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光为什么会有色彩色彩都代表着什么成分
可见光可分解为七色光,七色光即物体的颜色是由于其反射光线的原因,如果你看到的物体是红色的那么这个物体就反射红光,其他颜色的光都被它吸收了(可见光由七种颜色的光复合而成它们是红、橙、黄、绿、蓝、靛、紫光)。
不同颜色的光的其‘成分’都是电磁波。
光的颜色不同主要是因为他们的波长不同,可见光的波长范围大概是380~760nm,即只有380~760nm的光才能刺激你的眼睛,让眼睛产生“视觉”,然后你的大脑就会对这些视觉刺激产生反映并告诉所谓的“颜色”到底是“红色”还是“绿色”,通常情况下(不是色盲或色弱等情况)让你的大脑产生“红色”刺激的光波长大概是620~760nm,而让你的大脑产生“绿色”的光波长大概是520~560nm。
波长不同的电磁波,引起人眼的颜色感觉不同。
可见光颜色对应的波长:
颜色 波长范围
红 770~622nm
橙 622~597nm
黄 597~577nm
绿 577~492nm
蓝、靛 492~455nm
紫 455~350nm
‘贰’ 光为什么有颜色
不是光本身有颜色,所谓颜色,都是眼睛对光的感知。
补充答案:
当然不是反射的结果,而是眼睛对特定波长的光反映出特定的颜色。
严格说起来,如果冷静折射以后的光线不经其它物体反射,是不可能到达楼主的眼睛的。
其实,楼主的怀疑是对的,光线之所以会有颜色,就是由于“人感觉系统的原因”。
同样波长的光线,在不同的环境中,颜色会发生变化,就是因为“人感觉系统的原因”。
‘叁’ 光的颜色是怎样形成的
色的感觉有色调、亮度、色彩度(饱和度)三种性质,正常人色觉光谱的范围由400nm紫色到约760nm的红色,其间大约可以区别出16个色相.人眼视网膜锥体感光细胞内有三种不同的感光色素,它们分别对570nm的红光、445nm的蓝光和535nm的绿光吸收率最高,红、绿、蓝三种光混合比例不同,就可形成不同的颜色,从而产生各种色觉.红、绿、蓝三种颜色称为三原色,彩色电视机就是根据这一理论研制成的.
换句话说就是人眼对可见光很敏感,对不同波长光有不同感觉,大脑把不同的感觉解释成不同的颜色.光颜色实质是光波长
‘肆’ 光与色产生的原理是什么
1、光
其本质是一种处于特定频段的光子流。光源发出光,是因为光源中电子获得额外能量。如果能量不足以使其跃迁到更外层的轨道,电子就会进行加速运动,并以波的形式释放能量。如果跃迁之后刚好填补了所在轨道的空位,从激发态到达稳定态,电子就不动了。否则电子会再次跃迁回之前的轨道,并且以波的形式释放能量。
2、色
通过眼、脑和我们的生活经验所产生的对光的视觉感受,我们肉眼所见到的光线,是由波长范围很窄的电磁波产生的,不同波长的电磁波表现为不同的颜色,对色彩的辨认是肉眼受到电磁波辐射能刺激后所引起的视觉神经感觉。
颜色具有三个特性,即色相,明度,和饱和度。颜色的三个特性及其相互关系可以用三度空间的颜色立体来说明。
(4)光是怎样带颜色的扩展阅读
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小孔成像、日食和月食还有影子的形成都证明了这一事实。
撇开光的波动本性,以光的直线传播为基础,研究光在介质中的传播及物体成像规律的学科,称为几何光学。在几何光学中,以一条有箭头的几何线代表光的传播方向,叫做光线。
几何光学把物体看作无数物点的组合(在近似情况下,也可用物点表示物体),由物点发出的光束,看作是无数几何光线的集合,光线的方向代表光能的传递方向。几何光学中光的传播规律有三:
1、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已如上述。大地测量也是以此为依据的。
2、光的独立传播规律。两束光在传播过程中相遇时互不干扰,仍按各自途径继续传播,当两束光会聚同一点时,在该点上的光能量是简单相加的。
3、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光传播途中遇到两种不同介质的分界面时,一部分反射,一部分折射。反射光线遵循反射定律,折射光线遵循折射定律。
‘伍’ 光为什么会有颜色
光的颜色不同主要是因为他们的波长不同,可见光的波长范围大概是380~760nm,即只有380~760nm的光才能刺激人的眼睛,让视网膜后的视觉神经产生“视觉”信号,然后大脑就会对这些视觉刺激产生反映并告诉所谓的“颜色”到底是“红色”还是“绿色”,“红色”刺激的光波长大概是620~760nm,“绿色”的光波长大概是520~560nm。小于380nm波长的光叫紫外光,大于760nm波长的光叫红外光,这都是人眼所看不见的。日光也就是太阳光是白色的,因为其中包含了肉眼所能够分辨的所有波段的光波,其中紫外线占7%,可见光占71%,红外线占22%。
而我们之所以能够看到某物体的颜色,是由于其反射光线的原因,如果你看到的物体是红色的那么这个物体就反射红光,其他颜色的光都被它吸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