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光為什麼會有色彩色彩都代表著什麼成分
可見光可分解為七色光,七色光即物體的顏色是由於其反射光線的原因,如果你看到的物體是紅色的那麼這個物體就反射紅光,其他顏色的光都被它吸收了(可見光由七種顏色的光復合而成它們是紅、橙、黃、綠、藍、靛、紫光)。
不同顏色的光的其『成分』都是電磁波。
光的顏色不同主要是因為他們的波長不同,可見光的波長范圍大概是380~760nm,即只有380~760nm的光才能刺激你的眼睛,讓眼睛產生「視覺」,然後你的大腦就會對這些視覺刺激產生反映並告訴所謂的「顏色」到底是「紅色」還是「綠色」,通常情況下(不是色盲或色弱等情況)讓你的大腦產生「紅色」刺激的光波長大概是620~760nm,而讓你的大腦產生「綠色」的光波長大概是520~560nm。
波長不同的電磁波,引起人眼的顏色感覺不同。
可見光顏色對應的波長:
顏色 波長范圍
紅 770~622nm
橙 622~597nm
黃 597~577nm
綠 577~492nm
藍、靛 492~455nm
紫 455~350nm
『貳』 光為什麼有顏色
不是光本身有顏色,所謂顏色,都是眼睛對光的感知。
補充答案:
當然不是反射的結果,而是眼睛對特定波長的光反映出特定的顏色。
嚴格說起來,如果冷靜折射以後的光線不經其它物體反射,是不可能到達樓主的眼睛的。
其實,樓主的懷疑是對的,光線之所以會有顏色,就是由於「人感覺系統的原因」。
同樣波長的光線,在不同的環境中,顏色會發生變化,就是因為「人感覺系統的原因」。
『叄』 光的顏色是怎樣形成的
色的感覺有色調、亮度、色彩度(飽和度)三種性質,正常人色覺光譜的范圍由400nm紫色到約760nm的紅色,其間大約可以區別出16個色相.人眼視網膜錐體感光細胞內有三種不同的感光色素,它們分別對570nm的紅光、445nm的藍光和535nm的綠光吸收率最高,紅、綠、藍三種光混合比例不同,就可形成不同的顏色,從而產生各種色覺.紅、綠、藍三種顏色稱為三原色,彩色電視機就是根據這一理論研製成的.
換句話說就是人眼對可見光很敏感,對不同波長光有不同感覺,大腦把不同的感覺解釋成不同的顏色.光顏色實質是光波長
『肆』 光與色產生的原理是什麼
1、光
其本質是一種處於特定頻段的光子流。光源發出光,是因為光源中電子獲得額外能量。如果能量不足以使其躍遷到更外層的軌道,電子就會進行加速運動,並以波的形式釋放能量。如果躍遷之後剛好填補了所在軌道的空位,從激發態到達穩定態,電子就不動了。否則電子會再次躍遷回之前的軌道,並且以波的形式釋放能量。
2、色
通過眼、腦和我們的生活經驗所產生的對光的視覺感受,我們肉眼所見到的光線,是由波長范圍很窄的電磁波產生的,不同波長的電磁波表現為不同的顏色,對色彩的辨認是肉眼受到電磁波輻射能刺激後所引起的視覺神經感覺。
顏色具有三個特性,即色相,明度,和飽和度。顏色的三個特性及其相互關系可以用三度空間的顏色立體來說明。
(4)光是怎樣帶顏色的擴展閱讀
光在同種介質中沿直線傳播。小孔成像、日食和月食還有影子的形成都證明了這一事實。
撇開光的波動本性,以光的直線傳播為基礎,研究光在介質中的傳播及物體成像規律的學科,稱為幾何光學。在幾何光學中,以一條有箭頭的幾何線代表光的傳播方向,叫做光線。
幾何光學把物體看作無數物點的組合(在近似情況下,也可用物點表示物體),由物點發出的光束,看作是無數幾何光線的集合,光線的方向代表光能的傳遞方向。幾何光學中光的傳播規律有三:
1、光的直線傳播規律已如上述。大地測量也是以此為依據的。
2、光的獨立傳播規律。兩束光在傳播過程中相遇時互不幹擾,仍按各自途徑繼續傳播,當兩束光會聚同一點時,在該點上的光能量是簡單相加的。
3、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光傳播途中遇到兩種不同介質的分界面時,一部分反射,一部分折射。反射光線遵循反射定律,折射光線遵循折射定律。
『伍』 光為什麼會有顏色
光的顏色不同主要是因為他們的波長不同,可見光的波長范圍大概是380~760nm,即只有380~760nm的光才能刺激人的眼睛,讓視網膜後的視覺神經產生「視覺」信號,然後大腦就會對這些視覺刺激產生反映並告訴所謂的「顏色」到底是「紅色」還是「綠色」,「紅色」刺激的光波長大概是620~760nm,「綠色」的光波長大概是520~560nm。小於380nm波長的光叫紫外光,大於760nm波長的光叫紅外光,這都是人眼所看不見的。日光也就是太陽光是白色的,因為其中包含了肉眼所能夠分辨的所有波段的光波,其中紫外線佔7%,可見光佔71%,紅外線佔22%。
而我們之所以能夠看到某物體的顏色,是由於其反射光線的原因,如果你看到的物體是紅色的那麼這個物體就反射紅光,其他顏色的光都被它吸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