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菌類營養豐富,可有些菌是自身帶毒,那麼該如何分辨菌類是否能吃
菌類食物營養豐富,而且味道極其鮮美,但是有些菌類本身自帶毒素,所以絕對不能隨便去吃。那麼我們究竟應該如何去分辨菌類呢?其實我們從生的環境,菌類的外形顏色,氣味當中都能夠判斷出來。
四、分泌物
摘下來的野生菌一般會產生一種分泌物,如果這種分泌物較為濃稠,顏色呈現為褐色,則可能為有毒菌類。過菌類的分泌物顏色清亮,菌面不會因為撕斷而變色,則可能為無毒菌類。不過凡事沒有絕對,見手青在被觸碰之後就會變成青色。
無論哪一種分辨方法,都不敢100%保證野生菌究竟有沒有毒,最好的辦法還是盡量不要去吃自己不認識的野生菌。每到吃菌的季節,雲南收治最多的病例就是因為治菌而中毒的患者,甚至有人因為吃了野生菌而喪命。縱然野生菌再好吃,我們也應該先保證自己的安全。
⑵ 在野外如何鑒別可食用的蘑菇
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裡游的,土裡長的,啥不能做成菜啊?真菌都不例外。蘑菇以其味之鮮美,品類之繁多,一直是我們桌上的常駐菜餚。但是也正是因為其品類之繁多,如何辨別就成了問題。據統計,我國的毒蘑菇大約有100多種,其中毒性猛烈的有10餘種,蘑菇中毒的病死率更是高達21.24%,關於蘑菇中毒的報道大家屢見不鮮。因此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雖然不需要對每種蘑菇的特性都一清二楚,但是學會區分是否有毒還是非常有必要的。今天就給大家介紹幾種分辨毒蘑菇的小技巧。
方法
- 01
看外形。若是蘑菇菌蓋上具有鱗片、粘液,菌桿上生有菌托和菌環,那麼這種蘑菇99%是有毒的。上述要點是鵝膏屬菌類的識別特徵,而鵝膏屬是蘑菇中毒死亡率最高的一個種類,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
- 02
聞氣味。若是蘑菇散發出異味,諸如,苦、腥、辛辣等刺激性味道,那麼這種蘑菇99%是有毒的。無毒的蘑菇一般是苦杏或水果味。
- 03
看截面的分泌物及顏色。將新採摘的蘑菇菌桿由中間撕開,若是無毒,則無分泌物或者分泌物比較潔凈,蘑菇撕開的截面也不會變色;若是有毒,分泌物比較黏膩,甚至會呈絲狀,赤褐色,撕開後在空氣中顏色會變深。
- 04
看顏值。許多色彩明麗、造型獨特的蘑菇都是有毒的,當然也不排除既好吃也好看的那種,但是在你確定之前,最好不要入口,甚至不要動手觸碰。漂亮的蘑菇不可信,除非你跟它很熟。
- 05
用大蒜。在烹飪的時候,加入適量的大蒜進去,蘑菇若是變黑,就一定是有毒的。既能提味,又能檢測毒性,真是一舉兩得呢。
- 06
生長環境決定好壞。一般情況下,可食用的無毒蘑菇多生長在清潔的草地或松樹、櫟樹上,有毒蘑菇往往生長在陰暗、潮濕的骯臟地帶。
- 07
化學鑒別。把你覺得非常有問題或者不確定的蘑菇收集起來,在屋裡寄出其汁水,用紙浸濕後,立即在上面加一滴稀鹽酸或白醋,若紙變成紅色或藍色的則有毒.
- 08
現場測試。在採摘野蘑菇時,可用蔥在蘑菇蓋上擦一下,如果蔥變成青褐色,證明有毒,反之不變色則無毒。
毒蘑菇的十種類型
- 01
致命白毒傘。致命白毒傘是一種非常常見,但是卻含有劇毒的蘑菇,這種毒蘑菇的死亡率高達95%以上,所以見到一定要繞道,千萬不要抱著玩玩的態度,安全第一。這種毒蘑菇通體白色,菌體幼時呈卵形,後菌蓋展開呈傘裝,含有劇毒,毒素主要為毒傘肽和毒肽類,而且確實新鮮的致命白毒傘,毒素含量就越高,雖然比不上世界上最毒的蘑菇,但是這也是非常毒的。
- 02
半卵形斑褶菇。半卵形斑褶菇又稱為致幻蘑菇,看名字就知道肯定是有毒的,還能產生幻覺,所以這種毒蘑菇非常危險,雖然並不會直接導致生命危險,但是也間接產生重大影響,主要還是因為在我國台灣、陝西、新疆等地方,非常常見,如果不熟的人很容易就誤食了。
- 03
白黃粘蓋牛肝菌。白黃粘蓋牛肝菌是牛肝菌的一種,也是一種毒蘑菇,是引起野生菌食物中毒的主要毒菌之一,一般生長在松林中地上,單生或群生。白黃粘蓋牛肝菌為白色或黃褐色,為半球形,老後呈紅褐色,食用後往往會引起腹瀉,但經過浸泡、煮沸淘洗之後還是可以食用的。
- 04
臭黃菇。臭黃菇又稱雞屎菌,子實體中等大。菌蓋土黃至淺黃褐色,表面粘至粘滑,邊緣有小疣組成的明顯的粗條棱。也是一種毒蘑菇,毒素潛伏期短,發病快。一般可於食後半小時左右即發病,主要為胃腸道症狀,如劇烈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有的還出現精神錯亂,頭暈眼花,亂說亂唱,嚴重者則有面部抽搐,牙關緊閉,視力減弱,昏睡等。一般病程較短,如經及時治療,可很快痊癒。
- 05
大鹿花菌。大鹿花菌分布於中國的吉林、西藏等地區。可能有毒,毒性因人而異,不可食用。 毒蘑菇中毒一般分為胃腸炎型、神經精神型、溶血型、臟器損害型和日光皮炎型五種類型。其中胃腸炎型和神經精神型潛伏期一般為半小時至4~6小時,最短在進食毒蘑菇10分鍾後即可發病。
- 06
大青褶傘。大青褶傘又稱摩根小傘,呈半球形或扁半球形,蘑菇的毒性主要是由其含有的毒素所至,毒膚(主要為肝臟毒性,毒性強,作用緩慢)、毒傘膚(肝腎毒性,作用強)、毒蠅鹼(作用類似於乙酞膽鹼)、光蓋傘素(引起幻覺和精神症狀)、鹿花毒素(導致紅細胞破壞)等毒素單獨或聯合作用,引起復雜的臨床表現。毒蘑菇含有植物性的生物鹼,毒性強烈,可損害肝、腎、心及神經系統,即使是微量被吸收到體內也是很危險。
- 07
毒鵝膏菌。毒鵝膏菌又稱綠帽菌,菌蓋表面光滑,菌肉白色,菌托較大而厚,呈苞狀,白色。有的是重要的食用菌,有的有一定的毒性,但誤食並不致命,而有的則是劇毒的,誤食常會危及生命,綠蓋鵝膏、春生鵝膏和鱗柄鵝膏就是著名的致死性毒菌。
- 08
毒粉褶菌。毒粉褶菌屬樹林外生菌根菌,此種中毒後,潛伏期約半小時,長達6小時。發病後出現強烈惡心、嘔吐、腹痛、腹瀉、心跳減慢、呼吸困難、尿中帶血,中毒症狀往往嚴重試驗抗癌,對小白鼠肉瘤180的抑制率為100%,對艾氏癌的抑制率為100%。與櫟、山毛櫸、鵝耳櫪等樹木形成菌根。
- 09
毛頭鬼傘。毛頭鬼傘一般可食用。但含有石碳酸等胃腸道刺激物,還含有腺嘌呤,膽礆,精胺,酪胺和色胺等多種生物礆以及甾醇脂等。食後可能引起中毒,與酒類如啤酒同吃容易引起中毒。毛頭鬼傘可人工栽培,不過因為成熟快,容易出現菌褶液化,必須掌握採摘時間。
- 10
毛頭乳菇。毛頭乳菇,此種蘑菇有毒 ,含胃腸道刺激物。食後引起胃腸炎或產生四肢末端劇烈疼痛等病症。還有含毒蠅鹼等毒素等的記載。但在蘇聯地區生長的可食用。子實體含橡膠物質。屬外生菌根菌,與區、榛、樺、鵝耳櫪等樹木形成菌根。
⑶ 野外如何鑒別可食用的蘑菇
我都是按照經驗找蘑菇,就是我奶奶教我的,那些蘑菇能吃,那些不能吃。一些技巧類的其實都不怎麼試用,我們對於不認識的蘑菇是肯定不會吃的。
不過也有一些看似可以用的技巧,你看看吧,能用就用。
1.竹林裡面長的蘑菇不能吃,除了雞樅!也就是說除了雞樅,其他只要是生長在竹林里的蘑菇都不能吃,別心存僥幸。
——雞樅
2.蘑菇太艷麗不要吃。好看的東西一般都有毒。比如我們那邊有一種叫做大紅菌,還有一種叫做而二紅菌。這個大和二是按照個頭的,不是按照紅的程度的。因為這個二紅菌紅色特別深,特別好看,但是就是不能吃。有一種菌子在我們那邊叫做茄色菌,顏色丑是丑了一點,但是是可以吃的喔。
本來想要找一些大紅菌的圖片的,但是網路上的我看著我自己都有點認不清了。
3.超級小的蘑菇,除了就越香,其他的別亂摘。即便有可能是你能吃的蘑菇,只要小到你都不能分辨這是什麼蘑菇,就別亂吃。
——九月香(還有一種叫做玉米菌的,和它顏色差不多,也是可以吃的。)
4.蟲都不吃的東西你一定不要吃,這個是一個基礎,有一些蘑菇張的那叫一個好啊,洞洞眼眼都沒有啊。你以為是你的福利,其實它就只是有毒而已。
——青杠菌(我家的樹林叫做青杠林,盛產這玩意兒啊,經常還會有山下的人到我們家林子裡面采。看起來也沒有什麼蟲,其實只是它早期剛長起來的時候,到後期你們就可以看到會有很多蟲子了)
5.菌把上面帶傘的,最好也不好吃。因為我發現很多有毒的蘑菇菌把上面都帶了一把傘。不過也有能吃的帶了,比如雞蛋菌。雞蛋君顏色就比較艷麗,就和蛋黃一樣,所以認不清的很容易將它認錯。
我上面說的不能絕對實用,因為有一些滿足上面的條件也是能吃的,但是只要你不能確定的建議你都不要吃。
我認識大概20多種蘑菇,采蘑菇的小姑娘大概就是說的我了。我們家還種植過平菇,但是平菇的美味是不能和這些野生的相提並論的。而這些野生的蘑菇,在我眼裡最好吃的還是雞樅啊,雞樅燉雞,簡直美味無敵,哈哈哈。
這次答題我不開玩笑了:
(松蘑可食用)
這是個人命關天的大事啊。菌類——蘑菇是人們喜愛的食品,特別是野生的蘑菇更是美味佳餚。
可是不懂得什麼野生菌可以食用,建議不吃,不要因為這個送了性命,不值得啊。
(可食用的松樹林里的白蘑菇)
《毒蘑菇》
長在鄉某村一婦女,丈夫外出打工去了,她領二個孩子在家種地操持家務。
大孩子五歲,二兒子三歲了,一雙兒子的母親十分歡喜,對未來充滿了憧憬。
雨季來了,一連下了五天的雨。天氣放晴了,太陽出來了,蘑菇也出來了。
就在她家的籬笆處,長出來白白嫩嫩的一片蘑菇來。
這當媽媽的就想要給兩可愛的兒子做一頓蘑菇宴。
采菇,洗菇,炒菇一大盤蘑菇端上了桌。
兩個年齡小的孩子哪裡懂得謙讓,搶食起來了。
年齡大的哥哥畢竟是哥啊,就讓著弟弟,弟弟可不客氣吃了個飽。
十幾分鍾後,弟弟先翻白眼了,接著哥哥也口吐白沫暈了過去。
媽媽還沒吃一口呢,看此情景心裡一驚出了一身冷汗,急忙找車去醫院……
遺憾的是他失去了小兒子。他的大兒子因為吃的量少點,被搶救回來了。
——
所以說野生菌不要隨便的亂採食。不認識的蘑菇千萬不要吃,你不是神農氏為什麼要嘗百草呢?
生命是可貴的,不要為此喪命不值得!
有人說顏色鮮艷的蘑菇大多數有毒;
反過來就認為顏色不鮮艷的大多數沒毒。
這樣的關點我絕對不贊同。請珍惜生命!
我的回答結束了,同意我的觀點嗎?
這些歸納的經驗全部不可靠,我們在學習菌物學之初時就警告不可以嘗試未知野生菌菇,因為這類物種多樣性豐富且才被開始系統的研究,未知因素太多。
以幾個識別食用菌菇經驗為例,
1: 形態:傘型毒蕈有很多,鵝膏和環柄菇等就是典型毒蕈屬。
2: 色澤 雖然有些毒蕈色澤鮮艷,不過目前致死率高的毒菇色澤都平淡,如毒溝褶菌,致命鵝膏等,其中以廣東省多起湖南一代打工人員誤食致命鵝膏中毒事件為例,是人們將家鄉可食的條蓋鵝膏與之混淆引發,二者都是灰白色,但地理分布區域明顯不同。
3: 菌褶 這是最普遍的菌物結構,菌孔毅然,廣泛存在於多種食用菌和毒菌物種里。
4: 菌肉傷變色等 以牛肝菌Boletus類為例,傷變色廣泛存在於多種可食菌類,多被稱為見手青,而以毒菌亞稀褶紅菇為例,其菌肉變色不及可食的希褶紅菇深。
5: 以蟲食為例 好幾種含胃腸毒素或致幻毒素的多種菌類如一些粉孢牛肝菌屬或紅菇等子實體上雙翅目,鞘翅目,彈尾綱成群,其神經系統和消化系統與高等脊椎動物差異很大,不一定對一些毒素敏感。
此外,生境,地理,烹飪變色等方法經驗依然不可做絕對依據,存在很多特例,所以,野生菌市場上銷售的,是大量過往和經驗長時間驗證的物種,目前對很多未知物種還缺乏精準有效的實驗驗證方案,對野生菌食用安全一塊,也不能完全絕對的給出標准來確認,而應當固定到確實認定好的物種上才安全。
如果想死的快,可以盡情去采野生蘑菇來吃。 如何鑒別野外可食用的蘑菇?只有一個方法:自己閱讀大量關於蘑菇的文獻,自己成為研究蘑菇的專家或是資深愛好者,此外別無他法。 鑒別毒蘑菇不是簡單的事情,也不是幾句法則或是幾條定律就能解決的。很多長得非常相似幾乎一摸一樣的蘑菇卻是一種有毒而一種無毒。網上凡是教你如何辨別毒蘑菇的文案都是胡編亂造的,你不信它的話還能留住一條性命,如果信了,那就加大你中毒死亡的概率了。不信,我們就來扒一扒這些胡說八道的文案。
謠言1:鮮艷的蘑菇都是有毒的,無毒蘑菇顏色樸素 。
這大概是承襲了武俠小說的描述,到底是多弱智的人才會相信「鮮艷即有毒」這種說法。
鮮艷的擬橙蓋鵝膏,鮮美的食用菌。
謠言2:可食用的無毒蘑菇多生長在清潔的草地或松樹、櫟樹上,有毒蘑菇往往生長在陰暗、潮濕的骯臟地帶。
這大概是造謠者的美好遐想吧,蘑菇長在什麼地方跟是否有毒有關系嗎?長在干凈一點的地方就沒毒,而長在「臟」一點的地方就有毒?武俠小說看多了吧。
毒蠅鵝膏菌,非常毒的蘑菇,人家就長在干凈的松樹林下。
謠言3:毒蘑菇往往有鱗片、粘液,菌桿上有菌托和菌環 。
這種謠言最煩人,因為它在描述時加入了一些「專業術語」,比如菌托、菌環什麼的,我們還是以上面那個擬橙蓋鵝膏為例,它有粘液,菌桿上有菌托和菌環,但它就可以吃。
謠言4:毒蘑菇蟲蟻不食,有蟲子取食痕跡的蘑菇是無毒的 。
很多人會相信這種說法,換個角度來描述這句話就是:能毒死蟲的東西肯定能毒死人,再升華一下就是:人的生理生化過程和蟲子是一樣的,再再升華一下就是:人和蟲子一樣。但,可能嗎?蟲子是無脊椎動物,人是脊椎動物,兩個差得那麼遠,生理生化過程也大不一樣。那怎麼能毒死蟲的就能毒死人,而毒不死蟲的也毒不死人呢?多想想就知道這種說法有多可笑。
謠言5:毒蘑菇與銀器、大蒜、大米或燈芯草同煮可致後者變色;毒蘑菇經高溫烹煮或與大蒜同煮後可去毒。
這種說法,我覺得有兩大出處:吸血鬼狼人和武俠小說。吸血鬼狼人怕大蒜、銀器等,所以,這些東西能被描述進來。有的吸血鬼描述中還怕馬鞭草呢,這種植物也有效嗎?銀針試毒,武俠小說中的經典場景。不是我吹,現如今的這些毒葯中,能用銀針試出百分之一的算我輸。
大家不要好奇著去采野外的蘑菇來食用,沒有經驗堅決不能這么做。每年都有人這么做了死掉的。不負責任的回答輕則讓人生病,重則讓人喪命啊。
蘑菇跟上有無白色小蟲,可以鑒定有毒無毒。以前在東北的時候,雨後出去采蘑菇,如果遇到不認識的蘑菇,鑒別是否毒蘑菇最簡單的辦法:掰開蘑菇的根,有小白色蟲子的是無毒的,沒有的有毒。
野生的蘑菇,無毒的都生有小白色蟲子。
小時候(也就10歲左右)去野外采蘑菇,根本也不認識什麼這樣蘑菇那樣蘑菇的,只記得就牢記按父母吩咐的采就是了!那就是只要蘑菇上有小蟲子的就可以采,反之就不要采了。晚上父母下班回來檢查一下就下鍋炒了,新鮮的的野蘑菇,味道真是好極了!
下鍋炒蘑菇的時候,媽媽還告訴我們要放點蒜瓣,如果蒜瓣變黑了,那裡面就一定有毒蘑菇。當然了,有些毒蘑菇也未必能讓大蒜變黑,但也必竟加了一道保險。
美好的回憶,往事如煙……
有毒蘑菇的鑒別需要一定的專業知識並藉助一定的儀器設備,僅靠肉眼和根據形態、氣味、顏色等外貌特徵難以辨別。
在野外,無毒的蘑菇通常和有毒的蘑菇混生,容易沾染上毒蘑菇的毒性,仍有中毒的危險。
所以,最好的預防辦法是:不吃來路不明的蘑菇。
易混淆的毒蘑菇
1、白毒傘
(白毒傘)
跟別的妖艷的毒蘑菇不同,白毒傘長著一副人畜無害的外表,白白嫩嫩的,甚至還有微微的清香,容易讓愚蠢的人類誤食,因此別名,愚人菇。
致命白毒傘的死亡率高達95%,50g就能讓一個體重100斤的人死翹翹,進食後72小時左右會出現「假愈期」,給人以好轉,痊癒的假象,但實則以造成嚴重的肝損傷,導致多個器官衰竭。
2、毒蠅鵝膏菌
(毒蠅鵝膏菌)
一場浪漫的大雨後,毒蠅鵝膏菌身上白色的斑點就會消失,變得和可食用的橙蓋鵝膏菌相似,從而易讓人誤食。
(橙蓋鵝膏菌)
毒蠅鵝膏菌的毒素屬於神經毒素,誤食後會讓人異常興奮並產生幻覺,在歐洲還曾被作為興奮劑和致幻劑。但毒蠅鵝膏菌的毒素屬於水溶性毒素,使用大量清水煮沸後就能解除毒性。
3、見手青
(見手青)
見手青,是一類菌肉壓傷或手碰傷後呈靛藍色反應特徵的一類牛肝菌的統稱。見手青在雲南是很常見的菌類,每年都會有中毒的報道。
見手青烹飪不當容易引起中毒,屬於神經性毒素,中毒常見表象有,眼睛周圍貌似都有小人人在跳舞,有七彩小蘑菇在旋轉,嚴重的會有幻覺,比如夢到家裡到處是火,自己則拿著盆子澆水撲火等,另有昏睡不醒、感覺到頭很重、眼睛澀難耐,昏昏欲睡······
那實在是不小心吃到了毒蘑菇怎麼辦?
1、催吐
誤食兩小時內,中毒者清醒狀態下,可進行催吐。用干凈的手指、筷子刺激咽部,促使嘔吐,以減少毒素的吸收。
2、洗胃
在催吐後飲用大量茶水或者低濃度的高錳酸鉀溶液,再催吐,反復幾次,清洗腸胃。
3、導瀉
進食兩小時後,食物已進入腸道,若患者精神較好,則可服用些瀉葯,促使中毒食物盡快排出體外。
一般用大黃30g或番瀉葉15g一次煎服可達到導瀉目的。老年患者可選用元明粉20g開水沖服,即可緩瀉。
4、送醫
食物中毒可大可少,輕者只出現腹瀉、腹痛等症狀,嚴重可出現呼吸困難、休克、死亡等,因此要及時就醫。
最後提醒各大吃貨,珍愛生命,遠離來歷不明的蘑菇。
如何鑒別野外可食用的蘑菇?只有一個方法:自己閱讀大量關於蘑菇的文獻,自己成為研究蘑菇的專家或是資深愛好者,此外別無他法。 鑒別毒蘑菇不是簡單的事情,也不是幾句法則或是幾條定律就能解決的。很多長得非常相似幾乎一摸一樣的蘑菇卻是一種有毒而一種無毒。網上凡是教你如何辨別毒蘑菇的文案都是胡編亂造的,你不信它的話還能留住一條性命,如果信了,那就加大你中毒死亡的概率了。不信,我們就來扒一扒這些胡說八道的文案。
謠言1:鮮艷的蘑菇都是有毒的,無毒蘑菇顏色樸素 。
這大概是承襲了武俠小說的描述,到底是多弱智的人才會相信「鮮艷即有毒」這種說法。
鮮艷的擬橙蓋鵝膏,鮮美的食用菌。
謠言2:可食用的無毒蘑菇多生長在清潔的草地或松樹、櫟樹上,有毒蘑菇往往生長在陰暗、潮濕的骯臟地帶。
這大概是造謠者的美好遐想吧,蘑菇長在什麼地方跟是否有毒有關系嗎?長在干凈一點的地方就沒毒,而長在「臟」一點的地方就有毒?武俠小說看多了吧。
毒蠅鵝膏菌,非常毒的蘑菇,人家就長在干凈的松樹林下。
謠言3:毒蘑菇往往有鱗片、粘液,菌桿上有菌托和菌環 。
這種謠言最煩人,因為它在描述時加入了一些「專業術語」,比如菌托、菌環什麼的,我們還是以上面那個擬橙蓋鵝膏為例,它有粘液,菌桿上有菌托和菌環,但它就可以吃。
謠言4:毒蘑菇蟲蟻不食,有蟲子取食痕跡的蘑菇是無毒的 。
很多人會相信這種說法,換個角度來描述這句話就是:能毒死蟲的東西肯定能毒死人,再升華一下就是:人的生理生化過程和蟲子是一樣的,再再升華一下就是:人和蟲子一樣。但,可能嗎?蟲子是無脊椎動物,人是脊椎動物,兩個差得那麼遠,生理生化過程也大不一樣。那怎麼能毒死蟲的就能毒死人,而毒不死蟲的也毒不死人呢?多想想就知道這種說法有多可笑。
謠言5:毒蘑菇與銀器、大蒜、大米或燈芯草同煮可致後者變色;毒蘑菇經高溫烹煮或與大蒜同煮後可去毒。
這種說法,我覺得有兩大出處:吸血鬼狼人和武俠小說。吸血鬼狼人怕大蒜、銀器等,所以,這些東西能被描述進來。有的吸血鬼描述中還怕馬鞭草呢,這種植物也有效嗎?銀針試毒,武俠小說中的經典場景。不是我吹,現如今的這些毒葯中,能用銀針試出百分之一的算我輸。
大家不要好奇著去采野外的蘑菇來食用,沒有經驗堅決不能這么做。每年都有人這么做了死掉的。不負責任的回答輕則讓人生病,重則讓人喪命啊。
⑷ 在野外如何辨別野生菌能不能食用,中毒將會出現什麼症狀
從古代起,人們在採食野生蘑菇的同時便發現了毒蘑菇。目前,世界上已知有500~1000種毒蘑菇。我國的毒蘑菇大約有180多種,但多數種類的毒性輕微或尚不能確定,能致人死亡的常見毒蘑菇只有30多種,極毒的有10種左右。
要想確切地分辨一種野生蘑菇是否有毒是比較困難的,而且誤食毒蘑菇中毒後目前還沒有特效解毒葯。
6. 橫紋肌溶解型
由亞稀褶紅菇毒素引起。在我國主要由亞稀褶紅菇引起。中毒機制仍不清楚。
7. 光過敏性皮炎型
卟啉類毒素。可以參照其他事物因為的光過敏性皮炎進行救治。
不同的中毒類型需要不同的救護方法。但是食用蘑菇後一旦發現身體不適,應及時催吐,並前往正規醫院就診。同時在食用前,應該對不確定的蘑菇進行多角度拍照,以為後續救治提供參考。
⑸ 浙江發現全球新物種,網友卻問「好不好吃」,怎樣分辨毒蘑菇
據最新媒體報道:浙江發現全球新物種,——白蓋雞油菌。該物種是由浙江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食用菌研究所林文飛在天目山發現,樣貌和其他的菌類不同,其菌蓋表面光滑,稍微油膩,顏色為奶油白色至灰白色,質地較為堅韌,但氣味不明顯。可以說,這次發現的新物種對於生態保護以及生物進化研究,都具有極為重要的理論價值以及現實意義。可是面對新物種的發現,又是菌類,讓很多網友第一時間反映就是好不好吃?感覺到十分俏皮。
3、聞氣味。無毒的蘑菇一般會有一種特殊的清香味,但這種清香味就屬於蘑菇本身的。但對於有毒的蘑菇,它們的氣味會比較刺鼻或者是比較異常。
4、看形狀。無毒的蘑菇通常傘蓋會比較平或者是比較光滑。而有毒的蘑菇多數為奇形怪狀,甚至菌蓋中央呈凸狀,形狀怪異。
⑹ 哪種野生菌菇好吃
青頭菌、雞油菌、牛肝菌、松茸等都是特別好吃的野生菌,這些野生菌多以野生為主,出產在雲南等地的山林中,它們肉質細嫩營養豐富,能炒著吃,也能做湯喝,做好以後味道鮮美滋味誘人,食用後能滋補身體增強人們的身體素質。
松茸
松茸不單是一種很好吃的,野生菌還是一種名貴野生菌,更是一種營養價值極高的滋補品,它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滋補功效極為出色,人們多食用松茸能補腎強,腰也能健腦益智,而且能提高身體抗衰老能力。松茸切片以後可以搭配適量黃油直接煎著吃,煎好以後撒上適量胡椒粉,味道特別好。松茸也能用來炒飯或者煲湯也可以搭配肉類食材一起炒著吃,做好以後的滋味都特別好。
⑺ 同為營養菌類,堪稱典型的低脂肪食物,口蘑和香菇的區別有哪些
同為營養菌類,堪稱典型的低脂肪食物,口蘑和香菇的區別有哪些?
香菇口感好、易搭配,且營養價值豐富,成為眾人一年四季都愛食用的食物之一。說起營養價值比較高菌類,這里有一種大家經常食用卻容易被忽略的菌類——「口蘑」。對於菌類並不熟悉的人,往往會將香菇和口蘑搞混,甚至認為這兩種食物差別並不大。然而實際上這兩種食物不僅有較大的差別,甚至在營養價值方面也有區別。
除此之外,口蘑和香菇也有一些區別,而這種區別則很容易被大家忽視。口蘑的口味更劃算一些,而香菇的口味則更較軟一些。口蘑關鍵發育在蒙古遼闊的草原,而香菇通常是家裡養。從生長發育標准看來,口蘑的生長發育標准要更加嚴苛一些,因此產量香菇也要更少一些。
無論是口蘑或是香菇,他們都歸屬於食用菌,營養價值都非常豐富。從總體上看來,口蘑的營養價值會比香菇的營養價值更高,情況可以的話,提議各位可以挑選食用口蘑。終究針對發育階段的青少年兒童來講,補充維生素d和補充鈣質一樣,全是可以有效的推動骨骼生長生長發育的一種方式。
⑻ 農村山林里的野生菌很多,如何快速識別是否可以食用有哪些訣竅
時下,正是野生菌生長季,也是最佳的吃菌季,但是菌子好吃也要特別謹慎,稍不注意就會「中毒」,不然怎麼會有人說「吃菌就是試毒!」話雖難聽,卻不無道理,山林里、集市上的野生菌都很多,如何快速識別,我給大家分享一下。
訣竅四:辨識不能吃的野生菌。譬如毒鵝膏菌、糞菌、草菌、石灰菌等,這些屬於劇毒的菌子最好不要隨意採拾或者購買,尤其是顏色特別鮮艷、霉變、菌帽上有疙瘩或者特別小看不出來的菌子。記住,不能吃的野生菌有三個顯著特徵:頭戴菌帽,腰有菌環,腳穿菌托!滿足這三個特徵的菌子最好遠離!
⑼ 怎樣鑒別野生菌能不能吃
非專業人士不能鑒別。
一些野生蘑菇與食用菇類外形相似,需要具備專業知識並藉助一定的儀器設備進行鑒別,僅根據形態、氣味、顏色等外表特徵難以辨別,極易誤食而引起中毒。尤其是在野外,無毒蘑菇往往與有毒蘑菇混生。
野生蘑菇多生長在野外的樹林里、雜草叢中或城市公園的樹下、草叢中,目前已知的毒蘑菇有100多種。春季是毒蘑菇引起食物中毒事件的多發季節,每年都有人因食用野生蘑菇導致中毒。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提醒,廣大群眾及餐飲單位不得採摘、采購和加工出售新鮮野生蘑菇。
(9)怎樣辨別菌類好吃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消費者購買野生蘑菇食品要盡可能到證照齊全的食品經營單位(商店、商場、超市、批發零售市場)購買,並查看生產日期、保質期,是否有廠名、廠址、生產許可證號(QS號)等標識,不買過期和無證照攤販銷售的野生蘑菇食品。
食用生食前要徹底清潔,生食的蔬菜和水果在食用前要充分浸泡、洗凈,最好去皮後再食用;家庭舉辦宴席時,應保證具有與供應飯菜的品種、數量相適應的加工場地,保證易腐食品原料和熟食品能夠在冷藏條件下儲存,不能當餐用完的,應及時冷藏,隔餐和隔夜的熟食品必須徹底加熱後再食用。
⑽ 什麼樣的野生蘑菇好吃
三種最好吃的野生蘑菇,每一種都是「稀罕貨」,你們老家有嗎?說到野生蘑菇,相信很多人都特別喜歡吃,因為野生的蘑菇和人工種植的蘑菇區別非常的大。野生蘑菇是大自然中天然的食物,它們生長在沒有污染的農村地區,吸收了大自然中的各種營養,沒有農葯化肥的影響,吃起來非常健康,是真正的綠色食品。
不過在野外蘑菇的種類非常的多,並不是所有的蘑菇都非常好吃,有的蘑菇甚至有毒,那麼大家都知道哪些野生蘑菇最好吃嗎?這個問題對於很多人來說應該比較難回答,因為好吃的野生蘑菇通常都比較稀有,一般情況下都很難遇到它們。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三種最好吃的野生蘑菇,每一種都是「稀罕貨」,下面大家就一起來看看吧!
一、松茸
松茸被譽為「野生菌之王」,是一種非常稀有而罕見的蘑菇,松茸的菌體肥大,蘑菇肉質細嫩爽滑,吃起來非常的鮮美和爽口,在各大酒店裡松茸做的菜餚都是招牌菜。松茸雖然很好吃,但想吃到松茸卻非常的不容易,因為松茸生一般生長在人煙稀少的山上老林里,而且野生的松茸數量非常少,目前還沒有實現人工種植。它的市場價格也非常的昂貴,據了解,野生松茸在市場上一斤可以買到1000多元。
二、雞樅菌
雞樅菌對於很多農村的朋友來說還是比較熟悉的,它雖然不像松茸那麼名貴,但雞樅菌同樣是一種稀有的野生蘑菇,野外非常的少見,可以說是野生蘑菇中的「稀罕貨」。雞樅菌生長季節非常的短,一般只在每年的夏至才會有,其他季節根本看不到它的身影。它的味道非常的鮮美,吃過的人都會被它的鮮香所折服。目前雞樅菌的價格也不低,野生的一斤大概能賣200元左右。
三、羊肚菌
羊肚菌是一種非常特別的蘑菇,它的樣子非常的奇特,蘑菇表面凹凸不平,上面布滿了褶皺,看起來像羊肚裡的紋路一樣,因此得名「羊肚菌」。羊肚菌營養豐富味道鮮美,據了解,羊肚菌富含20多種氨基酸和蛋白質,還含有硒,鉀,鐵,鈣等微量礦物質,食用價值價高。目前野生的羊肚菌一斤能賣500元左右,不過好在這種野生蘑菇最近已經實現人工種植,它的價格也越來越親民,相信未來會有更多的人能吃上這種美味的蘑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