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上購物 » 柳體衣服二字怎樣寫
擴展閱讀
怎樣用軟體做流動水 2025-09-20 07:25:31

柳體衣服二字怎樣寫

發布時間: 2022-12-13 14:24:20

① 柳體毛筆字怎麼寫

清勁峻拔,結構謹嚴,疏朗開闊,清秀方整.
《玄秘塔》的書體端正俊麗,用筆干凈利落,引筋入骨,寓圓厚於清剛之內
《神策軍碑》則結體峻拔,剛柔相濟,骨肉停勻,並以斬釘截鐵之筆,游刃於顏法雄厚之中,被後人評為「風神整峻,氣度溫和,是平生第一妙跡」。

1、「方筆」和「圓筆」並舉的。

「方筆」是指筆劃的起筆和收筆處都有稜角,呈方形。如下面「十」、「生」、「太」、「右」等字的橫畫起筆就是方筆。而這幾個字中的豎畫和長撇,起筆是方圓結合,出現二次轉鋒折筆,要比一般多出一個稜角,這樣用筆,字的筆畫顯得厚重遒勁。
而圓筆寫出的字,畫點呈圓形,既無折鋒痕跡。用筆方法是:起筆後裹鋒運行,不使筆鋒分散開,寫到盡處,一頓而收。這樣寫出的字顯得格外豐潤而圓渾。如例字「之」、「道」、「者」、「歟」中的筆畫。

長橫為主筆,一般用在字的頂蓋、中腰或底托部分。如例字「書」、「喜」、「真」、「業」中的長橫畫。它們一般都伸左取勢,中段稍細,兩端微低,中間高拱如覆舟。這樣處理,避免字形瘦長,顯得字體舒展,生動多姿。「晝」、「奇」、「丘」、「異」字中的長橫也是如此。

如居於左偏旁中的短橫為了避讓,橫的右端稍尖,稱為「右尖橫」。例字中「橫」、「盪」中的草頭,「符」字中的竹子頭,以及「裴」字中左上的三橫等就是這樣。

數畫並施的,要根據情況靈活變化。如「達」字的四橫,形態各異,上兩橫長短、肥瘦、仰俯對比明顯,下兩橫長短不一;又如「壽」字,上兩橫長短相近,但筆勢不同,下面橫折鉤外張,而字中的長橫行筆趨右上,線形不雷同;又如「諸」、「議」兩字中眾多的橫畫,其長短、粗細、形態都各不相同。

還有一種特殊的短橫,它的形態短而粗,左右粗細基本一致,中間略下垂,兩端略上翹,常常用在一些字的首筆。如「正」、「矢」、「夫」、「琉」等字中的首畫橫。

柳體橫畫用筆的共同特點:起筆齊,收筆頓挫明顯。在起筆時要逆鋒輕入筆,然後橫切而下,並迅速向右行,不可遲鈍,一頓作收。

2、豎鉤帶托

豎鉤帶托是柳體字的一個明顯的特點,這種鉤在實際運用中又可以分為三類:一是筆運行到豎的下端時,稍向左彎,然後略向上回鋒,並迅速向左踢鉤,如「乎」、「宇」、「承」、「摩」等字中的鉤;二是筆運到豎畫的末端,略向上提筆,使豎畫的末端稍細,再向左迅速平出,如「東」、「事」、「來」、「乘」等字中的鉤;第三類採用筆未到而意到的方法,將筆行到豎畫末端時,筆鋒略提,使鉤似有似無,如「街」、「摧」、「錄」、「於」等字中的鉤。另外,鉤畫還有多種變化,如「刀」字的橫折斜鉤,「句」字的橫折彎鉤,「彌」字的橫折彎鉤,「乃」字中的橫折折彎鉤,都和前述的鉤法類似,只是位置略有不同而已。

3、豎畫的筆勢

豎畫總是比橫畫粗壯,末端根據不同需要,分別採用垂露或懸針,如:「干」、「十」字。並列兩豎呈現或相向或向背之勢,一般全封閉的字體,如「固」、「國」、「圓」、「團」等字,兩豎都相向,且右豎粗於左豎;而三麵包圍的字,如「門」、「聞」、「開」、「闡」諸字的兩豎則採用相背之勢。

4、撇畫的種類與特點

柳體字的撇,長撇柔曲,如「左」、「大」、「丈」、「妙」等字中的長撇;短撇挺直,視不同結構字體之需要,有彎頭撇,如「有」、「右」;有平撇,如「香」、「千」;有短三角撇,如「征」、「佛」字中的撇畫;另外還有直撇,如「為」字;回鋒撇,如「盛」、「威」等字;蘭葉撇,如「度」、「塵」等字中的撇。種種變化,不一而論。

5、粗壯有力的捺畫

柳字的捺畫都較粗大,捺腳長,捺尾細。他的種類有直捺,如「金」、「舍」、「之」、「足」等字的捺;短捺,如「張」、「豪」等字的捺;側捺,如「定」、「是」等字的捺;橫捺,如「道」、「造」等字的捺;反捺,如「逢」、「腹」等字的捺。

撇捺相交時,則撇輕捺重,如「丈」、「教」、「授」、「沒」諸字中的撇捺。

6、豐滿剛勁的彎鉤、戈鉤

豎彎鉤的彎部,寫時要一路圓轉,如「禮」、「犯」字中的豎彎鉤;「風」、「凡」字的豎折彎鉤的彎鉤部分,大致相當於圓周的三分之一,這樣處理,字顯得神完氣足。戈鉤則剛勁有力,略帶弧形,如「或」、「盛」、「我」、「載」字中的戈鉤。

7、變化多姿的點

柳字的點,總體上是長而圓的,但也有豐富的變化。從形態上看可以分為:四邊形點,如「六」的上點;三角形點,如「亦」字的左下點;彎頭點,如「守」字的頂點;撇形點、短豎點,如「當」字中第三、四筆劃等。這些點,實質上都是在圓點或方點的基礎上加以延伸,或參用撇、挑,或借用橫、豎,以及轉換方位等方法變化而來的,書寫時既要各盡其態,又須相互顧盼,以求氣勢相連。

然而在這些點中,最具代表性,用得最多的,是四邊形點,這種常用在獨立點、上點和四點的位置上,如「主」、「方」等字中的點。他的寫法:先用筆鋒寫出較長的一邊,注意在較短的三邊中,要有一邊同長邊基本平行,四邊要飽滿,不可有凹陷的現象。有的上挑點和下撇點也都是由它演變而來的,只是多了一個向上或向下的挑尖,如「欲」、「必」字中的兩點。運用四邊形點,可增強字的遒勁厚重感。由於它是不規則形,故應因字形不同而靈活運用。

另外,柳體中的火底點是與眾不同的,其左兩點向右傾斜,右兩點向左傾斜,左右對稱排列;中間兩點略細長,常用短豎代替;左右兩點略粗,多為四邊形點,其斜度較中間兩點更為明顯。這樣安排,使四點具有變化和生氣。如「無」、「照」、「魚」、「燃」等字中的四點。

寶蓋頭的頂點多有彎頭豎點,左邊點常用短豎代替。而「六」、「方」、「主」之類的字,頂點多用左傾斜的四邊形點。並列兩點依字形不同,有的採用兩點向背式,如「供」、「異」等字的下兩點;有的則採用相向式,如「粒」、「平」等字;有的則採用順向式,如「益」字的上兩點。三點水的排列,要各具姿態,其挑尖大致對准首點尾部,以求上下呼應,如「清」、「深」、「滔」字中的三點水。

一、最能夠反映字體特徵的結構

1、呈倒梯形的「口」字。

凡是「口」、「日」、「白」、「田」等有四角圍框的字,都寫成上寬下窄的倒梯形,即左右兩豎下端部都向內斜。如果「口」內無筆劃,一般是將左豎下腳放長伸出口外;如果「口」內有筆劃,則是右豎下腳放長微向左彎並伸出「口」外。在「口」字左上角橫豎連接的地方,大都斷開,略留一條縫。這樣處理,使字在整體上緊而不拘,疏而不散。

2、寬大的寶蓋頭

凡寶蓋頭或類似的頂蓋都寫得大一些,使它能涵蓋下部的筆劃,以求安穩。

3、獨特的「木」字

柳體的「木」字,無論是獨體字,還是偏旁,它的撇頭部分,一般都擱在豎畫上。

4、順乎自然的字形

柳體字總的結構特點,應注意字的重心要緊聚,橫、豎、撇、捺要放長些,並向四邊舒展。字的大小因字而異,該寬則寬,如「而」、「尚」、「雨」、「幽」等;該窄則窄,如「目」、「自」、「月」、「背」等;該大則大,如「露」、「寵」、「戲」、「歸」等;該小則小,如「已」、「士」、「口」、「萬」等,都是順乎自然。

對於筆畫繁密或疏稀的字,不過分強調將其收促成小字後展拓成大字,只是在同等的條件下,略有縮小或擴大,在處理上,對筆畫繁密的字,其用筆要瘦些,筆畫的輕重、粗細、疏密要均勻;筆畫疏簡的字,筆畫要肥壯些,寫得要寬綽豐滿,小中見大,不能過大或過小,一般應比其它字縮小一、二圍即可。

另外,還要善於利用視力的錯覺現象,來解決由於字的形狀、面積不同而引起的整幅字大小不協調的問題,從而寫出既符合人們審美習慣,又符合柳字特徵的楷書來。

如帖中的「柳公權」三字的大小、寬窄差異很大,但擺在一起看卻很協調,這種協調,是在符合人們眼睛的生理現象和審美習慣上而產生的是以實際上的不平衡,達到視覺上的平衡,這是我們應該領會和掌握的。

5、在臨寫過程中,字的筆畫不要過於枯瘦,因為柳體楷書除了勁健外,尚有風腴妍潤的一面,這一點必須加以注意。

二、學習柳體楷書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注意指、腕、肘和小臂的綜合運用,正確理解用腕的含義。

在正確的執筆情況下(指的是指實、掌虛、腕豎),怎樣運筆是一個關鍵問題。人常說執筆靠指,運筆靠腕。這種說法並不完全,而應該是指、腕、肘、小臂的綜合應用。因為手指夾著筆,在腕與臂的帶動下運動,不可能單純用某一部分來運筆。另外,指、腕、臂各有其不同作用,因而應根據字的不同大小和同一筆畫中的不同部位,靈活用某個部位來運筆。所謂用腕寫字,主要指寫中楷、大楷這樣的字,這時,右臂肘部擱在桌子上,腕部提起,以用腕為主,以腕的運動帶動指的運動。寫小楷和大楷筆畫的起筆、收筆這些需要輕微運動的部分的運筆,則靠的是運指來完成。寫10公分左右或更大的字(以下所舉各例,都以懸肘書寫10公分左右的楷書為例),用腕就降至次要的地位,這時應懸肘,以肘關節為軸心,以轉動小臂來帶動腕、指作運筆的動作,但筆畫的起筆、收筆部分還是要靠運腕、運指來完成;而有些筆畫還必須靠指、腕、臂、肘的聯合行動才能完成。

那麼,正確運筆的動作特徵是怎樣的呢?就是在寫字時,筆桿隨著筆畫的書寫,不停的倒向這邊或那邊,或倒而又起,起而又倒,筆桿倒的方向和行筆的方向相逆,這樣運筆寫出的字有澀感。如果筆桿始終直立,運筆靠的實際上是肘關節、肩關節在運動。所以,應注意指、腕、肘、小臂的綜合應用,以發揮其各自的不同功能。下面舉兩個例子來說明一下。

例如柳體字長橫的寫法:起筆用運指法,先將筆鋒在空中向右略擺一些,然後就勢向左上輕微逆鋒入紙①,②下切、輕頓,③筆鋒略向中回,用腕轉鋒,將筆尖轉向左側呈中鋒行筆狀態,④以肘關節為軸心右轉小臂,帶動腕右行,⑤收筆時又靠指將筆鋒略上挑,⑥右下輕頓,⑦提筆輕回。這里可以看到,指、腕、肘、小臂全用上了。還有一點要提示的,即轉動小臂帶動腕右行的過程,始終有一個上仰的趨勢,恰恰符合橫畫左低右高之勢,對克服橫畫右邊下垂的毛病很有益處。

再如柳體垂露豎起筆運用指法,①筆鋒先向右下略擺一些,然後就勢逆鋒向左上入紙,②翻筆右上,③緊接右下頓筆,④筆鋒向中略回,轉鋒按筆,⑤以腕關節為軸心,手向下運行,如果豎較長肘關節可向右折彎,⑥收筆時運指向左輕挑,⑦下頓,⑧提筆向上回筆。這里運用了指、腕的運動。行筆過程,因為只有腕部為中心向下運動,支點短,其手的左右擺動輕微,筆鋒運行也就垂直,這個運筆方法,可以幫助克服豎畫寫不直、或豎畫右斜的毛病。

(二)注意運筆過程的完整性

書寫每一個筆畫都有起筆、行筆、收筆三個基本過程。在每一個過程中,都有不同的要求和筆法。

比如長橫的起筆,應注意逆鋒入之後,翻筆下切輕輕頓筆,用腕轉鋒,將筆鋒調整為中鋒行筆狀態,這幾個動作要輕捷、連續,一次完成。翻筆下切,用腕轉鋒是橫畫起筆的要點。橫的行筆要在保持中鋒的狀態下,注意提、按相間運用,以變化筆畫的粗細。保持中鋒、提按變化是行筆的要點。橫的收筆應注意上挑部位最好向左回一些,然後向右下輕頓筆,再將筆尖運行到筆畫的右下角提筆向左輕回轉鋒收筆。將筆尖運行到筆畫右下角,提筆輕回轉鋒是收筆的要點。這三個過程中,收筆則是最重要的,不可虎頭蛇尾。常見人們寫字,起筆、行筆還可,但收筆卻馬虎,要麼一頓即收筆,要麼手有收筆的動作,而筆鋒卻未到位,因而收筆部分或圓或尖,不能圓滿。要強調收筆,培養有始有終的好作風,特別是青少年學生更應如此。

基本筆畫的三個運筆過程,實際上是頓、提、按、使、轉、輕、重、快、慢等等用筆技巧的綜合運用過程,是學習書法的基本功,必須下功夫熟練地掌握它,並運用得到每一個筆畫之中。

(三)注意「視力錯覺」對學書的影響,加深理解柳體楷書結字的原則。

人的眼睛,在觀察事物時,具有很強的辨認能力,但也常常因為物體的形狀、位置不同,產生一些錯覺。寫字也是如此,這些錯覺是怎樣影響楷書結構的,採取什麼樣的辦法去消除這些影響,初學楷書者,應該有所了解的。這樣才能對前人總結出來的楷書結字原則有一個正確的理解,採取相應的措施來消除視力錯覺的影響,更快更好地掌握字的結構。下邊就試舉幾例,作一簡要說明。

第一,一個本來是水平的、粗細一致的橫畫,但在人們眼睛的觀察下,往往感覺右邊略低。我們在寫楷書時,如果橫畫寫得很平,就會覺得筆畫的右肩下垂,很不舒服,所以楷書的橫畫大都處理成左低右高之勢,以消除視力錯覺的影響。

第二,「視覺中心」往往高於「幾何中心」。如果人們對一個正面掛著的長方形進行觀察,眼睛認為是中心的地方,恰恰比兩條對角線相交的幾何中心高出一些。這種現象,常常對字的重心產生影響。所以柳體在處理上下結構偏長的字時,採取「上緊下松」的辦法,上部筆畫安排得緊湊,使重心上移,下部筆畫略長而寬松。就好比人的身材,腿長大於身長,看起來就覺得順眼。

第三,相同粗細的橫、豎畫放在一起比較,會覺得橫畫比豎畫粗些。這是人的眼睛呈橫向排列,看橫的東西比較真實、誤差小,而看豎的東西往往視力分散、誤差大。不了解這一點,就不能理解柳體的橫畫為什麼比豎畫細,有時懸殊很大的道理。

第四,我們試用同樣大小的兩個正方形格子,一個充格均勻地畫滿橫畫,一個充格均勻地畫滿豎畫,二者比較,就會發現畫橫畫的上下見長,畫豎畫的左右見寬。所以柳體字在安排橫畫多的字時,很注意壓縮字的總體長度,將橫畫寫細,盡量縮小豎向筆畫的長度,以縮小橫畫之間的距離;寫豎畫多的字時,就盡量縮短橫向筆畫的長度,以壓縮豎畫間的距離,減小字的總體寬度。能做到這兩點,在寫上下結構、上中下結構或左右結構、左中右結構的字時,可能掌握得快一些。

第五,「當看一根粗細一致的長豎時,會感到中間粗兩頭細」。這是因為看長形狀不如看短形狀那樣視力集中,眼睛的注意力集中在中間部位,兩頭視力分散而造成兩頭細的感覺。所以,柳體字的長豎、長橫大都是中間細兩頭粗(懸針豎除外)。

第六,如果字的筆畫粗細相當,筆畫多的字顯得黑,筆畫少的顯得白些。這種現象實際上是黑白對比、虛實對比的結果。如果不注意這一點,在楷書作品裡就會產生黑一塊白一塊,使得作品格調不統一。所以柳體字就很注意這一點,它的黑白布置精妙細微、毫釐不爽。根據字的筆畫多少、字的形狀進行筆畫粗細的調整。對筆畫多的字,使其筆畫減細、間隔勻稱、互相調和,做到緊而不擠;對筆畫少而形長的字,要使筆畫飽滿,布白均勻,做到疏而不散;對筆畫少而形短的字,不過分寫大,將筆畫加重加粗,使字顯得寬綽豐滿,小中見大。黑白對比,黑白互補,是柳體字一個很重要的組字原則,臨習時一定要注意仔細觀察,否則就會差之毫釐,謬以千里。

第七,字的幾何圖形對字的影響很大。漢字雖說是方塊字,但並不全是方形,從字的整體結構看,還有長方形、梯形、三角形、六角形、圓形、菱形等若干種幾何圖形。如果將這些字分別在大小相同的格子里充滿格子寫出,就會發現方形最大,菱形最小,如果不加以調整,把這些排列在一起,就會大的大,小的小,看著凌亂而不統一。所以,我們書寫時,應靈活應變,縮小字形看大的字,放大字形看小的字,加粗字形偏小的筆畫,使整幅作品的字協調起來。

以上所講的是種種視力錯覺對楷書的影響,克服的辦法由兩個:一是多臨帖,看看貼上是怎樣處理的,注意字中筆畫的形狀、走勢及其筆畫的配合、粗細變化等等,然後再去臨寫,做到心中有數、意在筆先。二是應注意所臨字的大小、粗細變化應符合人們的視覺規律,盡量把視力錯覺的影響降低到最低程度。

(四)注意橫畫左低右高之勢在結字中的應用。

楷書橫畫左低右高之勢,是人們為克服視覺誤差而總結出來的基本寫法,在柳體楷書里,這種寫法被廣泛運用到幾乎所有的橫畫以及許多字的結構安排中。

例如「人」字頭以及有撇捺相交的字,撇尖都低於捺腳,如舍、秦、吞、欣、水、度等字。

例如:「小」字底的左右兩點,「心」字底的三點,「火」字底的四點的排列,都是左低右高。如德、崇、照等字。

例如:相背點、相向點,都是左點低於右點,如徒、乎、吳、益等字。

例如:左右對稱的短橫,也是左低右高,如學、茶、垂、悲等字。

例如:「火」字旁上部兩點和下部撇與點仍是左低右高,如煙、燈、愁、秋等字。

例如:「山」字頭的左右短豎,也是同樣,如歲、崢等字。

在同一字中,有左右字體相同且對稱的,其安排也是左低右高。如斷、樂、慧、皆、梵等字。

從這些例子不難看出,橫畫的左低右高之勢是柳體楷書結字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則,有著普遍的指導意義。這是因為橫畫的左低右高之勢,以適應人們眼睛在觀察事物時的客觀規律。這樣去安排字的結構,字的穩定性就強;如果違背這個規律,勉強安排,就會破壞字的穩定性和整體協調性。

(五)注意「透視法」在結構中的應用。

在美術作品中,同樣大小的物品,遠近位置不同,表現在畫面上就有大小的變化,距視力觀察點近的大些,反之小些。在柳體字中,許多字的結構排列都是利用這個透視的方法。主要表現在豎畫多、且右豎帶鉤的左右結構字中,它的右側豎鉤往往比左側豎長,加上橫向筆畫左低右高,就形成類似美術作品成行電桿近大遠小的透視效果。如:川、棟、則、明、雨、羽等。

還有全包圍結構及左上右三麵包圍結構的字,其左豎都短於右側的豎,如:國、圓、園、同等。

另外,許多字雖說沒有豎鉤,因其左側形狀較短,在安排中是左短右長,從整體上看也類似透視的效果。如:藏、熾、時、項、頤、殊等字。

當然還有一些右側字形不宜放長的字,字形左長右短,從整體上看恰和上述透視的方向相反。如:仁、彌、孰、輕、歌等字。

② 衣服的衣服繁體怎麼寫

衣服的衣服繁體怎麼寫?

「衣服」這兩個字沒有被簡化,沒有繁體字。

③ 衣服的衣字怎麼寫好看

根據性格,活潑型的,行書草楷,大氣呵成,溫柔型的,正楷,秀麗字體為宜

④ 衣服的衣繁體怎麼寫

衣,是傳承字,歷史上流傳下來沿用至今的漢字,沒有繁體寫法

基本解釋

衣 yī

  1. 人穿在身上用以蔽體的東西:衣服,衣著(zhuo),衣冠,衣架,衣錦還(huan)鄉。

  2. 披或包在物體外面的東西:炮衣,糖衣,腸衣。

  3. 中醫把胎盤和胎膜統稱為「衣胞」或「紫河車」。

  4. 姓。

  5. 在古代」衣「象徵不同的能力和地位,簡稱權能。

筆畫數:6;

部首:衣;「衣」在左邊時變作「衤」,如:襯、衫、袖、裙、被;

在下邊時仍作「衣」,如:袋、袈、裘、襲;在左下時也作衣,如:「裁」;

在右邊時仍作「衣」,如:依、銥、畩;

在上邊也作衣,如:裔;

「衣」字拆開分為上下兩個部分,在中間插入一個字時「衣」大多作意符,如:哀、衷、袞、衰、袤、褻、裒、裹、褒、衺、袠、袬、袲、裛、裏、袌、褏、裦。

字源演變

⑤ 柳體的衣裳二字怎麼寫

柳體的衣裳二字寫法見圖:

⑥ 怎樣練好柳體字

先臨摹,跟著字帖練。柳體傳世的代表作主要有《玄秘塔》和《神策軍碑》兩種。《玄秘塔》的書體端正俊麗,用筆干凈利落,引筋入骨,寓圓厚於清剛之內;而《神策軍碑》則結體峻拔,剛柔相濟,骨肉停勻,並以斬釘截鐵之筆,游刃於顏法雄厚之中,被後人評為「風神整峻,氣度溫和,是平生第一妙跡」。這兩本帖都是學習楷書的好範本。
要學柳字,必須了解和熟悉柳字的特徵。現以《玄秘塔》為例,將柳體的筆法結構特點加以分析。
一、柳體楷書用筆的主要特點
柳體字用筆是「方筆」和「圓筆」並舉的。「方筆」是指筆劃的起筆和收筆處都有稜角,呈方形。如下面「十」、「生」、「太」、「右」等字的橫畫起筆就是方筆。而這幾個字中的豎畫和長撇,起筆是方圓結合,出現二次轉鋒折筆,要比一般多出一個稜角,這樣用筆,字的筆畫顯得厚重遒勁。

而圓筆寫出的字,畫點呈圓形,既無折鋒痕跡。用筆方法是:起筆後裹鋒運行,不使筆鋒分散開,寫到盡處,一頓而收。這樣寫出的字顯得格外豐潤而圓渾。如例字「之」、「道」、「者」、「歟」中的筆畫。

二、幾種最有特點的筆劃
1、長橫與短橫
長橫為主筆,一般用在字的頂蓋、中腰或底托部分。如例字「書」、「喜」、「真」、「業」中的長橫畫。它們一般都伸左取勢,中段稍細,兩端微低,中間高拱如覆舟。這樣處理,避免字形瘦長,顯得字體舒展,生動多姿。「晝」、「奇」、「丘」、「異」字中的長橫也是如此。

短橫的形態因所處位置不同而異。
如居於左偏旁中的短橫為了避讓,橫的右端稍尖,稱為「右尖橫」。例字中「橫」、「盪」中的草頭,「符」字中的竹子頭,以及「裴」字中左上的三橫等就是這樣。

⑦ 衣服兩個字怎麼寫

一點一橫一撇一豎彎鉤,一捺一點,一撇,一橫折彎鉤,兩橫,一豎,一橫折彎鉤,一橫一撇,一捺

⑧ 柳體字怎麼寫

你可以去買一本是武道灀的書,他有柳體,顏體等的書,挺不錯的。記住是武道灀的書法書。武道灀是老師要求我們買的喔!!!希望滿意!!!

⑨ 如何寫好柳體

其實書法分兩種境界:一種是把字寫好;一種是成為書法家。 把字寫好,柳體比較好,就是不容易掌握用筆的方法,學不好,一身毛病!我帶過不少學生,其中有一些學生在跟我學書法以前,在別人那裡學過書法。看得多了,就發現不少毛病。只說一點,就是如何學習柳公權的骨力。書法界有句行話:顏筋柳骨羲之神。是說:顏體以豐筋勝,柳體以健骨奇,王羲之的神采古往今來天下第一!那麼學柳體的有什麼毛病呢?最大的毛病:不是枯乾,就是牛骨,再就是柴擔;簡言之,就是頓筆過多,每個筆劃頭尾都頓筆,可以想見,字會寫成什麼樣。而許多師范類教書法的老師都學顏柳,又學的不到家,教出來的孩子,鋼筆字也寫出很多頓挫來,肩部凸出,一個橫劃也要起筆頓、收筆頓,簡直就像捺筆的一波三折。書法是講究「逆入平出」,但不是這個樣子。真的很想到師范類教教書法課,讓那些將要當老師的人,不要誤人子弟。 要是做書法家,寫不寫柳體,就另當別論了。 不是說柳體不好,是很多人學的不得法。下面說說柳公權。 柳公權,字誠懸,京兆華原人(陝西)。弟弟柳公綽,《全唐詩》輯錄其詩。柳公權生平用功於經術,尤其對《詩》、《書》、《左氏春秋》、《國語》、《莊子》最為精熟,且懂音樂。 元和初年擢進士第。因為字寫得很好,唐穆宗見到他就說:「我在佛堂見過你的字,早想見你了。」拜為右拾遺侍書學士,其地位同祀神的役夫相等,為縉紳所恥。此官歷穆、敬、文宗三代。 一日,穆宗約見柳公權,問其用筆的方法,柳公權說了一句很有名的話:「心正則筆正,乃可法矣」,此話為中國書法史上盛傳的「筆諫」,可見其為正直之人。 文宗時,為中書舍人、充翰林詔學士,但仍舊在宮中侍書。文宗與其甚好,常談至深夜;並贊其文學高明:「曹子建七步成詩,柳公三步可矣!」兩人曾經聯句,文宗「人皆苦炎熱,我愛夏日長」;柳公接「熏風自南來,殿閣生余涼」。嘗在殿壁書五寸大字,文宗以為即使鍾王復生也無以為過。 柳公仕五代皇帝。武宗時已老態龍鍾;懿宗咸通初年去世,官至太子太保,年八十八。 書法最忌:狀若運算元。就是像算盤珠一樣大小。明清之際的台閣體就是如此。但那是說書法,如果說寫字,就很漂亮了,畢竟整齊也是一種標准。 康有為在《廣藝舟雙楫》中有:尊碑卑唐之說。碑是指漢碑、北朝墓誌(北碑)、隋碑;卑唐就不用多說了。當然這只是指書法,而不是指寫好字。大抵學書法與寫好字相反!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