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嬰兒缺鐵性貧血的原因
嬰兒缺鐵性貧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 先天儲鐵不足: 如果嬰兒是早產兒、雙胎兒或多胞胎,母體通過胎盤給嬰兒的鐵儲備可能會不足。 母親在懷孕期間吃素或本身缺鐵,也會導致嬰兒體內鐵儲備不足。
2. 輔食添加不當: 46個月的嬰兒應開始添加輔食,若單純母乳喂養時間過長,6個月後仍不添加輔食,可能導致營養攝入不足,進而引發缺鐵性貧血。 建議首先給嬰兒添加強化鐵的米粉,之後逐漸添加蛋黃等含鐵食物以預防缺鐵性貧血。
3. 鐵吸收障礙: 嬰兒存在慢性腹瀉等影響胃腸道對鐵劑吸收的疾病,可能導致缺鐵性貧血。 部分嬰兒出生後做過手術,如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手術,也可能影響鐵劑的吸收。
4. 鐵丟失過多: 腸道寄生蟲感染、腸息肉等可導致腸道呈現慢性失血狀態,從而引發嬰兒缺鐵性貧血。
⑵ 剛出生的寶寶貧血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新生兒貧血的病因很多,可由失血引起,亦可由再生不良或溶血所致,其中以失血性貧血和溶血性貧血較多見。 新生兒失血性貧血,新生兒失血性貧血佔新生兒貧血的5%~10%,大致可分為3大類 : 1.產科意外,臍帶胎盤異常; 產科意外,胎盤和(或)臍帶畸形。 2.胎兒與母體或雙胞胎之間的血液轉輸。 3.新生兒內出血。新生兒急性失血30~50ml,可致蒼白甚至休克。
⑶ 什麼是嬰兒的生理性貧血
嬰兒生理性貧血是指出生後的嬰兒由於體內紅細胞破壞、血紅蛋白減低引起的一種貧血表現,這是每個嬰兒生長發育過程中必然出現的一種正常生理現象,所以稱為嬰兒生理性貧血。
為什麼出生後的嬰兒體內會發生紅細胞破壞呢?
嬰兒出生前叫胎兒,在母體內的胎兒沒有肺的呼吸運動,也就是不可能通過肺吸入氧氣和排出二氧化碳,那麼胎兒機體細胞所需的氧從哪獲取呢?首先母親通過肺呼吸運動吸入氧氣、母親紅細胞的血紅蛋白將氧帶到胎盤並傳遞給胎兒紅細胞,但胎兒紅細胞血紅蛋白的運氧能力只有母親紅細胞血紅蛋白運氧能力的一半,這樣胎兒的造血器官就必須產生更多的細胞和血紅蛋白來攜帶氧氣,才能滿足胎兒生長發育的需要,因此胎兒出生時的血紅蛋白可高達190g/L以上。
出生後,嬰兒肺呼吸運動開始,紅細胞帶氧能力明顯增強,不再需要胎兒時期那麼多的紅細胞了,機體便「指示」骨髓減少紅細胞的生成;而此時胎兒時期生產的紅細胞也開始破壞;再加上出生後的3個月是嬰兒生長最快的時期,血液液體容量的增加大於紅細胞生成量的增加,原有的紅細胞濃度被稀釋。
上述因素的綜合結果便是:出生後1周內血紅蛋白逐漸下降,一般要到8周後方才停止,出生後2-3月血紅蛋白可降至90-110g/L。這種正常生理變化引起的短暫貧血狀態稱為生理性貧血。在血紅蛋白下降過程中,機體又「指示」骨髓逐漸增強造血能力,一般在半歲左右血紅蛋白回升至正常水平,達到120~160g/L。
胎兒出生前,母體會給他(她)一份特殊的禮物——造血原料儲存在胎兒體內,這些原料能保證胎兒出生後至少3個月的造血需要。盡管每個嬰兒出生後都會出現生理性貧血,但一般來講,足月產新生兒的血紅蛋白很少降至90g/L以下,但早產兒生後3-6周血紅蛋白可下降70-90g/L,這是由於早產兒從母親那兒得到的造血物質較少,再加上早產兒出生後生長速度比足月兒快,血液液體容量增加相對更多、紅細胞濃度稀釋更大的原因所致。
生理性貧血是嬰兒生長發育過程中出現的正常現象,所以無須治療。但應注意喂養的食物中必須富含造血需要的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