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原因查詢 » 心悸疼痛是什麼原因
擴展閱讀
天山雪蓮怎樣管理 2025-05-25 08:27:13
肥牛肉片怎樣做好吃又嫩 2025-05-25 08:25:09

心悸疼痛是什麼原因

發布時間: 2025-05-25 04:23:20

A. 心悸是怎麼一回事

心悸是一種患者自覺心中悸動,甚至不能自主的症狀。發生時,患者會感到心跳快而強,並伴有心前區不適感。心悸屬於祖國醫學「驚悸」和「怔仲」的范疇。
心悸可以出現在多種疾病過程中,如失眠、健忘、眩暈、耳鳴等,並且各種原因引起心臟搏動頻率、節律的異常都可能導致心悸。西醫學中,如冠心病、風濕性心臟病、高血壓性心臟病、肺源性心臟病、各種心律失常,以及貧血、低鉀血症、心臟神經官能症等疾病都會出現心悸的症狀。
心悸可能由氣血虛弱、痰飲內停、氣滯血瘀等因素引起。對於陽虛氣弱導致的心悸,症狀表現為心下空虛,狀若驚悸,或先煩後悸,脈大無力,治療應溫陽益氣。而陰血不足,血不養心導致的心悸,則可見面色無華,舌淡脈細,若兼虛火,則五心煩熱。水飲內停,水氣凌心而心悸者,症狀為胸脘痞滿,頭暈惡心,小便短少,苔白,脈弦,治療宜通陽化飲。痰郁心悸者,症狀為驚惕不寧,突然而作,時作時止,甚則心跳欲厥,脈滑大,治療宜滌痰定悸。氣滯血瘀心悸者,症狀為短氣喘息,胸悶,胸膺疼痛,舌色紫暗,脈結代,治療宜活血理氣。
在日常診治病人中,常遇到一些患者主訴胸悶、心慌、胸痛,自認為患了「心臟病」,憂心忡忡地來院就診。但大多病人經檢查:X攝片、心電圖及超聲心電圖檢查均正常。這並非是器質性心臟病,而是一種以心血管症狀為主的功能性失調的心臟神經官能症。
心臟神經官能症是由於焦慮、緊張、情緒激動、精神創傷等因素的作用,中樞的興奮和抑制過程發生障礙,受植物神經調節的心血管系統也隨著發生紊亂,引起了一系列交感神經張力過高的症狀。此外,過度勞累,體力活動過少,循環系統缺乏適當鍛煉,以致稍有活動或少許勞累即不能適應,因而產生過度的心血管反應而致本病。
心臟神經官能症是全身神經官能症的一種,其症狀表現是多種多樣的,最普通的自覺症狀是心悸、呼吸不暢、心前區疼痛和全身乏力等,還有容易激動、失眠、多汗、發抖、眩暈、多夢等表現。
本病雖沒有生命之虞,但病情時好時壞,遷延不愈,嚴重者甚至不能正常生活和工作,使患者飽受痛苦。由於本病患者心臟並無器質性病理改變,長期來往往得不到足夠重視,有關研究報道不多。臨床上由於其缺乏有效的診斷手段和治療措施,造成漏診和誤治情況並不少見,尤其是當本病有少量早搏或ST-T改變時,如果不再做進一步檢查排除,患者常會被誤作病毒性心肌炎或冠心病等。
心悸的病因病機與平素體質虛弱、情志所傷、勞倦、汗出受邪等有關。素體體質不強,心氣怯弱,或久病心血不足,或憂思過度,勞傷心脾,使心神不能自主,發為心悸;或腎陰虧虛,水火不濟,虛火妄動,上擾心神而致病;或脾腎陽虛,不能蒸化水液,停聚為飲,上犯於心,心陽被遏,心脈痹阻,而發本病。
引起心悸的原因很多,大體可見於以下幾類疾病:心血管疾病,如心肌炎、心肌病、心包炎、心律失常及高血壓等;非心血管疾病,如貧血、低血糖、大量失血、高熱、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等疾病以及胸腔積液、氣胸、肺部炎症、肺不張、腹水、腸梗阻、腸脹氣等;神經因素,如自主神經(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最為常見,神經衰弱、更年期綜合征、驚恐或過度興奮、劇烈運動後均可出現心悸。
心悸的中醫辨證論治主要包括心虛膽怯、心血不足、心陰虧虛、心陽不振、心脈瘀阻、水飲凌心等證型,治療原則包括鎮驚定志,養心安神;補血養心,益氣安神;滋陰清火,養心安神;振奮心陽,安神定悸;活血化瘀,理氣通絡;振奮心陽,化氣行水等。
預防調護方面,注意調節情志,防止喜怒等七情過極。適當注意休息,少房事,少進食含動物脂肪多的飲食,少進咸、辣和酒、煙、濃茶、咖啡等。適當參加體育鍛煉,如散步、太極拳、體操、氣功等,注意預防感冒等。一定要控制情緒,少生氣。
針灸治療心悸效果較好。本病可發生於多種疾病,治療前必須明確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