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原因查詢 » 促使西晉滅亡的原因有哪些

促使西晉滅亡的原因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2-05-03 20:46:14

1. 西晉迅速滅亡的原因

一、原因:
1、用人唯親的選官制度
西晉沿用了曹魏的「九品中正制」,形成了世家大族壟斷政權的工具,形成了等級性的士族門閥制度。九品中正制創立之初,評議人物的標準是家世、道德、才能三者並重。但由於魏晉時充當中正者一般是二品,二品又有參預中正推舉之權,而獲得二品者幾乎全部是門閥世族,故門閥世族就完全把持了官吏選拔之權。於是在中正品第過程中,才德標准逐漸被忽視,家世則越來越重要,甚至成為唯一的標准,到西晉時終於形成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局面。使得西晉朝野上下,真正有權利的都是名門望族,而真正有能力的卻沒有權利,也不能為國家和社會真正的出到力,從人才方面動搖了西晉的統治根基。
2、清談誤國
西晉社會上彌漫著一股清談虛浮之風。談玄本是文人雅士的功課。而西晉的很多官僚為了追求所謂的「風度」,整日談玄論道,故弄玄虛,主要討論一些脫離實際抽象的東西,甚至極端放縱任性的局面。他們擔任了重要官職,卻仍然玩世不恭,導致政事荒廢。玄學本身作為一種文化現象自是無過錯的。但它影響了政府機構的運轉,使得社會風氣變為空談,不務實際之風。這對國家的統治與穩定有著極大的影響。明清之際的顧炎武也認為清談之風使「國亡於上,教淪於下」,這就是清談誤國。
3、拜金主義
在司馬炎的縱容和包庇下,整個社會的主流導向形成了有了錢就沒有辦不成的事。西晉的官僚富豪們不遺餘力地追求利益,貪婪地搜刮民財,殘酷壓迫內遷的少數民族,最終激起他們的反抗。孟子曾經說過:「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如果舉國上下的人都在爭利、逐利,國家就危險了。如果此種現象成為社會時尚,那國家肯定要出問題了。在錢的驅動下,西晉社會問題日趨嚴重,統治危機日益顯現。
4、極度腐朽的西晉統治集團
西晉統治階級的當權派,司馬氏集團中人,相互間只有一種極陰惡的殺奪關系,見利必奪,以殺助奪,愈殺愈猛烈,一直殺到發動十幾年的大混戰,耗竭了西晉的國力。殺奪與濫賞,使得統治集團中人得失急驟,生死無常,心情上表現緊張與頹廢,躁競與虛無的相反現象,生活上苟且無恥,縱情享受。
二、西晉簡介:
西晉(266年—316年)是中國歷史上三國後短暫的大一統王朝之一,另與東晉合稱晉朝。傳五帝,國祚五十一年。若以滅東吳始,則僅立朝37年。為了區別於五代時的後晉,史稱西晉,又稱為司馬晉。
三國末期曹魏的大將軍、太尉、太傅司馬懿與二子司馬師、司馬昭都是權傾一時的權臣。司馬炎於265年取代曹魏政權而建立新政權,建國號為晉,定都於洛陽,西晉代魏後,期間發生西陵之戰,280年滅孫吳,結束了三國鼎立的分裂局面,重新統一。但滅吳後,西晉舉國沉浸在奢侈腐敗的氣象之中,晉武帝出身世族,其家族經過長期發展,早就形成龐大的權貴集團。因此自西晉建立,政風十分黑暗,貪贓枉法,賄賂風行。

2. 導致西晉滅亡的原因有哪些<要簡潔,提到要領>

西晉滅亡的主要原因是士族的背叛

因為:西晉是維護士族地主利益的政權,士族的驕奢淫逸引發階級矛盾激化,階級矛盾激化的結果導致士族地主為了維護自己利益而放棄西晉,建立東晉,將階級矛盾轉移為民族矛盾。

3. 西晉滅亡的根本原因是()。

1、西晉統治者的驕奢淫逸,以及對漢族、胡族百姓的殘酷奴役。西晉自建立起,已經失去了新建王朝的朝氣,統治者都是世代高官豪族,對百姓的壓榨毫不留情,而晉武帝更以寬容放縱這種行為,造成朝廷風氣的腐朽。

2、實權藩王數量太多。司馬家族之所以能夠崛起並最終篡奪曹魏江山,其中有曹魏宗室實力過弱,無法對崛起的司馬家族形成牽制的原因在。

3、所謂五胡亂華,一個是胡人的力量強大後,既要擺脫西晉的歧視和奴役,也要完成其高層的野心,二是各地方分裂勢力擇主而適,只為了保證其千年、百年的家族地位。因此,胡人高層實際上和地方上的漢人豪族糾結在一起,一起奴役的百姓,國家陷入了瘋狂混亂的極致。因為在中原,漢人是大多數,因此胡人上層對普通漢人的瘋狂壓榨、殺戮,讓民族矛盾越發突顯出來。

(3)促使西晉滅亡的原因有哪些擴展閱讀:

西晉歷史沿革

司馬昭死後,其子司馬炎於265年取代曹魏建立新政權,改國號為晉,定都洛陽。晉280年滅孫吳,結束了三國鼎立的分裂局面,重新統一中國。

滅吳後,西晉舉國沉浸在奢侈腐敗的氣象之中。晉武帝出身世族,其家族經過長期發展,早就形成龐大的權貴集團,政風黑暗,貪贓枉法,賄賂風行,為西晉亡國和五胡十六國埋下伏筆。八王之亂後西晉元氣大傷,內遷的諸民族乘機舉兵,造成五胡亂華的局面,大量百姓與世族開始南渡。

313年晉愍帝遷都長安,316年長安失守,西晉滅亡。次年,皇族司馬睿在建康稱帝,史稱東晉。


4. 西晉迅速敗亡的原因除了統一質量較低外,還有什麼

晉武帝司馬炎能結束三國亂世,統一天下,功勞的確很大,但這些都是在曹魏政權基礎上的。沒有曹魏打下的基礎,司馬炎顯然是無法統一全國的,而且晉武帝能建立西晉,也是其先祖的功勞,和晉武帝本人沒有太大的關系。

晉武帝名曰開國皇帝,實為守成之君。司馬家族以接力賽的方式謀朝篡位,歷盡三代四人,終於把曹魏的天下,變成了司馬晉的天下。然而這個通過謀朝篡位得來的王朝,卻在統一之後,迅速衰落,最終被胡人所滅。其中的原因,當然是不一而足。

西晉的統一是低質量、低層次的統一

盡管西晉是魏晉南北朝時期唯一的統一王朝,但就史實而論,西晉的統一,不過是一種低質量、低層次的統一。這種低質量、低層次的統一,必然導致其統一的維持時間不會太長。

從司馬炎受禪稱帝、建立西晉到西晉滅亡,西晉存在了51年;從西晉滅吳,三國歸晉到五胡亂華、胡人滅晉,西晉只維持了37年的統一,其後期的16年還是在八王之亂和五胡亂華的亂世中度過的。在歸結西晉短促滅亡的原因時,很多人只停留在表面,如得國不正、吏治腐敗、接班人白痴、清談誤國、藩王過多等等。

石崇

西晉官員崇尚奢華,怠於職務。晉武帝時官員鬥富的現象非常嚴重,最有名的莫過於石崇和王愷鬥富,晉武帝獲悉後不僅不處罰,反而支持他們鬥富。《世說新語》對此有記載:“石崇與王愷爭豪,並窮綺麗以飾輿服。武帝,愷之甥也,每助愷。嘗以一珊瑚樹高二尺許賜愷,枝柯扶疏,世罕其比。愷以示崇。崇視訖,以鐵如意擊之,應手而碎。愷既惋惜,又以為疾己之寶,聲色甚厲。崇曰:‘不足恨,今還卿。’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樹,有三尺四尺、條干絕世,光彩溢目者六七枚,如愷者甚眾。愷惘然自失。”

除了奢侈浮華,士族官員愛特別喜歡清談,對政務極不熱心。官員以談玄論道為榮,以處理政務為恥。琅琊王氏早期的代表人物王衍,就是清談高手,他位居高位,卻對政事漠不關心,終日沉迷於清談。五胡亂華時,王衍被羯族部落首領石勒所殺。

王衍臨死前,曾發出“吾曹雖不如古人,向若不祖尚浮虛,戮力以匡天下,猶可不至今日”的感嘆。多年以後,東晉大司馬桓溫還曾對王衍的行為進行嚴厲批評,“桓溫於是過淮泗,踐北境,與諸僚屬登平乘樓,眺矚中原,慨然曰:‘遂使神州陸沈,百年丘墟,王夷甫諸人不得不任其責!’”

胡漢沖突問題嚴重,民族問題沒有有效解決

其實在曹魏時期,就有很多胡人內遷,包括匈奴、羯、鮮卑、氐、羌等世居北方的胡人陸續內遷,和中原地區的漢人雜居一起,到了西晉建立以後,中原地區已經達到了“關中之人百餘萬口,率其少多,戎狄居半”的狀態。

如何處理這些胡人,西晉缺乏有效的治理和管控措施。晉武帝時期,曾有官員上書,建議派軍隊護送胡人回北方老家,晉武帝沒有採納,卻拿不出別的措施安撫胡族勢力。晉武帝執政後期,胡漢沖突已經非常嚴重了,西晉政府沒有進行任何形勢的解決,而是任由胡漢沖突加劇和蔓延,西晉初期和中期就爆發了好幾次胡人發動的叛亂。盡管西晉最終平定了,但胡漢沖突依然存在。

除了無法招撫胡人,西晉的士大夫和官員,就經常劫掠胡人,甚至把胡人當作奴隸進行交易,引起胡人的強烈不滿,他們特別痛恨西晉。這些使得胡漢沖突日益嚴重。而西晉對官員買賣胡人的事情,往往不管不顧,沒有進行任何處理。這都進一步加劇了胡漢沖突。

八王之亂時,司馬家族的幾個王爺,為了爭奪皇位,而紛紛引入胡人的力量,企圖實現自己的政治野心。胡人勢力加入八王之亂,使得西晉政局

5. 西晉滅亡的原因及教訓

原因:
1、任人唯親的選官制度
西晉沿用了曹魏的「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創立之初,評議人物的標準是家世、道德、才能三者並重。但由於魏晉時充當中正者一般是二品,二品又有參預中正推舉之權,而獲得二品者幾乎全部是門閥世族,故門閥世族就完全把持了官吏選拔之權。於是在中正品第過程中,才德標准逐漸被忽視,家世則越來越重要,甚至成為唯一的標准,到西晉時終於形成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局面。使得西晉朝野上下,真正有權利的都是名門望族,而真正有能力的卻沒有權利,也不能為國家和社會真正的出到力,從人才方面動搖了西晉的統治根基。
2、清談誤國
西晉社會上彌漫著一股清談虛浮之風。談玄本是文人雅士的功課。而西晉的很多官僚為了追求所謂的「風度」,整日談玄論道,故弄玄虛,主要討論一些脫離實際抽象的東西,甚至極端放縱任性的局面。他們擔任了重要官職,仍然玩世不恭,導致政事荒廢。玄學本身作為一種文化現象自是無過錯的。但它影響了政府機構的運轉,使得社會風氣變為空談,不務實際之風。這對國家的統治與穩定有著極大的影響。明清之際的顧炎武也認為清談之風使「國亡於上,教淪於下」,這就是清談誤國。
3、拜金主義
在司馬炎的縱容和包庇下,社會的主流導向形成了有錢就沒有辦不成的事。西晉的官僚富豪們不遺餘力地追求利益,貪婪地搜刮民財,殘酷壓迫內遷的少數民族,最終激起他們的反抗。孟子曾經說過:「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如果舉國上下的人都在爭利、逐利,國家就危險了。如果此種現象成為社會時尚,那國家肯定要出問題了。在錢的驅動下,西晉社會問題日趨嚴重,統治危機日益顯現。
4、極度腐朽的西晉統治集團
西晉統治階級的當權派,司馬氏集團中人,相互間只有一種極陰惡的殺奪關系,見利必奪,以殺助奪,愈殺愈猛烈,一直殺到發動十幾年的大混戰,耗竭了西晉的國力。殺奪與濫賞,使得統治集團中人得失急驟,生死無常,心情上表現緊張與頹廢,躁競與虛無的相反現象,生活上苟且無恥,縱情享受。
教訓:一個國家的統治腐朽必然會走向滅亡,要正確處理民族關系,各個周遍少數民族長期受到漢族的欺壓。民族矛盾導致的沖突最後滅亡了西晉。

6. 晉朝是怎樣滅亡的,及其滅亡的原因和詳細過程

晉朝滅亡的原因是朋黨之亂。

晉朝滅亡的過程:

劉裕掌控朝廷,荊州刺史劉毅忌妒,意圖舉兵。412年劉裕搶先討伐之,劉毅兵敗自殺。譙蜀為東晉叛將譙縱所建。在405年時,益州刺史毛璩率軍討伐江陵桓振,蜀軍不願遠征,便推譙縱為主叛晉。隨後攻陷成都,殺死毛璩,譙縱也自號成都王。

408年晉廷派劉敬宜率軍討伐但失敗。413年劉裕派西陵太守朱齡石率軍西伐,攻佔成都。譙縱敗退自殺,譙蜀亡。盧循為孫恩繼承人,桓玄為安撫之任為永嘉太守,但他仍不斷襲擾沿海。404年盧循由海路攻佔廣州,隔年晉廷為安撫而命他為廣州刺史。

410年盧循趁劉裕北伐南燕之機,與其姐夫徐道覆分二路北伐,合潰劉毅於桑洛州,乘勢攻入京師建康,史稱盧偱之亂。此時劉裕已趕回,盧循和徐道覆發生內訌,盧循久攻京師不破,撤守尋陽。10月徐道覆進攻江陵,為守將劉道規所敗。

12月盧循敗於晉軍,退守廣州。411年劉裕派兵擊殺徐道覆。盧循最後於交州被交州刺史杜慧度殲滅,投水自殺,至此亂事平定。劉裕消滅若干異己後,為了名正言順稱帝,先後發動兩次北伐。當時南燕慕容超屢屢入侵,409年劉裕率軍伐南燕。

於次年攻破南燕都城廣固,擒殺慕容超,南燕亡。而後因盧循叛亂,劉裕回師。後秦因為屢遭夏主赫連勃勃入侵,國勢大衰,幼主姚泓初立。416年12月 劉裕再度北伐,連克許昌、洛陽 。隔年劉裕兵分兩路圍攻關中,最後攻破長安,後秦亡。

但於該年冬天,留守京師的劉穆之突然去世,為免朝廷生變,劉裕不得不親返。他命其幼子劉義真同王鎮惡、沈田子等諸將防守長安,後來諸將內哄,夏主赫連勃勃率軍攻擊[59]。417年冬劉裕命劉義真等將領率軍東歸,遭夏軍追擊,元氣大傷,至此北伐結束。

關中失守後,劉裕開始積極謀取帝位。同年劉裕殺晉安帝,立其弟德文,為晉恭帝。420年劉裕廢晉恭帝自立,建國宋,史稱南朝宋,是為宋武帝,東晉至此滅亡。

(6)促使西晉滅亡的原因有哪些擴展閱讀:

晉朝雖為漢末以來中國文化中衰時期,但在哲學、文學、藝術、史學、科技等方面也有新的發展。晉的文化走向多元發展。

是一個文化開創、沖突又融合的時代,時天下大亂,士族文人多不以道義為重,儒學中衰。曠達之士,目擊衰亂,不甘隱避,則托為放逸,遂開清談之風。

晉室之興,世亂未已,向秀之徒,益尚玄風。玄學與印度東傳之佛教交匯,中國文化逐漸轉變為儒釋道融合之狀況。

由於邊疆民族帶來草原文化,東晉則擁有中原文化及江南文化,雙方逐漸展開文化交流或民族融合。秦漢三國晉統一,晉朝卻是中國歷史上最爛的朝代。

7. 晉朝的滅亡,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晉朝滅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能將其簡單地歸結為某一個或者某幾個原因。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同樣的道理,大廈將傾的時候,每一塊磚石也都貢獻了他們的作用,所以,我只能淺顯地聊聊是什麼造成了晉朝「大廈將傾」的局面。

九品中正制對人才的選拔標準是家世、道德、才能三者並重。但由於魏晉時充當中正者一般是二品,二品又有參預中正推舉之權,而獲得二品者幾乎全部是門閥世族,故門閥世族就完全把持了官吏選拔之權。晉朝朝野上下,真正有權利的都是名門望族,而真正有能力的卻沒有權利,也不能為國家和社會真正的出到力,從人才方面動搖了西晉的統治根基。

人才都是門閥世族選上去的,那人才效忠的自然就是門閥而非皇帝,這顯然又加劇了皇權的流失。

8. 西晉滅亡的根本原因是()

西晉滅亡的根本原因是:統治集團內部的腐朽和斗爭。

具體原因:

1.統治集團腐朽,西晉皇族為爭奪皇位,混戰了十幾年,耗竭了西晉的國力。

2.西晉的官僚地主殘酷壓迫內遷的少數民族,激起他們的反抗。

9. 是什麼原因導致了西晉王朝的滅亡

封建統治階級互相混戰造成的災難,迅速激化了階級矛盾民族矛盾中有些帶有階級矛盾的因素,也加劇起來。統治階級無法緩和各種矛盾,導致了西晉王朝的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