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原因查询 » 身高增长的原因有哪些
扩展阅读

身高增长的原因有哪些

发布时间: 2022-04-22 03:30:09

⑴ 影响长高的因素有哪些身高是先天决定的吗

你好;

身高的增长和多方面的因素有关系。主要包括:遗传因素,饮食摄入,个人发育状态等。但有几点,可以确定是能够帮助身高增加的,包括:
1,充足的睡眠。因为睡眠时候生长激素分泌增加,能够促进身高的增长
2,适度的锻炼。身体的运动和锻炼,也促进骨骼的生长和发育
3,足量的蛋白质和钙的摄入。这些是骨骼增长的营养元素,需要摄入足量。

遗传作为先天因素对身高确实有影响。但影响的大小,各人表现的并不一致。而后天的因素对身高的增长,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希望我的回答能对您有所帮助,谢谢。

⑵ 影响青少年身高增长的因素有什么

青少年身高与哪些因素有关

在青春期生长突增中,身高的增长非常快。长高的原因主要是骨骼的发育。男孩平均每年可增高7~9厘米,最多可达10~12厘米。女孩平均每年可增高5~7厘米,最多可达8~10厘米。这主要靠下肢和脊柱的增长。一般女性在19~23岁、男性在23~26岁身高才停止增长。 这时因为骨骺闭合,所以不能再生长了。由于女性的骨骺闭合一般比男性早,所以成年女性比男性矮 。青春期的少男少女都希望自己有较高的身材,这就要进一步了解可能影响身高的因素:
(1) 身高与性成熟早晚有关
成熟年龄的迟早会影响急速成长的身高。一般是急速成长现象发生较早的人,就较快达到终止点;较晚发生的,也较晚达到其终点。当性早熟的少女不再长高时,性晚熟的少女却还在长高。因此,性晚熟的少女就比较高。身高长得最快的时期是青春前期。女孩在月经初潮的前一年,身高的增加可以达7~8厘米;而男孩的身高增长的巅峰期是青春期头一年,约13~14岁,身高增加可达10~12厘米。
(2 )身高与营养有关
从某种意义上说,身高是营养物质(特别是蛋白质)“堆砌”起来的。构成人体的蛋白质的物质有5~10万种,组成这些蛋白质的8种必需氨基酸要靠食物供给。如果食物能提供足量的8种必需氨基酸,就能加速蛋白质的合成,有助于全身各组织器官的生长发育,特别是骨骼和骼软骨的生长发育。对学龄前儿童的试验表明,每餐面包中增加0.5克赖氨酸的实验组的身高体重显着超过其他儿童。日本将6对孪生婴儿分两组进行试验,第一组给予正常营养,第二组在食物中增添赖氨酸。1300天后,第二组的婴儿比第一组平均高1.7厘米,重1公斤。可见,全面、合理的营养是影响身高的因素,同时也是补救身高的必要条件。骨骼,尤其是下肢和脊柱,在性发育期新陈代谢最旺盛,这就需要丰富的营养供给。饮食中的高蛋白质,尤其是动物蛋白质和钙、磷、维生素等无机盐类食物,如瘦肉、禽蛋、牛奶、鱼类以及各种促进新陈代谢的维生素B族、E族,豆类、杂粮及新鲜水果 、蔬菜等所含营养成分,都有助于骨骼的充分发育,即骨骼的增长、增粗、增宽和骨皮质增厚。
(3) 身高与睡眠有关
生物学家研究内分泌腺分泌规律时发现,对少年儿童来说,睡得好长得高。身高的增长,取决于骨骺的不断增长,而骨骺的生长又受内分泌腺的控制。控制身高的内分泌激素主要有脑下垂体分泌的生长素、黄体化激素和性激素,其中生长激素作用最显着。生长激素的分泌有其明显的规律性,即白天分泌较少,夜晚睡眠时分泌较多。研究人员发现,当儿童深睡1小时后,生长激素的分泌量,超过白天5~7倍,而深睡时性激素和黄体化激素的分泌也很旺盛。显然,这对儿童身高的增长非常有利。青春期是生长激素和雄激素分泌最旺盛的时期。生长激素的主要功能是使四肢骨骼增长;雄性激素则使骨骼增粗,更结实。这两种激素的分泌在睡眠中尤其旺盛, 所以青少年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每晚至少要睡足8个小时。
(4) 身高与遗传有关
据研究,人体的最终身高75%取决于遗传因素。也就是说,在一般情况下,父母身材高,子女身材也高;父母身材矮,子女身材也矮。但是,父母身高不是影响子女身高的唯一因素,外在因素即环境条件对身高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外在因素主要是指营养、生活习惯、体育锻炼等。
(5)身高与体育锻炼有关
据调查,一年的体育锻炼就能使男孩子的身高比不锻炼的同龄者多长1~2厘米,女孩子多长2~3厘米。经常锻炼的小学生比不锻炼者高5厘米左右。体育锻炼所以能促使身材长高,一是能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二是加强了骨细胞的血液供应,有利于提高骺软骨的增殖能力,三是对骺软骨的增殖有良好的刺激作用。据研究,运动以后生长激素分泌明显增加,同时,运动还会锻炼肌肉、骨胳,使之更加健壮。因此,国内外研究者一致肯定:运动有助于长高。专家建议,下面一些运动特别有助于孩子长高。A.摸高练习;B.爬杆或爬绳梯锻炼;C.上体前引;D.交叉伸展;E.跳绳、跳皮筋、踢毽子;F.单杆悬垂;G.游泳。这些训练会增加关节、韧带的柔韧性,有助于身高发育。像举重、杠铃、铅球、铁饼等负重训练,不宜作为18岁以前少年的经常训练项目,即使过了青春发育期,也不适于进行这类运动,以免影响身高的发育。
(6)身高与精神因素有关。研究发现,精神上受过严重创伤的孩子生长发育迟缓,甚至停滞。这是因为不良情绪会影响脑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轻者影响身体发育,重者导致各种疾病。因此,忧伤和郁闷不仅会使儿童少年易患各种疾病,而且影响生长发育,甚至出现“未老先衰”的现象。

⑶ 身体长高的原因,你有哪些了解

孩子的个子问题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也是比较让家长很苦恼的,很多家长在孩子的生长发育过程当中给孩子大量的补充各种营养物质,但是孩子还是不会找到一个很高的个子,接下来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身体长高的原因都有哪些?

同时在学习当中孩子也会经常遇到很多的难题,因此就需要家长为孩子答疑解惑,所以要想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不仅离不开父母的培养,同时根据孩子自身的品质也离不开一定的关系。

⑷ 影响长高的因素有什么

影响长高的因素有遗传、出生时的身高体重、营养状态等。

个体的身高和生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包括遗传、出生时的身高体重、营养状态,以及是否运动、饮食等生活习惯、民族种族、性成熟的早晚、是否存在某些疾病、骨骺愈合状态和内分泌激素分泌的状态,比如父母双方个子不高,那孩子一般也不高。

另外,营养不良时身高也会受影响,有慢性肾功能不全、慢性肝硬化、骨软化病时也会影响身高。上述诸多因素中,内分泌激素尤其是与生长密切相关,关系更为重要的是生长激素和类胰岛素生长因子。



长高的锻炼方法:

1、篮球

打篮球中蕴含了很多跑跳的动作,有助于伸展四肢,促进骨骼在生长期尽可能的生长。达到增高目的。

2、跳远

立定或助跑跳远均可。起跳时踏跳要有力,在空中挺膝展髋,两臂上伸,充分展体;落下时前脚撑着地,屈膝缓冲。可根据自己体质情况每天做7~10次,中间适当休息。

3、仰卧起(两头翘)

身体仰卧在地毯或床上,用力收腹的同时,两腿、两臂伸直向上翘起,伴随低头伸颈两手尽量靠近两脚,根据自己体能每组做8~12次,3~5组为宜,组间适当休息。

⑸ 身高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

激素分泌
生长激素、甲状腺素和性激素的分泌是否正常,都能影响人的高矮。微量元素
钙、磷、锌等不足,都会影响身体发育.性成熟期
不论男女,性成熟期较晚的,身材一般较高;性成熟期早的,由较早停止生长,身材较矮。
→营养水平
父母身高
种族差别
遗传因素

⑹ 身高都与哪些因素有关

青春期生长突增中,身高的增长非常快。长高的原因主要是骨骼的发育。男孩平均每年可增高7~9厘米,最多可达10~12厘米。女孩平均每年可增高5~7厘米,最多可达8~10厘米。这主要靠下肢和脊柱的增长。一般女性在19~23岁、男性在23~26岁身高才停止增长。 这时因为骨骺闭合,所以不能再生长了。由于女性的骨骺闭合一般比男性早,所以成年女性比男性矮 。青春期的少男少女都希望自己有较高的身材,这就要进一步了解可能影响身高的因素:
(1) 身高与性成熟早晚有关
成熟年龄的迟早会影响急速成长的身高。一般是急速成长现象发生较早的人,就较快达到终止点;较晚发生的,也较晚达到其终点。当性早熟的少女不再长高时,性晚熟的少女却还在长高。因此,性晚熟的少女就比较高。身高长得最快的时期是青春前期。女孩在月经初潮的前一年,身高的增加可以达7~8厘米;而男孩的身高增长的巅峰期是青春期头一年,约13~14岁,身高增加可达10~12厘米。
(2 )身高与营养有关
从某种意义上说,身高是营养物质(特别是蛋白质)“堆砌”起来的。构成人体的蛋白质的物质有5~10万种,组成这些蛋白质的8种必需氨基酸要靠食物供给。如果食物能提供足量的8种必需氨基酸,就能加速蛋白质的合成,有助于全身各组织器官的生长发育,特别是骨骼和骼软骨的生长发育。对学龄前儿童的试验表明,每餐面包中增加0.5克赖氨酸的实验组的身高体重显着超过其他儿童。日本将6对孪生婴儿分两组进行试验,第一组给予正常营养,第二组在食物中增添赖氨酸。1300天后,第二组的婴儿比第一组平均高1.7厘米,重1公斤。可见,全面、合理的营养是影响身高的因素,同时也是补救身高的必要条件。骨骼,尤其是下肢和脊柱,在性发育期新陈代谢最旺盛,这就需要丰富的营养供给。饮食中的高蛋白质,尤其是动物蛋白质和钙、磷、维生素等无机盐类食物,如瘦肉、禽蛋、牛奶、鱼类以及各种促进新陈代谢的维生素B族、E族,豆类、杂粮及新鲜水果 、蔬菜等所含营养成分,都有助于骨骼的充分发育,即骨骼的增长、增粗、增宽和骨皮质增厚。
(3) 身高与睡眠有关
生物学家研究内分泌腺分泌规律时发现,对少年儿童来说,睡得好长得高。身高的增长,取决于骨骺的不断增长,而骨骺的生长又受内分泌腺的控制。控制身高的内分泌激素主要有脑下垂体分泌的生长素、黄体化激素和性激素,其中生长激素作用最显着。生长激素的分泌有其明显的规律性,即白天分泌较少,夜晚睡眠时分泌较多。研究人员发现,当儿童深睡1小时后,生长激素的分泌量,超过白天5~7倍,而深睡时性激素和黄体化激素的分泌也很旺盛。显然,这对儿童身高的增长非常有利。青春期是生长激素和雄激素分泌最旺盛的时期。生长激素的主要功能是使四肢骨骼增长;雄性激素则使骨骼增粗,更结实。这两种激素的分泌在睡眠中尤其旺盛, 所以青少年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每晚至少要睡足8个小时。
(4) 身高与遗传有关
据研究,人体的最终身高75%取决于遗传因素。也就是说,在一般情况下,父母身材高,子女身材也高;父母身材矮,子女身材也矮。但是,父母身高不是影响子女身高的唯一因素,外在因素即环境条件对身高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外在因素主要是指营养、生活习惯、体育锻炼等。
(5)身高与体育锻炼有关
据调查,一年的体育锻炼就能使男孩子的身高比不锻炼的同龄者多长1~2厘米,女孩子多长2~3厘米。经常锻炼的小学生比不锻炼者高5厘米左右。体育锻炼所以能促使身材长高,一是能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二是加强了骨细胞的血液供应,有利于提高骺软骨的增殖能力,三是对骺软骨的增殖有良好的刺激作用。据研究,运动以后生长激素分泌明显增加,同时,运动还会锻炼肌肉、骨胳,使之更加健壮。因此,国内外研究者一致肯定:运动有助于长高。专家建议,下面一些运动特别有助于孩子长高。A.摸高练习;B.爬杆或爬绳梯锻炼;C.上体前引;D.交叉伸展;E.跳绳、跳皮筋、踢毽子;F.单杆悬垂;G.游泳。这些训练会增加关节、韧带的柔韧性,有助于身高发育。像举重、杠铃、铅球、铁饼等负重训练,不宜作为18岁以前少年的经常训练项目,即使过了青春发育期,也不适于进行这类运动,以免影响身高的发育。
(6)身高与精神因素有关。研究发现,精神上受过严重创伤的孩子生长发育迟缓,甚至停滞。这是因为不良情绪会影响脑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轻者影响身体发育,重者导致各种疾病。因此,忧伤和郁闷不仅会使儿童少年易患各种疾病,而且影响生长发育,甚至出现“未老先衰”的现象。

⑺ 人体身高生长的生长主要原因是什么

1、人体长高的两个关键时期
从人体生长发育的规律来看,在人的一生中,身高的生长发育有两次高峰期。第一次是在孕中期至婴儿期。孕中期(4~6个月时)胎儿的身高增长最快,在这三个月中约增长27厘米,占整个胎儿身高的二分之一,是人一生中增长速度最快的阶段。婴儿期(自出生至1周岁),生长速度稍有减慢,但仍增长20~25厘米,为出生时的50%。以后增长速度减慢,并保持相对稳定,直到第二次生长发育高峰期,大约女10岁、男12岁(青春期)。青春期,身高平均增长7~8厘米,最多可以增加10~12厘米;体重年增长值为4~7千克,个别可达8~10千克。约三年以后生长速度又减慢,直到女17岁左右、男22岁左右身高基本停止增长。由于女孩第二次生长突增期较男孩早开始,故在10岁左右男女的身高发育曲线出现第一次交叉,交叉以前男孩的身高高于女孩,交叉以后变为女超过男;到12岁左右男孩第二次生长突增期开始,而此时女孩生长速度已开始减慢,故又反过来男身高高于女,曲线出现第二次交叉。由于男孩突增期增长幅度较大,生长时间持续较长,所以到成年时绝大多数男子身体形态指标均比女子高。
依据平均值得出的发育规律,但是无论男或女都有早熟、正常、晚熟三种类型。早熟的特点是开始发育的年龄早,身高突增高峰出现早,但突增的过程往往较短,因而开始虽然显得较高,但最后不一定高于晚熟者。早熟女孩的体重与身高的比例一般高于晚熟者,最后肩窄、骨盆宽,趋于矮胖型。晚熟的特点是开始虽然身材较矮,但突增的时间较长,最后往往比早熟的还高。晚熟的男孩骨盆窄、肩宽,呈瘦高型。正常型发育情况介乎二者之间。
当我们知道身高增长的一般规律和增长高峰之后,就可以在这两个时期内对孕妇和胎儿、婴儿以及儿童青少年进行全面调剂,除补充全面而平衡的营养,特别是质优量足的蛋白质外(怀孕后半期,胎儿生长骨骼,需供给钙质,宜多吃些含钙食物,如豆浆、豆腐、鸡蛋、薯仔、白菜、胡萝卜等,小鱼、虾炸后可连皮吃下,多吃鲜菜、水果、蜂蜜等),还要进行适度的体育运动。孕妇在妊娠期,特别是孕中期(4~7个月时),流产率大大降低,妊娠反应消除或减轻,精神状态已稳定,要适度进行体育活动,如健身操、深呼吸、活动性游戏、步行,还可进行轻度操练背腹肌等量小、强度弱、节奏缓和的运动。这既可改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的功能,调节胃肠功能和人体代谢,又可帮助胎儿的发育和分娩。
出生后的婴儿在无疾病或其它外界刺激的情况下,啼哭几声并非坏事,而是很好的运动,有益健康。婴儿啼哭,四肢蹬伸,“手舞足蹈”,不但能促使血液循环加快,给大脑、骨骼、肌肉以充足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而且还能提高心肺功能和胸廓的生长发育。6~12个月的婴儿,根据情况适度诱导其玩、翻、爬或搀扶其步行,有助于身心健康和大脑的发育。神经系统是人体发育最早、最快,成熟也最早的系统。6~7岁时,大脑的重量已达到成人的90%,到20岁时大脑的重量才增加10%,重约1400克,但这时脑细胞内部结构和机能的复杂化过程,高度发展,达到非常完善的时期。因此,婴幼儿时多给些信息刺激对其大脑发育和身心健康极为有利。
青春发育突增期是儿童青少年发育到成熟的过渡时期,是人生的第二次生长发育高峰期。这个时期人体的形态、生理、心理、生化、内分泌和智力等都将发生突变,因而在青春期进行适度的体育运动,特别是多做全身性的伸展性运动,更有助于长高。
2、体育运动何以能长高
体育运动能促进长高,主要原因有三。
(1)促使生长激素分泌量增加。控制身高的内分泌激素主要有三种,即脑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黄化体激素和性激素。这三种激素中,生长激素的功效最显着,它是确保人体正常生长发育的必不可少的物质。实验证明,进行90分钟中等强度的体育运动,人体内生长激素的分泌量比安静时增加两倍。体育运动的良好刺激,还能保证睡眠更深沉。科学家们通过脑电图、心电图和眼流动监测仪发现,儿童青少年沉睡1小时,体内的有关激素(生长激素、黄化体激素、性激素和催乳素)的分泌量极为旺盛,尤其是生长激素的分泌量达到了高峰,每毫升血液里的含量高到20微克,是白天的5~7倍。生长激素的分泌量增加,就能促使儿童青少年正常生长发育。据报载,有一位23岁的女青年因病昏睡两个月后,身高增长近3厘米。如果生长激素的分泌量不足,就会严重影响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甚至还会患侏儒症。
(2)能增加骺软骨的增殖能力。身材高矮之“高”,关键在于下肢长骨的长短和脊柱生长发育状况。从人体解剖学来说,四肢长骨是管状骨,两端与骨体之间有软骨(婴儿时期,每一块骨头都有一个生长点或叫骨化中心),称为骺软骨。人从婴儿发育成熟,身高增长了好几倍,主要是由于骺软骨增长的结果。当骺软骨完成骨化,人就不再长高了。骺软骨的生长发育是由生长激素控制的。坚持体育运动不但能使生长激素的分泌量增加,而且能促使新陈代谢旺盛,血流加快。人处于安静状态时血液在全身循环一周需要20~25秒,运动时缩短至8~9秒。体育运动还能使吸氧量增加7~12倍。15~20岁的青少年,呼吸频率可由安静状态的18~20次/分提高到30~40次/分,肺通气量增加到70~120升。血氧充足,流速加快,就能供给骨细胞充足的原料。
适宜的运动除能给骺软骨的增殖提供充足的原料,对其施以有益的“机械按摩”外,还能对骨的形态结构和机能等变化起良好的作用,例如,骨密质增厚,使骨变得更加粗壮结实;骨小梁的排列根据压力和拉力不同,更加整齐而有规律;骨表面的肌肉附着的突起更加明显等。这些变化就能大大提高骨的牵拉、压缩、扭转、抗弯、抗折等的性能。
(3)能获得更多的维生素D和“空气维生素”。群众性的体育活动多在室外进行,室外阳光充足,空气清新,能使人体获得更多的维生素D和“空气维生素”。物理学家研究发现,阳光透过三棱镜发出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七色光的外面还有许多看不见的光线,这些光线约占阳光的50~70%。红光有兴奋神经,提高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和肌肉组织的功能,黄光和绿光具有镇静功效,蓝光和紫光则有抑制作用。不同季节,光照时间长短、强弱也不一样,因而季节对生长发育有较大的影响。以身高、体重为例,在一年四季中,春季身高增长最快,3~5月份的三个月与9~11月份的三个月相比,前者身高增长要高出2~2.5倍。相反,体重是秋季增加最快,9~11三个月中是全年体重增加最快的时期。春季身高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春天太阳距离地球越来越近,因而阳光里含红外线和紫外线增多。红外线波长短,穿透力强,且含有大量的热能,能给人体皮肤均匀地加温,反射性地促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给骺软骨增殖提供充足的血氧。紫外线能使人体皮肤中的一种叫做“麦角固醇”的物质变成维生素D,维生素D进入血液,能促使胃肠对钙、磷等物质的吸收,给骨细胞的生长提供更多的制骨原料。
在室外进行体育活动,呼吸新鲜空气,能获得更多的“空气维生素”。南方四季常青、万紫千红,北方春、夏、秋三季也是花红柳绿,这样的自然环境里阴离子数倍增。阴离子是维持人体细胞正常生长功能必不可少的“元素”,科学家们称它为“空气维生素”。有人将白鼠分成两组喂养(营养完全相同),甲组在正常的空气中喂养,乙组在经过棉花过滤的空气中喂养。四周后甲组无变化,安然无恙;乙组患病率高,有的面临死亡。关键原因就在于乙组白鼠呼吸的空气中的阴离子已被棉花完全吸收所致。可见,人体内阴离子数增多,既有助于儿童青少年长高,又有助于提高有机体的机能和健康水平。
3、练哪些项目有助长高
儿童青少年时期骨骼系统生长迅猛,且骨骼里含有机物比例大,无机物比例小,骨骼脆弱、柔韧性大。儿童青少年脊柱弹性大,但肌肉、韧带力量差,固定关节力量弱。儿童青少年神经过程的特点是兴奋比抑制更占优势,大脑皮质神经细胞工作能力差,容易疲劳,但反应快、恢复快、灵活性好。儿童青少年时期,特别是青春发育突增期,身高增长迅猛,胸廓发育相对落后,心脏的发育速度赶不上身体其它部位增长的速度,供血、供氧相对不足,心血管系统的调节机能亦不稳定。鉴于儿童青少年上述特征,锻炼时应选择那些伸展幅度大、频率较高、节奏感强、持续时间短的练习,应尽量避免练那些过于紧张、持续时间长、憋气的耐力性和静力性的练习。
(1)全身性伸展项目:全身性伸展项目内容非常多,如徒手操、轻器械操、健美(身)操、引体向上、双臂屈伸、屈臂伸摆浪、悬垂摆动、摆腿、压腿、踢腿、骗腿、劈腿、“桥”等等。
(2)协调性项目:这类项目包括球类运动、游泳、滑冰、滑雪、舞蹈、活动性游戏等等。
(3)跳跃项目:这类项目有原地单、双足跳、行进间单足和双足跳、跨步跳、蛙跳、纵跳摸高、立定跳远、立定多级跳远、跳橡皮筋、跳绳、支撑跳跃、跳越障碍等等。
(4)短距离竞赛项目:短距离竞赛项目包括田径径赛项目50米、60米、100米、200米、400米和4×100米接力跑,游泳(蝶泳、仰泳、蛙泳、自由泳)

⑻ 作为爸妈,你们知道孩子增长身高有哪些因素吗

作为爸妈,你们知道孩子增长身高有哪些因素吗?

身高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几大标志之一,家长可从孩子日常的身高增长速度上进行观察。但在同个班级中,总会出现部分儿童身高远低于其他同学。这时家长仅知道孩子身高增长慢,却对原因有些迷茫。影响孩子身高增长的原因有哪些?家长一定要知道!

⑼ 据调查中国男性35年间平均身高增长9厘米,这背后的原因有哪些

我想身高的问题一定困扰过很多的人,人的体型就是高矮胖瘦几个字可以总结的,如果是长得太胖,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减肥,但如果是长得太矮就没有办法增高了,所以对于很多身材矮小的人来说,身高就是硬伤。我们都知道我们亚洲人的平均身高要比欧美矮,从我们国内来说南方人的身高又要比北方矮一些,从这就可以看出身高是有一定的地域性的,人类的遗传基因也会影响到身高。国家卫健委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近五年来男性的平均身高增长了1.2厘米,而近三十五年来,男性的平均身高增长了9厘米,这个增幅在世界排名第一。决定人体身高的因素有很多,最直接的就是营养因素,所以最主要的原因应该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

三、运动量的增加影响了身高。

生活水平提高后,人们开始意识到一些运动项目有利于长高,于是有针对性的训练,这也是身高水平上涨的原因之一。

⑽ 决定我们身高的因素都有哪些

决定我们身高的因素都有哪些?

一、身高为一个人来说意味着什么?

身高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对一个人良好的仪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现在很多人找对象的话,身高是一个很重要的衡量标准。高个子的人往往都很好找对象,并且将来生育的后代的身高都会遗传父母。并且现在很多工作也会要求身高,身高不达标很可能就会被淘汰。像模特、参军或者一些对形象有要求的工作都会要求的。所以身高对一个人来说是非常形象职业生涯及婚姻大事的。