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上購物 » 怎樣把和服換顏色
擴展閱讀
銀行開戶多少錢 2025-05-05 21:18:10
在cad圖中怎樣畫圓 2025-05-05 21:17:56

怎樣把和服換顏色

發布時間: 2025-05-05 17:23:07

『壹』 日本的和服顏色有什麼講究嗎

日本現代和服的色彩的講究,以黑色為最上。如黑留袖是已婚女性各種喜慶場合的正式禮服,青色也是較為穩重的外出服,而茶色等一類比較雅緻的色彩是出門訪友的常服,年輕人則常穿較鮮艷的色彩。

日本和服的色彩還強烈地表現在與季節的關繫上。春天是草木發芽、白花盛開的季節,嫩綠的草色和淺蔥色成為主色調,櫻花和菜花則是主要的紋樣。

初夏,在新綠中映出的是棣棠色和藤色等,為了盛夏的涼意,人們總是喜歡藍色或紺色等深色的單衣,在朝霞和百合之外,波和水流模樣也是人們喜愛的題材。

秋天是楓葉紅了的時候,衣上飄落的紅葉和周圍的環境極為吻合,色彩是金茶色、暗茶色,還有古代紫藤等都是與此相配的色彩,紅葉和秋草或是菊花則是最為合適的紋樣。

冬天,暖暖的小豆色或是緋色是極為合適的色彩,由於這是一個缺乏色彩的季節,因此,華麗的更紗和唐草紋樣可以為此增色,尤其是到了新年,以蓮紅色為主調的吉祥紋樣成為主旋律。

日本歷史上曾定桔黃色、深紅色、青色、深紫色分別為皇太子、太上皇、天皇、和親王的禮服用色,限制他人使用。

(1)怎樣把和服換顏色擴展閱讀:

和服種類繁多,無論花色、質地和式樣,千餘年來變化萬千。不僅在男女間有明顯的差別(男式和服色彩比較單調,偏重黑色,款式較少,腰帶細,附屬品簡單,穿著方便;女式和服色彩繽紛艷麗,腰帶很寬,而且種類、款式多樣,還有許多附屬品),而且依據場合與時間的不同。

人們也會穿不同的和服出現,以示慎重(女式和服有婚禮和服、成人式和服、晚禮和服、宴禮和服及一般禮服)。

和服本身的織染和刺綉,還有穿著時的繁冗規矩(穿和服時講究穿木屐、布襪,還要根據和服的種類,梳理不同的發型)使它儼然成了一種藝術品。設計師不斷在花色和質地上推陳出新,將各種大膽的設計運用在花色上,使現代印象巧妙地融入了古典形式之中。

『貳』 日本和服的演變過程

和服的誕生 和服的縫制技術已擁有逾1,000年的歷史,其方法堪稱獨一無二。首先,裁縫會將12至13米長,36至40厘米闊的絲綢或輕綿裁成8份。目的主要是讓和服的主人日後可輕松更換或縫補因變舊、褪色甚或破爛的不同部份。而最令人贊賞的是,在縫制的過程中,所有布料均會被盡用,絲毫不會浪費。 要為和服添上豐富絢麗的色彩有兩個方法,—是以不同的顏色線來編織布料,一是採用漂染技術。若論到以顏色線編織的布料,當中地位最受尊崇,自然是首推茨城縣結城市出產的結城紬,其優秀的質料更被聲稱可用上300年而不變。 漂染的和服先由白色的布料來縫制,然後再繪畫、印刷或綉上鮮艷奪目的圖案。而最巧手的染工,則來自京都的京有禪及金澤的加賀有禪染法。 漂染布料的最大好處,在於當和服的表面色彩開始褪色時,穿著者可將其反轉並採用另外的一面。此外,當和服的其他部份褪色時,更可輕易重新染上新的色彩。 一件和服,一個故事 日本人對一年四季及其人生的每個階段均十分重視,這可從他們選擇的和服身上看到。一般來說,日本小孩在出生後30至100天內,便會收到其首件和服。而每年11月的七五三節,父母都會讓5歲的男孩、3歲及7歲的女孩穿上一件特別的和服,再帶他們往神舍參拜,以感謝上天賜予孩子健康。 按傳統,青春少艾在慶祝成人儀式時,便會收到一件振袖和服。她們會在步入20歲那年1月的第二個星期一,穿上袖子長長的振袖和服,讓年青男子一睹其艷容,故振袖和服只限未婚女子穿著的。 當穿著振袖和服的美麗主人成功俘虜了愛人之後,她便會穿上純白色的結婚和服,代表人生階段的新開始。在結婚後,女性只能穿著袖子較短的留袖和服。留袖和服可以分為黑留袖及色留袖,下擺兩端印有圖案。其他女性和服,包括正式拜訪時的到訪式和服,以及參與宴會、儀式和婚禮的婚宴式和服。 和服的起源可追溯到西元3世紀左右,據《魏志·倭人傳》中記載: 「用布一幅,中穿一洞,頭貫其中,毋須量體裁衣。 」這便是和服的雛形了。大和時代,倭王曾三次派遣使節前往中國,帶回大批漢織,吳織以及擅長紡織、縫紉技術的工匠,而東渡扶桑的中國移民中也大多是文人和手工藝者,他們將中國的服飾風格傳入日本。 奈良時代(西元718年),日本遣唐使團來到中國,受到唐王的接見,獲贈大量朝服。這批服飾光彩奪目,在日本大受歡迎,當時日本朝中的文武百官均羨慕不已。次年,天皇下令,日本舉國上下全穿模仿隋唐式樣的服裝。 到了14世紀的室町時代,按照日本的傳統習慣和審美情趣,帶有隋唐服裝特色的服裝逐漸演變並最終定型,在其後600多年中再沒有較大的變動。 至於腰包則是日本婦女受到基督教傳教士穿長袍系腰帶的影響,而創造出來的,開始腰包在前面,後來移到了後面。在1868年,明治維新以前,日本人都穿和服,但在明治維新之後,上層社會中的男士開始流行穿西服,也就是俗稱的"洋服"。 1923年日本關東大地震時,由於當時的婦女仍穿和服,故因行動不便而遭遇不幸或身留殘傷。此後,日本婦女才逐漸改穿套裙或其他服裝。 不過和服在今天仍是日本人的最愛,無論是在節日慶典、畢業典禮、婚禮、葬禮或是在慶祝兒童的"七五三"等重大場合之上,隨處可見身著傳統和服的人們。 和服是日本傳統民族服裝的稱呼。 它在日本也稱「著物」。 和服是仿照我國隋唐服式改制的。 西元八至九世紀,日本一度盛行過「唐風」服裝。以後雖有改變形成日本獨特的風格,但仍含有我國古代服裝的某些特色。 婦女和服的款式和花色的差別是區別年齡和結婚與否的標志。例如,未婚的姑娘穿緊袖外服,已婚婦女穿寬袖外服;梳「島田」式發型(日本式發 型之一,呈缽狀),穿紅領襯衣的是姑娘,梳圓發髻,穿素色襯衣的是主婦。 和服不用鈕扣,只用一條打結的腰帶。腰帶的種類很多,其打結的方法也各有不同。比較廣泛使用的一種打結方法叫「太鼓結」,在後腰打結處的腰帶內墊有一個紙或布做的芯子,看去像個方盒。這就是我們常看到的和服背後的裝飾品。 由於打結很費事,戰後又出現了備有現成結的「改良帶」和「文化帶」。 雖然今天日本人的日常服裝早已為西服所替代,但在婚禮、慶典、傳統花道、茶道以及其他隆重的社交場合,和服仍是公認的必穿禮服。 熟悉和服帶子的基本各部分名稱,在你學習穿法和讓人幫助穿衣時不至於不知所措,另外在你購買和服和接受花樣說明時也十分方便。

採納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