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解決城市交通擁堵的方案
發表在國家級雜志《城市建設》
如何從根本上解決中國城市的交通擁堵問題
徐世賢 徐亞軍
摘要:通過對城市交通擁堵情況的分析,提出「高油價和回補率」的組合機制,來改變國人的用車習慣,讓他們自覺地少開車,特別少在高峰期開車,積極提高環保意識,從而從根本上解決中國城市交通擁堵問題,使廣大老百姓從中受益,讓城市天空變得更藍,最終達到全社會的完美和諧。
關鍵詞:城市擁堵 高油價 回補率 社會和諧
城市交通擁堵已成世界難題,而在人口眾多的中國,顯得尤為突出。如何從根本上解決中國城市的交通擁堵問題,是目前中國學者研究的熱門課題之一。對於這一熱門課題,特別是最近民間掀起熱論「遷都治堵」,在這里我想談談我個人的一些觀點和看法。
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汽車行業空前繁榮,特別是近10年來汽車數量增速驚人。據相關部門統計顯示,僅北京市機動車保有量現已超過470萬輛。這確實使高收入人群得到了更好的享受,但給普通民眾帶來的卻是公共交通日益擁堵造成工作生活的諸多不便以及生存環境的嚴重污染。這就形成了一種「以影響所有民眾的利益來為高收入人群享受買單」的不和諧現象。
高收入人群享受無可厚非,但是如何既讓高收入人群享受又保證全社會民眾的利益不受損害,這才是我們要研究的基點,才是從根本上解決中國城市交通擁堵的最佳途徑。
首先我們來分析交通擁堵的緣由。
交通擁堵在城市的出現,一般表現為單位時間內路上行駛的車輛數量遠超出路面的正常通行量(交通事故產生的交通擁堵除外)。要減少城市交通擁堵,就要控制單位時間內行駛路面的車輛數量處於正常的范圍之內。我國交通方面的專家習慣套用外國成熟的經驗,如「單雙號限行」、「尾號限行」等,以作為治理我國城市交通擁堵的辦法。雖然這些措施能限制一定的車流量,但這種「貼膏葯」式的權宜之計並非大中城市的「治堵」之本。聽說最近又要出台「擁堵費」等等;這些措施在別的國家有著成功的範例,但在中國城市未必收到預期效果;這樣平攤費用的方法既不公平又不合理;這種收費方式容易讓百姓理解為創收手段,其效果可想而知。加上國民的環保意識與歐美國家差距很大,從根本上改變國民的用車習慣,扭轉我國城市交通擁堵的現狀只能成為我們的美好願景。
因此,我認為只有改變有車族的用車習慣,讓他們自覺地減少開車時間,更多的選擇公共交通出行,這才是解決城市交通擁堵問題的根本所在。
我們如何改變這些有車族的用車習慣呢?根據我國國情,不能單靠政府簡單的行政干涉,而必需形成一種長期穩定調控的機制——用經濟杠桿進行調控。我認為目前最有效的手段是通過「高油價」和「回補率」 組合機制來改變有車族當前的用車習慣,從而讓路面上行駛的汽車數量長期處在正常的范圍內。
怎樣用「高油價」和「回補率」 組合機制來進行操作呢?我先向大家介紹 「回補率」的概念。例如,有車主購買100元的汽油,相關部門在月末時貼補車主40元,回補率等於車主獲得的補貼金額40元除以購買汽油總額100元的百分比,即40%。
在實際操作中,全國可以實行統一高油價,再根據本地區城市的「回補率」給車主補貼。 「回補率」具體要求如下:
以區域劃分:一是回補率以地區城市為中心,確定其回補率;城市越發達回補率越低。二是以所在地區城市回補率為標准。各種車輛根據它的用途等因素參考,本地區城市回補率乘以一定系數,就是該車輛的回補率。我們可以推斷出,公交車和一些特殊公共服務性車輛的「回補率」最高,其次是計程車,私人汽車回補率最低。其它車輛以實際情況而定回補率。
以車程劃分:每月行駛的車程不同,回補率不同。除公交車和一些特殊公共服務性車輛外,不同用途的車規定每月最高行程。如在規定行程之內參照以區域劃分的第二條「回補率」,如超過此規定部分,降低回補率,甚至不回補。
以時段劃分:時段不同,回補率也不同。 我們把一天24小時分為三個時段:高峰時段(7:00—9:00和16:30—20:00),一般時段(白天其餘時間),低谷時段(20:00—第二天早7:00)。除公交車外,其他汽車高峰時段行駛的車程回補率最低,低谷時段行駛的車程回補率最高。這就需要汽車統一安裝一種智能電子里程錶,以方便統計不同時段的車程。
此外,各個城市的「回補率」可以根據各自的交通狀況進行定期調整。在調整之前要通過調查取證等手段來確定是否調整,調整多少,然後才能公布實施。在特殊時期,還可以採用更加嚴格的調控方式:如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和2010年廣州亞運會期間。我們通過降低主辦城市回補率,減少各車輛的當月總車行程等措施,從而達到目的。另外,使用天燃氣做燃料的汽車也可以採用這一調控機制,以柴油為燃料的運輸車輛可放鬆調控,以穩定或者甚至降低企業或個人的運輸成本。
在具體實施這一機制過程中,可能還會出現許許多多的問題,如在回補率高的城市購車,到回補率低的城市使用等投機行為,我們可以採用就低原則,即使用低回補率城市標准進行回補。因此,最重要的是要做到公開、公正,依法辦事,如有違規,必須嚴懲。
那麼,車主又如何按車輛的「回補率」領回補貼呢?
每輛機動機在交通部門都有確定自已身份的相關信息,如:車型號、排量、用途、車主姓名等等。相關部門以月為結算單位,根據當月行駛車程和購油發票以及車輛全部信息,結合它的回補率,計算出各車主當月的回補所得。回補方式可借鑒我國的電費收取方式——通過一卡通或現金的方式回補。。
但是有人又會提出疑問:調高油價多出的龐大資金最終會流向哪裡呢?如果只是簡單的上交給國家財政,即使成功地解決了城市交通的擁堵問題,我認為也是失敗的。資金應該這樣予以分配:一部分回補給車主;一部分補貼給城市公交系統,讓普通民眾以公交系統出行更低價甚至免費;還有一部分補貼給公交車或地鐵附近的公共停車場,讓有車族從中受益。另外沿海城市甚至可以將補貼鏈延伸到內地城市長途汽車和火車的旅客普通票價補貼等方面。
此外,為了讓這一調控機制更有效的實施,我們還要大力發展城市公共交通事業,特別是快速公共交通,如:地鐵,BRT公交等等,讓更多市民出行更加經濟、便捷。其次是在一些城市重要的公交站點和地鐵站口附近建一些大型的立體停車場,讓更多的有車族把車停在這些離家最近的立體停車場,然後換乘快速公交等代步工具到達目的地。
目前我國正處在經濟快速發展時期,石油消費需求也快速增長。我國是石油進口大國,如果採用上述的調控機制,除了能解決城市交通擁堵以外,還有許多好處。下面簡單列舉7條:
一、可以更有效地打擊黑計程車,因為計程車的回補率比其它車輛高,從而規范計程車市場的正常運營。
二、有利於打擊黑機動車市場。因為只有正規車輛才能得到補貼,黑機動車主無法承擔高油價,黑車就沒有了市場。
三、可以更好的促進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和減少石油資源浪費,為世界節能減排、改善自然環境作出重大的貢獻。
四、通過對公車等特殊車輛當月行程數的公開、公布,加強對公車等特殊車輛使用情況的監督和監管。
五、通過對企業或單位的福利用車在高峰時段讓利一小時,讓它們自動錯開下班時間,以減少交通擁堵。
六、通過降低國外高檔車或高排量汽車的回補率,從而扶持中國汽車行業的發展。
七、通過對不同汽車根據不情況確定其回補率,讓普通低收入者坐公共交通汽車費用更低,讓檔國外進車使用的油價更高,來支持國內低端汽車行業。通過穩定交通運輸車輛的回補率,讓這些交通運輸車輛獲得穩定的低油價,以保持物價的長期穩定,從而減少通貨膨脹。
總而言之,要根本上解決我國城市交通的擁堵問題,關鍵在於改變我國有車族的用車習慣。通過「高油價」和「回補率」的組合機制,讓有車族自覺地減少用車時間,養成盡量避開城市高峰期用車的習慣,提高他們的環保意識,這才是最有效的。
採用「高油價」和「回補率」組合機制,就算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我國城市交通擁堵問題,起碼可以慢慢改變國民的用車習慣,自覺的增強環保意識。從另個角度來講,讓超時用車的人承擔高額的用車成本,更能顯示社會的公平,才能鼓勵有車族盡量少用車,讓更多的老百姓從中受益,最終達到社會的完美和諧。
㈡ 如何防止疲勞駕駛
防止疲勞駕駛開車前一天要保證充足睡眠,避免夜間開車,注意勞逸結合,長途駕車可以找一名搭檔,避免長期保持一個姿勢開車,行車途中出現疲勞症狀可在安全地帶停車。
1、開車前一天要保證充足睡眠,勿熬夜。
2、科學安排行車時間,盡量避免夜間開車,尤其是凌晨時段,白天則要注意避免午後時段。
3、注意勞逸結合,白天連續駕駛時長不要超過4小時,之後要選擇安全地帶停車休息至少20分鍾;若有夜間駕駛需求,連續駕駛時長不要超過2小時。
4、長途駕車出行,盡量找一名搭檔,輪流駕駛。
5、避免長期保持一個姿勢開車,以免肌肉僵硬誘發疲勞,可在開車時小幅度調整坐姿和深呼吸。
6、若行車途中出現疲勞、睏倦症狀,可開窗呼吸新鮮空氣,或飲用咖啡等提神飲料。最穩妥的方法是在安全地帶停車,下車活動腰腿、頸肩等肌肉,待疲勞緩解後再上路。
(2)怎樣才能減少開車時間擴展閱讀
疲勞後嚴禁駕駛車輛:
疲勞駕駛極易引起交通事故,是指駕駛人在長時間連續行車後,產生生理機能和心理機能的失調,而在客觀上出現駕駛技能下降的現象。
駕駛人睡眠質量差或不足,長時間駕駛車輛,容易出現疲勞。駕駛疲勞會影響到駕駛人的注意、感覺、知覺、思維、判斷、意志、決定和運動等諸方面。
疲勞後繼續駕駛車輛,會感到睏倦瞌睡,四肢無力,注意力不集中,判斷能力下降,甚至出現精神恍惚或瞬間記憶消失,出現動作遲誤或過早,操作停頓或修正時間不當等不安全因素,極易發生道路交通事故。因此,疲勞後嚴禁駕駛車輛。
㈢ 怎樣能預防疲勞駕駛
【自駕必看】防治疲勞駕駛招數大全!能救命!【轉自交通安全網】
據交通安全主管部門統計,我國每年因疲勞駕駛造成交通事故死亡傷殘人數都在數十萬以上,造成無數家庭的破碎,是馬路第一殺手!
我們可以毫不誇張地講,開車時任何一秒鍾的疲勞駕駛都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悲劇,下面為您收集總結了十招堪稱最牛最全的防治疲勞駕駛招數,也分析了各自的優缺點,給出了作者的推薦招數。懇請開車出行、出遊的朋友把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當作天大的事情,杜絕疲勞駕駛!祝您安全駕駛,平安回家!
一、停下來休息活動一會兒【強烈推薦】
優點:沒什麼好說的,休息好就不困了,對吧?除了休息,也可以下車活動一下,呼吸一下新鮮空氣。
缺點:無。
提醒大家:1、國內很多高速公路休息站之間都沒有設計緩沖停車帶,你即使想停車休息也必須堅持到下一個休息站才行!這段時間非常危險!必須死扛!!!數據顯示很多死亡事故都在這個時段發生!上次在電視上看到有個司機在離休息區不到1公里的地方睡著出了事,連帶好幾條人命! 2、休息時鎖好車門防盜;3、把車窗搖一個小縫隙保持空氣流通;4、如果趕時間可用手機設置鬧鍾防止睡過頭。
二、防治疲勞駕駛的專用產品【個人推薦】
這類專用產品市場上一直很少且都不管用,因為在技術上是一個很復雜的難題。我用過市面上幾乎所有的產品,包括各種貼片、含片,往穴位上抹精油(包括滾珠的),甚至還用過一種古怪的鳴響器,真的困起來統統不靈。這也是多年來疲勞駕駛死亡人數一直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目前我用過唯一管用的東東叫醒元本草,效果挺神奇的,幾乎是瞬間清醒。不過市面上好像很難買到,聽說是北京上層的一個小圈子裡流行的。
優點:瞬間清醒,持續時間長;可以多次使用,開長途也不怕。
缺點:是一種香水,所以需要用鼻子聞(吸),剛開始需要摸索找到自己適合的使用方法;因為產量很小,目前市面上很難買到,都是在一些權貴人群中流行。真是越有錢有勢,越怕死!
三、喝濃茶、可樂、咖啡、紅牛之類的飲料
含咖啡因等讓人興奮的東西,有解除疲勞的功效。注意提前飲用,不要等到犯困的時候再喝就晚了。
優點:價格便宜的日常飲品,人人愛喝。
缺點:1、起效時間慢,從嘴裡到胃裡消化到大腦皮層血液循環加快,等到頭腦變清醒,估計你已經上天了;2、對平時有飲茶和喝咖啡習慣的人不起作用;3、需在廁所密集或可隨地方便之處行駛。
四、扇耳光/掐大腿
扇要用力扇,最好扇到臉腫起來並感到火辣辣的;掐要死勁掐,用長指甲掐到大腿內側之柔嫩部位,至少要掐紫了。建議停車後實施,因駕駛中實施易造成視線受阻及方向不穩,引發事故。
優點:齜牙咧嘴,瞬間清醒,起效時間相當快。
缺點:1、持續清醒時間較短,可能需要多次實施;2、自己搞自己很難,自己用力搞自己就更難,自己把自己搞得呲牙咧嘴更是難上加難。建議由同座的女朋友實施才能達到效果,她們一般都能下得了黑手;3、愛美人士不宜。
五、聽郭德綱相聲
買郭德綱全集,疲勞駕駛時邊聽邊樂,最好哈哈大笑(司機朋友可視自身愛好選擇不同的作品,如小沈陽、周立波的作品)。
優點:一路歡樂,一路清醒。
缺點:第一次聽最管用,以後再重復聽效果就差了很多了。
六、抽煙
煙民們最喜愛的方法。
優點:可以一根接一根地抽,開一路,抽一路。
缺點:危害健康,招人討厭,且對老煙民抗疲勞效果不明顯。
七、裸駕
一絲不掛,最好開敞篷車,沒條件的把所有車窗打開也將就了,據說感覺爽極了。
優點:1、國外流行,男女通用;2、傳說效果好。
缺點:1、自己一直沒機會試一試,不知實際效果如何2、估計在國內實施難度較大。
八、坐帶按摩功能的汽車座椅
有些高檔豪華車上的座椅帶按摩功能,或是乾脆買個便宜按摩棒放在車上,按摩刺激肌肉和穴位。
優點:天天去搞三陪喜歡按摩的大款們可能適用,一般人就算了,因為可能適得其反,影響正常開車。
缺點:只適用於輕微疲勞駕駛,且起效時間慢。開車的朋友都有經驗,真正犯困的時候連扇耳光都可能沒用,按摩刺激幾下肌肉就更沒戲了。
九、嚼辣椒、含片、喉寶、強力口香糖等刺激口喉部位的食物
反正是怎麼難受怎麼來,用難受的感覺來刺激大腦皮層。
優點:1、便宜,隨處可買;2、只要你不怕刺激,可以一直嚼下去。
缺點:真正疲勞的時候作用不大。我有一次開長途試過一次,結果滿嘴都麻木了,可時間一長還是犯困了。
十、想入非非,白日做夢【個人推薦】
感覺疲勞的時候想想讓你興奮和高興的事情,可以增加大腦興奮度,減輕疲勞症狀。
優點:我有一次頭天晚上打了一夜麻將,第二天早上開車從北京去壩上草原自駕游。剛上高速就開始犯困,情況相當危急。我開始先幻想同單位的一個一直沒追到手的美眉主動約我看電影,然後共進晚餐,然後……後來又開始幻想我們科長因嫖娼被撤職了,我因此被提拔了……就這樣居然堅持了4個多小時沒事,效果是相當不錯的。
缺點:一邊白日做夢,一邊還要注意開車,難度還是挺大的。另外如果女朋友就坐在身邊,有些事情就不方便想了。
佛說: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堅決杜絕疲勞駕駛,上天都會福佑你的!
再次懇請司機朋友們把自己和別人的生命看作是比天還大的事情!!!發現自己開始犯困、走神或精神不集中了,請立即採取有效措施,一秒鍾的猶豫都可能造成悲慘的結局!這是救自己也是在救別人,功德無量啊!!!
㈣ 如何緩解開車疲勞
開車容易疲勞並非簡單的睡眠不足原因,是由於大腦和機體過度的能量消耗形成的一系列生理變化。實際上也很難用單一手段起到全面的防範效果,在此推薦雞尾酒式療法,多管齊下,要強於單一手段。
1、即時生物刺激:開車疲勞有可能進入無意識睡眠狀態,哪怕只有2-3秒也是極其危險的。此時可以用具有強刺激性的生物成分,如鮮辣椒、芥末口服。方法雖然原始,但是短期效果好,可以把人從周公那裡拉回來。
2、中長程能量加持:開車是高消耗行為,因此有足夠的耐力最重要。適時補充一些食物,但要避免飢餓和過飽狀態下行駛。用專業的能量產品如旅克、牧狼人等能量型含片為身體提供持續性動力,優化身體狀態,活躍中樞神經。
3、分段化駕駛:分段化駕駛,就是將長途旅行短途化,趁停車間隙做做舒展運動,以幫助精力恢復,舒張血管減輕酸脹反應。
4、行車環境調節:小汽車密封性能好,就很容易導致車內氧氣濃度下降而二氧化碳濃度上升,人體就會感到頭痛、嗜睡、呆滯、注意力無法集中,甚至出現惡心感。之外車內溫度過於暖和也會促使人體產生眩暈,因此行車過程要多開窗通風開啟外循環,空調溫度適度打低一點,保持涼爽。
5、以困制困:需明白在人體進入極度疲憊狀態時,任何防困手段都是不足的,此時以困(睡覺)制困(犯困)才是終極之道。
㈤ 都說疲勞駕駛危害大,那如何能有效地預防疲勞駕駛呢
跑長途時經常是開一兩個小時就感覺困得不行,預防疲勞駕駛更多的是指跟「瞌睡蟲」做斗爭!我每年都要多次跑長途,下面就藉此機會跟大家分享一下跑長途預防瞌睡的心得。但現在中國人的工作生活節奏都非常快,壓力比較大,休息不好,處於疲勞狀態的司機並不在少數,大家也都知道應該保證足夠的睡眠,但很多時候真的是辦不到,那隻能通過有效的應對來解決了。
思想認識上不去沒法預防,疲勞駕駛就是不應該這么做,害人害己。有什麼特殊情況非要疲勞駕駛呢?之前不能合理安排好嗎?說白了就是存有僥幸心理。路程遠駕駛員又是開夜車居多,白天沒時間睡覺,困了就在服務區眯一會,接著上路,得不到充足的睡眠時間,這種安全隱患是最大的。
㈥ 怎樣可以避免長時間疲勞駕駛
造成司機疲勞有三方面的直接原因,第一是長期腦緊張,開車時大腦自始至終處於高度緊張狀態,很容易導致頭昏腦漲,這種情況多見於新司機和初學者。第二是駕車動作的單一性,我們都有這種體會,不管幹什麼事,只要出現多種姿勢、多種頻率或多種節奏就不會感覺累,但司機不行,在開車時不僅姿勢始終是同一種,連注意力也要始終綳得緊緊的,特別是在高速公路上,路平、沒彎、車少,一腳油門踩到底,沒有任何可引起興奮的東西,這種情況下最容易引起大腦疲勞,如果遇到情況根本反應不過來。第三就是開夜車,受晝夜時差限制,人在燈光下總會有一種昏昏欲睡的感覺,再加上晚上車少路寬,或司機白天沒得到很好的休息,產生疲勞是很自然的事。造成疲勞還有三種間接原因,即睡眠不足、心情不好、心理承受能力較弱。
要避免疲勞駕駛,首先要保證有足夠的睡眠,通宵達旦地加班、跑長途,甚至打牌、聊天、泡吧,對司機來說都是不可取的。一天當中有三個危險時段,即中午、黃昏和夜裡,這是最容易產生睡意和疲勞的時候,在這三個時段開車更要格外小心。其次,要讓大腦皮層有恢復的時間,最好不要長時間地持續開車,大約每持續駕駛100公里或兩小時就應該停車休息,跑遠途時應該幾個人輪換著開車,一人開車其他人睡覺,視覺也可以得到休息。再有就是要自尋刺激,途中感覺單調犯困時可收聽一些節奏感強的音樂或聽些笑話,太累的時候索性在途中停車休息一會兒恢復體力,千萬不可強打精神開車。
㈦ 有什麼辦法可以避免疲勞駕駛
駕駛汽車是一項腦力和體力相互結合的勞動,需要消耗大量的精力和體力。尤其是夏季駕車,由於氣溫高、出汗多,加上睡眠不足、食慾不振等種種因素,使駕車人在生理或心理上容易產生疲勞。當出現聽覺和視覺敏銳度降低、判斷准確性下降、操控出錯等狀況,這時繼續駕駛非常危險,後果也非常嚴重。據統計顯示,因疲勞駕駛而發生交通事故占交通事故的10%~l5%,而且多數都是惡性交通事故。因此,為了確保安全,必須杜絕疲勞駕駛。
1.形成疲勞駕駛的原因
(1)駕車人的工作性質和工作環境特殊:因為駕車人長時間坐在固定的座位上,身體和思想都處於'緊張的工作中,要消耗很大的體力和精力,容易產生疲勞。除此之外,車內溫度高、雜訊大、長時間振動搖晃;車外來往車輛多,道路交通情況錯綜復雜等諸多刺激人體的因素,都會使駕車人情緒緊張甚至急躁,更容易產生疲勞。
(2)駕車人的技術水平也是影響駕駛疲勞程度的重要因素對老司機來講,不僅駕駛技術嫻熟,而且在行車過程中能夠適調節坐姿,調整心態,也不會受到外界因素的過多影響,因此抗疲勞的能力很強;對於技術不太熟練的新手往往是多餘的作太多,操作也不協調,經常手忙腳亂,而且注意力過度集中精神高度緊張,這樣開車很快就會疲憊不堪。
(3)有些駕車人為了經濟效益,多拉快跑,搶時間趕任務晝夜兼程;有的出車前看電視、玩電腦、泡夜店,嚴重影響休和睡眠,極易造成疲勞駕駛。尤其是行駛在高速公路上,由於面平直,兩邊景觀單調,缺乏復雜的路況信息影響和強有力的覺沖擊,更容易產生疲倦和視神經的遲鈍,甚至打瞌睡。
2.預防疲勞駕駛的措施
(1)預防疲勞駕駛的最好方法就是保證充足的睡眠,勞逸合。而睡眠不足、睡眠障礙、睡眠規律改變是導致疲勞駕駛的要原因。勞逸結合是保證駕車人情緒飽滿、精力充沛的必要件,也是切實可行的有效措施。根據統計,一天車十幾個小時,如果睡眠時間不足5h,發生事故最高。因此,駕車人要充分認識到駕駛工作的特殊和疲勞駕駛的危害性。
(2)根據夏季行車容易疲勞的特點,出車前應准備一些能讓人興奮的飲品,如濃茶、可樂、紅牛等含咖啡因的飲料,有提神和緩解疲勞的功效,但一定要在犯困前喝一瓶效果才明顯。途中要適當調節空調工作狀態,每隔一段時間打開一次外循環,或者打開天窗或對角窗戶快速通風換氣,保持車內空氣清新。在烈日下行車體力消耗大,尤其是中午容易疲勞打瞌睡,應盡量避開中午前後的高溫,午間休息蓄養體力。感到睏倦應及時停車休息,一般休息時間不得少於20min,休息時用冷水洗洗臉,活動一下四肢和腰部等,待精力恢復後再繼續駕駛。
(3)根據駕齡和健康狀況,適當限制駕車時間,一般每日不超過8h為宜,連續駕車不要超過2h,最長不能超過4h。當行車中出現頭腦不清、手足無力、甚至瞌睡等疲勞徵兆時,應立即到就近的服務區停車休息,切不可免強行駛,即使路程不太遠了,也決不能硬堅持著跑到。因為這樣做是最危險的,也最容易發生交通事故,而且往往都是大事故。
(4)長時間駕車時,兩眼不要只盯著路面,要眺望遠方,並時不時用眼角餘光看看道路兩側的樹木和景物。特別是夏天陽光很強,路面和其他車輛反射過來的光線,很容易使人產生視覺疲勞,應適當轉動、眼球和多眨眼,保持眼睛濕潤,改善視力功能。
另外,夏天最好佩戴偏光眼鏡,不要戴普通墨鏡或太陽鏡。
因為光線通過路面產生的反射是有方向的,而普通墨鏡和太陽鏡只能將光線變暗,不能過濾來自各方的反射光。而偏光鏡只接收來自一個方向的光線,可以有效減少其他方向的光線對眼睛的刺激,從而緩解眼睛疲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