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原因查詢 » 如何從血常規看發熱的原因
擴展閱讀
支付寶轉賬怎樣錄視頻啊 2025-05-19 17:07:22

如何從血常規看發熱的原因

發布時間: 2022-04-20 05:16:06

❶ 寶寶發燒血常規怎麼看 教你看懂血常規

1
寶寶發燒血常規怎麼看:CRP
就是C反應蛋白,很多大醫院都開展微量血CRP的檢查。這是一個初篩的檢查,可以判斷孩子是不是細菌感染。白細胞也可以判斷孩子是不是細菌感染,但CRP更敏感一些,它比白細胞出現的時間更早。
同時CRP還是疾病全身反應的指標,如果數值高出正常值數倍,往往提示病人身體的多個臟器受到損傷。另外,CRP還和一些嚴重疾病有關系,比如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川崎病、風濕熱等。
2
寶寶發燒血常規怎麼看:白細胞
一般來說,如果白細胞的數量大於10000,就提示孩子有細菌感染,需要使用抗菌素。
白細胞的數值越高,說明細菌的毒力越強或者細菌的數量越多。
但有時候白細胞特別高,不見得就一定是細菌感染,白細胞內還有淋巴細胞和中性粒細胞。
如果孩子患有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他體內的淋巴細胞就特別高,所以白細胞總數也特別高,可能達到20000,甚至30000,實際上這裡面大部分是淋巴細胞,而不是中性粒細胞。
3
寶寶發燒血常規怎麼看:中性粒細胞
看中性粒細胞的百分率數值越高,說明疾病還在發展,有可能進一步加重。
中性粒細胞主要是針對細菌的,當孩子的身體受到細菌感染的時候,中性粒細胞就會增加,來殺死細菌。
如果中性粒細胞百分率降低,淋巴細胞百分率相應地就要升高,說明孩子可能是病毒感染。
看中性粒細胞的絕對值如果它低於正常值,說明有病毒感染。
中性粒細胞的絕對值越低,說明病毒感染的程度越嚴重。如果高於正常值,說明是細菌感染。
有些孩子,他們體內的白細胞總數不太高,但是中性粒細胞絕對值很高,這預示著孩子的發熱會越來越厲害。
4
寶寶發燒血常規怎麼看:血小板
看血小板血小板的數值越高,說明孩子感染的次數越多。
這個孩子的血小板是正常的,很多反復感染的孩子,血小板數值都是400萬、500萬。
12

❷ 孩子發燒,家長應該怎麼看血常規

孩子發燒,血常規主要看白細胞的總數以及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單核細胞,還有是酸性粒細胞和嗜鹼性粒細胞的變化。 當白細胞總數升高、中性粒細胞比例升高,常提示有細菌感染,比如肺炎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如果白細胞總數正常或者降低,而淋巴細胞比例升高,常提示有病毒感染。如果嗜酸性粒細胞增高,常提示有過敏或者有寄生蟲。血小板在發熱時也可能會出現改變,多數情況下,在細菌急性感染或者失血時都可出現增加。再有些孩子,像白血病或者再生障礙性貧血時,可能會出現血小板降低。

小孩發燒是很常見的病症。家長對於發燒也需要多加註意,因為發燒溫度過高,引起其它並發症的可能性很大。

❸ 血常規白細胞正常C反應蛋白19,為什麼會燒40度

發燒是臨床上常見的一個症狀,引起發燒的原因,很多白細胞不高的疾病,也會導致發燒。最常見的病毒性感冒。病毒感染後,會出現發燒。經過血常規檢查,白細胞不增高,中性粒細胞不增高,往往淋巴細胞高於正常,這種情況,一般診斷為病毒感染。
可以應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進行抗病毒治療。多飲水促進病毒的排泄,病毒性感冒是自限性疾病。體溫不是太高,不應用葯物治療,一周左右也會痊癒。發熱,但是白細胞正常,主要有一下原因:一、感染性發熱,比如病毒,支原體等引起的感染。要完善相關的檢查,明確感染的病原體是什麼,再進行針對性的治療。二、非感染性發熱,如風濕熱,葯物熱等,要進行降溫,同時積極的治療原發病。三、小孩體弱,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在受到細菌感染時,白細胞可以不升高可能不是細菌的感染引起的發燒,可能病毒的感染引起,或體內的壞死物質或其它原因引起的發燒都是有可能的。另外,可以看血象中其的改變,包括淋巴細胞、單核細胞、嗜酸性粒細胞有沒有改變,嗜鹼性粒細胞有沒有改變。通過這個情況來進行判斷,因此白細胞正常也會發燒,這個一點都不奇怪。有時候不是細菌的感染,可能是支原體、衣原體的感染,可能是病毒的感染或者是其它原因,非特異性的免疫系統的發燒。甚至包括一些不明原因的發燒都會出現白細胞正常,但是反復的發燒,甚至很難控制的一個情況。所以說沒必要大驚小怪,這個在臨床上在醫學上都是非常常見的一個症狀。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具體用葯、治療請根據醫生面診指導為准。

❹ 孩子發燒,醫生就要檢查血常規,從而判斷是病毒感染還是細菌感染

什麼是血常規

血常規是最一般,最基本的血液檢驗。血液由液體和有形細胞兩大部分組成,血常規檢驗的是血液的細胞部分。血液有三種不同功能的細胞—紅細胞(俗稱紅血球),白細胞(俗稱白血球)、血小板。通過觀察數量變化及形態分布來判斷疾病,是醫生診斷病情的常用輔助檢查手段之一。

大多數血常規都是先抽血培養出了細菌再來證明孩子是否細菌感染,但抽血操作、存儲時血樣也可能被體表或體外的細菌污染,即便沒有污染,血里培養出細菌也並不意味著一定會發生嚴重的感染,比如拔牙後短期內血培養陽性很常見,但出現全身感染症狀的並不多。

同樣,抽血去培養,結果沒有長出細菌,同樣不能就說沒有細菌感染,因為抽血的時機,血樣的存放和培養方法等都可能影響結果。

能引起這兩項指標升高的原因有很多,除了嚴重的細菌感染以外,病毒感染,非感染性的炎症比如類風濕性關節炎、血管炎,身體或精神創傷,一些腫瘤、葯物,甚者運動都可能導致這兩項指標升高。

研究針對的年齡不一樣,研究的時間、樣本來源、數量也不一樣,總的說來,早期的研究認為WBC用於判斷細菌感染比單純的臨床評估更有優,但特異性差,敏感性不如CRP和PCT。在兒童普遍接種了流感嗜血桿菌和肺炎球菌疫苗的國家,疫苗的接種讓兒童發熱的疾病譜發生了明顯的改變,細菌感染越來越少,病毒感染越來越多,WBC這種本來敏感性就更低的指標參考意義就更小了。

而國內的情況還和美國這些發達國家還不一樣,國內流感嗜血桿菌和肺炎球菌疫苗都是自費疫苗,接種並不普遍,這兩種細菌仍然是兒童發熱的重要病原體,細菌導致的兒童發熱比例仍高於發達國家,血常規鑒別細菌感染的參考意義肯定也更大。

發燒是否需要查血常規,或進一步做其它檢查,需要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來綜合權衡,而不是簡單的否認,結果分析也要結合其它情況來綜合判斷。

對發燒的孩子濫做血常規,錯誤的解讀血常規成為濫用抗生素、過度治療的一個重要原因,解決這個問題靠的是提高醫生對這個檢查的認識,而不是簡單的否認這個檢查的意義。

❺ 成年人反復高燒什麼原因,有血常規化驗單

成人持續高燒超過39度,無咽痛咳嗽症狀,再考慮上呼吸道被流感病毒感染的可能性就比較牽強。
從你的血常規檢查發現白細胞和淋巴細胞同時升高這一點上看,身體被致病性微生物侵襲的可能性很大,結合沒有沒有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系統(如有尿路感染應有相應症狀)以及大面積外傷感染的情況,再結合天氣的變化,應考慮被毒紋叮咬後感染了瘧原蟲的可能,即患上「瘧疾」。因此建議盡早到當地正規大醫院去做「血培養」檢查,如果瘧原蟲感染被證實,就必須立即採取針對性的治療。
另外,高燒39度以上對成年人的傷害相當大,因此如再出現高燒症狀,應及時採取冷敷額部、手掌、腳掌等方法來進行物理降溫措施,以便保護心、腦等重要器官不受傷害。
僅供參考。

❻ 從醫院的血常規單子上,能看出哪些問題來呢

一張簡單的血常規單子,到底能看出那些問題呢?

溫馨提示:血常規檢查異常,除了查以上三種疾病外,還可能提示其他血液病,如地中海貧血、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真性紅細胞增多症、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同時血常規檢查也是診斷許多感染性疾病的重要依據,如白細胞升高常提示細菌感染,白細胞和(或)血小板減少往往提示病毒感染。所以,大家要重視血常規檢查。

❼ 發燒血常規怎麼看

從血象看你有很嚴重的感染,白細胞計數就可以看出來的,正常是4~10,而且因為中性粒細胞比例升高而淋巴細胞比例降低,應該是細菌感染。
現在你有其他什麼症狀沒有?除了你的婦科炎症之外,還有可能是其他部位的感染,比如呼吸系統的感染都有可能。建議去找正規醫療機構就診,快些找到炎症原因已經控制感染。

❽ 發燒時血常規如何變化

發燒時查血常規,其目的主要看三個指標。1.白細胞總數,2.淋巴細胞百分比,3.中性粒細胞的百分比。一般在發燒的初期病毒感染的居多,此時淋巴細胞的百分比超過正常范圍,而白細胞總數正常或偏低,感冒時的病毒感染都是自限性疾病,當身體的抵抗力強時,如果注意休息、合理飲食、7天左右會不治而愈的、包括甲流、但有些患者初期是病毒感染,在身體尚未清除病毒之前,又感染了細菌,此時白細胞總數會超過正常范圍,或中性粒細胞升高。身體會發高燒,就需要用抗菌素治療了。但也有時一開始發燒就是細菌感染,此時白細胞總數超過正常范圍,中性粒細胞也升高,而淋巴細胞正常或偏低。

❾ 發燒查血常規怎麼看是病毒還是細菌

血常規病毒感染和細菌感染時會出現相應的指標變化。 1、細菌感染主要看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白細胞計數如果大於正常值,說明有可能出現細菌感染,另外,超出正常值越多,表明其感染的程度越嚴重。但是並不一定白細胞的計數增多,就一定是細菌感染,也有可能是單核細胞增多症等情況。中性粒細胞主要針對的細菌感染,如果高於正常值的,說明可能是細菌感染的情況,同樣的超出正常值越多,就說明體內的菌數越多。 2、病毒感染主要是看淋巴細胞的相關數據,化驗單上看顯示淋巴細胞絕對值和百分率的增加,其實就是說明淋巴細胞增多,淋巴細胞主要是產生抗體來對抗病毒,所以發現它增高,就說明病毒感染了,需要抗病毒治療。
血常規是可以根據白細胞的數值來判斷是細菌性感染還是病毒性感染的,但是這種判斷的方法並不絕對的准確,它只適合於大多數的病原體。在白細胞升高的時候是需要考慮細菌性感染的,主要會以白細胞當中的中性粒細胞升高最為明顯。如果白細胞升高主要是以淋巴細胞升高為主的,這時候很有可能是發生了巨細胞病毒感染或者是EB病毒的感染。但是在身體出現一起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時候,是有可能會引發患者出現中性粒細胞減少的,也可能會引發白細胞總數的下降。

❿ 發燒驗血後,怎樣看血常規的化驗單,怎樣判斷是病毒感染的感冒還是細菌感染的感冒

發燒不是一種病,是多種疾病的共有的反應,其中包括感冒,感冒有病毒性感染與細菌性感染,一般情況下平時所說的感冒是病毒性感冒,但是上呼吸道的細菌感染,也稱為感冒,作為細菌性感冒從病原學來說有一種細菌叫流感桿菌,可以引起流行性感冒,而在病毒學上,也有流感病毒;無論是病毒感染還是細菌感染均可以通過血常規這一輔助檢測項目來初步判定,其中細菌性感染一般情況下是白血球升高明顯在每升一萬以上,且伴有中性粒細胞分類的百分比與絕對值升高,病毒性的感冒一般白血球稍低或是變化不大,但是其伴有的是淋巴細胞的百分數或絕對值升高,當然,若是病毒性感冒同時伴有細菌感染,也會導致白血球的升高。以上只是針對於成人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