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搖擺篩都有哪些篩分清網方式
搖擺篩篩分方式:
1、迴旋式篩分:兩層同樣孔徑的篩網,讓篩過一次的物料再次篩分,以達到更高的篩分精度。
2、迴旋式逆向篩分:物料篩分由細→中細→中→粗的方式篩分,粗物料起到一定的清潔網孔的作用。
3、雙倍處理篩分:進入篩機的物料均勻地分配到兩個層面上,使單台篩機的處理能力提高近一倍,一台篩機當兩台用。
4、組合式篩分:普通篩分+迴旋式篩分,提高單台篩機的使用率。
搖擺篩清網方式:
彈跳球清潔:符合食品級的橡膠、硅膠球在篩網下的沖孔板上跳動,彈擊金屬網,減少網孔堵塞。此系統簡單易用、維護方便,適用於大多數顆粒物料。
轉筒刷清潔:轉通刷由安裝在基底盤上的減速齒驅動,在篩網下旋轉刷網,清潔物料,適用於球形、結晶及脆性物料的篩分。
超聲波清潔:高頻率超聲波被傳輸到篩網上,既清潔了篩網,又顯著提高了生產能力。適用於大多精細的、大產量的、難篩分的物料。
搖擺篩的仿人工設計原理是為了滿足大產量、高精度篩分的需要而特殊設計的一種高效篩分機。適用化學、食品與香料、塑料、礦業、醫葯、木業及膠合板、冶金、橡膠、飼料、化肥、糖 鹽業、再生行業。
⑵ 振動篩篩網老是堵死,怎麼處理
篩網堵孔的原因,主要有以下5種:
1)含有大量接近分離點的臨界物料顆粒。即破碎出的石料粒度大小同篩網的網孔大小臨界,石料在篩分過程中,這類顆粒卡在網孔中無法順利過篩造成堵孔,稱為臨界堵孔。
2)對篩孔具有多個接觸點的形狀的物料較多。
⑶ 小麥加工成麵粉之前,怎樣分離出裡面的小石頭和小顆粒固體雜質
小麥加工成麵粉之前,可以用獨立的多功能設備分離出裡面的小石頭和小顆粒固體雜質。
眾所周知,小麥中殘留的卵石會嚴重增加麵粉的灰度,對麵粉的顏色產生負面影響,還會造成設備的過度損耗或磨輥齒的損壞。傳統的清理系統使用乾式比重去石機來清理類似小麥顆粒大小的石頭,並根據小麥的類型和待磨麵粉的質量來調整清理系統的長度和復雜程度。隨著石頭密度和懸浮速度的不同,當風穿過篩網的網孔使小麥在機器中漂浮時,除石機將石頭帶到帶有網孔的平板上,並與小麥流分離。組合式除石機和重力板通常被稱為組合式除石機,一些較新的設備集成了抽吸器、分離器、重力板和干除石機。以上就是對小麥加工成麵粉之前,怎樣分離出裡面的小石頭和小顆粒固體雜質這個問題的解答。
⑷ 325目的篩網怎麼清理
1、可用洗發水浸透污處,再將白醋加水稀釋,用刷子蘸上溶液輕輕擦洗,污垢可除,(法寶洗發水、白醋)。2、用布條浸酒精輕輕擦拭污處即可去掉(酒精要選用濃度不小於75%的醫葯用酒精),(法寶酒精)。3、將污漬用冷水浸濕後,塗些牙膏,抹少量肥皂輕輕搓揉,如有痕跡,再用酒精擦拭即可,(法寶牙膏、肥皂)。
篩網是用金屬絲或纖維絲編織而成的,孔徑0.15~1mm。能去除和回收不同類型和天小的懸浮物,篩網分離具有簡單、高效、運行費用低廉等優點。一般用於規模較小的廢水處理。篩網有很多種,主要的兩種是振動篩網和水力篩網。
所謂篩網是不同與一般網狀產品。而是有嚴格的系列網孔尺寸。並且有對物體顆粒進行分級、篩選功能的符合行業、機構、標准認可的網狀產品。篩網不講「目數」,「目數」只是人們來描述篩網的一種習慣,一時難以克服。篩網不同於一般網狀產品,就是它有嚴格的網孔尺寸,而不是「目數」。篩網尺寸不是孤立的,它有系列網孔尺寸組成,目的是為了分級篩選。
⑸ 怎樣防止化肥結塊(硫酸鉀)
防止化肥吸濕結塊 化肥因吸濕而引起的潮解或結塊,是貯存中比較普遍的問題。而肥料潮解結塊不但會給施用造成困難,還會造成養分的損失。空氣的溫度和濕度與化肥吸濕結塊有關。總的說來,濕度愈大,溫度愈高,潮解或結塊愈嚴重。化學肥料的種類不同,對空氣溫度和濕度的反應也不同。按它們的吸濕性,化學肥料可以分成以下三組: ①吸濕性強對貯存條件要求特別嚴格的化肥,如硝酸銨、硝酸鈣、硝酸鈉、碳酸氫銨以及一些微量元素肥料。②有吸濕性對貯存條件有要求的化肥,包括氯化銨、硫酸銨、氯化鉀、硫酸鉀、過磷酸鈣、尿素、磷酸銨、石灰氮等。③吸濕性小對貯存條件要求不嚴的化肥,包括磷礦粉、骨粉、石灰石粉和石膏。原則上講,任何化肥都應存放在乾燥陰涼的倉庫里。但當倉庫不夠容納所有化肥時,應優先考慮第一組肥料,第三組肥料中的磷礦粉和骨粉可露天堆放,但堆放地點應選擇在地勢較高、地面平整、緊實的地方,下鋪葦席或塑料薄膜,肥料堆成後,上面應用塑料薄膜覆蓋,以防風吹雨淋。有包裝的化肥在倉庫中應堆碼。堆垛離牆要有30~50cm的距離,以便於檢查,防止受潮和損壞牆壁。化肥倉庫的溫度應在30℃以下,相對濕度以40%~70%為宜。應該經常檢查,如庫內溫度和濕度比庫外高時,應在早晨或晚間打開窗戶進行通風,然後緊閉門窗,以保持室內較低的溫度和濕度。夏季的通風時間,最好在入夜以後,以防傍晚地面蒸發的熱氣進入庫內。在陰雨天氣,庫外的相對濕度超80%時不宜通風。
⑹ 肥料(顆粒化肥)怎樣快速溶解在水裡.我想做些肥料水溶液.
1:你可以先把顆粒用工具研磨成粉末;
2:把粉末用溫開水重開即可,如果是特殊的化肥不能用溫開水就只能涼水了.
3:加速攪拌.
⑺ 篩網堵孔怎麼辦
振動篩篩分時,根據物料的性質,會產生各種形態的篩孔堵塞。篩孔堵塞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幾點:
(1)含有大量接近分離點的粒子;
(2)物料含水量較高;
(3)球形粒子或者對篩孔具有多接觸點的物料;
(4)會發生靜電;
(5)物料具有纖維質的物料;
(6)片狀顆粒較多;
(7)編織篩網絲經過粗;
(8)橡膠篩網等較厚的篩網,孔形設計不合理,沒有達到上小下大,而使顆粒卡住。
因為需要篩分的物料顆粒大部分是不規則的,因此,堵塞原因也是多種多樣的。為有效地防止篩網堵塞,應針對上述篩孔堵塞原因採取措施。當物料粒度較細、泥質含量較多、且篩分粒度較小時,水分對篩網的堵塞就起決定性的作用。當物料中水分大於5%時,如果無條件對物料進行乾燥,應對篩面、篩孔作針對性選擇。當水分大於8%時,應採用濕式篩分。對片狀顆粒較多的物料,則需要改變物料破碎方式及不同破碎方式流程的粒度搭配。合理調節篩網張緊力是減少篩網堵孔的一種有效方法,合理的張緊力使篩網同支撐樑產生輕微的二次振動,從而有效降低堵孔現象的發生,具體做法是,把張緊鉤做成恆力張緊機構,即在張緊螺栓上加裝彈簧。
⑻ 一般影響振動篩篩分效果的因素是什麼
一般影響振動篩篩分效果的因素有:
1、顆粒與篩孔形狀
在生產實際中,篩分原料大多為圓柱形(顆粒飼料分級)或不規則顆粒,篩孔既有圓形又有矩形,物料顆粒接觸篩孔時的狀態對顆粒能否通過影響很大,如一個4×10 mm的顆粒直立時能通過一個孔徑5 mm的篩孔,橫向則不能。因此,顆粒通過與否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只能通過統計的手段加以研究。一般對圓柱形顆粒,矩形篩孔通過性能較好;而對於各個方向尺寸差別不大的不規則顆粒,圓孔的通過性能較好。
2、篩面開孔率
篩面開孔率越大,通過性能越好。保證篩面強度的情況下,編織篩能比沖孔篩獲得較高的開孔率,因而前者的通過性能優於後者。
3、物料層厚度
使用平面篩時,如通過振動篩篩面的物料層過厚,料層上部小顆粒通過篩孔困難,會引起誤篩率上升,這在原料清理中將增大凈原料損失,在顆粒分級中則將降低產量(上層篩料層過厚)、影響成品質量(下層篩料層過厚)。料層過薄則篩分產量太低,也不可取。合適的料層厚度應通過試驗確定,篩面傾角小、篩體振幅較大時料層可稍厚。理論上,料層厚度由產量決定,但實際使用中,由於篩面進料不均,物料可能集中在篩面一側,造成局部料層過厚從而影響篩分效果。圓筒篩和圓錐篩存在類似問題,當瞬間物料流量過大時,篩分效果同樣受到影響。
4、篩體運動狀態
篩分過程進行的必要條件之一是篩選物料與篩面之間存在適宜的相對運動,產生這種相對運動的方法可以是篩面作水平往復直線運動(回轉)、垂直往復直線運動(振動)或二者的組合。篩體僅有水平往復運動或垂直往復運動,篩分效果都不理想。後者由於物料缺乏與篩面的水平相對運動,容易造成料層厚薄不均。實踐表明,將二種運動結合起來的回轉振動篩效果較好。
5、物料特性
物料的粒度、含水率、摩擦特性、流動性等都與篩分過程有關。物料顆粒粒徑存在差異是物料組分篩分分離的前提,而且這種差異越大,篩分過程越容易進行。物料含水率越高、內外摩擦角越大、流動性越差,其顆粒通過篩孔的性能就越差。因此,實際使用中,要獲得良好的篩分效果,應根據物料的具體情況選用不同的工藝參數。
⑼ 整動篩網怎麼清洗
振動篩網清洗,我們以超聲波振動篩網為例,超聲波振動篩網的清洗:
1.超聲波振動篩在清洗時,溫度應控制在30℃—50℃之間,這個溫度的清洗效果是最好的。
2.清洗時使用清洗液,清洗液的粘度越高,則清洗的效果就會越好。
3.篩分機在清洗時,聲強應控制在1w—2w/mm2左右,聲強對清洗的效果影響也是很大。
4.注意360度清洗振動篩,微細粉末可能隱藏於振動篩的各個角落。
定時對振動篩進行維護工作,維護項目有:振動電機注油、篩機各部件緊固、篩網的更換等;超聲波振動篩只有做好日常的清理及保養工作才延長篩機使用壽命和使用效果。
振動篩網是制砂生產線的配套設備,振動篩網的編織結構是預先彎曲成波紋形式金屬絲,使兩個彎曲卡在相同位置,保證網孔的大小,振動篩網有雙向波紋彎曲,緊鎖彎曲,雙向隔波彎曲,平頂彎曲,單向波紋彎曲,結構堅固,多用於礦山,煤礦,建築,玻璃廠,石油,五金製品行業等,軋花網有專用養豬用網。
⑽ 制顆粒後疏鬆或細粉過多因為
您好!制粒的相關方法,希望能幫到您!(一)、濕法制粒
濕法制粒:在葯物粉末中加入粘合劑或潤濕劑先製成軟材,過篩而製成濕顆粒,濕顆粒乾燥後再經過整粒而得。濕法製成的顆粒具用表面改性較好、外形美觀、耐磨性較強、壓縮成形性好等優點,在醫葯工業中應用最為廣泛。
濕法制粒機理:首先是粘合劑中的液體將葯物粉末表面潤濕,使粉粒間產生粘著力,然後在液體架橋與外加機械力的作用下製成一定形狀和大小的顆粒,經乾燥後最終以固體橋的形式固結。
濕法制粒主要包括制軟材、制濕顆粒、濕顆粒乾燥及整粒等過程。
1、制軟材:將按處方稱量好的原輔料細粉混勻,加入適量的潤濕劑或粘合劑混勻即成軟材。
制軟材應注意的問題
(1)粘合劑的種類與用量要根據物料的性質而定;
(2)加入粘合劑的濃度與攪拌時間,要根椐不同品種靈活掌握;
(3)軟材質量。由於原輔料的差異,很難定出統一標准,一般憑經驗掌握,用手捏緊能成團塊,手指輕壓又能散裂得開。
(4)濕攪時間的長短對顆粒的軟材有很大關系,濕混合時間越長,則粘性越大,製成的顆粒就越硬。
2、制濕顆粒:使軟材通過篩網而成顆粒。顆粒由篩孔落下如成長條狀時,表明軟材過濕,濕合劑或潤濕劑過多。相反若軟材通過篩孔後呈粉狀,表明軟材過干,應適當調整。
常用設備:搖擺式顆粒機、高速攪拌制粒機
篩網:有尼龍絲、鍍鋅鐵絲、不銹鋼、板塊四種篩網。
3、濕顆粒乾燥:過篩製得的濕顆粒應立即乾燥,以免結塊或受壓變形(可採用不銹鋼盤將制好的濕顆粒攤開放置並不時翻動以解決濕顆粒存放結塊及變形問題)。
乾燥溫度:由原料必性質而定,一般為50-60℃;一些對濕、熱穩定的葯物,乾燥溫度可適當增高到80-100℃。
乾燥程度:通過測定含水量進行控制。顆粒劑要求顆粒的含水量不得超過2%;片劑顆粒根據每一個具體品種的不同而保留適當的水分,一般為3%左右。
乾燥設備:常用的有箱式(如烘房、烘箱)乾燥、沸騰乾燥、微波乾燥或遠紅外乾燥等加熱乾燥設備。
4、整粒:濕顆粒乾燥後需過篩整粒以將結成塊的粒破碎開,以達到顆粒劑的粒度要求或片劑的壓片要求。
(1)顆粒劑:可用比制濕顆粒所用篩網目數小且在10目(1號篩)以內的篩網,把不能通過篩孔的部分進行適當解碎,然後再按照粒度要求,按粒度規格的下限,過60目或80目(5號篩),進行分級,取10-80目之間的顆粒;
(2)片劑:顆粒可用比制濕顆粒所用篩網目數大的篩網。
5、空白顆粒法:對濕、熱不穩定而劑量又較小的葯物,可將輔粒以及其它對濕熱穩定的葯物先用濕法制粒,乾燥並整粒後,再將不耐濕熱的葯物與顆粒混合均勻。將僅用輔粒製成干顆粒,再將葯物與顆粒混合後(壓片或分裝)的方法稱為空白顆粒法。
(二)、一步制粒
一步制粒:將原輔料混合,噴加粘合劑攪拌,使粘合劑呈霧狀與原輔料相遇使之成粒,同時進行乾燥等操作步驟連在一起在一台設備中完成故稱一步制粒法,又稱流化噴霧制粒。
特點:在一台設備內進行混合、制粒、乾燥,還可包衣,操作簡單、節約時間、勞動強度低,製得的顆粒粒密度小、粒度均勻,流動性、壓縮成形性好,但顆粒強度小。
(三)、噴霧制粒法
噴霧制粒:將原、輔料與粘合劑混合,不斷攪拌製成含固體量約為50%-60%的葯物溶液或混懸液,再用泵通過高壓噴霧器噴霧於乾燥室內的熱氣流中,使水分迅速蒸發以直接製成球形乾燥細顆粒的方法。
特點:由液體直接得到固體粉狀顆粒,霧滴比表面積大,熱風溫度高,乾燥速度非常快,物粒的受熱時間極短,乾燥物料的溫度相對較低,適合於熱敏性物料的處理。
缺點:設備費用高、能量消耗大、操作費用高。
近年來在抗生素粉針的生產、微型膠囊的制備、固體分散體的研究以及中葯提取液的乾燥中都利用了噴霧乾燥制粒技術。
(四)、干法制粒
干法制粒:將葯物粉末(必要時加入稀釋劑等)混勻後,用適宜的設備直接壓成塊,再破碎成所需大小顆粒的方法。該法靠壓縮力的作用使粒子間產生結合力。可分為重壓法和滾壓法。
重壓法:又稱大片法,系將固體粉末先在重型壓片機上壓成直徑為20-25mm的胚片,再破碎成所需大小的顆粒。
滾壓法:系利用滾壓機將葯物粉末滾壓成片狀物,通過顆粒機破碎成一定大小的顆粒。
干法制粒特點:常用於熱敏性物料、遇水不穩定的葯物及壓縮易成形的葯物,方法簡單、省工省時。但應注意壓縮可能引起的晶型轉變及活性降低等。
(五)、中葯制顆粒
中葯制顆粒:一般多用濕法制粒
1、葯材細粉制粒:當配方的劑量不大時,可將葯材磨成100目以上的細粉末,加入適宜的潤濕劑或粘合劑制軟材,過篩制粒。
2、葯材稠浸膏與葯材細粉末混合制粒:將部分葯材製成稠浸膏,另一部分葯材磨成細粉末,兩者混合製成軟材,過篩制粒並乾燥。本法可用葯材的稠膏代替粘合劑,有利於減少片積體積,應用較多。如僅用稠膏為粘合劑時其粘結力不足時,可加入其它粘合劑。
3、干浸膏制粒:將配方中的葯材(除含揮發性成分的葯材外)均經提取並製成干浸膏。將干浸膏碾碎成顆粒;或將干浸膏磨成細粉末後再加入適宜的潤濕劑(如適宜濃度的乙醇)製成軟材後,製成顆粒。
三、影響濕法制粒的因素
1、原輔料性質
(1)粉末細、質地疏鬆,乾燥及粘性較差,在水中溶解度小;選用粘性較強的粘合劑,且粘合劑的用量要多些。
(2)在水中溶解度大,原輔料本身粘性較強;選用潤濕劑或粘性較小的粘合劑,且粘合劑的用量相對要少些。
(3)對濕敏感,易水解;不能選用水作為粘合劑的溶劑,選用無水乙醇或其它有機溶媒作粘合劑的溶劑。
(4)對熱敏感,易分解;盡量不選用水作為粘合劑的溶劑,選用一定溶度的乙醇作粘合劑的溶劑,以減少顆粒乾燥的時間和降低乾燥溫度。
(5)對濕、熱穩定;選用成本較低的水作為粘合劑的溶劑。
2、潤濕劑和粘合劑
潤濕劑(moistening agents):使物料潤濕以產生足夠強度的粘性以利於製成顆粒的液體。潤濕劑本身無粘性或粘性不強,但可潤濕物料並誘發物料本身的粘性,使之能聚結成軟材並製成顆粒。如:蒸餾水、乙醇。
粘合劑(adhesives):能使無粘性或粘性較小的物料聚集粘結成顆粒或壓縮成型的具粘性的固體粉末或粘稠液體。如聚維酮(PVP)、羥丙甲纖維素(HPMC)、羧甲纖維素鈉(CMC-Na)、糖漿等。
(1)種類
①蒸餾水:水本身無粘性,當物料中含有遇水能產生粘性的成分時,用蒸餾水潤濕即可誘發其粘性而製成適宜的顆粒。但用水作潤濕劑時,由於物料往往對水的吸收較快,較易發生濕潤不均勻的現象,且乾燥溫度較高,故不耐熱、遇水易變質或易溶於水的葯物不宜採用。最好採用低濃度的澱粉或乙醇代替,以克服上述不足。
②乙醇:凡葯物本身有粘性,但遇水能引起變質或潤濕後粘性過強以致制粒困難,濕度不均、使乾燥困難或製成的顆粒干後變硬,以及其壓制的片劑不易崩解等,可選用適宜濃度的乙醇作潤濕劑。乙醇濃度視葯物的性質和環境溫度而定,一般為30%-70%或更濃。且隨著乙醇濃度的增大,濕潤後所產生的粘性降低,從一定程度上說,乙醇是一種分散劑,降低顆粒之間的粘性,使粘性過強的物料容易成粒。中葯浸膏片常用乙醇做濕潤劑,但應注意迅速操作,以免乙醇揮發而產生強粘性的團塊。
③聚維酮(PVP):白色或乳白色粉末,無毒,熔點較高,對熱穩定(150℃變色),化學性質穩定,能溶於水和乙醇成為粘稠膠狀液體,為良好的粘合劑。
• PVP有不同規格型號,常用PVPK30作粘合劑。
• PVP水溶液、醇溶液或固體粉末都可應用。
• PVP乾粉還可用作直接壓片的乾燥粘合劑。
• PVP3%-15%(常用3~5%)的乙醇溶液常用於對水敏感的葯物制粒,製成的顆粒可壓性好。可用於那些可壓性很差的葯物,但應注意:這些粘合劑粘性很大,製成的片劑較硬,稍稍過量就會造成片劑的崩解超限。
• PVP也是咀嚼片的優良粘合劑。
• PVPK30在阿奇黴素顆粒劑中用作制粒的粘合劑,其濃度為5%。
④羥丙甲纖維素(hydroxypropylmethyl cellulose,HPMC)
為白色粉末,無臭無味,對光、熱、濕均有相當的穩定性,是一種最為常用的薄膜衣材料,能溶於水及部分極性有機溶劑,在冷水中能溶脹形成粘性溶液。不溶於乙醇、乙醚和氯仿,但溶於10%~80%的乙醇溶液或甲醇與二氯甲烷的混合液。
•制備HPMC水溶液時,最好先將HPMC加入到總體積1/5~1/3的熱水(80 ℃ ~90 ℃)中,充分分散與水化,然後在冷卻條件下,不斷攪拌,加冷水至總體積。
•HPMC作為粘合劑,常用濃度為2%-5%。
•HPMC作為粘合劑的特點是崩解迅速、溶出速率快。
⑤糖漿:蔗糖的水溶液,其粘性較強,適用於質地疏鬆、彈性較強的植物性葯物及質地疏鬆和易失結晶水的化學葯物,常用其50%-70%(g/g)的水溶液。
• 當蔗糖濃度高達70% (g/g)時,在室溫時已是過飽和溶液,只能在熱時使用,否則易析出結晶。
•強酸或強鹼性葯物能引起蔗糖的轉化而產生引濕性,不利於壓片,故制顆粒時不宜採用。
•糖粉為乾燥粘合劑。
•蔗糖有一定的吸濕性,其吸濕性與純度有關,純度差的吸濕性更強。
•有時與澱粉漿合用以增強粘合力,有時也用蔗糖粉末與原料混合後再加水潤濕制粒。
⑥羧甲纖維素鈉(carboxymethycellulose sodium CMC-Na)
• 是纖維素的羧甲基醚化物,不溶於乙醇、氯仿等有機溶媒;溶於水時,最初粒子表面膨化,然後水分慢慢地浸透到內部而成為透明的溶液,但需要的時間較長,最好在初步膨化和溶脹後加熱至60 ℃ ~70 ℃,可大大加快其溶解過程。
•常用濃度為1%-2%。
•在葯劑中應用最多的是取代度等於0.7的產品,可溶於60%的乙醇液。
⑦澱粉漿:俗稱澱粉糊,適合作對濕熱穩定的葯物的粘合劑,一般濃度為5%-30%,10%為最常用。製法有兩種:沖漿法、煮漿法。
•沖漿法:系將澱粉先加少量(1-1.5倍)冷水,攪拌,再沖入全量的沸水,不斷攪拌至成半透明糊狀。此法操作方便,適於大量生產。
•煮漿法:向澱粉中徐徐加入全量冷水攪勻後加熱並不斷攪拌至糊狀即得。此法不宜用直火加熱,以免底部焦化混入黑點影響外觀。此法在生產中已少用。
•澱粉漿能均勻地潤濕物料,不易出現局部過濕的現象,且有良好的粘合作用,是應用較廣泛的粘合劑。
•玉米澱粉完全「糊化」(糊化是指澱粉受熱後形成均勻糊狀物的現象)的溫度是77 ℃。
⑧膠漿:常用10%-20%的明膠溶液和10%-25%的阿拉伯膠溶液等。適用於容易鬆散及不能用澱粉漿制粒的葯物。
⑨其他纖維素衍生物
•甲基纖維素(MC):可溶於水,成為粘稠性較強的膠漿。但應注意:當蔗糖或電解質達一定濃度時本品會析出沉澱。
•乙基纖維素(EC):溶於乙醇中,主要用作緩釋制劑的粘合劑,常用的濃度為2%-10%。可用其乙醇溶液作為對水敏感的葯物的粘合劑,但應注意本品的粘性較強且在胃腸液中不溶解,會對片劑的崩解及葯物的釋放產生阻滯作用。目前,常用於緩、控釋制劑中(骨架型或膜控釋型)。
•羧丙基纖維素( hydroxypropyl cellulose HPC)
是纖維素的羥丙基醚化物,含羥丙基53.4%~77.5%(含7%~19%的為低取代羥丙基纖維素L-HPC,常作崩解劑)。白色粉末,易溶於冷水,加熱至50 ℃發生膠化或溶脹現象;
可溶於甲醇、乙醇、異丙醇和丙二醇中。
本品可作濕法制粒的粘合劑,也可作為粉末直接壓片的粘合劑。
(2)粘合劑的選擇與哪些因素有關
①與原輔料本身的性質有關:如原料粉末細,質地疏鬆,在水中溶解度小,原料本身粘性差,粘合劑的用量要多些。反之,用量少些。
②對濕熱不穩定的葯物,考慮粘合劑及粘合劑的溶媒。選用無水、乾燥溫度低的粘合劑及其溶媒。
③與混合時間有關:在制軟材時混合時間起長,軟材的粘性起大,制出的顆粒起硬。
④與粘合劑濃度有關:在其它工藝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粘合劑濃度越大制出的顆粒越硬。
⑤當輔料在處方中的用量佔80%以上時,在不影響主葯性質的前提下,應重點考慮輔料的特性來選用粘合劑。如用蔗糖作輔料,其用量達到80%以上時,就要考慮到「蔗糖遇水粘性變較強」的特性,選用非水溶媒來溶解粘合劑(只溶於水不溶於有機溶媒的粘合劑就不適用),降低顆粒之間的粘性,相對增強顆粒內部人的粘性。舉例:阿奇黴素顆粒劑:處方中蔗糖的比例超過80%,用95%乙醇配製5%PVPK30作粘合劑制粒時的成粒性比用20%乙醇配製5%PVPK30作粘合劑制粒時的效果好,前者一次性成粒可達90%,後者一次性成粒只有50%。
⑥同一粘合劑,選用不同溶媒時其粘性和制粒效果不一樣。
⑦對於粘性過強的物料,可採用「先加乙醇潤濕分散、再加粘合劑」的方法使制粒時成粒效果更好。如:在再林顆粒劑、阿奇黴素顆粒中就採用此方法,效果較好。
⑧根據原輔料性質,可採用兩種粘合劑制粒。如:在再林顆粒劑中採用「先加乙醇潤濕分散、再加CMC-Na粘合劑、最後加糖漿」進行制粒。
3、制粒攪切時間:
制軟材時攪切時間應適度掌握,一般憑經驗掌握,用手捏緊能成團塊而不粘手,手指輕壓又能散裂得開。
攪切時間長,粘性過強,制粒困難;
攪切時間短,粘性不強,成粒性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