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麼時候開始繁殖過冬的蜜蜂
樓上的回答是哪裡復制的?其實不需要那麼麻煩,繁殖越冬蜂就是我們所說的秋翻,一般在最後一個蜜源結束後蜂王就已經開始產卵,此時的蜂群是最弱的時候,新蜂未出房,老蜂一天比一天少。想要保持蜂脾相稱很難,此時肯定是脾多於蜂,上下都是蜜子在中間,如果此時缺蜜會直接影響下一代子,所以萬萬不可缺蜜。所以秋繁從新王開始產卵就算是開始了,一直到9月下旬關王為止。
2. 中蜂蜂王交尾最低溫度多少度才可以
15度以上及30度以下有充份的蜜粉源條件下有充份的蜜粉源條件下有充份的蜜粉源條下交尾出來的蜂王質量是最好的
擴展知識:
中蜂秋繁,如何控制繁殖溫度?養蜂人告
導讀:關於中蜂秋繁夜間溫度多少要保溫的問題,蜂部落認為這個問題應該聯系白天溫度來看,如果白天溫度還比較高,一般我們通過適當的外保溫和夜間縮小巢門來進短時間保溫,如果白天溫度也比較低,短期的我們可以通過短期保溫來養殖蜜蜂,如果是進入冬季,則應該進行斷子包裝越冬。
中蜂對溫度的忍受能力
對於中蜂來說,由於中蜂對我國的氣候比較適應,所以對低溫和高溫的忍受能力都比意蜂要強,工蜂出巢活動往往受到蜜粉源植物和氣候條件和蜂巢內營養需求的影響,在外界蜜粉源充足的情況下,如果巢內缺蜜缺粉,則工蜂大量出房採集,在外面寒冷和炎熱的時候,工蜂出巢採集減少或者不出巢採集,就溫度來說,中蜂適合採集的溫度在18攝氏度到30攝氏度之間,意蜂受到溫度的影響臨界溫度大約是14度,中蜂大約在12攝氏度左右,但是要中蜂真正的停止巢外活動,溫度大約在6.5攝氏度。
溫度變化對繁殖的影響?
這個問題還是根據上面的說法,我們把夜間溫度低分為2種情況,短期內的溫度變化、長期的溫度變化。
第一:短期內的溫度變化
如果是白天溫度高,適合蜜蜂採集和哺育,夜間溫度並不是很低,一般溫度的變化幅度在山區達不到白天春天夜間冬天的情況,所以如果白天還適合蜜蜂繁殖和採集,而且僅僅是短期內的溫度降低,比如在我們貴州10月份往往有一段時間的陰雨天氣,溫度會下降一段時間,但是到了11月左右溫度又會所有升高,這是屬於短期內的溫度變化,如果我們從10月開始給蜜蜂保溫越冬,顯然是不行的,因為10月溫度雖然下降,但是蜜蜂還是可以繁殖的,所以我們可以在這個時候做短期的保溫,一般做外保溫,在夜間溫度低的情況下縮小巢門,適當蓋一些保溫物,讓蜜蜂度過短時間的溫度變化期,等到溫度升高穩定以後再拆除保溫物,讓蜜蜂繼續繁殖。
第二:長期的溫度變化
如果是蜜蜂進入秋季末,馬上准備越冬,溫度穩定下降,這時候其實是不利於繁殖的,這時候我們應該根據溫度的高低進行保溫或者擴大蜂路降低巢溫,迫使蜂王停止產卵,蜜蜂結團,根據儲蜜多少准備喂養越冬飼料後讓蜜蜂越冬。
夜間多少溫度開始保溫?
根據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發現,其實保溫的目的是讓蜜蜂越冬或者暫時對蜂群進行保溫,那麼從蜂群中有幼蟲的情況來看,我們一般在蜂群臨界溫度的時候就要進行保溫了,那麼中蜂這個溫度大約是12攝氏度左右,這時候我們可以利用巢門大小和蜂箱外面覆蓋保溫物來進行保溫。如果蜂群內沒有幼蟲,這個溫度可以低一點,我們可以通過擴寬蜂脾距離和撤除保溫物來降溫,避免我們保溫過度造成蜂王恢復產卵,消耗工蜂營養。
3. 中蜂立秋後什麼時間分桶
中蜂秋繁絕招及管理技術
一、開繁時間
中蜂的秋繁期比意蜂相對要長一些,得益於中蜂對溫度的適應能力要強於意蜂,但同等條件下中蜂的繁殖速度比不上意蜂,因此在開繁時間上中蜂和意蜂實際上差不多,例如北方地區8月上旬即可開始秋繁,而南方地區則要延遲到9月中旬才開始秋繁,另外群勢越弱的蜂群在開繁時間上也相對越早。
二、調整巢脾
中蜂開始秋繁之前要及時調整巢脾,基本原則是將蜂脾關系調整到蜂多餘脾或至少蜂脾相稱,這樣才能保證蜂群在快速繁殖時有足夠的護脾能力,事實上蜂群長期處於蜂少脾多的狀態下子脾易受病蟲害,另外新脾要等新工蜂出房且群勢增強後再加,原則同樣是加脾有要確保蜂多餘脾或蜂脾相稱。
三、溫度調控
中蜂秋繁期都要加強溫度調控工作,雖然蜂群對巢內溫度有一定的調節能力,但若能提供適宜的溫度則更利於蜂群秋繁,其中前期氣溫普遍較高時要及時給蜂群降溫,比如適當擴大巢門或在蜂箱上搭個遮陽棚,而後期氣溫普遍較低時要加強給蜂箱保溫,例如適當縮小巢門或給蜂箱覆蓋上保溫物。
四、獎勵飼喂
中蜂整個秋繁期都要堅持獎勵飼喂,但獎勵飼喂時一定要注意以下幾個點,其一是前期飼料濃度過高蜂群可能易「傷熱」,其二是量上以僅夠當天消耗且略有盈餘為准,其三是整個秋繁期都要堅持不斷的獎勵飼喂,其四是一定要嚴格把控好飼料的質量關,另外中蜂秋繁期還要做好盜蜂預防工作。
五、嚴防病害
中蜂秋繁期要加強病蟲害防治工作,其中蜂病方面預防的重點是中蜂囊狀幼蟲,寄生蟲方面預防的重點是巢蟲(蠟螟幼蟲),敵害方面預防的重點則是胡蜂和蜘蛛等,尤其是胡蜂在這段時間往往會集中侵襲蜂群,雖然胡蜂侵入蜂巢的可能性比較小,但蜂群長期受胡蜂侵擾也無法穩定繁殖且易遷飛。
4. 中蜂到底需不需要人工開繁,怎麼春繁
地方不同有遲早,主要是看天氣。
5. 蜜蜂養殖中的越冬期具體什麼時期或者什麼溫度,3-8度的天氣有蜜蜂進出,算不算進入越冬
一、蜂箱的使用,蜂群的更新
1.蜂箱的使用春季繁蜂用的12框平箱,中間用立式隔王板隔開,兩邊各開一個巢門。春季用這種蜂箱的好處是,蜂王隔開,工蜂互通,保溫好,不怕工蜂偏集而影響繁殖,比用紗隔板繁蜂快,好管理。生產期加繼箱,巢箱中間用一塊不透氣的木質隔堵板隔開,一邊開一個巢門,一邊放一隻王,巢箱上加平面隔王板,加繼箱、紗蓋。生產期用的是雙箱體,巢箱一邊只放3個巢脾,外加隔板,繼箱內放6個巢脾不加隔板,上下對稱。兩側都有空隙,有利於通風散熱。整個生產期不用調脾,蜂群不會減弱,好管理效益高。
2.蜂路巢箱繁蜂,春季、夏季、秋季都用12毫米的蜂路,不得隨意改變。如果夏季蜂路超過20毫米就會出現白毛蜂,低於10毫米也會出現。12毫米的蜂路也就是本人食指指甲平著放人即可。蜂群越冬期用25毫米的蜂路,即本人拇指指甲橫著放進蜂路里,也就是每張巢脾一面有兩層蜂。
3.舉手之勞常消毒每次換箱,蜂箱要用0.05%百毒殺液噴灑消毒。每次加進的巢脾也要經高錳酸鉀和甲醛熏蒸消毒後再用。
4.定期治蠟不能誤春繁幼蟲未封蓋前,隔日治蠟3次。8月1日秋繁前治蜻,10月下旬蜂出完,徹底治蜻3次。用水劑噴灑治蠟,效果好,葯物在蜂群中均勻分布。
5.養雜交蜂種我引進吉林省蜜蜂育種場的松丹1號雙交種蜂王,用其作母本育王和當地本意雄蜂雜交,更新全場蜂群。
二、根據節令,巧管蜂
1.春季管理的重要性春季是全年養蜂的黃金季節,蜂王的產卵力、工蜂的哺育力均高於夏秋。蜂群的生產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蜜蜂夏季之前的積累,蜂群從春季就為採集主要蜜源進行大量准備工作。所以說,春季是關繫到全年蜜漿生產的基礎,必須抓緊抓好。
2.立春排泄立春後,氣溫回升,當氣溫超過8、C時,越冬蜂會自發湧出蜂巢,飛翔抖泄。這是調整蜂巢的信號,也是早期蜂群管理的開始。立春後換箱整群,用平箱換下越冬繼箱,進行箱外包裝,巢門喂水,防止工蜂外出采水而被凍死。
3.雨水開繁雨水前5之6天,每個平箱放出兩只王,每隻王帶3脾足蜂。並在靠隔王板的兩側巢脾的後下方,用王籠各掛Z只儲備蜂王。雨水是七九的第六天,我們這里有句諺語「九盡花粉到」。雨水到九盡正是一個繁殖周期,是蜂群的恢復期。抓好蜂群恢復期,對蜂群的發展至關重要。大量飼喂花粉,巢門喂水,箱內不做內包裝。採用分區布巢法,單脾開繁,有王區為繁殖區,無王區為飼料儲備區,放1張大蜜脾。箱內兩群分成主副群,雨水過後,每隔5、6天,用副群的子脾帶蜂補給主群,注意不要把蜂王提過去。副群加脾,副群補助主群兩次後,當新蜂快出房時,用主群的蛹脾帶蜂補助副群,然後平衡群勢。
雙王同箱,分區管理,主副群互補繁殖的好處有,能夠充分發揮每隻蜂王的產卵力,有利於擴大產卵圈,可以有效地利用主群蜂多、保溫好、哺育力強的優勢,培育出的工蜂健康,能夠順利度過恢復期。
4.驚蟄獎勵驚蟄之後,氣溫趨向穩定,榆樹、毛白楊等相繼開花上粉,但粉量不足,要飼喂花粉。開始獎勵飼喂蜂群,隔日一次,標準是巢脾必須發白,蜂王成片產子,每隔5天加1張巢脾。3月18日左右柳樹開花,粉涌,往往會出現粉壓子現象,蜂王產卵積極,蜂群興奮,進人繁殖旺盛期。越冬蜂的哺育力是1:1.2,而春季出房的新蜂哺育力是1:3.85,所以要及時松脾,巢脾上有五六成蜂即可。用最短的時間,最快的速度將蜂群發展起來。
5.春分分群春分蜂群正處在快速繁殖階段,增加1隻蜂王產卵,使第一批過剩的幼蜂投人哺育工作。這時平箱已達到10脾,把原箱向左或向右挪半個巢箱的位置,緊挨著它放一平箱,把原箱內的兩只蜂王各帶1蛹脾、1幼蟲脾和1張蜜脾放人平箱。原箱的兩邊各留1蛹脾、1幼蟲脾,再加進1大蜜脾,放出兩只儲備蜂王。這樣分群,不但不浪費蜂群的哺育力,而且能使蜂群的哺育力處於飽和狀態,要比春季培育新蜂王分群提前1、2個繁殖周期。充分利用早期的蜜粉源,提高工蜂的質量和數量,為奪取全年蜜漿高產奠定基礎。
6.清明育王清明前後,油菜盛開,雄蜂大量出房,此時著手培育新蜂王。組織好哺育群和交尾群是培育新蜂王的關鍵。怎樣組織交尾群,又不影響蜂群繁殖?在移蟲育王的第11天,把強群的蛹脾或蜜脾帶蜂提出2、3脾,抖蜂到50kg裝糖空袋內,能得到工蜂5,0006,000隻,可組織8、9個微型交尾群(根據交尾群的數量抖蜂數)。然後,把袋內的蜂運到距蜂場2、3公里的地方,在白砂糖袋的左下或右下角剪一個小口放出蜜蜂,進行分群。新王交尾產卵後,運回蜂場。選優去劣,把優良的蜂王帶蜂放到巢箱內,兩王1箱。根據新王的數量,從老王群提出即將出房的封蓋子脾,提夠補新王所需的蜂脾後,將脾全部放人平箱,隔一夜讓蜂群有失王感,用酒水噴濕新王和補進的蜂脾。每隻新王一次只補1張蛹脾,隔4、5天再補一次,補兩次後,新王有3脾蜂,即可獨立發展。
7.穀雨上繼箱穀雨過後,在新蜂王群巢箱上面加紗蓋,堵住巢門,移到一個平箱位置,把平箱內的2蛹脾,2幼蟲脾,2張蜜脾加到巢箱上的繼箱內,平箱帶王帶蜂搬走繼續繁殖。繼箱下邊開巢門,24小時後再打開巢箱的巢門,過48小時用平面隔王板換下紗蓋,新王生產群就組織好了。這樣的新王生產群全年很少發生分蜂,生產期不調脾,好管理,蜜漿產量高。
三、巧喂蜂
1.巧喂蜂多收益我地區油菜不多,桐樹、洋槐較少。每年受氣候的影響,產蜜很少,一般只能維持繁殖不好取蜜。而我們這里棗樹很多,棗花是鐵桿蜜源,十年九收。盛花期從5月25日至6月巧日左右。所以必須集中力量,奪取棗花豐收。新王組織為生產群後,5月巧日左右扣王,7天後放王,以減輕蜂群的內勤負擔,工蜂集中力量採集棗花。棗花期,只要天氣適宜,3、4天就可以取一次蜜。一個棗花蜜源,一般的群勢可取50kg蜜。棗樹要開九茬花,盛花期只開80%的花,6月15日之後,仍有20%的棗花未開,蜂群很少上蜜,這時連續3天喂糖5kg,可增收棗花蜜5一10kg,得到棗花封蓋蜜脾4、5張,為越夏、越冬提供優質飼料。
2.蜂群越夏7月份氣溫有時高達40℃左右,必須墊高箱底,擴大巢門,箱蓋上的草簾要用10厘米粗的木棍墊起,並且草簾前伸能遮住巢門,避免陽光暴曬。有條件的可把蜂箱搬到樹蔭下,或用遮陽網,多功能保蜂罩,遮蓋蜂箱,降溫保蜂。
3.培育適齡越冬蜂和喂越冬飼料同時進行8月15日停止取漿,恢復下6上6的蜂群格局。在我地8月巧日蜂王產的卵孵出的就是適齡越冬蜂。為了促進蜂王多產子,8月巧日從繼箱抽出兩個封蓋三分之二的大蜜脾,從巢箱內提出2張蛹脾加到繼箱里,巢箱加進兩個灌滿60%糖漿(2kg)的巢脾,讓蜜蜂釀制越冬飼料,又能起到激發工蜂哺育的積極性,促進蜂王多產卵。另外,隔日還得獎勵60%糖漿0.5kgo隔5天再從繼箱提出2張大蜜脾,從巢箱提2張蛹脾加到繼箱內,往巢箱加進2張60%糖漿(2kg)的巢脾。秋繁期可從繼箱內抽出6張大蜜脾,喂糖15kgo
4.巧育王在培育越冬蜂的同時,9月9日再培育一批秋王。9月19日扣王停產時,組織交尾群。新王交尾成功後,可換掉老劣蜂王,其餘的按1:1儲備越冬。這批蜂王剛產子就被囚起來,所以來年產卵特別積極,繁蜂快,利於蜂群快速春繁。
5.斷子治蜂蠟9月19日扣王斷子,24日檢查有無王台。10月10日蜂子出完後,用水劑治蠟葯隔日連噴3次,徹底治蠟,治蠟後組織越冬群勢。
6.定越冬群勢雙箱體下6上6蜂脾相稱,蜂數不足的要補足,也就是12框蜂為1個越冬群。
四、組織蜂群巧越冬
1.組織越冬蜂群霜降過後,用抽出的有三分之二封蓋蜜的6張大蜜脾,換下越冬12脾蜂的群勢。下2上4,蜂路25毫米,並且把要儲備的蜂王放在繼箱。繼箱內的4張蜜脾,中間巢脾用鐵紗王籠儲備蜂王,巢箱放2張大蜜脾,1脾1隻王,這樣每個巢脾上有兩層蜂,蜂群結團之後,蜂團占巢脾的三分之二。越冬蜂不釀制加工越冬飼料,減少越冬蜂的勞損,保存實力,越冬蜂壽命長,越冬安全。
2.凍蜂立冬以後,蜂群開始結團,箱底鋪上塑料布再坐上10厘米厚的碎乾草。為防止鼠害,把巢門用鐵皮釘成高5毫米、長3、5厘米的低巢門,覆布全部換成紗蓋。倒轉箱體,使巢門朝後,一般倒轉箱體後,巢門應朝西北方向,為了防陽光照射巢溫升高,要用草簾遮住蜂箱的後壁。立冬到冬至是凍蜂階段,晝暖夜涼,巢溫應控制在25℃以下。越冬蜂團結在巢繼箱之間,通風乾燥,比較安靜,巢門朝西北方向,不受陽光照射的刺激,工蜂很少出人,能夠順利度過凍蜂階段。
3.蜂群越冬從冬至到立春是蜂群的越冬階段。冬至以後,最高溫度在6℃以下,紗蓋要換成覆布,折起後邊兩角通風。繼箱的邊脾要加隔板,當最低溫度達到零下5℃時,繼箱的覆布上再加上棉墊,箱外進行包裝,用草簾和塑料布包住箱體的上邊、後邊、左右側。箱體包裝在白晝內升溫慢,黑夜和低溫時起到保溫作用,大大減少巢箱溫度的變幅和蜂群的活動,保持蜂團安定,節省飼料,壽命工蜂延長,死亡減少,蜂群越冬安全。
6. 中蜂秋季可取蜜嗎
可以,現在正是取蜜的時候,秋天的最後一個蜜源,到下個月就沒什麼花了。
7. 倆脾蜜蜂到秋繁結束能滿箱嗎
意蜂加強飼喂可以,中蜂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