蹄等人身傷害。
5.照顧同伴:留心同伴的騎乘情況。保持馬和馬的距離,超馬時不要把新手的馬帶起來,不要撞到同伴。
關於選馬:在接近馬匹之前,你不知道它的年齡、性別和目前的身體情況,最好在上馬之前問牽馬的人,問清楚以上情況,因為:年紀小的馬沖力比較大;沒有騸過的兒馬性情比較急噪,在跑動中如果有其他的馬靠近會有踢咬的行為;帶著駒子的騍馬如果駒子不在身邊也很容易急噪,精力不集中,控制不住就一溜煙的回家了;另外如果很長一段時間沒有被騎過的馬也不容易控制,經常按照自己的意願加速和停步。當然,這是通常情況,不能一概而論。很多當地人問他也不一定直說,只能靠自己的觀察了,通常,性情暴躁的馬不會跟其他的栓在一起,總是單獨栓在一邊;帶駒子的母馬會不時的鳴叫,是那種低低的、長長的鳴叫,跟普通馬的興奮的鳴叫不同,在鳴叫的時候會四處張望,牽扯栓馬繩,並豎著耳朵聽是否有馬駒的回映,如果仔細聽,有時候還真的能聽到馬駒的小細嗓子,這樣的馬最好避免騎乘,一旦已經騎上了,就要時刻警惕,不要讓它有可乘之機。
上馬之前 檢查肚帶、馬鐙、鞍子、韁繩、轡頭、水勒、馬掌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因為你的生命也許就在這一線之間,在這過程中,盡量接觸馬匹,拍拍它,摸摸它,給它最初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上馬 最好把馬牽到空曠一點的地方上馬,避免馬匹的移動造成其他馬的恐慌引起騷動,最好有牽馬人在旁扶持,確保安全。
騎上馬後 磕馬,從輕到重,檢驗馬的敏感程度,並帶領馬匹轉向,檢驗馬匹口是否過硬,轉向不靈活,做慢步和慢跑,活動馬匹,在這個過程中盡量多做轉向動作,命令動作清晰明確,並在馬匹表現出服從後輕拍其脖頸已示鼓勵。當馬匹逐漸活動開後,磕馬,使其向前運動,跑動起來後,拉停;再磕馬,跑動,再拉停,重復以上動作5-10次,當馬匹服從後下馬,拍其頸部和頭部,進一步交流,重新檢查肚帶等關鍵部位,並注意馬腿是否帶傷,是否瘸。
出發後 與同伴互相照應,互相注意肚帶的松緊情況,查看轡頭上的栓馬繩是否脫落(有些地方的馬除韁繩外還在轡頭上有一根栓馬繩,方便栓馬,騎行時繞在脖子上,但跑動過程中有時候會松脫,馬容易絆倒),快速奔跑1小時左右最好下馬牽行5分鍾左右,避免急速奔跑後長時間站立,馬腿僵硬,造成腿瘸。
在全程騎行中 行進中注意不要讓馬喝水,防止嗆水。在第一次馬匹低頭吃草的時候就用韁繩制止它,並磕馬,繼續行進。
在騎乘過程中 不要完全放鬆韁繩,讓馬自己選擇方向,也不要始終收緊韁繩,在馬勻速跑動過程中不妨輕松一點,只有在你想減速的時候才收緊韁繩。除非你有很好的准備,不要讓馬輕易嘗試全速奔跑,特別是在草叢中或者布滿石子的地方。
下坡時 身體後傾,抓緊韁繩,太陡的坡請下馬牽行。除非你有很好的技術,否則不要縱馬急馳穿越河流,因為流水的反光點很容易讓馬受驚。
最後,不要在馬上穿脫衣服,切記切記。
補充:
1、避開樹林、樹叢等較高的東東,不然給樹枝掛到或被樹枝打到腦袋就不好了;
2、時時注意路況,象水坑、泥坑這些在不探底的情況下,千萬要繞行;盡量為你和你的馬兒選擇比較平坦的道路行進,為你自己的安全也會馬兒的健康負責;
3、在公路上騎乘時應沿路邊而行,提防來往車輛,如有好事司機按喇叭為你助興,那可不一定是一件好事,會讓馬兒受驚的,應及時阻止,同時控好自己的馬,用口令及收韁使馬兒平靜下來;
4、穿越比較窄小徑時,應有秩序的通過,切忌超越別人的馬;
5、跟隨熟悉路程的向導教練和大隊人馬,不要獨自一人,不然可就要迷路羅;
6、穿越路口時,也需要遵守交通規則,一停二看三通過,紅燈停綠燈行,注意兩邊來往車輛,切忌策馬沖過路口;
7、野騎過程中應適當讓人和馬休息一下,因為野騎對人或馬來說都屬於強度比較大的運動,中途能休息一下可以幫助恢復體力、也是愛護馬匹的一種表現噢!
騎乘技巧
踩蹬
腳掌前三分之一踩入馬鐙中,不要過深。腳跟下壓,腳尖微翹(圖)。——非常重要,不正確的踩馬鐙姿勢可能會導致落馬時腳掛在馬鐙里,導致生命危險。
坐姿(這里講的並非馬場馬術)
大腿和膝蓋夾緊,把自己固定在馬鞍上,小腿貼靠馬腹。正坐久了會比較累,可以偏坐,用一側的臀部和大腿坐在馬鞍上。比如向左偏,左腿仍然保持大腿和膝蓋夾緊,小腿貼靠的動作,右腿則膝蓋貼緊馬鞍,小腿環抱。不管往哪邊偏,重心始終要保持在正中間。
偏騎可用於慢步和小跑,不適用於奔跑。
慢步時的坐姿:馬慢步的時候人在馬背上可以很放鬆,但不要忘記腿和膝蓋貼靠住馬身,韁繩始終保持恰好的長短牢牢握在手中,無論什麼時候都不要太鬆懈,保證一旦有突發情況可以立刻把自己固定在馬背上,並控制住馬匹。
小跑時的坐姿:小跑時是最顛的。馬跑動時背部上下起伏被稱作「浪」,小跑不太快的時候可以採用偏坐的方式,用一邊的臀部和大腿壓住馬鞍,腰和臀順著「浪」的動向擺動,卸掉沖擊力,始終貼坐在馬鞍上,這稱作「壓浪」。但如果小跑速度快起來,壓浪就很難壓住,這時可以在浪即將把你顛起的時候順勢微微站起(藉助腳蹬,用大腿和膝蓋把自己頂起,不需要太高),浪下去的時候坐回馬鞍,這稱為「打浪」。無論壓浪還是打浪都要順著浪的勢頭,藉助浪把人顛起的那股力量順勢而動,配合馬的節奏。
奔跑時的坐姿:奔跑如果覺得坐著撞擊馬背太厲害,時可以採取半蹲的姿勢,但重心要下沉,人盡量不要前傾。兩腿務必夾緊,腳蹬踩穩,韁繩一定要收短握緊。
重心
要在馬背上坐穩,重心是至關重要的。無論是正坐還是偏坐,重心應始終保持在馬背中心點。在馬急停、急閃、突然奔跑或奔跑中突然改變方向時是最容易落馬的,因為措不及防中重心跟不上。因此在馬背上必須時刻保持警覺和靈活,對馬的動作保持高度的敏感,及時根據馬匹的動向調整重心。
控韁
除了落馬之後,任何時候都不要放開韁繩。控制韁繩就是控制你自己的命運,你一定不想對自己的命運撒手隨便吧?從把馬從拴馬樁上解下來或從別人手中接過來時起,直到把馬栓在了可靠的點上或者交到別人手中為止,這期間馬韁繩應該始終牢牢地掌控在你的手中。韁繩不要太短,否則會妨礙馬的行動,也不能太長,否則無法有效地控制馬匹。適合的長短應為手伸直放在馬的脖根處,即馬鬃的最後端,從手到馬嘴水勒處的韁繩保持為直線,不要弧形下垂(見圖)。保持手往前伸也許會有點累,但不能過於靠後,否則控制力就會大打折扣。
注意:拉韁帶韁的時候手不要過高,基本保持在與自己大腿持平的高度,拉韁過高會影響對馬的控制力
控韁時韁繩從無名指和小指之間穿入,從虎口穿出,拇指壓在韁繩上,這樣有利於增加摩擦力。雙手也可以單手,單手控韁的時候把兩股韁繩同時抓在手裡,並且保持兩邊一樣長短。
起步
起步的時候略微放鬆韁繩,並用腳跟磕馬腹。如果馬站在原地不肯走,可以拉單邊韁繩讓馬轉圈,一旦抬腳,再調整方嚮往前走就容易多了。如果馬偏偏不肯往你要的方向走,當然可以收短韁繩強行掰過馬頭,但如果馬力氣太大,也可以順著它的方向轉一個圈,再回到你想要的方向。遇上馬倒退也可以採用轉圈的方法。
轉向
雙手控韁轉向時拽內側(轉彎方向)韁繩,並且磕外側(與轉彎方向相反)馬腹;單手控韁轉向時持韁的手往內側略為橫向帶,使馬頭偏轉,並磕外側馬腹。
拉停
許多TX在拉停馬的時候只是單純的把韁繩向後拉,在馬高速奔跑時這樣拉停常常收效甚微,馬的力氣比人大得多,加在水勒上的這點壓力很容易被它忽略不計。也不要用英式減卻的方法,草原上的馬是不吃這套的。最好的方法是用韁繩磕,就是雙邊韁繩同時猛然向後拉,速度要快用力要猛,使得水勒撞擊馬的嘴角,馬感到不適就會減速。同時加上重心的輔助,人在馬鞍上稍微後仰,使重心後移,也會增加馬奔跑的阻力,從而使馬感到不適而減速。
有的時候有些馬跑發了性很難拉停,可以採用拉偏馬頭的方法,即收緊韁繩的同時磕單邊韁,迫使馬頭偏轉,無法向前直跑。如果這個方法也不奏效,那麼秘傳一個殺手鐧:交錯韁。即左後手交互地拉韁繩,迫使馬頭左右擺動,這招基本上所有的馬都無法抵抗了。同時也不要忘記重心輔助。
注意:受驚或跑發了性的馬很難拉停,非常危險,因此控制好馬匹、防患於未然是最重要的。
擦邊
有時候馬走著走著會挨上旁邊的欄桿或者其他馬匹,騎手的腿就容易被擦撞到。在離邊上的物體還有一點距離時可以直接把馬頭向外拉,但如果已經貼緊了,由於轉彎路線是一個弧形的緣故,向外拉馬頭可能反而會使騎手的腿撞上去。這時可以向內(即向旁邊的障礙物)拉轉馬頭,馬頭向內,馬的身體自然就會向外了。
E. 騎馬的技巧是什麼應該注意什麼
生手騎馬技巧
1、永遠不要站在馬的後方和側後方,防止被踢。。
2、上馬前一定讓領隊或馬主檢查一下肚帶是否系緊,系緊後才能上馬,肚帶不系緊容易轉鞍,這是最危險的。騎行中每隔一段時間也要檢查一下肚帶的松緊程度。
3、選擇鞍上帶鐵環的馬,鐵環幫助你保持平衡。
4、正確的騎馬姿勢是:腳前半部踩蹬,上身直立坐穩馬鞍,這是小走的姿勢。快走和快跑時,小腿膝蓋和大腿內側用力夾馬,身體前傾,臀部和馬鞍似觸非觸,跟隨馬的跑動節奏起伏。
5、上馬時腳尖內蹬,下馬時先左腳腳尖內蹬,然後松開右腳,然後下馬。上下馬腳尖內蹬很重要,一旦馬受驚或拒乘而跑開,人至多摔一交,如果全腳套在蹬內,就會拖蹬,這是非常危險的。
6、不要在林區邊緣賽馬和快跑,一旦馬受驚或駕御失控,就會竄入樹林,情形很危險。
7、不要在馬上脫換衣服,尤其是鮮艷衣服,馬容易眼生,你換衣服時馬受驚跑動,人一下就摔下來了。
8、生手騎馬容易磨傷小腿肚,大腿內側和臀部,可以穿馬靴和馬褲,沒有馬靴馬褲可以用護膝綁腿等替代。
F. 騎馬馬跑起來的坐姿是什麼
1、耳、肩、胯、腳跟保持在同一條垂直線上;
2、頭部和脊椎保持自然的正直;
3、肩膀放鬆;
4、胸抬頭(不要老去低頭看馬);
5、上臂垂直;
6、肘關節要有明顯的彎曲;
7、腕部正直;
8、胳膊肘,手腕,和馬嘴要在同一條直線上;
9、重量要平均地分配在坐骨上;
10、腿要自然地下垂;
11、膝蓋放鬆;
12、小腿腓肌要穩定的放在馬匹的兩側;
13、腳漯放鬆;
14、腳在騎坐的下方;
15、前腳掌踏蹬;
16、腳跟要比腳趾底。
騎馬的注意事項:
1、永遠不要站在馬的後方和側後方,防止被踢。
2、上馬前一定讓領隊或馬主檢查一下肚帶是否系緊,系緊後才能上馬,肚帶不系緊容易轉鞍,這是最危險的。騎行中每隔一段時間也要檢查一下肚帶的松緊程度。
3、選擇鞍上帶鐵環的馬,鐵環幫助你保持平衡。
4、上馬時腳尖內蹬,下馬時先左腳腳尖內蹬,然後松開右腳,然後下馬。上下馬腳尖內蹬很重要,一旦馬受驚或拒乘而跑開,人至多摔一跤,如果全腳套在鐙內,就會拖鐙,這是非常危險的。
G. 新手騎馬技巧
新手騎馬技巧?這里就給大家介紹下騎馬的要點,讓你能迅速地駕馭著馬兒賓士。
前期准備:
一定記住,馬兒是有生命有思想的,需要你多多去溝通,而不是上來就直接騎的。新手開始時可以選擇一匹比較溫順的馬兒。我們一般接觸的馬,並不一定是越大越壯的越好。體力和耐力最好的馬不是最壯的,而是中等體型的。太壯實的馬就像大胖子一樣,各方面素質反而不是最好。
在騎馬之前,先讓它熟悉你,要把馬當成夥伴一樣。標准而且安全地接近馬的方法是:面對馬頭左側,沿45度角沉穩向馬頸接近,站到與它左肩平行的位置上。注意要讓它隨時能看到你。在靠近馬頭頸位置時,慢慢伸出手,撫摸它或是給它撓癢。也可以拿著草料喂它。
上馬:
上馬前一定要讓馬主檢查好馬的肚帶是否系緊。肚帶如果沒有系緊,馬鞍會轉動。這是非常危險的。騎行中每隔一段時間也要再檢查一下肚帶的松緊程度。而且要選擇馬鞍前方帶鐵環的馬,鐵環可以幫助你緊握住保持平衡,這對新手來說是很重要的。
上馬時要從左前方靠近馬兒,可適當牽著韁繩,讓馬兒看到你,知道是你要上馬騎上去。不要從馬兒看不到的角度突然上馬。
上馬時用前腳掌踩在馬蹬上,扳住馬鐙上馬。注意整個騎馬過程中只用前腳掌踩住馬蹬很重要,一定不要把整個腳全踩在馬鐙內。一旦馬受驚或拒乘而跑開,人最多摔一交,如果全腳套在蹬內,就會被馬蹬別住腳拖在馬鐙上,這是非常危險的。
姿勢:
正確的騎馬姿勢:兩只腳前腳掌踩蹬,上身直立坐穩馬鞍。不要彎腰或駝背。這樣容易造成疲勞。慢速時,可以挺直身軀坐在馬鞍上。快走和奔跑時,抓緊韁繩和馬鞍前的鐵環,小腿膝蓋和大腿內側用力夾馬,身體略前傾,踩住馬鞍,臀部和馬鞍似觸非觸,隨著馬的跑動時的節奏起伏。一定不要坐實在馬鞍上,那樣馬背的顛簸會容易造成傷害。
另外上坡時身體要前傾,下坡時身體要後仰,保持整個身體的重心垂直於馬背中心點。
操控馬的方式:
對馬唯一的有效控制方式就是韁繩。所以任何時候不要放鬆了韁繩,以免不能及時通過韁繩控制住馬匹。
韁繩掌控時不要太長,避免不能及時控制馬匹,也不能過短,否則會妨礙馬的行動。拉韁繩時手不要舉太高,基本保持和自己大腿持平的高度,拉韁過高會影響對馬的控制力
控韁時小指和拇指壓在韁繩外側這樣有利於增加摩擦力。雙手也可以單手,單手控韁的時候把兩股韁繩同時抓在手裡,並且保持兩邊一樣長短。
轉彎時,雙手控韁則拽內側(轉彎方向)韁繩,;單手控韁則將持韁的手往內側(轉彎方向)略為橫向帶,使馬頭偏轉。而停步時,則是把韁繩向後拉。但在高速奔跑時這樣可能效果甚微,最好的方法就是雙邊韁繩同時猛然向後拉,速度要快用力要大,馬感到不適就會減速。
再次強調的是,如果出現意外情況時,雙手一定要緊抓韁繩,不能松開。
注意事項:
1、 騎馬時有條件的話,可以穿戴好護具,對自己提供保護。
2、 永遠不要站在馬的後方和側後方,防止被踢。
3、 任蹬時,腳掌前三分之一踩入馬鐙中,不要過深。腳跟下壓,腳尖微翹。
4、 不要在馬上脫換衣服,尤其是鮮艷衣服,馬容易受驚。
5、 不要在有障礙物或樹林邊緣快跑,一旦馬受驚或操控不好,可能會出現危險。
6、 任何時候,都不要松開韁繩,或是想從馬背上直接跳下來。
H. 怎樣騎馬上馬下馬拐彎等步驟謝······
上馬與下馬是騎術的最基本動作,也許有人會問:上馬與下馬誰不會啊,這難道還有什麼講究嗎?答案自然是肯定的。上馬與下馬的技術掌握好,不僅可以給人一個英姿颯爽的感覺,更會避免因上下馬動作不當引發的危險。當然,如果有馬倌為你在前面牽著馬匹,你也可以爬上馬背。
1.准備上馬前,騎手站在馬左側肩膀前,面向斜後方。
2.左手將韁繩與馬鬃並在一起抓住,在上馬的過程中固定身體。右手抓過馬鐙,同時高抬左腳紉鐙。
3.右腳點地起跳,同時左腿蹬住馬鐙,轉體上馬。如果馬匹比較高,右腳可以多點地幾次,借著沖擊力悠上馬背。
4.上馬後,輕輕坐下,不要一屁股壓在馬腰上,這樣的話,馬兒會知道你不會騎馬而欺負你。要端坐馬背,挺直腰桿,目視前方。
5.錯誤:整個腳伸進馬鐙,這樣一旦發生落馬拖鐙,會非常危險。
6.下馬的標准姿勢是右腳脫鐙,平伸右腿從馬臀部上方邁過,千萬不要把腳碰到馬PP上,會容易造成馬匹的受驚,引發馬匹突然性的奔跑或跳躍,從而造成危險。與上馬姿勢相反。
7.錯誤:右腿抬得不夠高,蹭到馬臀部。如果你遇到的是一匹敏感的馬,可能會因此受驚跑起來,因而發生危險。
8.錯誤:有些初騎者剛一接觸馬過於興奮,上馬都不知道該用哪只腳了。 首先歡迎你來我們內蒙遊玩
起碼的要領無非就那麼幾條:a. 不要在馬上做劇烈的動作,不要在馬上脫換衣服,尤其是鮮艷的衣服。因為這樣做,馬很容易會受驚,馬受驚時可能會有劇烈的動作(急竄、急閃),初學騎馬者很容易落馬。
b.騎馬時不要放鬆馬的韁繩 韁繩是騎手對馬唯一的有效控制。放鬆了韁繩,一方面,在出現問題時,不能及時的控制住馬;另一方面,在馬有異動時,不能及時的從韁繩中感覺出來
c. 騎馬下山(坡)盡量不要奔跑 一般來說,馬的後腿比前腿有勁,但下山時,馬的大部分重量是由前腿支撐,很容易造成馬失前蹄的情況。
d.騎馬經過一段時間,需要檢查肚帶的松緊程度 馬經過一段活動(奔跑)之後,肚帶就會松,如不及時緊肚帶,輕則馬打背,重則,拐彎時鞍子側滑,人落馬。
e. 騎馬時旁邊有樹或鐵絲網,注意控制馬 騎馬在樹間穿行或在樹邊、鐵絲網邊上奔跑時,騎手一定要集中注意力,防止馬突然急閃,想把騎手甩到樹或鐵絲網上,這時,韁繩應適當收緊,當馬頭有所偏轉時,及時拉住,不使馬側閃。(最好的辦法是在這種路況下不跑)
f. 騎馬時,遇見馬可能會受驚的情況提前做好預防准備 前方路上有坑、溝,或馬不明白的東西(如:白色的塑料袋等)馬都會為避免傷害,而閃躲,這時騎手很容易落馬。所以,遇見前方有這種情況,騎手應該事先做好准備,或繞、或拉緊韁繩,讓馬明白。
g. 馬失蹄時,不要抱馬的脖子,要及時提住馬韁 馬的失蹄,多數是因為馬的前腿軟或前腿絆住、踩到什麼東西了(如:踩進老鼠洞),這時,馬的前腿本來已經不堪負重,再抱馬的脖子,會給馬前腿更增加壓力,可能真的人仰馬翻。應該及時提住韁繩,重心後仰,這樣馬脖子借力,馬的前腿就會重新站了起來
騎馬的注意事項!一、閃
馬跑著跑著突然轉彎,人沒有準備被閃下來。有幾個原因: 1.有個路口你沒有給馬明確的指示,解決辦法:到路口處提前給馬明確的指示。 2.路上有個東西讓馬害怕,馬試圖躲閃那個東西,如一個獸皮,形狀怪異的東西,甚至一隻破鞋等。解決辦法:隨時注意周圍的情況。 3.馬有閃人的毛病。解決辦法:換一匹。所以這需要事先問好馬的情況,最好又老手帶領到了解馬的情況的地方去。二、路況
地上有坑、有洞,有拉的繩子,有陷的地方,石頭多的地方,太滑的地方,都可能會造成馬失蹄而落馬,或者馬急停而落馬。 解決辦法:到熟悉的地方跑,不熟悉的先將要跑的路線走一遍,要是這樣的隱患要是太多就不適合奔跑。三、馬具
肚帶斷了,腳凳繩斷會引起落馬。 解決辦法:事先檢查馬具,有沒有要斷的地方,檢查馬的肚帶是否松,初學者可以讓牧民馬官幫著檢查。有條件的當然准備自己的鞍具為好。 四、馬。馬有的時候也會主動傷人,比如踢人,咬人。 解決辦法:千萬別到馬的屁股後面,因為他看不見,看不見他就會覺得危險,是種自我保護,你要從他看得見的地方走。還要注意有的馬愛尥蹶子,這種馬要離 它遠點。馬群跑的時候拉開距離,有的馬不願意別的馬超過,又沒有本事超過別人,就用擠、踢、甚至咬的辦法,我就被咬過,實際上它是針對馬不是對人,但是受 害的往往是人。五、突然性
新手往往會碰到這種情況:站在原地的馬會突然奔跑或者突然受驚而落馬。 解決辦法:隨時注意周圍的情況,握住韁繩,不要太松,遇到情況能及時拉進韁繩從而迅速控制馬匹。原因有可能是旁邊有其他的馬跑過來或者開始跑,因為馬 是群居動物,有群跑的天性,一匹馬跑其他的馬會毫不相讓地跟跑,還有可能是周圍有特殊的東西或聲音出現而受驚或奔跑,馬是很敏感的所以容易受驚,尤其是純 血馬,阿拉伯馬和其他含有這些血統的熱血馬種。
I. 騎馬快跑正確姿勢 我要資深騎馬愛好者回答 不要復制
踩不住鐙也比套太深的好,踩鐙要用前腳掌三分之處,大概就是腳掌最寬這個地方,然後腳後跟要下沉,腳尖往上翹,這樣在馬奔跑的顛簸中,腳不會套進去太深。
馬最顛簸的時候是輕快步(也就是小跑),這時候騎手的動作叫做打浪(也叫起坐),這時候有個小竅門,就是用你的餘光掃馬的外方前腿(走直線的則以右前腿為外方腿),抬腿的時候,馬的浪馬上要往上了,這時候你要從你的腳後跟開始用力,人往上起來,然後馬的浪接著往下的時候你人跟著往下坐,總之你要跟它的浪保持一致,如果你變向了,那麼外方腿換成另外一邊了,則讓你的屁股在馬鞍上硬顛簸兩下,然後再隨著它的浪上下。
馬跑分作跑步和襲步,這時候馬其實比輕快步要穩定很多,騎手的動作基本一樣,叫做推浪,就是你要感覺馬的後腿,它發力的時候你的腰要跟著往前送,然後再收回來,加上馬的上下起伏,你的腰在一個縱斷面上相當於在畫橢圓。
基本的東西就是這樣了,根據你的描述,你完全是新手,根本就壓不住浪,目前來說打浪和推浪你都無法做到很好,只能說,學習騎馬,在初期是需要大量鞍時的積累的,你多練習,有一天你會忽然就找到感覺了的。
另外,腳掉出來的時候不要緊張,不要急著去找馬鐙,先讓自己保持穩定,然後慢慢讓馬停下來。本來學騎馬也要學習無鐙甚至無鞍驏騎的,這遲早要經歷。
J. 馬術中馬兒跑步要點是什麼
馬兒跑步時,有分左跑與右跑兩個不同方向的
跑步是一種三節拍的運動,在第一節拍時,馬兒以外方後腳為支持點,在第二節拍時,把內方前腳、內方後腳與外方前腳同時往前踏踏出,最後在第三節拍時內方前腳踏在最前面
在這三節拍的韻律中,騎手要保持內方姿勢,身體要像盪鞦韆一樣,肩膀不動,骨盆隨著馬鞍向前滑動,注意屁股不要被彈離馬鞍,在滑到最頂點時內方的大小腿要再次的做推進扶助,當您學會跑步後,您會發現其實跑步是很舒服很過癮的
如果是內外方的次序相反(左跑時右前腳踏在最前面,或是右跑時左前腳踏在最前面),叫做反跑,這已超過了基本騎乘的動作,是馬場馬術的課目之一
在基本騎乘練習時,騎手有時候會不小心讓馬兒反跑,這反而是錯誤的,應該立即停止,重新做跑步發進
另外,像賽馬時四節拍的快跑(又稱為襲步),在馬術運動中是不實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