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麼顏色和什麼顏色混合在一起可以變成什麼顏色
顏色混合,是指兩種或者多種顏色混合在一起會產生一種新的顏色。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看到的顏色,大多是通過顏色混合得來的。顏色混合有兩種,即色光混合和顏料混合。不同的彩色燈光重疊在一起,如彩色電視的色彩是色光混合;彩色印刷,用水彩畫畫和顏料染布是顏料混合。
一,三條基本規律:
1,補色律
凡兩個以適當比例相混合產生白色的顏色光是互補色。例如,紅色和淺青綠色、橙黃色和青色、黃色和藍色、綠色和紫色等,都是一對對互補色。
2,間色律
在混合兩種非補色時,會產生一種新的介於他們之間的中間色。例如紅與黃混合產生橙色,藍與紅混合產生紫色。中間色的色調偏於較多的一色,飽和度決定於二色在光譜軌跡中的位置,越近則越飽和。
3,代替律
如果顏色A+顏色B=顏色C,若沒有顏色B,而顏色X+顏色Y=顏色B。那麼A+(X+Y)=C。說明每一種被混合的顏色本身也可以由其它顏色混合結果而獲得。例如,如黃和藍相混合時,黃色可以由紅加綠來代替,因「紅十綠=黃」。
二,顏料調色表
1,熟褐色 = 檸檬黃 + 純黑色 + 玫瑰紅 。
2,粉玫瑰紅 = 純白色 + 玫瑰紅 。
3,朱紅色 = 檸檬黃 + 玫瑰紅 。
4,暗紅色 = 玫瑰紅 + 純黑色 。
5,紫紅色 = 純紫色 + 玫瑰紅 。
6,褚石紅 = 玫瑰紅 + 檸檬黃 + 純黑色。
7,粉藍色 = 純白色 + 天藍色 。
8,藍綠色 = 草綠色 + 天藍色。
9,灰藍色 = 天藍色 + 純黑色 。
10,淺灰藍 = 天藍色 + 純黑色 + 純紫色 。
11,粉綠色 = 純白色 + 草綠色 。
12,黃綠色 = 檸檬黃 + 草綠色 。
13,墨綠色 = 草綠色 + 純黑色 。
14,粉紫色 = 純白色 + 純紫色 。
15,啡色 = 玫瑰紅 + 純黑色 。
16,粉檸檬黃 = 檸檬黃 + 純白色 。
17,藤黃色 = 檸檬黃 + 玫瑰紅 。
18,桔黃色 = 檸檬黃 + 玫瑰紅 。
19,土黃色 = 檸檬黃 + 純黑色 + 玫瑰紅。
三,色光的混合規律
1,紅、綠、藍(藍紫)是加色混合的色光三原色。加色混合可得出紅光+綠光=黃光;紅光+藍紫光=品紅光;藍紫光+綠光=青光;紅光+綠光+藍紫光=白光。
2,如果改變三原色的混合比例,還可得到其他不同的顏色。如紅光與不同比例的綠光混合可以得出橙、黃、黃綠等色;紅光與不同比例的藍紫光混合可以得出品紅、紅紫、紫紅藍;紫光與不同比例的綠光混合可以得出:綠藍、青、青綠。如果藍紫、綠、紅三種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得出更多的顏色,一切顏色都可通過加色混合得出。
3,由於加色混合是色光的混合,因此隨著不同色光混合量的增加,色光的明度也漸加強。所以也叫加光混合,當全色光混合時則可趨於白色光,它較任何色光都明亮。
四,色料的混合規律
理想的色料三原色應當是品紅(明亮的玫紅)、黃(檸黃)、青(湖藍),因為品紅、黃、青混色的范圍要比大紅、中黃、普藍寬得多,用減色混合法可得出:
1,品紅+黃=紅(白光-綠光-藍光)。
2,青+黃=綠(白光-紅光-藍光)。
3,青+品紅=藍(白光-紅光-綠光)。
4,品紅+青+黃=黑(白光-綠光-紅光-藍光)。
Ⅱ 兩種顏色混合後的顏色
在混合兩種非補色時,會產生一種新的介於他們之間的中間色,例如紅與黃混合產生橙色,藍與紅混合產生紫色,中間色的色調偏於較多的一色,飽和度決定於二色在光譜軌跡中的位置,越近則越飽和。
1、凡兩個以適當比例相混合產生白色的顏色光是互補色。例如,紅色和淺青綠色、橙黃色和青色、黃色和藍色、綠色和紫色等,都是一對對互補色。
2、如果顏色A+顏色B=顏色C,若沒有顏色B,而顏色X+顏色Y=顏色B。那麼A+(X+Y)=C。說明每一種被混合的顏色本身也可以由其它顏色混合結果而獲得。例如,如黃和藍相混合時,黃色可以由紅加綠來代替,因「紅十綠=黃」。
(2)多種顏色混合會怎樣擴展閱讀
紅、綠、藍(藍紫)是加色混合的色光三原色。加色混合可得出紅光+綠光=黃光;紅光+藍紫光=品紅光;藍紫光+綠光=青光;紅光+綠光+藍紫光=白光。如果改變三原色的混合比例,還可得到其他不同的顏色。
如紅光與不同比例的綠光混合可以得出橙、黃、黃綠等色;紅光與不同比例的藍紫光混合可以得出品紅、紅紫、紫紅藍;紫光與不同比例的綠光混合可以得出:綠藍、青、青綠。如果藍紫、綠、紅三種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得出更多的顏色,一切顏色都可通過加色混合得出。
由於加色混合是色光的混合,因此隨著不同色光混合量的增加,色光的明度也漸加強。所以也叫加光混合,當全色光混合時則可趨於白色光,它較任何色光都明亮。
Ⅲ 把所有顏色的顏料,混合在一起會變成黑色,這是為什麼
把所有顏色的顏料,混合在一起會變成黑色,這是為什麼?
一種顏料之所以顯示出一種顏色是因為它反射那種顏色的光波,吸收別的顏色的光波,要是把很多顏料混在一起時會對大多數可見光都進行吸收所以看上去像黑色。
我們知道,黃色色漿會消化吸收掉除黃色光之外的全部復色光,而紫色色漿會消化吸收掉除紫色光外的全部復色光.當把這二種色漿混和在一起時,紫色色漿的紫色光被黃色顏料消化吸收,黃色色漿的黃色光被紫色顏料消化吸收,那麼這一混和色漿也不反射一切光線了,這就是灰黑色.
上邊說的這一基本原理,便是色彩理論上的加減法基本原理.一切不閃光的物體的顏色的混和,都適用加減法基本原理,也就是混和的越大,色度越暗,越貼近於灰黑色減法三原色而怎樣你是同時把光線的顏色混和,或是期待更改閃光物體的顏色,則適用加減法標准.由於閃光物體的顏色,在於發什麼顏色的光.鮮紅色燈源就發彩光,深藍色燈源就發高清藍光,翠綠色燈源就發綠光.閃光物體的顏色混和,越混合,閃光就越亮,由於發送的光大量了,閃光物體多顏色混和最後獲得乳白色,這一就稱為加法原理。
你見到的手機屏,電腦顯示屏,均是立即發光物,全部都適用加法三原色.色彩原理的不一樣,你看看一幅畫,和你在手機屏上看一幅畫的相片覺得是根本不一樣的。
Ⅳ 藍色和綠色混合變成什麼色.
藍色和綠色混合會變成青色。
顏色混合,是指兩種或者多種顏色混合在一起會產生一種新的顏色。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看到的顏色,大多是通過顏色混合得來的。
顏色混合有兩種,即色光混合和顏料混合。不同的彩色燈光重疊在一起,如彩色電視的色彩是色光混合;彩色印刷,用水彩畫畫和顏料染布是顏料混合。
(4)多種顏色混合會怎樣擴展閱讀
色光的混合規律
紅、綠、藍(藍紫)是加色混合的色光三原色。加色混合可得出紅光+綠光=黃光;紅光+藍紫光=品紅光;藍紫光+綠光=青光;
紅光+綠光+藍紫光=白光。如果改變三原色的混合比例,還可得到其他不同的顏色。如紅光與不同比例的綠光混合可以得出橙、黃、黃綠等色;
紅光與不同比例的藍紫光混合可以得出品紅、紅紫、紫紅藍;紫光與不同比例的綠光混合可以得出:綠藍、青、青綠。如果藍紫、綠、紅三種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得出更多的顏色,一切顏色都可通過加色混合得出。
Ⅳ 將不同顏色的染料混合為什麼會變色
原因是某種顏色的顏料,除了反射與自身同種顏色的色光外,還微弱反射別的色光。比如,黃顏料除了反射黃光外,還反射橙光和綠光;藍顏料除了反射藍光外,還反射綠光和靛光。
由各種不同波長混合而成的白色光(太陽光)在重重吸收後,射入人眼的,便是所剩下的某種波長的光,這便是人眼感知顏色的原理。前面提過某種物體能吸收一定種類波長的光,這是物體本身固有的一種物理性質,這種性質在物理變化中不會消失,而顏料的混合本身便是一種物理變化,因此該性質不消失,只會疊加。
不同色顏料所吸收的光的波長不同,但波長的吸收可以疊加(像濾網一樣)。這樣就能解釋為什麼不同色的光疊加後變成白色,而不同色的顏料混合後生成黑色。
Ⅵ 兩種顏色混合會出現什麼顏色
紅+黃=橙
黃+藍=綠
藍+紅=紫
黑+白=灰
紅少+黃多=橘黃色;
黃多+藍少=嫰綠色;
黃少+藍多=翠綠色;
藍多+紅少=藍紫色;
藍少+紅多=紫羅蘭色;
黑多+白少=深灰色;
黑少+白多=淺灰色
紅多+黃少=橙紅色;
橙紅色+白=淺橘色;
橙紅色+黑=暗橘色;
橙紅色+黑+白=桔灰色。
Ⅶ 哪幾種顏色混合在一起會變成白色
以將光譜中三原色的光:藍色、紅色和綠色,按一定比例混合得到白光。光譜中所有可見光的混合也是白光。
在繪畫中,可以用白色顏料描繪白色,白色也是調不出來的顏色。白色顏料和黑色顏料混合可以得到灰色,和其他顏料混合可以讓其他顏色的色相減弱,明度提高。在中國畫和水彩畫創作中,經常利用紙的白色,在畫面上留出空白。
(7)多種顏色混合會怎樣擴展閱讀
顏色混合定律
實驗得知,顏色可以相互混合,產生出不同於原來顏色的新的顏色感覺。顏色混合可以是顏色光的混合,也可以是染料的混合,前者是顏色相加的混合,後者是顏色相減的混合,這兩種混合所得結果是不相同的。下面僅介紹顏色光的相加混合。
若把彩度最高的光譜色依順序圍成一個圓環,加上紫紅色,便構成顏色立體的圓周,成為顏色環,如下圖所示。每一顏色都在圓環內或圓環上占據一確定位置,彩度最低的白色位於圓心。
為了推測兩顏色的混合色的位置,可以把兩顏色看作兩個重量,用計算質量重心的原理來確定這個位置。這就是說,混合色的位置決定於兩顏色成分的比例,而且靠近比重大的顏色。凡混合產生白色或灰色的兩顏色為互補色。在顏色環直徑兩端的任何兩種顏色都是互補色。
Ⅷ 各種顏色混合後的顏色 要全的
1.三原色(三基色) 何謂三原色?就是說三色中的任何一色,都不能用另外兩種原色混合產生,而其他色可由這三色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出來,這三個獨立的色稱之為三原色(或三基色)。 牛頓用三棱鏡將白色陽光分解得到紅、橙、黃、綠、青、藍、紫七種色光,這七種色光的混合又得白光,因此他認定這七種色光為原色。後來物理學家大衛·魯伯特進一步發現染料原色只是紅、黃、藍三色,其他顏色都可以由這三種顏色混合而成的。他的這種理論被法國染料學家席弗通過各種染料配合試驗所證實。從此,這種三原色理論被人們所公認。1802年生理學家湯麥斯·楊根據人眼的視覺生理特徵提出了新的三原色理論。他認為色光的三原色並非紅、黃、藍,而是紅、綠、紫。這種理論又被物理學家馬克思韋爾證實。他通過物理試驗,將紅光和綠光混合,這時出現黃光,然後摻入一定比例的紫光,結果出現了白光。此後,人們才開始認識到色光和顏料的原色及其混合規律是有區別的。色光的三原色是紅、綠、藍(藍紫色),顏料的三原色是紅(品紅)、黃(檸檬黃)、青(湖藍)。色光混合變亮,稱之謂加色混合。顏料混合變暗,稱之謂減色混合。 2.加色混合 從物理光學試驗中得出:紅、綠、藍(藍紫)三種色光是其他色光所混合不出來的。而這三種色光以不同比例的混合幾乎可以得出自然界所有的顏色。所以紅、綠、藍(藍紫)是加色混合最理想的色光三原色。加色混合可得出紅光+綠光=黃光;紅光+藍紫光=品紅光;藍紫光+綠光=青光;紅光+綠光+藍紫光=白光。如果改變三原色的混合比例,還可得到其他不同的顏色。如紅光與不同比例的綠光混合可以得出橙、黃、黃綠等色;紅光與不同比例的藍紫光混合可以得出品紅、紅紫、紫紅藍;紫光與不同比例的綠光混合可以得出:綠藍、青、青綠。如果藍紫、綠、紅三種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得出更多的顏色,一切顏色都可通過加色混合得出。由於加色混合是色光的混合,因此隨著不同色光混合量的增加,色光的明度也漸加強。所以也叫加光混合,當全色光混合時則可趨於白色光,它較任何色光都明亮(圖15)。 加色混合效果是由人的視覺器官來完成的,因此是一種視覺混合。 彩色電視的色彩影像就是應用加色混合原理設計的,彩色景象被分解成紅、綠、藍紫三基色,並分別轉變為電信號加以傳送,最後在銀屏上重新由三基色混合成彩色影像。① 如前所述,所有色物體(包括顏料)之所以能顯色,是因為物體對色譜中色光選擇吸收和反射所致。②「吸收」的部分色光,也就是減去的部分色光。印染染料,繪畫顏料、印刷油墨等各色的混合或重疊,都屬減色混合。當兩種以上的色料相混或重疊時,相當於照在上面的白光中減去各種色料的吸收光,其剩餘部分的反射光混合結果就是色料混合和重疊產生的顏色。色料混合種類愈多,白光中被減去吸收光愈多,相應的反射光量也愈少,最後將趨近於黑濁色。這就是減色混合。 過去習慣地把大紅、中黃、普藍稱為顏色的三原色,從色彩學上講,這個概念是不確切的。理想的色料三原色應當是品紅(明亮的玫紅)、黃(檸黃)、青(湖藍),因為品紅、黃、青混色的范圍要比大紅、中黃、普藍寬得多,用減色混合法可得出: 品紅+黃=紅(白光-綠光-藍光); 青+黃=綠(白光-紅光-藍光); 青+品紅=藍(白光-紅光-綠光); 品紅+青+黃=黑(白光-綠光-紅光-藍光)。 從以上兩組疊色混色圖中可以看出一個問題:加色混合的三原色,恰是減色混合的三間色,而減色混合的三原色又恰是加色混合的三間色
Ⅸ 不同的顏色混在一起為什麼會出現新的顏色
兩種顏色混合產生新的顏色,其實並非是兩種色光疊加產生新的頻率。紅色和藍色相混而成的紫色,也不是色光意義上的紫色。如果分別透過紅色或藍色的分光鏡去看混合後的顏色,依然可以看到相應的顏色(即紅色或藍色),如果新的顏色是由於頻率的變化而產生的,那麼透過分光鏡就不會看到任何顏色。人眼之所以認為混合後的顏色是紫色,是因為兩種色光在視網膜上的共同作用,使人腦在分辨兩種色光時產生了錯覺。人腦對色覺的反應是通過對視網膜的電信號的處理完成的,人腦在處理兩種顏色在視網膜上產生的電信號時,發生了錯誤,或是把兩種信號的疊加當作另一種顏色信號加以識別,於是才產生了兩種顏色相混出現新顏色的錯覺。因此,我們看到同時混合在一起的七種色光時,會產生「白色」的視覺;有時候用多色彩的小花紋組成的畫也會讓我們產生「眼花繚亂」的感覺。這些都是源於同一種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